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完整版

合集下载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

α-HbH病的中药治疗进展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4页(P4-7)【作者】刘莉;李俊丽;张新华;吴志奎【作者单位】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5300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简称地贫)是由于1种或1种以上珠蛋白基因突变或缺失造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合成受抑制,导致肽链失平衡而引起的慢性溶血性疾病。

最早是Cooley和Lee于1925年在意大利发现的,早期病例均为地中海裔儿童,因而被称为地中海贫血。

危害较大的有两种类型,即α-地中海贫血(α-thalassemia,简称α-地贫)和β-地中海贫血(β-thalassemia,简称β-地贫)。

严重的α-地中海贫血在东南亚常见,在某些东南亚国家中,多达40%的人口可能携带显著血红蛋白突变,导致婴儿出生时地中海贫血发生率升高[1,2]。

血红蛋白病H(hemoglobin H,HbH)是临床常见的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其分子基础是4个α-珠蛋白基因中缺失了3个,成α链的合成明显减少,相对过剩的β链容易聚合成β4,患者出生时贫血较轻,此后贫血逐渐加重,通常为轻度至中度贫血。

HbH分子不稳定,在红细胞内容易发生沉淀成为包涵体,影响膜的功能,含有HbH包涵体的红细胞在微循环中受到机械性损伤,在脾脏及单核-吞噬系统中被破坏和清除,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慢性溶血性贫血。

本文就近年来中药治疗α-HbH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α-HbH病临床治疗现状目前,国际上治疗α-血红蛋白H病(α-hemoglobin H,α-HbH病)的方法主要以长期输血和去铁治疗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法[1,3]。

有人曾经尝试用烷化剂(5-氮胞苷)、丁酸盐及其衍生物、马利兰等药物治疗地中海贫血,5-氮胞苷是种强效生长抑制剂及细胞毒素剂,丁酸盐及其衍生物是新一类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盐类可通过明显的抑制血红蛋白(Hb)的转化过程,刺激HbF合成增加,在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病人方面取得良好疗效[1]。

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

地中海贫血临床用药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 出现了可喜 的苗头 , 但大多只 限于个 案报道 , 缺乏 系统的研究 。本 文收集 了 目前地 中海
贫血临床治疗用 药情 况的部分资料 , 通过客观 总结相关 治疗 药物 的优 势和劣势 , 以期 为临床治疗 地 中海贫血提供参 考。
【 关 键词 】 地 中海贫血 ; 临床用 药 ; 参 考 ; 治疗
Th e r e i s r I O 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e nt a t p r e s e nt .The pa t i e nt s wh o s u f f er f r o m t h a l as s e mi a ma i n l y i mp r ov e t he c l i n —
环球 中医药 2 0 1 3年 9月第 6卷第 9期
G l o b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 6, N o . 9
7 0 9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Z h i — k u i , E — ma i l : g a mw u z h i k u i @s i n a . c o n r
【 Ab s t r a c t 】 T h a l a s s e m i a i s a t y p e o f s i n g l e — g e n e g e n e t i c d i s e a s e s w i t h h i g h mo r b i d i t y w o
地 中海 贫 血 临床 用 药 的研 究 进展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

黎克忠治地中海贫血重在补气*导读:■中医简介黎克忠87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祖传中医,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是桂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中的一员。

黎克……■中医简介黎克忠87岁,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祖传中医,是桂林黎氏中医世家的第六代传人,也是桂林市中医医院第一批中医中的一员。

黎克忠对中医研究颇深,精通《黄帝内经》,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的相关疾病。

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无法治愈,患者必须终身服药。

但是,中医在治疗地中海贫血上,却有着一定的优势。

37年前治愈两例患者黎克忠曾治愈过两例地中海贫血,如今37年过去了,他仍然印象深刻。

其中一名是桂林市唐家村的阳某,治疗时才14岁,如今已经51岁了;另一位是灵川县的刘某,当年年仅8岁,今年也有45岁了。

中医理论中,一直没有关于地中海贫血的记载和命名,黎克忠一开始也对此病症毫无治疗经验。

但是在《黄帝内经》启发下,黎克忠运用自己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开出了一味补中益气汤,略加减剂量后给患者服用。

令人惊讶的是,几天后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几年后最终治愈,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复发。

