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重要的国际会议1、巴黎和会(时间、参加国、操纵国、主要内容-条约、影响);2、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条约、影响);3、慕尼黑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4、开罗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5、德黑兰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6、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7、波茨坦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8、万隆会议:①、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民的新局面;②、时间、地点;③、决议④、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出来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会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二):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P课文第16页)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P课文第16-17页)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P课文第18页)历史作用: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专题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专题

专题06世界现代史易错点01二战重要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黑兰会议易错陷阱:混淆二战期间的各种会议内容及影响【易错典例】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次会议的相关规定有关()A .慕尼黑会议B .雅尔塔会议C .开罗会议D .波茨坦会议易错剖析常见错因不能正确区别二战期间的各种会议内容及影响纠错攻略慕尼黑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关于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与德国分裂无关。

讨论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及战后处置、波兰的边界及政治体制、远东问题(特别是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联合国的成立及结构等。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

它确保了盟国在二战中的合作,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但也因某些决定(如波兰的边界调整)而引发争议。

《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包括中国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并承诺使朝鲜独立。

波茨坦会议:对战败的德国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和管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讨论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重建问题,发布《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战争行为发出最后通牒。

解答过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B 项正确;慕尼黑会议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排除ACD 项。

故选B项。

【避错总结】开罗会议:1943年11主要讨论了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并发表了《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参与,主要讨论盟国战略和战后世界和平问题,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并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

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10

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10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22)一、凡尔赛体系(1919-1920)1、背景列强一战四秋春,盟国失败遭处分。

①一战结束巨头①聚会凡尔赛,操纵会议美法英。

争夺霸权争殖民,列强要求略说明。

②列强外交a美国美国原则十四点,领导世界为核心。

b英国殖民帝国英维护,削弱德法势均衡。

c法国法败德国收领土,称霸欧陆目标明。

d意日扩张领土意大利,德国领地日吞并。

2、体系内容巴黎和会有中心,处置德国略说明。

①凡尔赛和约德国疆界重判定,法取阿尔②与洛林。

a领土国联代管萨尔区③,莱河④两岸新规定。

东岸德国不设防,西岸英法来占领。

奥波两国皆独立,禁止德国来吞并。

b领地海外领地全丧失,英法日本来瓜分。

山东权益给日本,宰割中华民抗争。

c军备废除义务兵役制,轻型舰艇显凋零。

限制军备无空军,保留陆军十万人。

d赔款巨额赔款激民愤,赔款结果似烟云。

②奥匈保土和约奥保匈土战败国,分别签约遭处分。

五大条约成体系,列强分赃初完成。

3、影响巴黎和约影响深,领土变更最鲜明。

①欧洲中东奥匈解体建三国⑤,其余领土三国分⑥。

格局变化中东土国亦解体,丧失领土遭外侵。

《洛桑条约》后签订,民族独立共和兴。

②国联成立国联源于威尔逊,宗旨合作与和平。

(1921.1) 总部设于日内瓦,主要机构三部分⑦。

维护体系为工具,英法操纵美愤恨⑧。

③评价a实质列强瓜分按实力,欧东⑨秩序重确定。

b进步性列强关系初协调,恢复经济局稳定。

民族自决或自治,民族国家渐复兴。

c局限性战后世界新格局,体系隐含多矛盾。

严厉处分战败国,两类⑩国家有矛盾。

分赃不均心难平,英法美国有矛盾。

亚非国家遭奴役,东方西方有矛盾。

二、华盛顿体系(1921-1922)1、背景一战欧洲炮声声,远东格局有变更。

①日本扩张一战日本侵山东,“二十一条”显野心。

夺取德属三群岛⑾,扩张亚太激矛盾。

②美英扩张战后美国实国增,运河⑿通航扩海军。

世界最大债权国,扩张亚太有后盾。

③海军竞赛三国⒀拨款扩海军,争夺亚太步步紧。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会议内容

波茨坦会议内容

波茨坦会议内容1. 引言波茨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领导人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波茨坦会议的背景、参会人员、讨论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

2. 背景二战期间,盟军合作打败了纳粹德国。

然而,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盟军内部出现了对于战后格局和欧洲重建的分歧。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波茨坦会议应运而生。

3. 参会人员波茨坦会议的参会人员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这三位领导人代表了二战期间主要的盟军力量。

4. 议题4.1 德国问题德国问题是波茨坦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

与盟军合作战胜纳粹德国后,如何处理德国的未来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会议确定了对德国进行彻底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解体和清洗,以确保德国不再具备侵略性。

4.2 战后欧洲重建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战后欧洲的重建问题。

会议决定将德国分割为四个占领区,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别负责管理。

此外,还商讨了对被纳粹占领过的欧洲国家进行援助和重建工作。

4.3 日本问题尽管波茨坦会议主要关注德国问题,但也涉及了对日本的处理。

会议决定在战争结束后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并制定了对日本进行战后重建和民主化的计划。

