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课件--91.溶液的形成(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ppt经典课件

用药匙装取一定量碘和高锰酸钾分别放入水 和汽油中,搅拌,观察现象。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难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汽油 不溶于汽油
结论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 不一样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 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将一种溶液放入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实验验证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震荡前 现象
震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液体 分层
溶液的是( D )
A.面粉
B.冰
C.植物油
D.蔗糖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比较
溶剂 溶质
现象
水
碘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难溶于水 溶于水
溶于汽油 不溶于汽油
结论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 不一样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2.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 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将一种溶液放入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实验验证
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溶剂
溶质
震荡前 现象
震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结论
水 乙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液体 分层
溶液的是( D )
A.面粉
B.冰
C.植物油
D.蔗糖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九年级化学-9.1溶液的形成人教版PPT课件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食盐水等等
.
20
5、溶液的应用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 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的各种 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呢?
.
10
明确:
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溶液一 般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
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溶液≠V溶质+V溶剂?
.
17
分析
将足量锌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化学反应Zn+H2SO4=ZnSO4+H2↑ 锌过量说明硫酸反应完。反应前的溶液是稀硫酸,溶剂是水 溶质是硫酸。反应后原溶质反应完全,但却生成了两种新的 物质ZnSO4 和H2,只有ZnSO4能溶于水,所以最后分散在溶 液中的溶剂只有ZnSO4。而溶剂水没有参与反应,溶剂在反 应前后不变。
常见的悬浊液:面粉,细沙的水溶液,豆浆,豆腐花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 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乳浊液:植物油,汽油,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水溶液
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在上述试验中三号试管里的氯化钠与四号试管 里的蔗糖两种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消失的呢? 原因: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
固体沉到 水底
固体沉到 水底
(3)俗称: 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食盐水等等
.
20
5、溶液的应用
1、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动物摄取食物里的 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后才能吸收;植物从土壤里获得的各种 养料,也要变成溶液,才能由根部吸收。
溶液是否都是无色的呢?
.
10
明确:
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溶液一 般都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
3、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溶液≠V溶质+V溶剂?
.
17
分析
将足量锌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化学反应Zn+H2SO4=ZnSO4+H2↑ 锌过量说明硫酸反应完。反应前的溶液是稀硫酸,溶剂是水 溶质是硫酸。反应后原溶质反应完全,但却生成了两种新的 物质ZnSO4 和H2,只有ZnSO4能溶于水,所以最后分散在溶 液中的溶剂只有ZnSO4。而溶剂水没有参与反应,溶剂在反 应前后不变。
常见的悬浊液:面粉,细沙的水溶液,豆浆,豆腐花
乳浊液:液体小液滴分散在另一种液体 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常见乳浊液:植物油,汽油,大多数的有机物的水溶液
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久置会分层。
在上述试验中三号试管里的氯化钠与四号试管 里的蔗糖两种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消失的呢? 原因: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
固体沉到 水底
固体沉到 水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9.1溶液的形成(共30张PPT)

蔗糖在水中为什么会“消失”呢?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 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其中任意的一部 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溶质
溶剂
我会填
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液态)
碘酒
碘(固体) 酒精(液态)
硫酸溶液 硫酸(液体) 水(液态)
医用酒精 乙醇 (液体) 水(液态) 稀盐酸 氯化氢 (气体) 水(液态)
【思考】水是不是可以溶解所有的物 质呢?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呢?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 作溶剂。如:碘酒。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实验9-4] 乳化作用
现象
倒掉液体
振荡 振荡 静置 后试管是 前 后 后 否干净
形成
水和植 物油
液体 分层
乳状
浑浊 液体
液体 分层
否
形成
水和植 液体 乳状 液体 物油及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是
洗涤剂
液体,
有泡
二、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4、用途:医药上的钡餐是BaSO4的悬浊液;粉刷墙 的涂料也是悬浊液;农业上,把农药配成 乳浊液或悬浊液节约农药,提高药效(如, 波尔多药是悬浊液).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食盐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蔗糖与水 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其中任意的一部 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溶质
溶剂
我会填
溶液 溶质(溶解前的状态)溶剂(状态)
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固体) 水(液态)
碘酒
碘(固体) 酒精(液态)
硫酸溶液 硫酸(液体) 水(液态)
医用酒精 乙醇 (液体) 水(液态) 稀盐酸 氯化氢 (气体) 水(液态)
【思考】水是不是可以溶解所有的物 质呢?是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呢?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汽油、酒精等也可 作溶剂。如:碘酒。
A:会沉降下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浮上水面 D:不能确定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实验9-4] 乳化作用
现象
倒掉液体
振荡 振荡 静置 后试管是 前 后 后 否干净
形成
水和植 物油
液体 分层
乳状
浑浊 液体
液体 分层
否
形成
水和植 液体 乳状 液体 物油及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是
洗涤剂
液体,
有泡
二、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4、用途:医药上的钡餐是BaSO4的悬浊液;粉刷墙 的涂料也是悬浊液;农业上,把农药配成 乳浊液或悬浊液节约农药,提高药效(如, 波尔多药是悬浊液).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9.1 溶液的形成 课件

