孟德尔遗传定律详细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孟德尔定律(一)、分离定律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

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

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奥地利的门德尔所发现的遗传学的基础定律。

他以一种迄今仍然是应用和重要的方法,即杂交法,对豌豆花的遗传
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

经过对自交两代后代及对两个有差异的
变异性状(如花色)互相杂交后代的分析,孟德尔总结出了三个关于
基因遗传的定律。

第一定律:单因素遗传定律(分离定律),指的是在同一前提之下,杂交后代中某一性状只表现出一种,而另一种隐性性状仍然潜在,也就是说,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只有一个,而这个性状是由显性基因
所决定的,至于隐性基因则被掩盖掉了。

第二定律:二因素遗传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在同一基
因组合中,不同单因素性状的遗传规律互相独立分离,即各基因分别
随机进行自由组合,而每种组合的产生概率则是相等的。

第三定律:半数定律(基因重组定律),指的是每个亲代都只会
传递给后代它所具有的一半基因,而其余的基因则被随机组合形成新
的组合,导致后代基因组成不稳定,从而增加了亲代间的基因差异度
和后代的遗传变异度。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和变异机理提供了
有效理论,并鼓励人们将遗传学和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开拓出新
的领域。

基于孟德尔遗传定律,人们对育种、种间杂交和基因工程等
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也为人类遗传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效工具和理论基础。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
孟德尔杂交定律是指奥地利的植物学家格里戈尔·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总结出的一套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描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传递方式。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包括三个主要原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统一性定律。

首先,分离定律指出,个体的遗传特征由两个互相独立的因子决定,每个因子都来自于父母的一方,并且在繁殖过程中是分离的。

这意味着,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副本在生殖过程中会分开传递给后代,后代只会继承其中一个基因。

其次,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了不同的遗传特征之间是独立组合的。

这意味着在遗传过程中,各个特征的遗传因子是独立组合的,一个特征的表现并不会影响其他特征的表现。

这个原则也被称为基因的自由组合。

最后,统一性定律阐述了遗传特征在后代中的表现是由两个互相作用的因子决定的。

这两个因子分别来自于父母的一方,会在后代中重新组合。

如果这两个因子是相同的,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纯合,如果两个因子不同,则遗传特征会表现为杂合。

孟德尔的杂交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遗传研究产生了重要影
响。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遗传特征的传递方式,并且为后来的基因学和进化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

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点孟德尔遗传定律⼀般指孟德尔遗传规律。

孟德尔定律由奥地利帝国遗传学家格⾥哥·孟德尔在1865年发表并催⽣了遗传学诞⽣的著名定律。

下⾯⼩编给⼤家分享⼀些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孟德尔遗传定律知识⼀、基本概念1.交配类: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2)⾃交:植物体中⾃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

⾃交是获得纯合⼦的有效⽅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相交,来测F1的基因型2.性状类:1)性状:⽣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理特性的总称2)相对性状:同种⽣物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4)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5)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基因类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3)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个体类1)表现型:⽣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表现型=基因型(内因)+环境条件(外因)4)纯合⼦:基因型相同的个体。

例如:AA aa5)杂合⼦:基因型不同的个体。

例如:Aa⼆、⾃由交配与⾃交的区别⾃由交配是各个体间均有交配的机会,⼜称随机交配;⽽⾃交仅限于相同基因型相互交配。

三、纯合⼦(显性纯合⼦)与杂合⼦的判断1.⾃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若后代中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AA×AA→AA(显性性状)2.测交法:如果后代既有显性性状出现,⼜有隐性性状出现,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

