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虫动物门

合集下载

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
线虫角质膜结构模式图二具有假体腔原体腔线虫的体壁由角质膜上皮和纵肌层组成又称皮肌囊
第六章 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是原腔动物中一个重 要类群,已知约有15000种,有人估计为 50万种。线虫分布很广,自由生活种类 在海水、淡水、土壤中都有,数量极大, 农田土壤中每平方米有线虫1000万条, 重可达10g以上。植食性线虫以细菌、 单细胞藻类、真菌、植物根及腐败有 机物等为食;肉食性种类食原生动物、 轮虫及其他线虫等。寄生线虫寄生在 人体、动物和植物的各种器官内,危害 较大。以蛔虫为例介绍线虫动物特征:
一、线虫动物门 主要特征 (一)角质膜: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 角质膜为上皮分 泌形成,一般分 为皮层、中层 (基质)和基层 (斜行纤维)3层; 最内为基膜。角 质膜有保护作用。
线虫角质膜结构模式图
(二)具有假体 腔(原体腔) 线虫的体壁 由角质膜、上皮 和纵肌层组成 (又称皮肌囊)。 线虫体壁围成的 广阔空腔称为假 体腔。原体腔的 出现,是动物进 化上一个重要特 征。
(三)人蛲虫
成虫体细小,乳白色, 似白线头状;寄生在人的 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虫体前端钻入肠粘膜,吸 取营养。 蛲虫为直接感染,儿 童感染率特别高,雌虫在 午夜时爬出肛门产卵,致 使肛门奇痒;雌虫在宿主 体内生活期一般为2个月 左右。
(四)十二指肠钩虫 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大多生活1年左右;钩 虫以口囊吸附肠壁,摄取肠粘膜及血液为食, 可使人便血、贫血、肠溃疡等,危害严重。 雌虫每日排卵在2万个以上,卵在潮湿土壤中 发育,经杆状蚴及丝状蚴两期幼虫,脱2次皮。 丝状蚴直接钻入人体,经血液或淋巴,过心、 肺,再由气管到咽,后入胃抵肠,脱皮,吸 附于肠壁,经3~4周,再脱皮,发育为成 虫。
(五)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且雌雄异形, 雌雄交配,体内受精;少数营孤雌生殖。

线虫动物门实验报告

线虫动物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认识线虫动物门的基本形态结构;2. 了解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和分布;3. 掌握线虫动物门的实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包括蛔虫、钧虫、丝虫等。

线虫动物门具有以下特征:1. 体呈圆柱形,不分节;2. 有角质层,无纤毛;3. 消化道为管状,有口和肛门;4. 假体腔;5. 雌雄异体。

三、实验材料1. 线虫样本:取自土壤、淡水、海水等环境中;2. 显微镜;3. 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吸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线虫样本放入50%的甘油溶液中,轻轻振荡,使线虫充分展开。

2. 观察线虫形态将处理好的线虫样本放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甘油,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1)观察线虫整体形态:观察线虫的长度、宽度、形状、颜色等特征;(2)观察线虫体壁:观察角质层、肌肉层、假体腔等结构;(3)观察消化道:观察口、食道、肠等结构;(4)观察生殖系统:观察雌、雄生殖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3. 分类鉴定根据观察到的线虫形态特征,将其归入相应的分类。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线虫形态特征和分类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虫整体形态观察到的线虫呈圆柱形,不分节,长度一般在0.5~2毫米之间,宽度在0.1~0.5毫米之间。

线虫颜色多样,有白色、黄色、棕色等。

2. 线虫体壁线虫体壁由角质层、肌肉层和假体腔组成。

角质层较厚,蛋白质成分,具有保护作用。

肌肉层分为纵肌和环肌,负责线虫的运动。

假体腔内充满间质,起支持作用。

3. 消化道线虫消化道为管状,包括口、食道、肠和肛门。

口位于线虫前端,食道较细,肠较粗,肛门位于线虫后端。

4. 生殖系统线虫为雌雄异体,生殖器官位于线虫后部。

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交合刺、睾丸和输精管;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和生殖孔。

5. 分类鉴定根据观察到的线虫形态特征,将其归入线虫动物门,进一步鉴定为蛔虫纲、钩虫纲、丝虫纲等。

实验线虫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实验线虫动物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门:环毛蚓 (Pheritima sp.)
外形 背腹、刚毛、同率体节、背孔、环带(14 -16体节)、雌性生殖孔1个(14体节腹面 正中)、雄性生殖孔1对(18体节腹面)、 受精囊孔(7-8,8-9体节间)
解剖步骤 身体前1/3处,背中线偏右剪一小口 向前后将体壁剪开 固定标本在蜡盘上,第一针插在环带中央 的第15体节,每5体节以45°角插一对针 加水 观察
实验四 线虫动物、软 体动物和环节动物
线虫动物门:猪蛔虫 (Asearis sp.)
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示例) 横切片观察:☆
角质膜、上皮细胞、背线、腹线、侧线、纵 肌、神经索、排泄管、消化道、卵巢、输卵 管、子宫、假体腔
蛔虫横切片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分类
多板纲:毛石鳖 双壳纲:河蚌、毛蚶、牡蛎、紫贻贝 腹足纲:鲍、田螺、钉螺、褐云玛瑙螺 掘足纲:角贝 头足纲:章鱼、乌贼
内部解剖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嗉囔、砂囊、中肠、 盲肠
循环系统:背血管、腹血管、环血管 生殖系统:
雌性:卵巢(13);卵漏斗(13-14)、受精 囊(7、8) 雄性:精巢囊(10、11)、储精囊(11、12)、 输精管、前列腺(18) 排泄系统:漏斗状肾口、肾管(做压片) 神经系统:腹神经索、咽下神经节、脑(选做)

