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穴位封闭疗法简介

穴位封闭疗法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封闭的方法•5穴位封闭疗法的适应症•6参考资料•附:o1古籍中的穴位封闭疗法1拼音xué wèi fēng bì liáo fǎ2英文参考pointblocking therap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3概述穴位封闭疗法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1]。
穴位封闭疗法是采用麻醉剂或镇静止痛剂注入人体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属于穴位注射疗法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所用的主要药物是0.25~1%普鲁卡因注射液。
参见水针疗法:水针疗法又称针注疗法、穴位注射疗法[2]。
局部注射*** 物者,则称穴位封闭疗法[2]。
是指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入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以治疗疾病的方法[2]。
它兼备针刺和注射药物的作用[2]。
临床操作时,在选取的穴位上,按肌肉注射的要求,当进针得气后,即可缓慢推入药液[2]。
一般说来,凡适合于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大多可据情选取[2]。
常用的有葡萄糖、各种维生素、普鲁卡因,当归、红花注射液及部分抗生素等药物[2]。
通常用量均小于该药物的常规剂量,头面和耳部穴位需更为减少[2]。
施术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必要时,需做药物过敏试验,还应避免将药液注入关节腔内或刺伤内脏[2]。
本法适应范围很广,常用于腰腿痛,肩背痛,关节痛,软组织损伤,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高血压,肝炎,消化性溃疡及神经衰弱等[2]。
4封闭的方法封闭的具体方法很多,如骨膜周围封闭、腱鞘内封闭、肾囊封闭等。
骨膜周围封闭是将普鲁卡因溶液注射至骨膜周围的肌膜腔内,其中在腿部施行的称“股封”。
腱鞘内封闭是将药液注射入鞘管内进行治疗。
肾囊封闭简称“肾封”,也称“腰封”,是将普鲁卡因溶液注射至肾周围的脂肪囊中。
5穴位封闭疗法的适应症穴位封闭主要是借药物作用缓解疼痛,加强穴位功能。
现主要用来治疗各种软组织损伤的急性疼痛、神经痛,以及哮喘、慢性气管炎、高血压,肠胃病等病变。
注射疗法与封闭的区别

注射疗法与封闭的区别有什么?注射(封闭)疗法对很多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软组织疼痛及神经痛,但由于很多病人及社会公众对“封闭”存在误解,严重影响了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也给我们医务工作者造成不小的困扰。
下面请疼痛科专家黄庆茁向大家介绍。
封闭不治病打封闭以后再得病就不好治了封闭有激素,激素可不敢用,肥胖、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曾经打封闭治好过疾病,以后不论哪痛也不管什么病都要求直接打封闭。
封闭都很简单,对着痛的地方打一针就可以走了注射疗法是指将特定的药物注射至病变部位和相关部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定义可包含一般的痛点注射、关节腔注射及神经阻滞等。
注射疗法应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引起疼痛的真正原因,有的放矢地对病灶及相关部位进行注射治疗。
封闭的定义:将局麻药普鲁卡因注射在身体一定部位,使局部病变的恶性刺激不在传到大脑皮质内,对大脑皮质起到保护性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该疗法于十月革命后,在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基础上,由麻醉学家阿.维.维许聂夫斯基首先提出,曾大量用于战伤治疗,减轻痛苦.传统的封闭技术共有肾囊周围封闭、骨膜周围封闭、四肢环状封闭(套式封闭)、病灶周围封闭、皮内注射封闭等14种,所用药物为低浓度普鲁卡因(0.25%),剂量为1~200ml。
治疗范围涉及内科的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哮喘、气管炎、高血压等);外科领域中的感染性炎症、创伤、冻伤等症以及眼科、口腔、耳鼻喉、皮肤等科的疾病。
传统封闭是为了阻断恶性刺激的上传,以保护神经系统,所以并不一定要明确诊断。
20世纪50年代初,封闭疗法随巴甫洛夫学说引进到我国,我国学者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祖国医学而创造出“穴位封闭”,并沿用至今甚至成为传统封闭的代名词。
随着在临床应用的不断衍化,当今人所共知的所谓的“封闭”多采用局麻药加类固醇激素局部痛点注射,以治疗关节软组织疼痛,失去了传统封闭的含义。
由于目前大家所俗称的“封闭”对激素的应用不当,操作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引起的副作用及并发症屡屡发生,加之社会公众的“激素恐惧症”,使一些患者对“封闭”产生恐惧,拒绝接受注射(阻滞)治疗。
封闭疗法与穴位注射不能混淆

