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说明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 说明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素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施与管理建议
01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概述
设计目标和原则
目标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目标是打造安全、舒适、美观和富有地 域特色的道路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采用循环水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技 术,减少水景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
在水景周边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 警示标识等,确保市民在水景区域游玩时 的安全。
03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城市主干道绿化景观设计
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同时,注重提升市民的行走体验和视觉享受 ,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长廊。
原则
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整体协 调等原则。具体来说,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满 足人的需求,体现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设计流程和方法
流程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现场调研、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评估优化和施工图设计等环节。设计过程中 需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护自然生态。
自然融入
更加强调自然元素的融入,如利 用本地植物、创建生物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
雨洪管理
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雨 洪管理,通过植被、水体和地形 设计,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
透和净化。
智能技术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灌溉系统
采用传感器和气象数据, 实时监测植物需水量和土 壤湿度,实现精准灌溉。

重庆文理学院街旁绿地设计说明

重庆文理学院街旁绿地设计说明

街旁绿地设计说明书一.概况与现状分析1.1地理位置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1'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

与7个省(区、市)接壤,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

该街头绿地位于四川省某县,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由于2008年5,12地震,该县城许多地段被夷为平地,在该绿地的西侧为县图书馆重建项目,北侧为商业中心,东南侧为某小学的重建项目。

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

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2.2水文四川盆地水源来自青藏高原东部的岷山等山脉,径流量较大,补给类型以雨水为主,有夏汛期,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

1.2.3气象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二.计划目标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的评估,该绿地的广场设计上,应充分体现观景,休闲的功能和使人感到温暖,催人向上的力量。

因此该绿地中央采用了大规模的具有明亮色彩硬质铺装,给人眼前一亮,心情愉悦的的视觉效果,结合由植物构成的软质小空间,构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因此,确立了在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及景观质量设计中的几条原则:1)在设计中、充分结合环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一种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的绿地广场景观。

2)充分突出其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给经过的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强大的冲击,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在此地游玩、赏景、休息的人们流连忘返。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建筑的扩展,同时也带来了道路的拓宽和交通的繁忙。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说明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方法和相关要点,以期为城市的美化和居民的舒适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提供休闲娱乐空间:街头绿地应该设有适宜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2.改善城市环境:绿化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增加城市景观:街头绿地可以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城市的美感。

4.促进社交和交流:街头绿地可以成为居民和游客交流的场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三、设计要点1.绿化种植选择:街头绿地应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包括树木、花草等。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到植物的适应性、抗污染性和观赏价值。

2.空间布局:街头绿地的空间布局应符合人们活动和休息的需要,通常包括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合理划分这几个区域有利于提高使用效益和空间利用率。

3.设施设置:街头绿地应设有适宜的座椅、休闲设施和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以便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4.照明设计:照明设施的设置能够增强夜间绿化的观赏效果,并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感。

5.绿地维护:对于街头绿地的维护应加强,包括定期修剪植物、清理垃圾和水培等,确保绿地始终保持整洁和美观。

四、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对城市街头绿地的规划,确定空间布局、植物种植和设施设置等要点,并绘制相应的效果图和草图。

2.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草图,进行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景观绿化的实施工作,包括种植植物和安装设施。

3.管理维护阶段:绿地建成后,需要加强对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养护和修剪,确保绿地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五、设计实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街头绿地的设计实例:1.空间布局:将街头绿地划分为休憩区、活动区和景观区,休憩区设有适宜的座位和休闲设施,活动区设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进行各类运动和娱乐活动,景观区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和布置景观来增加美感。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城市街头绿地设计说明