• 蔗糖溶液中,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 NaCl溶液中溶质是NaCl,溶剂是水。
•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 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 否相同?
实验探究二: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实验]9-2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 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 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溶剂 溶质 水 酒精
振荡前 现象
分层
震荡后 现象
均匀 混合
静置后 现象
不分层
结论
水和乙醇 能够互溶
固气—液 液—液 含水溶液 无说明溶液
溶质 固、气 量少液 其他物质 其他物质
溶剂
液
量多液 水
水
课堂小结
•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溶液的概念及其性质,以及溶液的组成;
• 一、溶液 •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 2.溶液的特性:均一性、稳定性。
• 3.溶液的组成: •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 4.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溶剂一般
是液体。
• 生活中常见的蔗糖溶液、NaCl溶液中,溶 质和溶剂各是什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 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 形成共识。
•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 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溶液。
•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 析出?
•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归纳出溶液概念及溶液 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1-溶液的形成(共28张PPT)

九年级《化学》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被兰色的海洋覆盖着,
?海水是纯净的吗?
海水是溶解了许多物 质的混合物!
靖宇县第七中学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你听说过无土栽培技术? 见 过 无 土 栽 培 吗 ?
靖宇县第七中学
?
是不是纯净水呢?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现象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9.1 溶液的形成
相似相溶
课堂教学
靖宇县第七中学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质 振荡前 震荡后现 静置后 结论
剂
现象
象
现象
水 酒精 分层 均匀混合 不分层 乙醇和水 互溶
祝同学们:
溶剂一定是液体吗,不是的话请举出反例
不一定,也可以是气体和固体。 当溶剂是 气体时,形成的混合物叫气溶胶,溶剂是固 体时,形成的混合物叫固溶体。 只不过对 于固溶体,我们一般不说溶剂,而说基体。 比如说,以锡为溶质,铜为溶剂(基体), 所形成的固溶体就是青铜。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 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靖宇县第七中学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溶质
水
碘
汽油 碘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被兰色的海洋覆盖着,
?海水是纯净的吗?
海水是溶解了许多物 质的混合物!
靖宇县第七中学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你听说过无土栽培技术? 见 过 无 土 栽 培 吗 ?
靖宇县第七中学
?
是不是纯净水呢?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现象
几乎不溶于水 溶解,溶液棕色 溶解,溶液紫色
不溶于汽油
9.1 溶液的形成
相似相溶
课堂教学
靖宇县第七中学
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 相同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探究实验三: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
溶 溶质 振荡前 震荡后现 静置后 结论
剂
现象
象
现象
水 酒精 分层 均匀混合 不分层 乙醇和水 互溶
祝同学们:
溶剂一定是液体吗,不是的话请举出反例
不一定,也可以是气体和固体。 当溶剂是 气体时,形成的混合物叫气溶胶,溶剂是固 体时,形成的混合物叫固溶体。 只不过对 于固溶体,我们一般不说溶剂,而说基体。 比如说,以锡为溶质,铜为溶剂(基体), 所形成的固溶体就是青铜。
(2)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 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9.1 溶液的形成
问题探究
课堂教学
靖宇县第七中学
活动与探究二 :碘能溶于水吗?高锰酸钾能溶于汽油吗?
实验现象纪录
溶剂 溶质
水
碘
汽油 碘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演示课件

将 110g “白铁皮” 浸入CuSO4 溶液中,过一会儿 取出,表面附着了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的颜色变淡。
将 110g “白铁皮” 浸入FeSO4 溶液中,过一段时间
后取出称量,固体重量为109.8 g;一天后浅绿色溶液变
为无色。
请根据上述实验分析, “白铁皮” 中的金属成分可能
有
。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
磷酸钙 [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 富又易吸收,是健骨的理想食品。下面是某品牌高钙鲜
牛奶包装袋上的部分图表文字,由此,你所能得到的正
确信息和作出的合理猜测是
(
)
A. “高钙鲜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单质
B. 此牛奶是含绿色植物营养成分的混合物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白铁皮” 是一种合金,用 “白铁皮” 制成的畚箕、
水桶等,使用时都不易锈蚀。 某小组从金属制品厂取了
一些 “白铁皮” 边角料进行研究。
⑴ 将110g “白铁皮” 浸入 AlCl3 溶液中,无现象,一 天后取出称量,质量无明显变化。
•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 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废液缸中。 •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在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注意安全,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实用 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9.1 溶液的形成 课件(共53张PPT)