例如:Aa×aa→Aa(显性性状)、aa(隐性性状) AA×aa→Aa(显性性状)鉴定某⽣物个体是纯合⼦还是杂合⼦,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交法均可以,但是对于⾃花传粉的植物⾃交法较简便。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1
作物育种
通过对植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培育出更耐病、高产的新品种。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动物繁殖
通过对动物的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可以改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能。
3
医学研究
通过对人类基因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研究,可以揭示遗传疾病的发生机制,为 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定律的案例研究
3 隐性和显性
4 分离定律
孟德尔发现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存在,相 互作用决定特征表现。
孟德尔的第三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后代中的 分离和重新组合。
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说明
第三定律指出,一个有两个基因的个体在生殖过程中,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并 且分别传递给后代,后代在自我繁殖时会重新组合这些基因。这个定律被广 泛应用于遗传育种和进化研究。
2 如何应用第三定律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第三定律解决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等实际问题。
3 为何孟德尔的遗传学发现如此重要?
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作用,为后续的遗传学 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结论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石,它描述了基因在后代中的分离和 重新组合。这一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动物繁殖和人类遗传疾病研 究中,对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
孟德尔遗传第三定律,也称为基因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重要原理之一。它 描述了同一性状两种基因分开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1 遗传物质
2 基因
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物质的存在,由遗传物 质负责遗传特征。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交配类 指植物的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传粉;动物是指基因型相 指植物的自花传粉或同株异花传粉;动物是指基因型相 自花传粉 基因型 (1)自交: )自交: 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 。(用 表示) 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用 × 表示) × AA×AA → AA(表示为:AA →AA) 表示为: × 表示为 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 × aa × aa → aa (表示为:aa → aa) 表示为: 表示为 现 性状分离 × Aa×Aa → AA Aa aa (表示为:Aa→AA Aa aa) 表示为: × 表示为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 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 (2)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用×表示)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用 表示) AA×aa →Aa AA×Aa→AA Aa 杂交后代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杂交后代有纯合子 也有杂合子 纯合子, Aa×aa→Aa aa (3)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的相交。(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 隐性纯合子的相交。 目的:测定 的基因型 的相交 目的 如:Aa× aa → Aa aa ×
通过表现型直接判断基因型) (5)显性的相对性(通过表现型直接判断基因型) )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表现出介于显性 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介于显性 和隐性之间的性状。 和隐性之间的性状。 例:紫茉莉花色:纯合红花(RR)×纯合白花(rr) 紫茉莉花色:纯合红花( ) 纯合白花( ) F1粉色花(Rr) × 粉色花 粉色 ) F2红花 :粉花Rr:白花rr=1 :2 :1 红花RR:粉花 :白花 红花
萝卜块根有长形、圆形、椭圆形,不同类型杂交产生以下结果: 萝卜块根有长形、圆形、椭圆形,不同类型杂交产生以下结果: 椭圆→159长,156椭圆 椭圆× 椭圆, 长×椭圆 长 椭圆 椭圆×圆→203椭圆,199圆 椭圆 圆 椭圆×椭圆→121长,243椭圆,119圆 椭圆, 长×圆→576椭圆 椭圆 椭圆×椭圆 长 椭圆 圆 上述遗传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⑴ 上述遗传类型是 不完全的显性遗传 。 AA或aa , 或 若基因用A、 表示 则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表示, ⑵ 若基因用 、a表示,则长的基因型是 Aa 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椭圆基因型是 或 圆的基因型是 aa或AA ,椭圆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规律adar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规律adar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规律adar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规律adar遗传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变异及其传递规律对理解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过程至关重要。

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

⑵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育成的个体(如DD、dd、AABB、AAb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但纯合子杂 交,后代会出现杂合子)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 育成的个体(如Dd、AaBB、AaBb) (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判断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方法 自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 测交(已知显隐性):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为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为纯合子
应用b.育种—— 杂交集优、自交选种 (要求正确书写遗传图 解来表示该过程)
若所需优良性状为显性,则杂交后需连续 多年自交,直到性状不再分离为止。 若所需优良性状为隐性,则先杂交,后自 交一代便可出现,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纯合子的 比例随自交代数的增加而增大,最终接近于1,且显性纯 合子与隐性纯合子各占一半。杂合子每代递减50%,最终 接近于零。 杂合子Aa连续自交n代,Fn中杂合子占1/2n, 纯合子占1-1/2n
因子 YyRr 性状 黄圆 比例 1 : Yyrr 黄皱 绿圆 1 : 1
这个理论值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呢?
黄色圆 黄色皱 绿色圆 表现型 粒 粒 粒 项目 实际子 F1作母 31 27 26 粒数 本 F1作父 24 22 25 本 不同性状的数量比 1 : 1 : 1 : 1
绿色皱 粒 26 26
来表示, 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 aa, 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
孟 德 P 尔 两 对 相 F1 对 性 状 的 杂 交 F2 实 验 个体数
×
纯种黄色圆粒 黄色圆粒 纯种绿色皱粒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315 108 101 9 : 3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分离规律 Section 2.1 The Law of Segregation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和细 胞学基础 三、表现型和基因型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
F2
株数
红花
705
白花
224
比例
3.15
1
3. 反交(reciprocal cross)试验及其结果
孟德尔后来用白花亲本作为母本、红花亲本作为父本
进行杂交试验,即:白花(♀)×红花(♂)。 通常人们将这两种杂交组合方式之一称为正交,另一 种则是反交(reciprocal cross)。
3. 反交(reciprocal cross)试验及其结果
它首先要能解释已知 的现象;
其次要能够对未知事
物作出理论推断(预 测未知),并通过试
验来检验推断结果。
这是科学理论的一般
验证过程。
传因子假说是一个高度理论抽象过程。 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如何 对这一假说进行验证呢?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三)、F1花粉鉴定法
(二)、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遗传因子在世代间的传递遵循分离规律(the law of segregation):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而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传因子也 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互不 影响。
(三)、性状分离现象
1、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 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 (dominant character),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 称为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三)、性状分离现象
具有一对不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杂合基因型(heterozygous genotype),如Cc;
这类生物个体称为杂合体(heterozygote)。
由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基因组成不同,所以它们所产生的配子及自交后代
的遗传稳定性均有所不同:

(1).产生配子上的差异;