安排证明书籍之阳早格格创做—洛阳市新区“窗格”中心街头绿天安排一、名目背景此次安排筹备天区位于洛阳新区,洛阳动做一个九往古皆,自己具备有歉衰的文化秘闻.正在古皆洛阳新颖化没有竭加快的大背景下,效力挨制一个集戚忙、娱乐、瞅赏、埋头、接流并能体现洛阳天域文化特性的功能场合.二、名目表面本名目绿职位于洛阳市新区通济街街旁,西里为皆会宾馆,有皆会河讲分开启去,东里为怡战花园居住区,北里为政府用天,也是有皆会主搞讲分开.二条皆会主搞讲正在该天北北东三侧,接通极为便当.三、现状及周边环境分解该场合呈少圆形,北北少40米,物品宽20米,时势仄坦.场合内有一棵榉树,二棵三角枫.西侧滨临皆会河讲,果此正在安排上应特天注意对于皆会河流的充分利用,以体现滨火型的空间安排,培植安排也应尽大概利用本有树木;该场合的东侧战东北侧分别有一居住区,且北北东三侧紧邻皆会讲路.果此正在安排时应充分思量服务人群,以及人流的去背.纵瞅古今中中的街头绿天安排,皆以“靠近自然,返回自然”动做安排规则,贯脱于所有安排之中.惟有正在有限的死计空间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觅供人与小品、山火、动物之间的战谐共处,才搞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战自然的战谐.四、安排目标该绿天的安排上,充分体现了瞅景,戚忙娱乐,戚养死息的功能以及洛阳文化特性,利用动物正在环境与瞅赏上的主要功能,创制由动物、火体与硬量铺拆形成的空间,将三者有机分离,形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脚段自然死态景瞅.五、安排观念与演化正在本次安排中,以“窗格”为中心坐意.华夏自古便是一个疑启家宅仄安的国家,窗格也便成为人们心中象征幸运光彩、趋凶躲凶的修筑化妆.正在昔人眼里,门窗犹如天人之际的一讲帷幕,是对接上天与人间的一个通讲.而动做九往古皆的洛阳更是与窗格有着千丝万缕的通联.以窗格为中心,能唤起人们对于洛阳古时文化的逃忆,体现古皆洛阳的人文情怀,共时也动做一个幸运安康的象征.其次,通过体味窗格的演变历程,使人们意识到洛阳没有竭加快的新颖化步调,饱励人们以主动的姿态拥抱已去的共时没有记对于中华文化的传启与死少.其余,正在景瞅创制中,一圆里尽大概天引进死态概念,就天与材,减少绿色空间,使用洛阳特性花卉牡丹,体现皆会文化特性,谦脚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死理及情绪需要.强调天动物中乔木、灌木、天被动物的自然、有机拆配,谦脚死物的百般性央供.另一圆里,也要充分思量市民的死计需要,以人为本,为市民的戚忙活动以及分歧的需要提供了充分的户中空间,使此绿天实实成为可憩、可游、可娱、可瞅的皆会绿天游园.该安排筹备借窗格象征幸运光彩,战仄安康之意,以动物制景、景瞅处理等脚法去体现皆会人文情怀以及人们劣良的希视.为了创制出一个充谦活力、人文情调的街头绿天景瞅氛围.针对于那个坐意,搞了一下几个圆里的简曲处理:(1)正在广场处树坐有三里戴有窗格的景墙,动做代表以窗格中心的绿天,超过洛阳履历情怀.是幸运安康的象征,核心的三片叶子雕塑动做新颖元素与皆会环境相协做,体现洛阳新颖化的进程,代表着新死的力量.新颖元素与古典元素的碰碰越收体现出洛阳历暂弥新的皆会局里.(2)正在铺拆安排上,用整齐的排线搞窗格的中表面,用相似的块女(可瞅搞是面)排列搞成窗格的化妆.产死战谐的面、线、里的分离.(3)正在滨火区树坐亲火仄台,供游人玩耍、瞅赏.六、空间筹备该安排总体空间筹备以体现“人与自然的战谐闭系”、“创制宜人恬静环境”、“删加皆会人文情怀”动做构思的出收面.安排采与面与曲线的完好分离,强调秩序感的共时也体现自然好战人为好.正在空间筹备上以“二轴,三戴,四块”形成所有绿天的主要脉络.体现履历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创制出令人亲切的特性,而且充谦关切、活力,是一个具备死态型、新颖感且充谦履历情怀的街头绿天景瞅.正在空间上,以启阔空间与半启阔空间相隔断,用大空间与小空间相分离,减少下重空间的办法筹备,使得所有绿天更好死动、自然、富裕条理感,给人无限的愉悦感战歉富的景瞅感受.七、功能分区1、宁静戚憩区:此区位于西北角,是一齐半启敞空间,采与花架战静里火池动做本区的主体景瞅.火池中植以睡莲,既让正在此处的人们欣赏好景,共时也给人们提供一个古香古韵的戚息冥念空间.花架也不妨动做游人戚憩的座椅,既达到了删加古韵,又谦脚了此功能性.