封闭疗法与穴位注射不能混淆
柴克义
【期刊名称】《中国针灸》
【年(卷),期】2000(0)S1
【摘要】什么是封闭疗法,在病灶附近的有关神经处,注入一定量的麻药,阻断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以维护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该部位的疼痛缓解或消失,称这一疗法为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的起源。
病人在手术或某些诊断中为减少疼痛,术前做麻醉。
麻醉分药物和非药物两种,药麻分全身、局部、复合三种。
局麻又分浸润性和阻滞性。
【总页数】2页(P228-229)
【关键词】封闭疗法;穴位注射;疼痛缓解;神经传导;中枢神经;穴注;浸润性;麻醉;阻滞性;非药物
【作者】柴克义
【作者单位】兰州地震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
【相关文献】
1.穴位注射及局部封闭疗法在瘙痒性皮肤病中的机理探讨及运用 [J], 刘文静;宋署仪
2.不能混淆同源字和通假字的界限--从两篇文章对两种文字现象的混淆谈起 [J],
于智荣;徐广洲
3.档案管理中不能混淆3个层级的“分类” [J], 吴志虹
4.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不能混淆目的与手段 [J], 薛洪言
5.两个法律概念不能混淆 [J], 崔厚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穴位注射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结果提示:喘可治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
胡正波,陈路佳,卢海波,刘立立.喘可治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23):9-12.
禁忌症
禁忌症 主要有3个方面
疲乏、饥 饿或精神 高度紧张 时。
出血倾向 及高度水 肿。
皮肤有感染、 瘢痕或肿痛 部位。
2018
谢谢您的聆听
THEBUSINESS PLAN
适用范围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肺张、哮喘、肺痨等。 (2)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 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3)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 泻、痢疾等。 (4)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 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5)心血管病:心悸(心动过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 压等。 (6)外科、皮肤科疾病:乳痈、肠痈、腹痛(溃疡病穿孔、肠梗阻、 胆石证、胆道感染)、淋证(尿路结石)、风疹、痤疮、银屑病等。 (7)五官科疾病: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中耳炎、鼻炎等。 (8)妇产科、小儿科疾病:阴挺(子宫脱垂、催产;小儿肺炎、小儿 腹泻等。
。
操作方法
操作程序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
“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原则: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 急性病体强者可用强刺激,快速将药液推入。
穴位注射疗法

(5)兴奋平滑肌类:如加兰他敏 (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等。
(6)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 松、醋酸强地松龙(泼尼松龙)、苯丙 酸诺龙、黄体酮、丙酸睾丸素、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注射液等。
(7)其他类:利血平、胰岛素、 (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等。
三、作用及适应范围
穴位注射疗法属于针灸疗法的一个 分支,大凡针灸疗法的适应症穴位注射 疗法均可应用。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除了 具有针灸疗法的作用以外,还有大量中、 西药物的化学刺激和药理作用参与其中, 加之在一定时间内,药液滞留于穴内, 使针刺感应得以更强的发挥和延续。
药物在作用于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同时, 还在局部以弥散、渗透等方式进入血液和淋巴 组织等细胞外液,又通过血液和淋巴液将药物 带入到更深的组织中。药物分解后,可影响机 体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直接进入细胞内促 进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从而强化了针刺效能 以及药液对机体的作用。所以,穴位注射疗法 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其临床适应范围比单纯针 灸疗法更为广泛,疗效也更好。
(7)其他类:天麻注射液、地龙注 射液(平肝潜阳、镇肝熄风)、芍药甘 草注射液(养血柔肝)、生脉、参麦注 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养心复脉、回阳固 脱)。
2.非特异性药物:针灸临床常用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多种生理溶液、组织液:如生 理盐水、注射用水、5~10%低药量较肌肉注
射少,也相应降低了用药的毒副作用。 例如哌替啶常规肌肉注射量一般为25~ 50mg,有的病人就会出现头痛、头晕、 恶心等副反应。而穴位注射一般用量仅 为10mg,疗效不减而副反应却很少或很 小。
由于穴位注射疗法所用的药物大多具有祛 风除湿、疏经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抗 菌消炎、益气养血、营养神经、调节神经机能 的作用,故多用于各种痹证、骨关节病、软组 织损伤、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等)、神经麻痹(如面神经麻痹、中风偏瘫 等)、神经(官能)症(如神经衰弱、癔病 等),也可用于肺炎、(支)气管炎、哮喘、 胃痛(胃溃疡、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肠 炎、痢疾、贫血、遗尿、泌尿系结石等诸多内 脏和功能性疾病。
穴位注射