两名患者至今不仅健在,还可以下地干重活。

不重补血重在补气黎克忠表示,地中海贫血是先天性的疾病,很难治愈,治疗的重点应该放在补气方面。

《黄帝内经》中指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这两句话被黎克忠作为用药的理论指导。

气属阳,血属阴,那么按道理贫血应以补血为主,为什么要以补气为主呢?黎克忠解释,只要阳气上升,阴血也就随之增长,相反阳气收束了,阴血也就衰弱了,所以就选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之。

中医上的补血方当归补血汤也是这个理论的证明。

当归补血汤主要是黄芪和当归两味药,采用当归6克,黄芪30克。

众所周知,黄芪是补气的中药,而当归是补血的,为什么不叫黄芪补血汤,而称当归补血汤呢?黎克忠表示,这味方子中黄芪是主药,而当归仅占黄芪的五分之一,其道理就在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也就是说,有形的血不能马上升起来,而无形的气应立即给予巩固。

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医药的疗效,特别是在治疗血液疾病方面。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血液疾病是指影响血液、造血器官和淋巴系统的一类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中药对于贫血的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贫血是由于气血不足所致,因此治疗贫血的方法就是补气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黄芪、党参等,这些中药能够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贫血的效果。

其次,中药对于白血病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和放疗,这些治疗方法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而中药治疗白血病则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疗效。

研究发现,中药能够调整机体免疫系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降低化疗和放疗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再次,中药还可以治疗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肿瘤,也是一种致死性疾病。

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化疗和手术,但由于淋巴瘤容易复发,因此难以治愈。

而中药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肝脾功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愈淋巴瘤的效果。

除此之外,中药在治疗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疾病方面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中药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小板的生成,从而缓解或治愈血液疾病。

总之,中医药治疗血液疾病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中药在治疗这些疾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同时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应用中药治疗血液疾病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案,不宜盲目使用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表观遗传学研究程艳玲;吴志奎【摘要】参考β-地中海贫血表现遗传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结合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课题组对地中海贫血近30年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主要从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红系转录因子与表现遗传学修饰作用以及非编码RNA方面总结了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可能的表现遗传学机制,为深入探讨中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另一层次理论基础,为临床β-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1【总页数】4页(P62-64,80)【关键词】β-地中海贫血;表观遗传学;补肾益髓;研究进展【作者】程艳玲;吴志奎【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11 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理1.1 β-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β-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发病率较高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病机理是位于11号染色体上控制β-珠蛋白链合成的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机体不能正常合成β-珠蛋白链。

正常人体β-珠蛋白基因簇由分布在11号染色体中部的调控区及功能区构成,调控区主要为β-LCR,其功能基因按5'ε-Gγ-Aγ-δ-β 3'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只有 1 个β-珠蛋白基因(见图1)。

图1 人体不同时期的珠蛋白表达[1]1.2 γ-珠蛋白与β-珠蛋白的生理作用比较γ-珠蛋白较β-珠蛋白有稍微高的氧结合力,用γ-珠蛋白替代β-珠蛋白的个体同样表现出健康的状态。

β-地中海贫血尚无法根治,目前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常规输血和规律使用除铁剂以及相应的对症处理,骨髓和干细胞移植由于配型和髓源限制,很难在临床上普及,基因治疗虽然是未来的治疗方向,但同源重组问题仍未解决,临床应用尚待时日。

2 表观遗传修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除结构基因外,基因外编码即表观遗传学愈来愈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已发现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及疗效机理研究
例 基 因缺 失型 患者 H 、 B R t明显 提高 ( 0 0 , b R C、 e P< .5 P< . 1 ,3例基 因 非缺 失 型 患 者 H 、 e 明 显提 高 00 ) 1 bRt ( 0 0 , 0 0 ) 有效 2 例 , P< . 5 P< . 1 , 1 无效 4例 , 有效 率 总 为 8% , 4 中药 对基 因缺 失型 和非缺 失型 患者 的 疗效 比 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夏 氏等 收集 18 9 9年 l O月 20 0 7年 1月 1 _益髓 生 血 颗 粒 治 疗 的 O地 贫 2 2【 } j / . 5
效 机理 的差异 仍 需进 一 步研 究 。 关键 词 : 中海 贫血 ; 医药 疗法 ; 地 中 疗效机 理
Hale Waihona Puke 中图分类 号 : 5 6 R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2— 4 6 2 1 )2— 17~ 2 10 2 0 ( 0 0 0 0 0 0
地 中海贫血 也称 海 洋 性 贫血 、 蛋 白合 成 障 碍 性 珠 贫血 、 勒贫J , 厍 『 简称地 贫 , Ⅱ 是一 种发病 率高 , 害严 重 危
的单 基 因遗 传病 , 以慢 性 溶 血性 贫 血 为 特 征 。 历代 医 家多 根据 患 者 临 床 表 现 将 该 病 归 属 于 中医 “ 证 ” 血 、 “ 虚劳 ”、 阴黄 ” “ 聚 ”、 五软 五 迟 ” 范 畴 。治 疗 “ 、积 “ 等 上 多以滋 养肝 肾 、 补脾 肾 、 温 补益 心 睥等 为主要 治疗 原 则, 同时还 根据 患者 病情 辅 以活 血 化瘀 、 湿退 黄 、 利 凉 血止血等 治标之 法 。临 床 L取得 了肯 定 的疗效 , 有 更 学者 对 巾医药治 疗地 贫 的疗 效机 理作 了较 为深 入 的研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贫血的研究进展