3、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混合物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 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 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 滴入几滴洗涤剂, 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观察现象;
清洗,观察现象。
洗探
油 污 时 起
究 实 验
的四
作 用 是 什 么 ?
:
洗 涤 剂 在 清
实验9-4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水和植物 油
振荡前
分层
现象
振荡后
浑浊
把液体到
静置后
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 溶液的密度
( B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盐酸洗去水壶的水垢(含CaCO3)
第九单元之
蔗糖溶液 蔗糖溶解
蔗糖分子扩散 蔗糖分子、 到水分子间 水分子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 氯离子和钠离子 氯离子、钠
溶解
分散在水分子间 离子、水分子
结论:食盐溶于水后,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 电;蔗糖溶于水后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因此不能导电。
探究思考: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洗涤剂为什么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呢?
问题:
1.洗涤剂有什么功能?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 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这种现 象称为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2、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 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 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若不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什么?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 滴入几滴洗涤剂, 振荡,观察现象;
静置,观察现象;
清洗,观察现象。
洗探
油 污 时 起
究 实 验
的四
作 用 是 什 么 ?
:
洗 涤 剂 在 清
实验9-4现象记录:
试管内加 入的物质
水和植物 油
振荡前
分层
现象
振荡后
浑浊
把液体到
静置后
掉后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水和植物油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A、溶液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质质量 D、 溶液的密度
( B )6、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 D.用盐酸洗去水壶的水垢(含CaCO3)
第九单元之
蔗糖溶液 蔗糖溶解
蔗糖分子扩散 蔗糖分子、 到水分子间 水分子
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 氯离子和钠离子 氯离子、钠
溶解
分散在水分子间 离子、水分子
结论:食盐溶于水后,形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可以导 电;蔗糖溶于水后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因此不能导电。
探究思考: 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课件