铺拆用透火砖,隐得没有会过于死硬,越收超过亲合力,给人心灵的搁空.2、广场活动区:此区博为为游人安排提供活动戚息的场合,用草坪上的雕塑小品战置石,配以硬量广场上的涝喷战三里戴有漏窗的景墙,视线半漏半透,减少空间条理的共时便于活动、瞅景.环境柔好,是不妨老人朝练、戚息、女童戏火玩耍的最好去处.而且与涝喷分离,主假如思量到不妨将功能分离起去,不妨动做游人活动的场合,活动范畴比较集结.3、林下戚忙区:此区位于东北区,分为二部分,一部分是靠拢讲路一侧的特性花池,另一部分是靠拢活动广场的林下空间,戴有座椅的树池使人们正在那里没有但是不妨欣赏花池的景瞅,又不妨瞅广场上活动的人,以谦脚人瞅人的需要.其余,靠拢讲路一侧的花池也不妨成为皆会讲路的一讲明丽风景线.正在动物摆设上,利用下大乔木拆配小灌木,保守的动物摆设办法使所有天区隐得重稳,大气.树种采用上,尽大概采用乡土树种战符合性较强的树种,如银杏、广玉兰、圆柏、牡丹、白花檵木等.此区空间上部动物茂衰,动做天然的天花板,使该区成为皆会室内空间的蔓延,像是也个大客厅一般,为皆会人们提供了一个不妨互相接流、娱乐戚忙的场合.铺拆用透火砖,木量的树池座椅,也是硬化景瞅效验,共时与西北区的景瞅相呼应.核心广场创制接错花坛,皆便于人们瞅赏. 4、亲火游乐区:此区位于滨河区,为减少空间条理设为下重空间,正在滨河处设木量亲火仄台,用树池将古树呵护起去,动做一处面景.背北拾阶而上,视线渐渐启阔,沿岸一侧培植柳树,树下培植牡丹.白花绿树碧火,成为一处死机盎然的景瞅.5、健身戚忙区:此区位于北部,靠拢出心处.利用花架、草坪、花坛、铺拆隔断创制的健身戚忙区,没有但是动做一处出心景瞅,该区设有健身器材又能为老年人提供健身的空间.八、景面安排1、杏林丹韵:该景面是动做林下空间战瞅赏区,特天使用彩叶树种银杏战香化动物牡丹创制香氛的空间.给人们正在瞅赏的共时删加了一丝苦意.正在树下安插了戚息办法,可供游人戚憩,谦脚了人们坐下戚息、瞅景、互相接流的功能.2、窗格广场:该景面位于所有绿天的核心位子,是对接二条仆人流线战二个空间的景瞅节面.那个景面的主景是三里戴有窗格的古典景墙、核心的叶子雕塑战可供戏火的涝喷.当人们止走正在喷泉、古典的景墙战新颖的雕塑之间时不妨感受到时代的脱越感.进而,让置身于该广场的人爆收对于往日以及对于已去的思索,加深对于洛阳那个皆会的景仰.特天的格子铺拆没有但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打,共时与绿天的窗格中心相普遍,使所有景瞅产死一个战谐连绝的完全.3、荷塘月色:此景面位于西北角,主景是由花架、火池相分离的供人回味履历、戚息冥念的特殊景瞅.后里配以绿篱,给人们创制公稀的接流场合.正在动物摆设上使用圆柏、女贞、悬铃木等下大乔木拆配灌丛,减少空间的条理感,为人们游玩疲倦之后提供了一个好处.4、荷风四周:此景面位于景瞅西侧的滨火区,树坐有亲火仄台,火中培植荷花为游人提供了一个瞅火、戏火的场合.5、柳浪闻莺:该景面西侧滨河区,该区天形上有一定的起伏变更,由北沿阶而下,与火里的距离渐渐靠近,戴给游人特殊的空间感受.动物摆设上,正在沿岸培植柳树战牡丹,产死一讲劣好的沿河景瞅.6、金玉飘香:该景面位于北侧出心处,树坐有抬下的花坛战健身器材.动物摆设上采与玉兰战雪紧以及一些花灌木,能正在出心处便抓住人的眼球.九、经济技能指标经济技能指标表格实量指标总里积815.5㎡火体里积12.8㎡大陆里积802.7㎡讲路里积60.8㎡广局里积206.5㎡绿大天积535.4㎡绿天率65.7%绿天覆盖率75.5%。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共5篇)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共5篇)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共5篇)第一篇: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石河子双拥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增多,对道路绿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时期文化背景的城市具有不同绿化布局和风格,城市道路景观增强城市的特色和个性,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标志。