身之 气 ,使脏腑 之功能 旺盛 ,从而促进 了血液 的生成 1 。 《 灵枢・ 决 “ 血 者水 谷 之精 也 。源源 而来 ,生化 于 脾 。故 日后天 之本在 脾 。” 《 诸病 源候论》 日 : “ 肾藏精 ,精者 , 血 之所成 也。” Ⅸ 理虚 元鉴》
西医 中贫血是指 循环血 液单位容积 内的血 红蛋 白、红细胞计 数或 红细胞 比容 ( 压 积 )低于 正常值 的下限 。造成 贫血 的原 因有多种 ,不
之 源头在 于 肾 ,精气 充足 ,百脉 和畅 。 由此 可见 ,血 的 生成 来源 于 水谷 之精气 ,人摄取 水谷 营养物质 ,由中焦f 脾 胃) 吸收 了饮食 物的精 微 ,通过 气 化作 用 ,变成 营气 。脾 得心 火宣 降之 助 ,转化 为精 、津 液 ,精 之一部分 贮于 肾中 ,以待生化 之用 ,另一 部分得心火 之助转化
温 阳补 肾药 等 ,在 治疗 贫血 方 面有 独特 的优 势 ,取得 满 意 的疗 效 ,值得 临床 进一 步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贫血 ;中 药 ;研 究;应 用
中 图分 类号 :R 2 5 5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0 8 - 0 4 5 3 - 0 3
[ 1 0 】王镜 林 , 董兰. 金 黄 散联 合 红外 线 理 疗 预 防静 脉炎 的效 果 观 察
[ J ] . 临床 合理 用 药பைடு நூலகம் 志, 2 0 1 2 , 5 ( 2 5 ) : 7 3 — 7 4 .
[ 1 5 】刘 涓, 赵林, 郑爱琼. 红 黄洗 液 预 防 留置 针 注 甘 露醇 致 静 脉损 伤 的实 验研 究 [ J 】 . 护 理 学杂 志, 2 0 1 0 , 2 5 ( 1 1 ) : 1 1 - 1 4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关键词】地中海贫血;中医药疗法;综述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慢性溶血性贫血为特征。

该病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沿岸、中东至东南亚地区,在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广东、海南、云贵等地是高发区。

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常染色体的遗传缺陷,使血红蛋白珠蛋白肽链基因表达功能发生异常,非α肽链(βγδ)和α肽链合成率失衡,相对过剩的肽链沉积于红系细胞内,从而导致溶血、贫血和无效造血的发生。

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类型有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它们又各自分为多个亚类。

临床上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心悸、唇舌色淡、脉沉细或虚数等贫血症状;有的还表现出黄疸、皮下出血等溶血症状;此外患者还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发育较差、头颅方大、颧骨突起、鼻梁凹陷、眼距增宽等体征。

中医古籍中对地中海贫血虽无专门论述,但历代医家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该病归属于中医“血证”、“童子劳”、“虚黄”、“积聚”、“五软五迟”等范畴。

笔者搜集了近20年来国内中医药方面有关地中海贫血的文献报道,分别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王氏等[1-2]先后共治疗100例地中海贫血(40例血红蛋白H病,60例β-地中海贫血),均辨证为肾阴虚型。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主要病机为肾阴虚,肾虚必致脾弱,气血生化乏源。

孙氏[3]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气血双亏、先后天皆不足。

认为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先天之本——肾有密切关系。

程氏[4]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心脾两虚、脾不统血。

认为该病乃脾虚气血生化无源,血虚不能养心所致。

王氏等[5]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气血亏虚,肝肾精亏。

认为肝与肾,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化,精亏则血虚;气与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虚。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两亏。