混合物 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4、溶液的用途 P27讨论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 应,通常是较快的。
∵ 溶质在溶液中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大大 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若是药品或 营养变成溶液也更易吸收。
1
2
3 4 [实验9-2] P28
通
过
对
比
几
乎 不 溶
黄 色
可 溶 解
紫 红 色
可 溶紫 解红
色
几 乎 不 溶
试 验
碘几乎不溶于 水 ,却可溶于 汽油中;高
锰酸钾几乎不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 .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 .
[实验9-3]P29 观察现象
高锰酸钾的作用:显色利于观察
均
分 层
没 分 层
一 稳 定
结论:水与乙醇可以互溶。
一些物质间能以任意比互溶
通常,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相混合,可形成乳浊液。
如:植物油 + 水 [久置会分层] (P29)
2、悬浊液: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通常,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在水里可形成悬浊液。
如:碳酸钙 + 水 ; 泥+水
(P46)
[久置会沉淀]。
乳浊液、悬浊液都不稳定,久置会分层或沉淀。
乳浊液、悬浊液的用途 P46
1、溶质分子(离子)向水中扩散:物理变化---吸热
2、溶质分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
(水合离子):
化学变化---放热
这两种变化在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的。
不同的溶质,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不同,就使
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划书本.P31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如1:NaOH + H2O
4、溶液的用途 P27讨论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 应,通常是较快的。
∵ 溶质在溶液中分散成分子或离子,大大 增加接触面积,使反应加快。若是药品或 营养变成溶液也更易吸收。
1
2
3 4 [实验9-2] P28
通
过
对
比
几
乎 不 溶
黄 色
可 溶 解
紫 红 色
可 溶紫 解红
色
几 乎 不 溶
试 验
碘几乎不溶于 水 ,却可溶于 汽油中;高
锰酸钾几乎不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 .
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的溶解性 不同 .
[实验9-3]P29 观察现象
高锰酸钾的作用:显色利于观察
均
分 层
没 分 层
一 稳 定
结论:水与乙醇可以互溶。
一些物质间能以任意比互溶
通常,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相混合,可形成乳浊液。
如:植物油 + 水 [久置会分层] (P29)
2、悬浊液: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稳定混合物。
通常,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在水里可形成悬浊液。
如:碳酸钙 + 水 ; 泥+水
(P46)
[久置会沉淀]。
乳浊液、悬浊液都不稳定,久置会分层或沉淀。
乳浊液、悬浊液的用途 P46
1、溶质分子(离子)向水中扩散:物理变化---吸热
2、溶质分子(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
(水合离子):
化学变化---放热
这两种变化在溶质的溶解过程中是同时存在的。
不同的溶质,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不同,就使
溶液温度发生变化。
划书本.P31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上升 如1:NaOH +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乳化不是溶解,而是两
乳化常见应用: 洗衣服(洗衣粉、肥皂); 洗头发(洗发露); 洗澡(沐浴露); 洗餐具(洗洁精); 制农药。
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
种以极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到 另一种液体里的过程。
例1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有关公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既适用于饱和溶液的计算,也适用于不饱和溶液的计算)
溶质 质量+________ 溶剂 质量 ②溶液质量=__________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的体 ③溶质质量=________
积×溶液的密度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2 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你学会了吗?
例2 下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 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 体碎块是( D )
A.硝酸铵
B.食盐
水袋 食物 固体碎块
水袋
例3 下列洗涤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B )
A.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你学会了吗?
例4
某同学在探究物质的溶解性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少许碘,然后加入一定量的 水,充分溶解后,再向试管中滴加汽油。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小结
重点呦?
外观:澄清、透明
溶液
组成:溶剂、溶质 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乳化作用及乳化现象
性质
应用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例题解析
►类型一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简单计算的掌握情况。 例1 在农业上,常需要用到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来选种,现需配制200 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168 。 32 ____kg ,水的质量是_____kg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计算原理:
溶质 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稀释溶液的过程中,________
计算公式: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你学会了吗?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注意] ①两种溶液混合时,质量可以相加减,但体积之间不可以
相加减。 ②稀释的方法可以是用水稀释,也可用稀溶液稀释浓溶液。混合 前后有下列相等关系: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
知识网络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关于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 相结合的计算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 的溶液 溶质质量 分数的简单计算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回顾
知识点1 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 质量与___________ 溶液 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另一种 物 质
能溶解其他 物质的物质
溶剂
均一 性、_______ 稳定 性的混合物 具有_______
常见的溶液 注意: (1)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KMnO4溶液为紫色。
(2)一种溶液中可以含一种或多种溶质,但只有一种溶剂。
碘 溶 如碘酒是由溶质______ 酒精 形成的;硫酸铜 于溶剂______ 硫酸铜 溶于溶剂 溶液是溶质________ 水 形成的;碳酸的溶质是 ______ 碳酸 ,溶剂是______ 水 。 ________
吸热<放热(溶液温度升高) 例如 :NaOH 固体个浓硫酸(H2SO4)溶于水
2.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温度、粒子大小、溶剂性质、溶质性质等。 3.物质在溶液中微粒形式
4.形成溶液具有性质
(1)增大物质间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2)溶质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溶液具有导电性;
乳化及其应用
乳化现象
6.乳化
实验中往往要将溶剂的质量转变为体积量取。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提示] 若溶质为液体时,第二步应改为量取,即通过计算将 液体质量转变为体积,实验操作中不需要托盘天平只需要量 筒。
配制后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偏小的原因可能是:①量
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了; ②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了; ③配制溶液所用烧杯不干燥等。
[方法点拨] 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同时要分清楚溶剂质量和溶液质量
的区别。
[解析] 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200 kg×16%=32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200 kg-32 kg=168 kg。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4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此类简单的综合计算是中考最为常见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溶液
中参加化学反应的一般是溶质,因此代入化学方程式下相应的物 质质量应是溶质的质量,不是溶液的质量。 [提示] 题目中给出的质量若是溶液的质量,一定要利用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溶质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
1.厨房中有下列物品: 依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些物品能溶于水?
想一想:
想一想:
学习目标
(一)溶 液
学习定位
1.认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认识溶液、悬浊液、乳 浊液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判断某种液体是不是溶液。
溶液的定义
1.什么是溶液
溶质
被溶解 的物 质
分散到
一种或几种物质 溶液
的质量分数=混合溶液质量×混合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计算时要保持单位一致。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知识点3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包括四个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装瓶存放。 其中第一步涉及有关溶质质量的计算,
溶液 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________ 溶质 质量, 溶液 质量-________ 溶剂的质量=________
方法指导: ( 1 )名称上:一般是溶质在前,
溶剂在后; ( 2 )当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把 量多的看成溶剂,如果有一种是水, 水一般作为溶剂; ( 3 )特殊情况特殊记忆:例如盐 酸、氨水等。
物质的溶解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扩散过程 (吸热)
溶解过程
水合过程 (放热)
吸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