关键词:道路绿化;植物景观;改造设计第一部分现状分析一、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双拥路道路两侧建筑主要是工业区分布着食品厂、纺织厂、电厂等。

从交通流量分析来看, 双拥路车流主要是出入城交通和过境交通。

车型较多, 人车,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杂在一起,主要以大货车为主,向工业园区运送物资。

做为石河子的迎宾大道,双拥路其道路绿化不完整,缺乏层次,整体树木配置统一但种类单一,以高大乔木居多,缺少灌木,中央隔离带缺少鲜艳的色彩,配置单一,地被覆盖率较低,局部黄土裸露。

整条道路绿化色彩单一、季相不明显。

然而随着工业区经济发展的加快,环境有所下降。

到了春秋季节尘土飞扬,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垃圾。

2.气象概况-01三、规划设计依据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石河子市经济技术总体规划,及土壤、气候、地质条件。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4、对现场和周边环境的勘察。

第二部分绿地景观设计一、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二、设计原则双拥路的景观形象要以突出科技特征的原则为主要设计内容,创造具有现代高科技审美特征的景观形象, 使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园区的景观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反映科技园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也使其成为科技园区一种独特的象征。

标志物作为景观重要构成要素, 要求精心设计, 风格一致, 形式多样。

-03出泾渭新城诚挚、热烈的迎宾之情。

3、设计指导思想:结合原有的设计风格,延续道路绿化原有大气简洁、以花灌木大块面种植突出的特色,改良土壤营造适宜的生长空间,通过改造减少绿化养护量。

街头绿地设计任务书1

街头绿地设计任务书1

几何园规划设计说明书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此绿地位于石河子市北四路及北五路之间,东面为居民区,西面为石河子大学。

此绿地区域原为郊外防护林,现状为密林状态。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石河子垦区中部,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市区。

市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0千米,西距霍尔果斯口岸500千米。

二、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此绿地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东以玛纳斯河为界,与玛纳斯县为邻;南、西、北三面与沙湾县环接市区的石河子市。

石河子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师部所在地。

市区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150千米,西距霍尔果斯口岸500千米。

此绿地南北长600米,东西宽143米,平均海拔450.8米。

原为郊区防护林,集会广场一般用于游玩健身灯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的街头绿地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三、计划目标依据项目报告的发展方向的评估,该绿地的广场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观景,休闲功能,利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的主要功能,改变以往有大面积的铺装地形成的硬质大空间,创造由植物构成的软质小空间,将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目。

因此,确立了在使用功能、观赏功能及景观质量设计中的几条原则:1)在设计中、充分结合环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一种开朗明丽、恬静自然的绿地广场景观。

2)充分突出其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给经过的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强大的冲击,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让在此地游玩、赏景、休息的人们流连忘返。

3)在植物配置上选择落叶和常绿树相结合,观花、观果,观水,创造“处处有变化,季季有变化”的景观效果。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某街头绿地的设计说明

某街头绿地的设计说明

某街头绿地的设计说明
街头绿地主要以绿地和铺装地面及水体为主,整体布局既大方稳重又生动活泼,设计加入跌水和可供人们亲近的水体相结合的大面积水体(水深25~30cm,水底是鹅卵石,水面清晰可见水底的鹅卵石)、林荫小道、建筑小品和娱乐健身小园地,充分突出了绿地的休闲、娱乐功能。

绿化设计采用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整个绿化构图简洁大方,线条优美。

绿地栽植了广玉兰和香樟,以及桂花、樱花等花灌木,加上大面积的草坪,丰富了绿地景观,同时多处运用景墙浮雕的设计。

设计主题:本绿地主要以绿色为主色,同时配置大量的花灌木和建筑景墙,尽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主题。

种植植物: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为1比3,花灌木和乔木的比例为1比2,遮荫树种为悬铃木、垂柳、国槐、白蜡。

为营造四季景观,安排碧桃、棣棠、连翘等代表春季景观,种植绣线菊、石榴、锦带花等体现夏季景观,配置紫薇、红枫、黄栌营造秋季景观,设置红瑞木、腊梅、雪松展现冬季景观,花架上运用紫藤或木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街头绿地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面对艰巨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兄弟省区市及社会各界倾力支援、倾情相助,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全省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片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土地已旧貌换新颜:受灾群众住进了新房,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重建城镇初展新姿,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产业发展优化升级,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灾区从废墟上站立,展示出在灾难后重生、在重建中跨越的生动图景。