认为该病为禀赋薄弱,阳不生阴,精血匮乏所致。

吴氏[7]治疗1例α-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虚劳之血虚证。

金氏[8]治疗1例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脾肾阳虚,先后天并缺。

认为因骨髓不充,无以生血,水谷不运,无以奉心化血,脾虚血无所统摄,致皮下出血,血行不畅,久积聚瘀为症。

邓铁涛[9]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辨证为虚劳之血虚、肾元不足。

吴氏等[10]根据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点,认为该病即虚劳、血虚,病机上既有肾精亏虚、脾肾两虚、精血不足,又有黄疸、积聚。

总之,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地中海贫血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有关,病变多累及肾、脾、心、肝以及气、血、阴、阳等,在病机上既有肾虚、脾虚、肝虚、心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本虚之证,又有湿热、气滞、血瘀、出血等标实之证,虚实夹杂、证候错综复杂是其特点。

2中药研究与应用单味中药提取物黄氏等[11]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β-地中海贫血20例,疗程为3个月,其中15例有效,红细胞平均增加×1012/L,血红蛋白平均增加13.2 g/L。

杨氏等[12]在筛选多种药物对K562细胞(人红白血病细胞)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时,发现山莨菪碱可明显提高γ珠蛋白基因表达,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分化有关。

张氏等[13]用阿魏酸钠治疗20例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12例,β-地中海贫血8例),临床贫血症状有改善,血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明显减少。

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内相对过剩的α链或β链,较正常红细胞血红蛋白更易发生自身氧化,产生并释放大量超氧阴离子,导致红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而受损伤、破坏以致溶血。

黄氏等[14]用从红参中提取的颗粒纯品——抗氧化Ⅱ号(AA2)治疗HbH病14例,其中10例临床贫血症状有改善,Hb及RBC增加。

中药复方赖氏[15]采用黄根汤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36例,除3例极重型不能坚持治疗外,其余33例患者血色素均保持在70 g/L以上,有效率为%。

夏氏等[16]采用归蓉补血剂治疗地中海贫血8例,其中2例血虚症状消失,6例血虚症状好转。

王氏等[1-2]采用生血汤治疗血红蛋白H病40例,所有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增加,精神振奋,乏力缓解,肝缩小28例,平均1.5 cm,脾缩小25例,平均2.0 cm。

治疗β-地中海贫血60例,其中57例Hb上升,平均上升16.0 g/L,有效率95%,12例肝肿大中8例明显缩小,平均0.5 cm,43例脾肿大中25例明显缩小,平均2.5 cm。

吴氏等[10,17-18]自1989年起先后采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到2005年已累积治疗了156例,有效率%。

患者服用3个疗程后,有效病例临床症状改善,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不易患感染性疾病,肝脾有一定程度缩小,Hb、RBC、Ret、HbF不同程度增加。

在临床研究基础上,又从整体效应、基因突变与疗效的关系、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等不同层面对益髓生血灵的疗效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不改变患者的基因突变型,但能明显促进功能基因表达[18];可促进γ珠蛋白转录和表达,诱导HbF合成,从而代偿β-珠蛋白基因功能缺陷[19]。

孙氏[3]采用归脾汤化裁治疗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表明该方具有健脾宁心、补气养血、先后天同补之功效。

程氏[4]以归脾汤加味治疗1例血红蛋白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保持在80~86 g/L。

王氏等[5]以归脾汤加减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服药后病人病情平稳,面色红润,血红蛋白100 g/L。

朱氏[6]治疗1例β-地中海贫血,首方采用理阴煎加味(熟地、菟丝子、枸杞、山药、党参、当归、莲子、淫羊藿各15 g,天冬、白芍各12 g,五味子、鹿角胶各10 g,黄芪30 g,益智仁6 g,茵陈24 g);二诊首方去枸杞、熟地黄、白芍,加板蓝根、山楂、白术,嘱常服龟、鳖、胎盘;三诊首方加沙参、桔梗、龙眼肉、炒螵胶。

