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同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学习主题 同一国家的建立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同一国家的建立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川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丝绸之路 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
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三、设情激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张骞通西域,正是因为张骞,才使汉朝和西域有了往来,那么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和西域有一条通道非常有名,大家知道是什么路吗
四、自主探究:
探究1:丝绸之路的路线、由来、作用
点拨1: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沟通了汉朝和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探究2:汉朝与朝鲜、日本交流的表现
点拨2:汉朝时,一些中国人开始移居朝鲜半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物品,对朝鲜的文化和经济有重要影响。

公元57年,汉光武帝赠与日本的倭奴国
探究3:汉朝与欧洲交流的表现
点拨3: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部署甘英出使大秦,了解欧洲的一些情况。

166年,大秦安顿尼王朝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物,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五、成果展示:
六、拓展延伸:
拓展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交流和文化交流。

比如菠菜、石榴、黄瓜的传入。

造纸术经丝绸之路逐渐西传。

七、课后反思:
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复习要点素材 川教版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1、一条以(长安)为起点的一条重要商路,经过区(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高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

西汉时,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实际已经形成。

形成的原因:(A地理位置决定的;B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决定的;C产业特点决定的。

)2、(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近邻,近数十年间,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这些事实都可以证明汉朝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有重要的影响。

(日本)是中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效有悠久历史。

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

东汉政府接待了来使,(汉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牧。

3、(97)年,正在西域的东汉官员(班超)派部属(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

甘英到达(条支海)(今波斯湾)后没有继续前行,作用:但(他了解了沿途及欧洲的一些情况,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166)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

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4、寻访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国旅游的黄金线路之一。

假如你是"丝绸之路"上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描述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之路很早就传到国外。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中国和外界的陆上贸易往来有了很大发展。

以长安为起点的一条重要商路,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在这条商路上,中国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做"丝绸之路"。

)5、简述两汉时期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①汉朝时,一些中国人从海上或渡过鸭绿江到朝鲜半岛,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在国中去的工匠的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铁器铸造技术。

②在平壤附近的古墓中出土了大批汉代文物,其中有蜀郡制造的漆器。

第13课_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2)

第13课_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2)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课堂小结
1.“丝绸之路”的定义 “丝绸之路”
2.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
1.汉与朝鲜的往来 2.汉与日本的交流
汉与朝鲜 日本的交流
1.甘英出使大秦 汉与欧洲的往来
2.大秦与汉的交往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结束
西汉时,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经今四川南部和云南境内,通往缅甸、印度,以及更远的 “南方丝绸之路”也已经形成。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起自成都,越过岷江、大渡河、雅砻 [lóng]江、金沙江、澜沧[lán cāng]江、怒江等大河,在数不尽的祟山峻岭中穿行,最后从滇西 的腾冲出境,经缅甸到达印度。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云南漾濞[bì ]——博南古道上的枢纽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阅读课本P74,找出汉与朝鲜是通过什 么途径联系的?汉与朝鲜交流的表 现?
西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珠 宝、音乐、舞蹈、宗教------
东 方
友谊之路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技术、蚕种 和养蚕技术------
第三学习主题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阳关汉代烽火台
阳关遗址(今甘肃敦煌西南)
位于敦煌城西南,距城70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时为都尉 治所,晋时在此置阳关,唐废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阳关、玉门关都是丝绸之路“咽 喉”,古代重要的军事据点。阳关遗址处大风过后,常有兵器、陶器、货币、生活用具等残 破遗物出现,当地又被称之为“古董滩”。

第13课 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13课 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第13课西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理解“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升观察概括水平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实行爱国主义教育;理解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动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1、丝绸之路示意图的动态课件2、东汉陶船图片、“汉委奴国王”金印图片的投影3、东汉疆域图;学生:收集了解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忆旧知,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相关张骞出使西域增强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同时也为这种交流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开辟一条通道)2、请学生朗读一遍“读读”的内容,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通往西域的道路被开辟出来,而这些道路对以后的东西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动作用。