此次设计规划地区位于灾后重建地的一部分,在地震的大背景下,着力打造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静心、交流的功能场所。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绿地位于四川省某县城街旁绿地,东面为县城小学,西面为县图书馆,有城市主干道分隔开来,北面为商业中心,也是有城市主干道分隔。

两条城市主干道在该地两侧,交通极为便利。

此区域附近又紧邻县城小学,人流量、车流量大,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总体环境较差。

此绿地区域原为汶川大地震震后地,现为城市主干道的一块平地,地势平坦、开阔,将有利于灾后重建工作。

三、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省又位于板块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带。

此地段位于城市主干道变得街头绿地,周围交通便利,人流嘈杂,环境质量较差。

在设计上应该特别注意环境的恢复及改善。

纵观古今中外的街头绿地设计,都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设计法则,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

只有在有限的生活空间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寻求人与小品、山水、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能使环境有融于自然之感,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四、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坚持生态原则是设计的首要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绿地的生态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景观的灵魂。

设计中采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物种生态原则,达到最佳的滞尘、降温、增加湿度、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2、功能性原则:坚持功能性是设计的必要原则。

设计中尽量做到景观与功能相结合、相统一,既要考虑景观小品的实际功用,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针对空间使用者的不同,空间尺度也有所不同。

结合现状,合理布局调整,功能分区明确,创造一个功能完备、人文气息浓厚、温暖人心的街头绿地景观。

3、植物造景原则:坚持以绿为主,绿地绿地,顾名思义就是要注重营造绿色效应。

注重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由于树木高低、树冠大小、树形姿态与色彩的四季变化等,丰富空间层次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可以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景观显得生动活泼。

4、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

植物景观的创造也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植物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

5、艺术性原则: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植物景观中艺术性的创造是极为细腻复杂的,需要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创造瑰丽的景观,表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计划目标该绿地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观景,休闲娱乐,休养生息的功能,利用植物在环境与观赏上的主要功能,改变以往有大面积的铺装地形成的硬质大空间,创造由植物、水体与硬质铺装构成的空间,将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一系列亲切、自然、赏心悦目的自然生态景观。

因此,在设计中确立了以下几条原则:1、要充分结合设计目标、周边环境及项目背景、概况等,并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使用功能要求,运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创造一种简洁大气、温暖人心、恬静自然的街头绿地景观。

2、要充分突出其观赏性和使用功能,给经过的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强大的冲击,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并且达到修复心灵、激励意志的目的,以传扬一种大爱的无私精神。

使广大市民群众在此地游玩、赏景、休息的人们流连忘返。

3、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合理且可行性高的绿化栽植方式,全面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与手法,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树种选择上,注意落叶树和常绿树相结合,在植物欣赏上主要以观形、观花、观叶为主,创造“处处有变化,季季有变化”的景观效果。

利用草坪搭配小乔木形成的开阔式空间,给人们带来一种舒适、放空的愉悦心情。

4、在总体设计中,注意软质绿地与硬质铺装的比例。

绿地与硬质铺装的有机结合,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更加生态、自然且充满现代化的空间。

同时打造的大片草坪给人一种心情的放空感,用尽全力呼吸自然、体会自然,给人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空灵与美妙,也为游人提供了一块休闲娱乐的宽阔场地,可供人们休憩、游玩、活动等。

凤凰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白禽之王,四灵之一。

据说,凤凰为五行中离火臻化为精而生成的,它的头像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可见它是天地之灵物。

而古人又以其首羽为德,翼羽为礼,背羽为义,肩羽为仁,腹羽为信,视为五德的象征。

在中国的民间,凤凰的吉祥图案经常出现于民俗喜庆活动中,以渲染喜庆气氛,美化家居,表达人们的祈福致祥,幸福祥瑞的愿望。

在本次设计中,以“凤凰涅槃”为主题立意,本意为凤凰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执着精神。

本次设计理念意在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困难的不屈以及重生的喜悦和对生命的高度赞歌。

另外,在景观营造中,一方面尽可能地引入生态观念,因地制宜,增加绿色空间,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强调地植物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自然、有机搭配,满足生物的多样性要求。

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市民的生活需求,以人为本,为市民的休闲活动以及不同的需求提供了充分的户外空间,使此绿地真正成为可憩、可游、可娱、可观的城市绿地游园。

