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 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8 意蕴丰厚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引言高考作文是考生们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是考生们的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几篇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了解其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

作文一:《坚韧不拔的力量》这篇作文以探讨坚韧不拔的力量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个人坚持的思考和理解。

作文开头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引发读者的共鸣。

接着,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多次在困境中坚持下来的经历,强调了坚韧不拔的重要性。

最后,作者总结了坚持所带来的收获,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

整篇作文结构清晰,叙述流畅,观点明确,让读者深受启发。

作文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这篇作文以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动物的决心。

作文开头以一个温馨的场景描绘了人与动物的亲近关系,引起读者的思考。

接着,作者列举了一些野生动物面临的威胁和危险,并阐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

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并呼吁读者共同行动起来。

这篇作文论述充分,观点鲜明,语言优美,引人深思。

作文三:《数字化时代的社交困境》这篇作文以数字化时代的社交困境为主题,探讨了人们在面对社交挑战时的困境和思考。

作文开头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

作者接着用一些调查数据来支撑论述,并分析了社交媒体对人们社交方式的影响。

最后,作者回顾了自己在数字化时代面对社交困境时的感受和思考。

这篇作文逻辑清晰,观点独特,表达深入,给人以深思。

结论通过赏析这几篇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优秀作文的一些共同特点:首先,它们的主题明确,紧扣时代发展和社会问题;其次,它们的论述充分,观点鲜明,能够令读者深受启发;最后,它们的结构清晰,文字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些作文不仅仅是考生们的优秀表现,也是对我们社会的贡献。

相信通过赏析这些作文,我们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例文点评

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例文点评

2020 年江苏高考作文题解析及下水例文点评作者:姜伟婧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0年第08期【原题呈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

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作文解析】今年的江苏高考卷是江苏高考的收官之作,作文题稳重求变,材料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同时又兼顾鲜活的时代特征。

这则材料由四个句子组成。

前两句可看作材料的核心观点。

第一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出自《周易》,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能相互融合,即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读懂这一句,考生需有一定的古文功底。

第二句“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

”这句话就体现了出题人担心前一句古文可能给考生带来理解障碍,所以用白话文的形式进一步阐释,将“同声”“同气”界定为人们共同“喜爱的人和事”“同类信息”。

此外,后面的“所塑造”,呈现了受这种“同类信息”环绕后,人们所受的影响,用“塑造”一词,笔者倾向于积极的影响,但围绕材料,从反面思考,若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也应当给予宽容和鼓励。

后两句可看作由前两句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和行为。

第三句“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可以看作由前两句核心观点生发的具体场景,出题人提倡考生能多在现代语境下去考量“同类信息”对自我的“环绕”与“塑造”。

第四句“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给考生提供了几个可以从小处下笔的具体行为,无论浏览、点赞、分享、感动,都应围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一中心来分析,并探究这些行为对自我塑造产生的影响。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赏析引言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也是衡量学生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考生参加高考,他们为了这个重要的考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作文是高考的一部分,它体现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2020年的高考作文中,一些学生写出了令人赞叹的作文,下面将对其中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赏析。

作文一:《时间的滴答声》这篇作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对人生的影响,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感人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

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如水,对于年轻人而言,时间仿佛是无穷无尽的,但当他们发现时间的珍贵之后,却又感到了深深的追悔和无奈。

作文通过反思自己年少时的挥霍和懒散,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引发了人们对于珍惜时间和努力奋斗的思考。

作文二:《生活的真谛》这篇作文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生活的真谛。

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琐碎的细节的观察和思考,指出了人们常常忽略了生活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的价值。

作者讲述了自己观察到的一只蚂蚁奋斗的故事,蚂蚁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作文通过蚂蚁的经历告诉人们,生活中的付出和坚持一定会得到回报,每一个看似微小的努力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文三:《科技进步的利与弊》这篇作文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既介绍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发展,也提到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作文中指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效率,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依赖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在总结部分,作者提醒人们要正确使用科技,既要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要意识到科技的副作用,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通过对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的赏析,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语言表达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

这些优秀的作文启发了我们对于时间、生活和科技的思考,引发了我们对于珍惜时间、关注生活细节和正确使用科技的思考。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附:点评)范文

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附:点评)范文

一、咀嚼苦痛,拒绝平庸大海如果失去巨浪的翻滚,也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也就失去了壮美;人生如果失去了坚强的神韵,也就成了绝对平庸之人。

