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201x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
江苏2010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本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转辗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与水生植物体内。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5分)第 2 页 共 8 页(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
”丐我以铭而葬焉。
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
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然谢氏怡然处之。
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
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2010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2010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卷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KS5U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cēn/ shēn,m ǐ/mǐ,xù/chù。
2.下列各句中KS5U,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KS5U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
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
江苏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详解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C )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D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褒贬失当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前后矛盾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错用对象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3.(1)吸碳; (2)“略施魔法”; (3)光合作用。
(4分)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江苏)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
(4分)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
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
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
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
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咸有机碳,封存于水生生物体内。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
(5分)(1)“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2)请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
(1) ▲▲ (2)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0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2010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01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侍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北京卷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全部 DOC > 高考语文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隐藏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如何获取积分?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人物素材
375人评 22页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410人评 12页
常识
256人评 5Biblioteka 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 [讲...
219人评 3页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2010 使用前必读协议大小: 96.1KB
所需积分: 20
当前文档信息
4.5已有4人评价
浏览:237次下载:0次
贡献时间:2010-11-04
贡献者: 浮蚁若苹 蜻蜓点水 一级文档关键词
TXT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经典解...
4人评 12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3人评 17页
高考专题总结诗歌鉴赏
2人评 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1人评 53页
诗歌鉴赏
1人评 72页
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
励志人生感言
365人评 4页
2010年江苏省 高考语文试卷 (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试题答案与解析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弹.劾/弹.丸之地哽咽./狼吞虎咽.责难./多难.兴邦B.鲜.活/寡廉鲜.耻泊.位/淡泊.明志叶.韵/一叶.知秋C.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D.参.差/扪参.历井披靡./风靡.一时畜.牧/六畜.兴旺【答案】C【解析】A.tán/dàn,yè/yàn,nàn/nàn;B.xiān/xiǎn,bó/bó,xié/yè;C.dù/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cēn/shēn,mǐ/mǐ,xù/chù。
“叶韵”之“叶”,此为历年仅见;本题选项“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的判读难度不大,与往年持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答案】D【解析】A.褒贬不当。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此处为英雄事迹。
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
此处灾害已经发生。
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
信手拈来:随手拿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1)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011年
三、(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参考答案: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9.(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
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
现心情的低沉。
2013
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醉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答案】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答案】“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分)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分)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①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①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自己心情闲适;主人品位高雅;宾主志同道合。
10.(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10.(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016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10.【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5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7.(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注]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制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1)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的原因。
(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