4.4 联合国组织在波茨坦会议上,三位领导人还商讨了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

他们同意成立联合国组织,并商定各自拥有否决权。

5. 成果波茨坦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确定了对德国的解体和清洗政策,防止德国再次威胁世界和平。

- 确定了对战后欧洲的重建计划,为战后欧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 决定了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化进程,为日本的战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成立了联合国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6. 结论波茨坦会议是二战结束后的一次重要会议,涉及到德国问题、战后欧洲重建、日本问题以及联合国组织等多个议题。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整理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整理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整理(配合教材使用)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大节点:周秦之变、秦汉之变、唐宋之变、明清之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要掌握。

小节点:注意每个阶段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夏商西周1、时间:约前2070到前771年2、空间: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中原以东地区(教材第2、6页)。

3、要点: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尤其是宗法分封制、礼乐制度和原始民主二、春秋战国1、时间:前770到前221年2、空间:以中原地区为主,向长江中下游适当延伸(教材第9、10页)。

3、要点:第一个大变革时代;早期文明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渡发展(动力为经济因素);变法运动(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必然性;百家争鸣及其意义;局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秦朝1、时间:前221到前207年2、空间:初步建立起地跨南北的统一国家(教材第16页)。

3、要点: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举措;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如郡县制;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四、汉朝1、时间:前202到公元220年2、空间:西域和朝鲜半岛北部并入版图(教材第22页)。

3、要点:大一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探索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措施,如“推恩令”、察举制、治理西域、尊崇儒术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1、时间:公元220到公元5892、空间:曹魏对边疆的经略,吴对东南、蜀汉对西南的开发(教材第26页);五族内迁(教材第27页);东晋16国(教材第29页);宋齐梁陈(第30页)。

3、要点:南北方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士族门阀,儒道佛并行。

六、隋唐1、时间:隋:581—618 唐:618—907(公元755年安史之乱)2、空间:对北部边疆管辖控制加强(教材第36页)。

3、要点:中华文明的成熟,尤其是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艺等体现盛唐气象;七、辽宋夏金1、时间:公元916年到1279年2、空间:西北脱离中原控制,东北被纳入辽的范围,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政权并立(教材第51、5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会议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会议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会议知识点会议是人们讨论问题、协商解决方案的一种形式,历史上的会议有很多,其中一些会议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会议知识点,以下是具体内容:1.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大陆战争后的一次会议,于1815年举行。

这次会议由拥有最大权力的四个国家: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来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会议设定的目标包括重新绘制欧洲的地图,限制法国的势力范围以及确保国际秩序。

此外,维也纳会议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方式——“平衡的欧洲”。

2.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在二战的最后阶段召开,1945年2月4日至11日。

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分割德国和较快地结束二战。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个国家达成的最重要的协议是分割德国,以确保战后德国不会重蹈覆辙。

苏联要求德国支付大笔赔款,此外还让德国向苏联缴纳大量的重工业机器和其他物品。

3.波茨坦会议波茨坦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后就德国问题展开的会议,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

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包括美国、苏联、英国、中国这四个国家的总理以及苏联军方官员。

波茨坦会议的目的是明确德国的未来,限制其国家势力。

在会议上,苏联和美国就对德国的东部边境进行了最后的划分,苏联答应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政府并保护其领土完整。

4.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开始的一次国际大会,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已经进行了9年的战斗。

会议的参会者包括法国、美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

在这场会议上,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法国同意停战,形成了一个叫做日内瓦协议的文件。

根据这个文件,越南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美国也再次承认中国的一种主权形式,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只代表中国,而不承认台湾地区独立。

5.联合国会议联合国会议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讨论国际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1945年7月(1)背景: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2)内容: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意义:对战胜日本和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作用。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

②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日本关东军。

③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4、日本投降的原因:①原子弹和苏军出兵是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战争结局的因素。

②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始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③结论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才是打败法西斯的关键因素。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原因: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过程:①美国改变、放弃“中立”政策:1939年新的《中立法》??1941年通过《租借法》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②美英联合: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③支持苏联:1941年9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定关于美英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④全世界联合:1942年初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3、性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4、主要活动: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1945 年2 月4 日~2 月11 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结束以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

1945 年5 月8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德国首都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
降书,盟军在欧洲大陆地区的战争宣布胜利结束。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
硫磺岛和冲绳,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
胜利。

苏、美、英三国为了处理战败后的德国和解决战后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于1945 年7 月17 日至8 月2 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这是战争期间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
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已于1945 年4 月12 日因脑溢血逝世,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
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

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半
途回国参加大选。

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
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1945 年7 月28 日参加了最后几天会议。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的过程
1945 年7 月17 日至8 月2 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1945 年7 月28 日丘吉尔在大选中失败下台、为新上任首相的艾德礼所代替)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
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商讨对战后德
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 年7 月26 日,以美、英、中3 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1943 年12 月1 日《开罗宣言》必须实施。

1945 年8 月2 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