所以作为普通平凡的人,切不可存平庸之志,害怕痛苦,理应追求高远,咀嚼苦痛,拒绝平庸。

且看古人,屈原咀嚼苦痛,才有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才有了“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陶渊明拒绝平庸,归隐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畅快,才有了桃花源的神秘与期待;李白咀嚼苦痛,拒绝平庸,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雄奇,才有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豪迈。

再看今人,《超女》、《星光大道》、《中国达人秀》,这些大众喜爱的节目迎合着普通追梦者,源于他们想过一种不平凡的生活,寻找梦想,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创造辉煌,而在这条道上,哪怕布满了荆棘,也一如既往地执著、坚持。

拒绝平庸,首先甘于平凡。

平凡是人生的常态。

绝大多数人岗位平凡,角色普通,生活平淡,琐事连连,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

从容面对平凡,摆正心态,多一份宁静,少一份浮躁。

其次创造不凡。

从平凡中掘取激情,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挖掘潜力,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执著追求,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从容。

你会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会贪图享受,庸碌无为,不求显达于世,但求有所作为。

咀嚼苦痛,需要勇气,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需要意志,没有毅力不能铲除荆棘的羁绊;需要学习,脱离低级庸俗而变得不再害怕;需要吐纳,才能嚼尽苦痛迎来心灵的芬芳。

拒绝了平庸,你会拥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咀嚼苦痛,你会领略到“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快意;咀嚼苦痛,拒绝平庸,你会独享“奏裂帛之音,荡回肠之曲”的幸福。

平庸是失败者聊以*的借口,痛苦是懦夫们一事无成的理由。

咀嚼苦痛,拒绝平庸,是对成功的追求,让生命绽放光彩力量,也是对个人、国家和社会的一份责任。

处于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者,放飞梦想,追求卓越,身处平凡进而超越平凡,直面苦痛进而咀嚼苦痛,让生活阳光灿烂,让心灵云淡风轻,奏响时代的音。

全国III卷2020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全国III卷2020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厚植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底色——2020全国卷III作文试题解读(一)作文咏叹调套用时下的一句话: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尤其是三年来,那些夙兴夜寐,挑灯夜战,然而在历次考练中阒寂无名的孩子,谁不渴望自己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鲲鹏呢?语文是整个高考战役的排头兵,而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轰天炮。

满分150的语文,作文占分是60分,真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大考、小考,模拟考、联考……学生们作文练习的次数不可谓少;满分秘诀、高分技法,作文预测、时文素材积累与狂背……考生们花的功夫不可谓不多,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二)2020年全国卷III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独家解读,抛砖引玉【题目解读】此次作文从考查的六维雷达目标来看:方向之一,责任担当:完善自我、学会担当方向之二,学会学习:不断超越、勤于反思方向之三,实践创新:自我审视、学会规划方向之四,人文底蕴:镜子哲学、诗意生活方向之五,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方向之六,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绿色健康【审读材料】材料由“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引出话题——如何在关照世界的时候,关照自己,审视自我。

题目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一方面要欣赏领略外在的世界的风光旖旎,要感受外部环境的绮丽绚烂,更要学会“对镜自照”,多一些审视,尤其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浮躁,自己的眼光是否俗世短浅,是否充满太多的铜臭味儿。

高考满分作文: 2020高考状元作文赏析,篇篇都有一个给满分的理由!

高考满分作文: 2020高考状元作文赏析,篇篇都有一个给满分的理由!

高考满分作文:2020高考状元作文赏析,篇篇都有一个给满分的理由!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形式多样,命题内容丰富,或回望历史,或立足当下,或思考生活,或关注文化,在展现时代风貌的同时,也给予考生更多选择、思考、表达的空间。

小编从阅卷场为你甄选了3篇满分作文,一起欣赏。

全国I卷鲍叔不朽清流长(60分)⊙湖南一考生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东周列国兵燹未绝,刀光剑影中,英豪杰士在历史长河中定格。

大家既颂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又盛赞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仲。

洇染历史的水墨,泅渡年岁的长河,鲍叔,这位为国荐才、成全霸王伟业的忠士,更令我咏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韩愈尝感慨喟然:“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管仲若是一日千里、追风逐云的骏马,那有知人之才的鲍叔便是慧眼通透的伯乐。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鲍叔是智者,在茫茫人海之中识出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使得国得良才。