经络的实质与原理
一般人均很自然地把经络与神经系统相关联 , 但在解剖学上未能得到充分支持。“循经感传” 速度比神经传导要慢很多。——长期在组织解 剖学层面上寻找经络物质基础的工作都以失败 告终! • 许多学者转入到生化方面的研究. 其中比较有 代表性的观点是:p物质,细胞外基质,钙离 子富集等。 • 有人试用细胞信号转导的理论揭析经络本质 • ——提出了各种假说 •
穴位注射的基本机理
• 3. 药理作用:具有该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 • 活血祛瘀法的药理作用,经现代药理研究已基本证 实的主要有:最主要的作用是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 如调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 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等作用,从而改善了血液循环, 尤其是解除了微循环的障碍,从而恢复或改善了病 变组织、器官等的血液供应,使这些组织和器官的 功能得以恢复。几乎所有的活血祛瘀药都有这方面 的作用。其他的作用如:镇痛,抗感染,抗炎,解 热,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 和吸收,抑制体内变异细胞的生长,抑制变态反应, 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中医学经络的作用
• 1. 联系内外,网络全身 联系内外, • 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节、皮肉筋 骨等器官和组织,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 互相联系,使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构成 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相互联系、有机配合主要 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来实现。 • 经络系统以头身的四海为总纲,以十二经脉为 主体,分散为三百六十五络遍布于全身,纵横交 错、出表入里、通达上下,将人体各部位紧密地 联系起来。
3穴位注射疗法

三、作用及适应范围
穴位注射疗法属于针灸疗法的一个 分支, 分支,大凡针灸疗法的适应症穴位注射 疗法均可应用。 疗法均可应用。由于穴位注射疗法除了 具有针灸疗法的作用以外,还有大量中、 具有针灸疗法的作用以外,还有大量中、 西药物的化学刺激和药理作用参与其中, 西药物的化学刺激和药理作用参与其中, 加之在一定时间内,药液滞留于穴内, 加之在一定时间内,药液滞留于穴内, 使针刺感应得以更强的发挥和延续。 使针刺感应得以更强的发挥和延续。
(7)其他类:天麻注射液、地龙注 )其他类:天麻注射液、 、镇肝熄风)、芍药甘 草注射液(养血柔肝)、生脉、 )、生脉 草注射液(养血柔肝)、生脉、参麦注 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养心复脉、 射液或参附注射液(养心复脉、回阳固 脱)。
2.非特异性药物:针灸临床常用 .非特异性药物: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多种生理溶液、组织液:如生 )多种生理溶液、组织液: 理盐水、注射用水、 ~ 理盐水、注射用水、5~10%低渗葡萄糖 低渗葡萄糖 溶液、胎盘组织液等。 溶液、胎盘组织液等。
(6)激素类:地塞米松、氢化可的 )激素类:地塞米松、 醋酸强地松龙(泼尼松龙)、 )、苯丙 松、醋酸强地松龙(泼尼松龙)、苯丙 酸诺龙、黄体酮、丙酸睾丸素、 酸诺龙、黄体酮、丙酸睾丸素、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注射液等。 促性腺激素注射液等。 (7)其他类:利血平、胰岛素、 )其他类:利血平、胰岛素、 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等。 (硝酸)士的宁注射液等。
1.中草药制剂 针灸临床常用的中草药 . 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 (1)祛风除湿类:防风、寻骨风、秦艽、 )祛风除湿类:防风、寻骨风、秦艽、 威灵仙、肿节风、木瓜( 威灵仙、肿节风、木瓜(每ml相当于生药 相当于生药 2.5g)、丁公藤注射液(每ml相当于生药 )、丁公藤注射液 . )、丁公藤注射液( 相当于生药 2.5g)等。 . ) (2)通经活络类:当归、复方当归(每 )通经活络类:当归、复方当归( ml相当于生药当归、红花、川芎各 .5g)、 相当于生药当归、 相当于生药当归 红花、川芎各0. )、 川芎(或川芎嗪)、牛膝、麝香、骨宁(复 川芎(或川芎嗪)、牛膝、麝香、骨宁( )、牛膝 )、丁公藤注射液等 丁公藤注射液等。 方)、丁公藤注射液等。
穴位注射疗法(精)

