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_吕福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
吕福通谢丹尼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研究中心(南宁,530021)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因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是世界上最常见和发病率最高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也是危害最严重的血红蛋白病之一[2]。1925年Thomas Cooley和Pear Lee首次描述这种发生在意大利儿童的严重贫血,由于早期的病例均来自地中海地区,故称为地中海贫血或海洋性贫血。根据合成障碍的肽链不同,将地中海贫血分为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发病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好发于地中海沿岸、美国黑人人群、北非、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世界上有4.83%的人口携带珠蛋白变异基因[3]。在我国以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发病率较高,其中广西人群中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2.22% 23.02%[4 6],高居我国首位。本文对地中海贫血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地中海贫血常见基因突变和缺失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地中海贫血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缺失与突变方面。人类的珠蛋白基因簇分为两类:一类是α珠蛋白基因簇,另一类是β珠蛋白基因簇。α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近端粒的GC丰富区,每条染色体上均有两个α珠蛋白基因;β珠蛋白基因簇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中部AT富集区,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β珠蛋白基因。若两类基因发生突变和缺失,就会引起相应贫血疾病的发生[7]。研究发现,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主要是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目前已发现的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型至少有81种,其中46种点突变,35种缺失突变[8];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至少有186种[9],主要为点突变。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点突变类型是血
收稿日期:2013-03-18修回日期:2013-05-13红蛋白Constant Spring(Hb CS)和Hb Quong Sze[10],缺失突变则以-SEA、-α3.7、-α4.2常见。β地中海贫血常见突变类型为CD41 42、IVSⅡ654、CD
17
、TATA-28、CD
71 72
、TATA-29等[11,12]。
2地中海贫血主要诊断技术
目前对地中海贫血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通过对新生儿、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及产检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有效防止重症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是国际上公认的预防对策。而可靠的地中海贫血诊断结果是地中海贫血患儿双亲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选择终止妊娠首要前提。所以,快捷有效的诊断技术在地中海贫血干预中极为重要。随着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地中海贫血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目前主要的诊断技术有如下几种。
2.1常规筛查
地中海贫血筛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血红蛋白理化性质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目前,常用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流程是通过血常规检查分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若MCV <80fl或MCH<27pg则为地中海贫血可疑阳性,对可疑阳性者通过全自动琼脂糖电泳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分析,根据HbA2>4.0%或HbF异常值可判断为β-地中海贫血;根据HbH异常值可判断为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若HbA2<2.5%,则高度怀疑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可通过珠蛋白肽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来明确。在地中海贫血筛查过程中,应注意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以排除缺铁性贫血[13]。部分轻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尤其是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MCV和MCH均可以正常,这是造成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漏诊的主要原因,β-地中海贫血漏诊率可达到13.23%[14]。
2.2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又称分子诊断是通过对受检者某一特定基因(DNA)或某转录物(mRNA)进行分析来诊断遗传病的技术。1983年Mullis建立PCR技术,多年来,这种技术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遗传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15]。地中海贫血的发病和珠蛋白合成受阻有关,大多数患者均是由于珠蛋白合成缺失而导致。地中海贫血的发生目前除被认为与DNA构造相关外,还被认为与基因转录翻译过程密切关联[16],所以以DNA为水平的基因检测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诊断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中的探测物为患者某一特定基因,探测内容至少应包括DNA与mRNA[17,18]。我国对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诊断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后经历了DNA点杂交、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链锁分析、寡核苷酸(ASO)探针杂交、聚合链酶反应(PCR)体外基因扩增和芯片技术等6个发展阶段。PCR及其相关发展技术,已成为最为普遍的地中海贫血诊断方法。基因检测能够大大提高地中海贫血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地中海贫血的漏检率,因此基因检测又被称之为是诊断地中海贫血的金标准。地中海贫血是世界上最早应用DNA诊断技术进行产前诊断的人类遗传病。
地中海贫血诊断基因芯片(ThalachipTM)是一种基于DNA芯片技术识别中国地区已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新技术,专为快速检测α和β珠蛋白基因中的DNA缺失和突变而设计,能够同时检测中国地区最常见的β-地中海贫血和-α3.7、-α4.2和-SEA3种α-地中海贫血[10]。与传统方法比较,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在核酸扩增的基础上,采用荧光标记及引物延伸的方法,可提高检测结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地中海贫血诊断基因芯片具有简便、省时等特点[19]。由于基因芯片高通量特点,可将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在一张芯片上完成,适用于大人群普查[20]。
2.3胎儿产前无创性基因检测
随着对地中海贫血分子基础认识的深入,及特异基因突变检测技术能力的提高,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从孕妇外周血中发现胎儿细胞后,如何利用游离在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进行无创性产前诊断的应用研究便如火如荼地开始了。1997年Lo等[21]利用传统聚合酶链反应(PCR)首次成功地扩增到孕妇外周血中的胎儿细胞;1998年Lo 等[22]通过比较妊娠期各阶段、产后妇女血浆中胎儿细胞内DNA和胎儿游离DNA证实,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的代谢动力学相对于有核红细胞DNA具有浓度高、清除快、高敏感性、易于分析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经过较漫长的摸索阶段,孕妇血浆中游离的胎儿DNA检测终于在β-珠蛋白突变检测中获得突破。2008年Galbiati等[23]采用PNA钳夹术,以微电子芯片技术对32例孕妇通过检测7个常见的β珠蛋白突变,得到100%的准确度和98.3%的特异性;2008年龙兴江等[24]利用二次PCR反应及反向斑点杂交检测胎儿的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在37例妇女血浆中胎儿游离DNA标本检测中,检出重型β-地中海贫血19例,轻型β-地中海贫血11例,正常7例,与创伤性产前诊断结果相比较出现3例误诊,准确率为91.9%(34/37)。2011年李广华等[25]利用二次PCR反应及反向斑点杂交检测胎儿的β-珠蛋白基因型,结果在9例孕妇中有5例经羊水检测证实胎儿有父系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有2例孕妇外周血中检测到胎儿(父系)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与羊水检测相符;另外3例出现了检测偏差。实践证实,利用孕妇外周血浆中胎儿游离DNA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无创性产前诊断,可大大减轻孕妇的思想负担,维护孕妇和胎儿健康。但是由于母源性DNA背景的污染,以及胎儿DNA含量低等可能导致检出率存在一定偏差,因此该技术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未正式在临床应用。2.4超声波技术在重型α-地中海贫血检测中的应用
超声技术应用于产科观察胎儿并诊断胎儿产前诊断已有30余年的历史,随着超声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其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由于贫血导致了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心衰和胎儿水肿,在超声声像图上常表现为胎儿全身皮肤水肿、胸腹水、肝脾肿大、心脏增大以及胎盘增厚等;此外,由于贫血胎儿红细胞压积降低导致血液黏稠度降低,全身血液处于高循环动力状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这些临床表现,在孕中期产前超声均能探测到。因此,超声检测胎儿水肿已经成为重型α-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1999年Lam等[26]研究发现,重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从孕12 13周开始可以通过腹部二维超声观察到胎儿心脏扩大,以心胸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