而鲍叔之智又不仅在于伯乐之慧眼,更在于一颗慧心。

管鲍曾是高山流水、琴瑟和鸣般的知己,后来分别辅弼两君,又存在两相竞争的关系。

虽然鲍叔得胜,但他既未以知己之交来宽释,也未如敌仇相见来中伤管仲,而是以超然平和的慧心化开一切,有如祁奚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将管仲定位为人才而推举,其他不问。

鲍叔知人又岂单是智?更有心底无私天地宽阔的伟岸。

刘邦用“汉初三杰”而后定天下,毕士安荐寇准而后安邦国。

慧眼识才者比比皆是,但鲍叔荐管仲,甘居其下,不以伯乐的身份而桎梏良驹,不以引荐为由来安插自我势力,这种一心为国的态度,难能可贵。

同学们,鲍叔的慧眼慧心让我们敬慕,但也应引发我们的反思。

现在不乏谬掌权柄者,任人唯亲,目无贤明,动辄大言炎炎,推诿搪塞;更有甚者,嫉妒在心,打压人才,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时代激荡,惊心动魄。

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弄潮,虽有狂飙巨澜,却更见英雄本色。

乱象虽不乏市场,但正义的平台总有空间。

大家将来或如齐桓公治国理政,或如管仲才学满腹,而社会不可缺失的鲍叔,也应是大家在夜宿晓行中,永远凝固在脑中的神圣塑像。

考场作文高分密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解读及范文分析

考场作文高分密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解读及范文分析

GUAN GDONG JIAO YU GAO ZHONG广东教育·高中2020年第10期年年高考,年年关注,不平凡的2020年高考,各科评卷已经结束,结果已尘埃落定。

今年高考作文出题备受好评,作文材料虽是古文,但比较通俗易懂,话题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又能写出高度。

素材来源于课本,体现立足教材的决心,内容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对考生有积极的人生引导意义。

以下是笔者根据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结合本次高考作文评卷要求,对本次高考作文材料进行深入解读及下水作文评析,提炼出考场作文高分密码,希望对明年高三学子的作文备考,有所帮助。

密码一:五要领、五忌讳高分要领第一、考场作文,重在对材料的准确理解,提炼出准确的立意,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切合题意为得分关键。

第二、结合情景,紧扣任务,完成写作。

第三、行文思路清晰,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第四、文体明确,发言稿格式及语言特色明显。

第五、行文有“我”的意识,写出个人的感受。

(以上重要程度,按照序号排列)高分忌讳第一、套作、宿作,穿靴戴帽式的作文,为考场作文打击对象,一般是36分以下。

第二、语言空洞,有话题作文色彩的作文不会得高分,一般40分左右。

第三、错别字是硬伤,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不封顶,重复出现的扣一分。

提醒考生,不会写的字,要换一句话表达,别写错别字。

第四、为追求文采,错误使用名言,会成为扣分点,忌讳。

第五、抄袭试卷论述文内容的字数,不算入得分,通篇抄袭试卷论述文内容的,一般10分以下。

(作文评卷老师要提前熟悉试卷上所有文本,尤其是阅读文本)(以上重要程度,按照序号排列)密码二:审好题、立好意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非常重要,切忌不看材料,匆忙下笔,离题万里,作无用功。

考场我们一定要留5分钟左右时间,对作文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准确理解材料内涵,精准把握作文任务。

我们以2020年高考作文作为例子,进行深入地解读。

以下,笔者示范如何解读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的材料,写出切合题意的考场作文。

教育专家名师点评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11页)

教育专家名师点评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11页)

教育专家名师点评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谢维和(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有3个特点:第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试题质量稳中有进。

“稳”是指保持高考内容改革的稳定性、有序性。

“进”体现在3个方面:(1)体现高考内容改革“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和目标;(2)试卷结构、题型更加完善;(3)较好地把控了试题难度。

第二,从试题的导向性上看,落实和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通过试题背景材料和题目设问,体现高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导向。

第三,试题较好地反映和彰显了高考的定位和功能。

首先,把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结合起来,试题中既体现对基础教育教学的引领,也体现选拔功能;其次,试题重视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将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再次,试题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比如作文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体现了教育要求的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的目标。

王宁(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上越来越重视语言文字的作用。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体现立德树人。

试题直面社会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第二,突出考查思维能力。

试题不仅考查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

第三,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贯彻新课标精神,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