该设计方案借浴火凤凰的不屈不挠、不断追求、提升自我之意,以植物造景、景观处理等手法来体现人们良好的愿望。

为了营造出一个充满意志、激情、活力、期盼的街头绿地景观氛围。

针对这个立意,做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处理: (1)在绿地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名为“丹阳朝凤”的叠水喷泉,作为代表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到来。

搭配三个不同色彩的色块,显得开阔大气,满足了主入口开阔视野、便于进出、吸引眼球的功能。

(2)在设计布局中心打造了一条红色的灯光长廊,强烈的表达了当地人对生命的渴望、生活的激情、未来的美好期盼。

同时,现代化的长廊又给人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使人得以坚强、奋发、充满期待。

(3)在大片草坪中设置了两个连接的亲水池,供游人玩耍、观赏。

人从出生就是亲水性的动物,天生对水有种莫名的喜爱之情。

水,不仅可以洗去身上的尘埃;水,还可以洗去心灵上的污垢。

让人们脆弱、布满尘埃的心灵得以澄清、净化。

七、空间布局该设计总体空间布局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宜人舒适环境”、“激励意志,修复心灵,关注互爱”作为构思的出发点。

设计采取曲线与直线的完美结合,强调秩序感的同时也体现自然美和人工美。

在空间布局上以“两轴,三带,四块”构成整个绿地的主要脉络。

体现历史性、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营造出令人亲切的特色,并且充满热情、活力,是一个具有生态型、现代感且充满历史沧桑的街头绿地景观。

在空间上,以开阔空间与半开阔空间相间隔,用大空间与小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布局,使得整个绿地更好生动、自然、富有活力,给人无限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1、休息冥想区:此区位于西北角,是一块半开敞空间,采用连续景墙作为本区的主体景观。

景墙雕以汶川地震的相关信息,既让人们不忘伤痛,同时也给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景墙也可以作为游人休憩的座椅,既达到了不忘历史,激励意志,又满足了此功能性。

铺装用木质地板,显得不会过于生硬,更加突出亲合力,给人心灵的放空。

2、娱乐活动区:此区专为为游人设计提供活动休息的场所,用大面积的草坪配以亲水池,视野开阔,便于活动、观景。

在植物配置上,利用几棵假槟榔打造的沿海风情的亲水池,环境优美,可以晨练、休息、玩耍的最佳去处。

并且与亲水池紧紧相连,主要是考虑到可以将功能结合起来,可以作为游人活动的场所,活动范围比较集中。

3、观赏区:此区位于东南区,在植物配置上,利用高大乔木搭配小灌木,传统的植物配置方式使整个区域显得沉稳,大气。

树种选择上,尽可能选用乡土树种和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如法国梧桐、广玉兰、桂花、红继木等。

此区植物茂盛,营造了较为封闭的空间。

铺装用木质地板,也是软化景观效果,同时与西北区的景观相呼应。

中心设立交错花坛,都便于人们观赏。

4、入口观赏区:此区位于绿地,在两旁设置色块,开阔视野。

还设置了一个名为“丹阳朝凤”的叠水喷泉,作为代表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到来。

搭配三个不同色彩的色块,显得开阔大气,满足了主入口开阔视野、便于进出、吸引眼球的功能。

5、休闲区:此区位于南部,连接入口区与观赏区。

利用草地间隔铺装营造的休闲区,不仅打破了硬质铺装的生硬,又增加了游人的趣味性且满足生态性的功能。

在入口就给游人带来步行的乐趣,那么就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九、景点设计1、香溢四起:该景点是作为观赏区,由多种乔灌木搭配,特别运用香化植物营造香氛的空间。

给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增添了一丝甜意。

在路旁布置了休息设施,可供游人休憩,满足了人们观赏较累的时候能够休憩的功能。

在木质铺装上又设置了两个别致的花坛,打造一个四季观花的景观效果。

2、旭日东升:该景点位于整个绿地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两条主人流线和两个空间的景观节点。

该地铺装采用庄严、肃穆的灰色调,表达一种对历史的沉淀和思索。

这个景点的看点主要在于用红色廊架构成的灯柱长廊,当人们行走的上面时可以去感受地震时的痛苦和对那段悲伤纪念的回忆。

从而,让踏上这条道路的人产生对过去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特别的红色灯柱不仅在白天给人无限遐想,在夜晚更是充满神秘感,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点燃人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热切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