(2).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载和分析,对杂交后代性状 表现进行归类统计、并分析 了各种类型之间的比例关系。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P:亲本(parent),杂交亲本;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表示杂种第一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成的的生物个 体称为杂种二代,即F2。由于F2总是由F1自交得到 的所以在类似的过程中符号往往可以不标明。
现型。所以测交子代的表现
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了 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种类 和比例。
是任一需要确定基因型的生 物个体。
(一)、测交法
1. 杂种F1的基因型及其测交结果的推测
1)
杂种F1的表现型与红花亲本(CC)一致,但根据孟德尔
的解释,其基因型是杂合的,即为Cc;
因此杂种F1减数分裂应该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 含C和c,并且比例为1:1。
所以当我们谈到生物个
体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时,
因型作出推断,尤其是
推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 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是纯
往往都是针对所研究的
一个或几个单位性状而
合的,还是杂合的。
例:有一株豌豆A开
言,而不考虑其它性状
和基因的差异。
红花,如何判断它的
基因型?
例: 红花植株基因型推断
因为表现型为红花,所以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C;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1822年7月22日出生 •1843年10月9日,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 •1850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失败 •1851~1853,进入维也纳大学
•1856年~1863年,植物杂交试验
•1868年,当选奥古斯丁教区主教 •1884年1月6日在布尔诺(Brno)去世
孟德尔(Gregor J. Mendel,1822-1884)及其杂交试验
判断A植株是纯合体(CC)还是杂合体(Cc),要看它所
产生配子的类型、比例或者自交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
用A植株进行自交,如果自交后代都开红花,则A植株
是纯合体,其基因型是CC;
如果自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且两种个体的比例
为3:1,则A植株是杂合体Cc。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遗传因子仅是一个理论的、抽象的概
反交试验结果: F1植株的花色仍然全部为红色; F2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也接近3:1。 反交试验结果与正交完全一致,表明:F1、F2的性状表现不受 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与哪一个亲本作母本无关。
(二)、七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结果
F2表现 性状 杂交组合 F1表现 显性 花色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植株高度 红花X白花 圆粒X皱粒 黄色X绿色 饱满X不饱满 绿色X黄色 腋生X顶生 高X矮 红花 圆粒 黄色 饱满 绿色 腋生 高 705红花 5474圆粒 6022黄色 882饱满 428绿色 651腋生 787高 隐性 224白花 1850皱粒 2001绿色 299不饱满 152黄色 207顶生 277矮 比例 3.15:1 2.96:1 3.01:1 2.95:1 2.82:1 3.14:1 2.84:1
一个正确的理论,
念。当时孟德尔不知道遗传因子的物 遗传因子假说及 其分离能够解释 质实体是什么,如何实现分离。 豌豆杂交试验中 遗传因子分离行为仅仅是孟德尔基于 观察到的性状分 豌豆7离现象。 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所观察到 的F1 、F2个体表现型及F2性状分离现 象作出的一种假设。
正因为如此,从孟德尔杂交试验到遗
从1856-1871年进行了大量植物杂交试验研究;
其中对豌豆(严格自花授粉/闭花授粉)差别明显的7对简单性状
进行了长达8年研究,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与自由组合 规律(后称Mendel’s Laws); 1865年2月8日和3月8日先后两次在布尔诺自然科学会例会上宣 读发表; 1866年整理成长达45页的《植物杂交试验》一文,发表在《布 隆自然科学会志》第4卷上。
一、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性状
花色
种子形状
杂交组合
红花 X 白花
圆粒 X 皱粒
子叶颜色
豆荚形状
黄色 X 绿色
饱满 X 不饱满
未熟豆荚色
花着生位置 植株高度
绿色 X 黄色
腋生 X 顶生 高 X 矮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所选择的七个单位性状的相
对性状间都存在明显差异,
后代个体间表现明显的类别
差异;
按杂交后代的系谱进行的记
基因型(genotype)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决定因素,基因型决定
表现型。
如一株豌豆的基因型是CC或Cc,则该植株会开红花,
而基因型为cc的植株才会开白花。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
往往可以直接观察、测定,而基因型往往只能根据生 物性状表现来进行推断。
(二)、纯合与杂合
具有一对相同基因的基因型称为纯合基因型(homozygous genotype),如CC
和cc;这类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homozygote)。

显性纯合体(dominant homozygote), 如:CC.

隐性纯合体(recessive homozygote), 如:cc.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三、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基本概念 (一)、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二)、 纯合(homozygous)与杂合(heterozygous)
(三)、 生物个体基因型的推断
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
(四)、红色面包霉杂交法
测交(test cross)的概念与作用
测交法,是把被测验的个体 因为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
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根 据测交子代Ft所出现的表现 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 测个体的基因型。
被测个体不仅仅是F1,可以
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它们 和含有任何基因的某一种配 子结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 出那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受精产生后代。

(一)、豌豆花色杂交试验
1. 试验方法

2. 试验结果
F1(杂种一代)的花色全部
P 红花(♀) × 白花(♂)

为红色;
F1
?
红花

F2(杂种二代)有两种类型
的植株,一种开红花,
一种开白花;并且红花 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 接近3:1。
(一)、遗传因子假说 (二)、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三)、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四)、豌豆子叶颜色遗传因子的分离与组合
(一)、遗传因子假说
孟德尔在试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遗传因子(inherited factor /determinant, hereditary determinant/factor)的 概念,认为: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
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是随机的,即 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