张志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020年高考有特殊的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总体来说,语文试题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实高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了高考科学选才、引导教学的基本功能。

有3点感受:第一,把握时代脉搏,体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2020年的高考命题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进行的,如何考查考生的使命担当,对命题来说是重大挑战。

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要求考生联系自身,感悟生命,不仅考查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考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蕴丰厚镶嵌名句,意蕴丰厚郭沫若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

”如果我们能够自然地把久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诗文名句镶嵌在高考作文当中,就定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文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

巧妙地运用言简意赅的名句作为文章标题,能让自己的作文题目一枝独秀,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如以“腹有诗书气自华”“少年心志当凌云”“不畏浮云遮望眼”为题,远比以“谈志气”“人要有远见”等题目更形象,更具韵味。

如2020年高考:《一横长城,一点茉莉香》、《予我洗礼翼彼新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2020年高考:《腹有诗书气自华》,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闲敲棋子落灯花》《点亮万家灯火》《上善若水任方圆》,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善行如月,照破山河》等都是引用名句为题。

2.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

开篇便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之感,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令读者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例如:“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扬州啊,你为何苍老了容颜?“春风十里扬州路,最美烟花三月天。

”扬州啊,你的烟花怎么未开?也许,这由不得你,你只有含着眼泪承受铁骑的践踏,只有用残垣断壁控诉那些忘记自己的人。

(河南考生《扬州,别哭》)引用名言,将古诗意境融入篇中,以浓郁的情感打动读者,极具感染力。

3.用名句议论,形象深刻。

将一系列形象而富有意蕴的诗句引入议论,可在丰富文章文化底蕴的同时,赋内容以深刻性。

例如: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敢于担当,并且要不畏艰难,按规律做事,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日。

正如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了这条路,那么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走下去。

”人生之路,坎坷挫折在所难免,但如果我们已经选择了前进的方向,那么,就要勇敢地担当起重任,不在失败和困难面前畏葸不前,集中精力,勇敢地向前走。

……当我们还停留在困难面前,不敢向成功进发时,不妨去看看巴金老人和索尔仁尼琴吧,他们代表了两个国家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巴金老人晚年在《随想录》中忏悔自己曾做过的错事,说过的假话,他敢于担当,为国家为人民树立了说真话的榜样,他的成功,实现了他“化作泥土,留在人们芳香的脚印中”的愿望。

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一个世界都重要。

”他曾被驱逐出境,流亡多年,但他一直担当着自己的重任,走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最终,他赢得了人民,“俄罗斯的良心”重归故土。

失败者在困难面前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而成大事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只有敢于担当,不惧挫折,人生才会见到彩虹。

……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二是踌躇满志。

”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住了,却因一时的成功而自满,那人生亦不能称之为成功。

作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一生专注于事业,不被外物干扰。

他因不凡的成就被国家奖励,受到人民赞扬,但他仍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不居功自傲,默默为国家奉献自己。

(山东考生《敢于担当,迈向成功》)选文以孙中山先生之言开篇点明论点,紧接着借康德之口展开论证,再以巴金、索尔仁尼琴的言论正面支撑,言论的征引或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取用,或原文直接引用,或巧妙嵌入句中,十分讨巧。

【2020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

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

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

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讲述了一群游客登山的故事。

分析游客的做法,可以看出,有的【满分佳作】驻足欣赏又何妨?湖北考生简嫃曾言:“箪食瓢饮不美,美的是居陋巷不改其乐的人;竹篁短篱不美,美的是采菊东篱下的人。

”美,是心灵的感悟,是驻足欣赏后的安宁。

驻足,是心灵的解脱,它解开你疲倦的束缚,打开喧嚣的牢笼,让你感悟此刻。

欣赏,使你忘却他人的山顶,使你宁静。

而同时不妨深思,山顶真是我所需?也许这鸟语花香,才是心之所向。

人生正如这攀登,有时一味地向山顶攀登,歆羡于他人去过的山顶,而在真正到达之后,才觉只是云海茫茫,没有鸟语花香,自然之趣。

也许,人生之路各有所需,我们不必歆羡于他人的山顶风光,驻足欣赏也是别有风味。

我欣赏“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在数次遭贬之后,苏轼并不是只想“攀登”,反之,却在岭南定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他用“徐行”的姿态驻足岭南,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正是这“驻足欣赏”的人生态度成就了苏轼一代词豪的千古才情。