七、特点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基础,经穴位给药, 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 能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 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 伍禁忌、不良反应等知识。
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 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 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 减少用药量。
5/2/2019
五、注射部位、用具
穴位注射部位: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 穴逐步发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部分 腧穴、耳穴等。
穴位注射用具: 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大小和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 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规格为1毫升、2毫升、 5毫升、10毫升、20毫升;常用的针头 为5-7号 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以及封闭用 的长针头。
5/2/2019
七、特点
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 而安全性较强。
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 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
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 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
补内服药物之不足,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 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
5/2/2019
八、取穴原则 临床可根据针灸治疗时的处方原则辨证取穴; 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
方法可单选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 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
经)、奇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 (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应点、压痛点、敏感 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 选穴宜精练,以1-2个穴位为妥,最多不超过4个穴 位,并宜选用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穴位注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注射与封闭针
穴位注射(水针)
一、概念: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将针刺刺激和药物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
适应范围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症、腰腿痛等。
二、作用:
(1)止痛作用
兴奋多种感受器,产生针感信号进入中枢后,激发神经元的活动,释放神经介质,5-羟色胺、内源性吗啡物质,均有止痛作用。
(2)防御作用
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主要是因其针刺可以激发体内的防御机制有关。
如足三里、气海、关元、膏肓等穴。
(3)调整作用
对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如消化系统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
三、常用穴位的选择
结合经络、穴位按诊、经穴、痛点、阴性反应点(条索、结节)
如足三里、曲池可治疗痤疮、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皮肤病;肺俞、血海可治疗鼻炎、急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四、常用药物与剂量
可供肌肉注射用的药物都可供穴位注射。
中药:当归、丹参、红花、板蓝根、灯盏花、柴胡、川芎。
西药:25%硫酸镁、B1、B12、普鲁卡因、阿托品、安络血、麻黄素。
注射剂量:耳部0.1ml;头面部:0.3~0.5ml;四肢:1~2ml;胸背部:0.5~1ml;腰臀部2~5ml。
五、操作与疗程
a.选择适当体位,方便操作
b.选择适宜的注射针头,抽取药液
c.常规消毒
d.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将针缓慢推进,达一定深度后产生得气感应,回抽无回血,便可注入药液。
疗程:2~4穴/次;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疗程,穴位可交替使用。
六、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注射后局部酸胀感,一般不超过1天。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
4.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及药物有效期。
凡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应做皮试,如普鲁卡因。
5.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6.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穴等不宜注射。
7.年老体弱患者选穴宜少,减少药量。
封闭针
一、概念:是将一定浓度和容量的强的松龙注射液和盐酸普鲁卡因(或同类药物)注射于痛点、椎管、肌腱、神经干等部位,以达到消炎止痛、解除痉挛等作用的治疗方式。
二、作用机制
强的松龙:改善神经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
普鲁卡因:局麻药,可用于缓解疼痛。
三、激素的副作用
强的松龙类药物,长期大剂量反复应用可产生习惯性及依赖性。
此外,可导致向心性肥胖,体型改变,皮肤多毛,女性患者长出胡须,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伤口愈合速度减慢,加重胃肠溃疡,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
四、不宜人群及使用时间
高血压、胃肠溃疡、糖尿病、精神病;每次间隔时间7-10天,不超过3-4次。
金针与水针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两者都是以传统经络理论为基础进行的。
金针:机械刺激。
水针:机械刺激与药物刺激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