(阅读,理解张骞通西域开辟道路的作用。

)3、组织学是阅读导言,引出丝绸之路。

二、具体学习相关知识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

(学生:认真看课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体感知地图中的路线,大致了解图中的地名)2、演示课件,向学生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学生找出来并回答)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主、辅栏,进一步明确知识点,并了解相关史料。

(学生阅读教材72、73页的内容,包括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了“丝绸之路”以及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川教版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13课《两汉时期对外交流》教案重庆师范大学蒋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理念】以课标为指导,构建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的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1—1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学生对于本课所学内容,平时通过电视,网络已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分析】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三个子目: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汉与欧洲的往来。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作为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和《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因果关系,在整个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知识点不多,子目清楚,要点明确,整体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丝路》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采用讲述法、讲解法、图示法等进行教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word教案 (3)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word教案 (3)

第5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价值。

3、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和“南方丝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丝绸之路”导入新课。

2、通过“丝绸之路”示意图,让学生了解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

3、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4、通过相关史料图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教学难点】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授课类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导入)两汉时期,中国以高度文明和繁荣富强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向外传播。

同时,中国也要吸取外来文化充实自己。

那么,中国与世界是通过哪条商业通道来实现的呢?(学生回答“丝绸之路”),(老师肯定)对,在两汉时期,中外交流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来实现的,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世界有哪些交流?“丝绸之路”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课题)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老师导课)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

(板书第一标题)一、丝绸之路1、(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老师讲解)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和今天的新疆,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由于在这条商路上,向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所以叫“丝绸之路”2、那么,“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呢?(老师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其实“丝绸之路”就是张骞开辟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川教版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川教版课件

西汉汉武帝 赐给滇王
汉委奴国王 东汉
中日友好的 见证
西汉加强对西 南夷的管理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对开
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
A张骞
B卫青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
路”,其路线是( A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穿越时空
如果你是长安的一名富商,现在 想去西域做生意,你会从长安带 去哪些东西到西域贩卖,又会带 些什么回来?
活动三:合作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西 方
骏马、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珠宝、音乐、舞蹈、魔术、宗教------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丝绸之路”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汉书·张骞传》
活动二:寻访丝路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访
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 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丝绸之路”的路线 (你知道怎么走吗?)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今新疆 地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丝路遐想......
这是条连贯欧亚的长路,它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 多种文化在此交汇,无数活剧在此上演 这条路走过多少胡商贩客 这条路又走过多少弘法僧侣 它是这个世上最伟大、最神秘的路 它,就是丝绸之路
• 汉与欧洲的往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ppt课件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万世如意锦实袷袍(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龟背海棠花织品(东汉,1959年新疆民丰尼雅古城出土)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习与探究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学习活动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编辑历史板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学习测评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返回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汉与欧洲的往来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 Nhomakorabea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波斯湾卫星照片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大秦)玻璃瓶
1.如果说西汉时“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那么,你认为东 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
洛阳。洛阳是东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汉朝时,中日联系必须通过海路,中国与欧洲联系既可通过 陆路也可以通过海路。你认为,联系中外的海上通道应如何命 名?为什么?
“海上丝绸之路”。因为海上商路运送的产 品最重要的仍是丝绸。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
该课件由【语天文山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丝绸之路”的自然风光
塔里木盆地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友情提供
第5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穿
中国的丝绸衣服成为古罗马贵族的社会
时尚。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城的豪华
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
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一、“丝绸之路”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 路”
1.“丝绸之路”开通的标志: 张骞出使西域
2.西北“丝绸之路” 的路线:
三、汉与欧洲的交流
1.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2.东汉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
海上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葱岭—中亚—欧洲
3.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4. “丝绸之路” 开通的作用:
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沟通东方 和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1.汉与朝鲜的交流: 蜀郡的漆器 2.汉与日本的交流:
(1)西汉: 有了文字记载 (2)东汉: 光武帝赠 “汉委奴国王” 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