“山顶”正如人生顶峰,它或许对你充满诱惑,但我们要有所坚持,守住心中的“林静山幽”。

孙犁曾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他说:“某日,冬日透窗,光影在案,裁纸装书,甚适。

”出国也许是大多学子的成才梦,但孙犁这种坦然驻足的姿态却更令我欣赏。

“陌上花开,缓缓归。

”安宁的驻足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景,欣赏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惬意。

这是山顶所没有的独特景色,是自然与宁静的水乳相融。

《海上钢琴师》中说:“繁华的城市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尽头。

”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不妨暂放手中的繁忙,去安静的驻足,欣赏这安宁的气息。

人生只有一次,若是一直攀登,恐怕也只是迎来山顶的孤独与无趣,那么,就驻足欣赏吧,山下的撩人之景也许更能让你感受生命的美好。

三毛言:“春花,夏雷,秋雨,冬雪,皆为必经,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那么,驻足欣赏生命,让清风吹拂,又有何妨?本文紧扣命题材料,谈对“攀登(隐喻义)”的感悟,且对感悟的阐发有很突出的个性色彩,让读者渐渐悟到:“驻足”并不是停止,而是生命运动的一种特殊方式,它让我们获得更具冲击力的美感享受,正如音乐演奏中的短暂停顿一样,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文内容充实,既有认识的高度,也有分析的深度。

文章语言清丽而蕴藉,与只有“驻足”才生出的情绪相吻合。

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信手拈来,文采斐然。

【2020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

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

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

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

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

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是情感。

具体写作的时候,可以不必拘泥于这两个方面,只要写的是积极向上的行动并紧扣“我愿意”即扣题。

【满分佳作】叩问心灵湖南考生汪国真曾有言:“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诚然,人的追求无止境,幸福也无大小。

然而,肯定这份追求、这份幸福,只需在夜深人静时,叩问自己的心灵,轻轻说出那句“我愿意”,并一生无悔。

陆康是一枝空谷幽兰。

那时,一把铁锤被高高扬起,击于铁块之上,溅起万点火星,瞬间汇集在一起,发出万丈光芒。

那时,面对宦海沉浮,他没有沉沦!面对司马氏集团的威胁他没有屈服。

那时,朋友入仕,他写绝交书;生命将终,他独奏《广陵散》。

他就如他打磨出的铁器,坚韧刚强,即使磨难重重,也不放弃自己内心高洁的追求与坚守。

不论结果,叩问心灵,只道一声“我愿意”。

能于热中思冷,则一世不陷于凄凉之境;能于淡处求浓,则终生不受形容枯槁之苦。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诱。

于是,我们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看到了欧阳修在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看到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面对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会叩问心灵,会振臂高呼:“我愿意!”海子曾说过:“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如今,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汲汲于富贵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有多少人为追逐名利而典当了最初的梦想与追求?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拼爹、炫富时,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最终,他们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

歼-15总设计师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累倒在地,最终不幸去世。

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他只想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的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当?”这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

多少次,我们叩问心灵,才知道追求的真正含义,无关乎结果,只在于那一次次拼搏的过程。

幸福亦如此,不是靠金钱与名利的堆砌,而是在追求中获得一份心灵的充实、满足与宁静。

“感动中国”人物刘伟,身有残疾却用生命奏出华美的乐章。

从小不幸得小儿麻痹症的乡村女医生周月华,多年来从未向命运屈服,她伏在丈夫背上,借丈夫的双腿行走于大山间,为村民们治病。

对此,人们想必会问:“值得吗?”而答案已在他们心中,就三个字:我愿意!司汤达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

”人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

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只要无愧于心,一生安矣!叩问心灵,“我愿意”!文章紧扣中心,视野宏阔。

以汪国真的诗句开头,言简意赅,紧扣命题人所给的两则材料立意,暗含了中心论点。

“我愿意”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与论题“叩问心灵”联系得极紧。

文章主体部分的论据十分丰富,且对不同素材的运用进行了古今、详略的划分,以对比论证提升了文章的辩证力。

其中,用嵇康的例子时,作者在描绘中抒情,在抒情中议论,画面美与情理美相交融,一扫议论文的枯燥之风。

此外,考生的视野十分开阔,这不仅表现在其丰富的素材积累上,还表现在其有十分可贵的诗心上,汪国真的诗、海子的诗、《圣经》箴言、司汤达的名言等让本文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2020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