加味理阴煎具有补肾健脾、助阳生阴之功效,加茵陈、板蓝根清热利湿,龟、鳖、胎盘填精生髓。

吴氏[7]用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1例α-地中海贫血。

该方具有益气生血之功效,方中重用红孩儿,该药可活血、补血、止痛、散气。

金氏[8]治疗1例地中海贫血,临证时以健脾补肾、壮骨充髓、活血化瘀为法,采用自拟方灵活加减,方一:鹿胶、白术、炙甘草各6 g,杜仲、怀牛膝、续断各10 g,党参15 g,熟地黄、茯苓各12 g;方二:鹿胶、补骨脂、炙甘草、土鳖虫各6 g,巴戟天、何首乌、黄芪各10 g,砂仁3 g,熟地黄15 g。

两方均加(炒)地稔根、岗稔子、黑老虎各15 g,交替服食。

方中(炒)地稔根、岗稔子、黑老虎具补血、活血、祛瘀、止血等功效。

邓氏[9]以益气养血,补肾培元为法,采用自拟方(党参、白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各9 g,黄芪、当归各12 g,川芎、炙甘草各3 g,巴戟天6 g,肉桂0.5 g)及丸剂(鹿茸1.8 g,高丽参30 g,白术45 g,黄芪60 g,干姜、锁阳、巴戟天各18 g,当归头30 g,川芎、鸡内金各24 g,炙甘草12 g,紫河车1具)治疗。

该方在益气养血药的基础上,以鹿茸峻补肾之精血,高丽参补气健脾,固本培元,加肉桂以温肾,枸杞子、补骨脂、巴戟天、锁阳、紫河车补肾益精生血。

患者服药100 d后,血红蛋白为118 g/L,唇色红润,头晕、心悸症状消失。

总之,采用中药复方治疗地中海贫血,目前除少数临床报道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病例外,大多数均为个别案例报道。

在地中海贫血的治疗上,医家多以益气补血、补肾健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同时还根据患者的病情辅以活血化瘀、利湿退黄、凉血止血等治标之法,因此在方药的使用上,或以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经方进行加减,或根据患者的证候自拟方药进行治疗,遣方用药仍不离其宗。

3结语对于地中海贫血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输血和同时使用除铁剂为主。

但定期输血费用较高,一般家庭难以长期承受,同时长期输血易产生一些相应的并发症。

烷化剂治疗不良反应大,骨髓与干细胞移植受髓源和配型限制,且费用高,很难普及。

基因治疗是个方向,但同源重组问题尚未解决,用于临床尚待时日。

国外没有植物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报道,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是中医药治疗疑难病领先的优势项目研究。

中国中医科学院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胶囊、颗粒剂)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取得了领先的临床研究成果,显示出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优势与前景。

虽然目前对于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药治疗,已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临床研究,但应用中医理论来系统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演变规律、分期分型、以及辨证治疗原则、方法等,今后还需做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1] 王小超,陶丽菊,陈诗强.生血汤治疗血红蛋白H病4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33-534.[2] 王小超,陶丽菊,陈诗强.生血汤治疗β-地中海贫血60例报告[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6):853.[3] 孙锦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治验[J].新中医,1991,23(10):19.[4] 程小蓉.归脾汤治验2则[J].四川中医,1997,15(7):38.[5] 王子平,许世杰,冯启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海洋性贫血1例[J].陕西中医,2004,25(9):814.[6] 朱胜典.加味理阴煎治疗地中海贫血一例[J].福建中医药,1985,16 (1):42.[7] 吴月娥.一例地中海性贫血治验[J].江西中医药,1987,20(3):32.[8] 金锋.金佐时老中医诊治奇难杂症经验简介[J].新中医,1986,18 (11):3.[9] 冯崇廉.邓铁涛教授临证验案2则[J].新中医,2003,35(4):15.[10] 吴志奎,张新华,王蕾,等.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92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4):292-294.[11] 黄有文,王荣新,蔡利群,等.山莨菪碱(654-2)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5(6):93-94.[12] 杨克恭,何平,陈松森,等.两种新的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中药——盐酸山莨菪碱(654-2)和三尖杉酯碱[J].生物化学杂志,1994,10(3):285-290.[13] 张锦.地中海贫血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5):306-308.[14] 黄有文,王荣新,查丹玉,等.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诊断和中药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6,11(4):211-212.[15] 赖祥林.黄根加味治疗地中海贫血3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1):44.[16] 夏洪生,杜新,张永锋,等.归蓉补血剂在临床上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76-77.[17] 吴志奎,张新华,李敏,等.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4):352-354.[18] 吴志奎,方素萍,张新华,等.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12):916-918.[19] 吴志奎,陈双厚,姜葆华,等.中国神方丙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机理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5):37-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