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研设想

我的科研设想
我的科研设想

我的科研设想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入学科研设想

考生姓名:XXX 报考专业(领域):文化产业

选题及目的

(硕士阶段计划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它的选题意义及价值?提出的研究计划是否有实际意义?)

研究的课题:

老子故里旅游形象的策划

选题意义及价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一度发展迅猛,成为继传统重工业之后的又一大产业类型。因此,在国家大力号召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全国各地都注意到了旅游业这一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产业类型,因此打造旅游城市无疑成各级政府倍受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在国家各省委领导的推动下,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已日趋壮大。许多享誉盛名的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等都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如丽江、桂林、九寨沟等,这些开发较早,发展较好的旅游地的旅游形象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20世纪80—90年代,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形象不仅仅是一种企业经营资源,而且还是显示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和对区域旅游规划、开发、建设和经营实践的反思,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问题也开始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全国掀起了从区域到省市(县)、以及各类景区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旅游形象策划可以使旅游地政府与公众对本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并有效地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使该旅游地更具有竞争力。旅游景区形象直接影响着景区的发展,景区形象的策划与宣传是景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位于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的老子故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老子出生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老子著作的《道德经》一书,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思想,其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目前其资源文化价值开发的成就并不显著,老子故里及其蕴藏的历史文化精髓并没有广为传播,没有被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民所了解。因此,在如今全国各地争相以“老子”“道教”的旗号宣传推广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树立鹿邑县老子故里的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以促进老子故里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提出的研究计划具有实际意义:

作为先贤圣哲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自古至今源远流长,道教的思想亦是广为流传。目前全国以“老子”“道教”作为旅游宣传点的地区也是数不胜数,比较有名如江苏老子神像旅游区,洛阳老城区上清宫老子及道教文化旅游园区,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等等。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鹿邑县老子故里的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很显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老子故里的宣传与推广。

以往的旅游形象研究表明,如果某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不突出、营销管理不得力,旅游者的旅行选择机率将大大减少,因此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对潜在旅游者的有效促销与引导,并向旅游目标市场提供特殊、长期、有效、有吸引力的旅游感知形象。但随着景区形象设计的普遍化,设计人员在设计理念上的近似,使得这些形象越发缺少特色,雷同和相似的形象设计比比皆是,因此,旅游地准确,贴切,独特的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必不可少。

第一,树立老子故里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能提升老子故里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创立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旅游消费环境,以树立和保持正面形象,保证客源市场的稳定,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增加经济收入。

第二,老子故里人文气息浓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晰,形象不突出,以及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因此,当前完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树立独特差异的旅游形象,以及做好市场宣传工作,不仅

能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还能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因为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第三,能提高当地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能够开拓眼界,丰富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最后,老子故里独特而鲜明的旅游形象设计,不仅能提高本地的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而且能带动整个周口地区甚至河南省的旅游名气。因为单个的旅游资源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很难吸引远途游客。因此完善的旅游策划与宣传手段进入了各地政府的视线,他们深知只有充分整合本地分散的旅游资源,才能在国内旅游行业中保持竞争力,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周口市旅游资源丰富,市区的关帝庙,博物馆,淮阳县的人文始祖伏羲太昊陵,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西华县的女娲故里,商水县的叶氏庄园,扶沟县的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等等,旅游资源众多,如果经过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则能形成庞大的周口市经济文化旅游圈,从而吸引更多客源,使旅游业成为周口市重要产业之一,增强经济实力及城市知名度,进而促进整个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文献综述

(阐述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成果?有哪些理论与该选题有关?这些理论是如何阐述该选题的?存在的缺点及需改进的地方?)

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形象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形象概念、旅游形象理论、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式和旅游形象营销策略四个方面。

旅游形象概念。国外学者主要从主观个体化和客观社会化两个角度定义旅游形象。有的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个纯主观的概念,是人们对其居住地以外的地区所持有的印象,由旅游者认知、感情、意动三部分组成,是旅游者在实际旅游经历之前对某个目的地的一系列自发形成的期望;另一些则认为,当某种类型的目的地被相似人群分享的程度高时,该形象是社会化的。

旅游形象理论。20世纪70年代,研究侧重于求方,即研究为什么游客会选择某一旅游地。进入20世纪80年代,研究转向供方,开始探讨旅游地应当树立怎样的形象吸引游客,如推引力模型(将来自旅游者自身的收入、旅游支出和闲暇时间比作推力,把来自旅游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吸引力程度等比作引力,指出“引力”是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的因素。)此外,Garment等学者对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式,Mayo等学者从营销角度对旅游形象进行了研究。

国内研究现状

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我国学者起始于我国旅游规划实践中的旅游地形象研究,并伴随着旅游规划理念不断深化而逐渐受到重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以陈传康教授为代表的研究者对旅游地形象(Destination Image,DI)开始予以高度的关注,并积极提倡在旅游规划中进行旅游形象定位与策划研究。陈传康教授强调文脉对旅游规划和旅游地形象定位与策划的重要意义,将企业识别理论 CIS 引入到旅游形象的策划中,并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海南海口(陈传康、王新军,1996)等地旅游规划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此后,学者们对旅游形象理论、旅游形象感知行为模式、旅游形象营销策略、旅游地形象建设、区域旅游形象(主要指旅游城市形象)、旅游形象及其他相关因素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我国学者在城市旅游形象研究中较有影响的学者主要有林炎、吴必虎、李蕾蕾、唐礼智等。林炎(1995)较早提出旅游形象设计是我国旅游城市面临的新课题;吴必虎提出了区域旅游形象建立程序(Framework for Creating a Destination Image)。他认为,地方旅游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可称为“三三工程”,即需要考虑资源、市场和替代产品三项标准,以及确定形象、产品开发和配套建设三个步骤。其核心问题是确定形象。并指出,区域旅游形象的建立是由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和后期的显示性工作共同组成的,前者包括地方性研究、受众调查和替代性分析,后者包括理念核心、界面意象、传播口号和传播视觉符号等内容。并以伊春市为例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