横切片观察
角质膜、上皮细胞、刚毛、环肌、纵肌、壁体 腔膜、脏体腔膜、肠道细胞、背腺、盲道、背 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腹神经节、真体 腔
环节动物门分类
多毛纲(沙蚕、沙蠋、毛翼虫)、寡毛纲(环 毛蚓)、蛭纲(大蚂蟥、医用蛭)
蚯蚓横切片
蚯蚓横切片

第7章 线虫动物门

第7章  线虫动物门

线虫横切示纵肌层
线虫不同的体壁肌肉型
根据肌细胞的大小、数量及排列方式,可分为三种肌型。 在每一索间区内只有2~5个大肌细胞者,称为少肌型 (meromyarian type); 肌细胞多,且细胞体突入原体腔明显 者,称为多肌型(polymyarian type); 肌细胞多而细小,细 胞体不明显者,称为细肌型(holomyarian type)。
丝 虫 生 活 史
丝虫的各个阶段
蚊虫叮咬
血液中的微丝蚴
雄性成虫
雌性成虫
丝虫病的病理
丝虫的微丝蚴和成虫均 可引起病变,但对人体造 成严重危害者是成虫所致 的病变。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淋巴系统阻塞引起的病变
钩 虫 病 引 起 的 象 皮 腿
丝虫病患者, 明显的象皮 腿症状。
钩虫
寄生于人体的钩虫有 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 锡兰钩虫和犬钩虫。我国 主要是前两种。 钩虫感染和钩虫病的分 布几乎遍及全世界。据估 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 数已超过9亿。我国感染 人数在2亿5千万以上。 钩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 是导致贫血
线形动物门小结
• • • • • 身体大多呈圆柱形,细长,两端略尖; 三胚层假体腔体(原体腔); 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 排泄器官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 环和与其相连的侧神经节和腹神经节等; • 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 • 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 生活环境和生活史是复杂、多样的。
线虫的外部、内部解剖
2.原体腔与体壁的结构: 自外向内由角皮层(cuticle) 、 皮下层和纵肌层组成。体壁围绕的空腔为原体腔。
角皮层:由皮下层 分泌物形成,无细 胞结构,含蛋白质 (角蛋白、胶原蛋 白)、碳水化合物 及少量类脂等化学 成分。质坚具弹性、 光滑,覆盖于体表 及口孔、肛孔、排 泄孔、阴道等部位。

线虫概述(2012.9)

线虫概述(2012.9)
医学蠕虫
蠕虫(helminths)是一种软体动物, 借助肌内的伸缩而蠕动的多细胞动物 其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点是身体由上皮和 肌内构成的皮肤肌内囊包囊,虫体两侧对称, 器官分化 线形动物门:线虫纲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
寄生在人体的蠕虫引起的病,成为蠕虫病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线虫病和 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 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 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迟缓、智力 受损,极易患其它的感染等”。
前列腺 泄殖腔 雄性:睾丸---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交配副器及交合刺
特点:单管状
雌性: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子宫---阴道---阴门 特点:多为双管状,少数为单管状。
卵黄膜或受精膜
卵细胞 壳质层 蛔甙层或脂层 卵壳
虫卵模式图
二、生理特征
1、卵的孵化
2、幼体发育------蜕皮(molting)
三、致病
轻者无症状,严重感染导致消化道功 能紊乱。
儿童可导致慢性腹泻、消瘦、贫血、 直肠脱垂等症状。还可诱发或加重其 他疾病,如阑尾炎、阿米巴性痢疾。
概论 蛔虫肠内寄生
四、诊断

直接涂片法(检出率18.2%)

• •
沉淀法(53.5%)
饱和盐水浮聚法(82.8%) 加藤法(82.8%)
五、流行与防治
蛔老大,钩老二,蛲老三, 寄生人体肠道间。 好吃懒做不劳动, 偷吸营养乐颠颠。
似蚓蛔线虫(蛔虫)
Ascaris lumbricoides
是人体最常见 的寄生虫之一,导致蛔虫病
蛔虫寄生于小肠,
犬弓首线虫(犬蛔虫):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
一、形态

初一生物线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线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线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初一生物:线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线虫,也被称为"线状蠕虫",是一类细小且简单的无脊椎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中的一种。

线虫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成员之一。

尽管它们微小,但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以及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线虫的特征线虫体型细长,普遍为白色,长约1毫米到1厘米,形似卷筒丝。

它们的身体由头部、颈部、躯干和尾部组成,没有明显的节段分割。

线虫的皮肤是透明的,能够透过显微镜观察内部结构。

头部是线虫的前端,具有顶盘和触须。

触须是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器官,通过触须,线虫能够感知食物、移动和避免危险。

线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和肠道。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咽喉,经过消化吸收后,废物通过肠道排出。

线虫通过一些简单的神经回路实现咽喉和肠道肌肉的运动。

线虫的生殖方式多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有性生殖需要两个个体之间的交配,交配后产生卵子或精子。

无性生殖则是个体的自我复制,一个个体就可以产生后代。

二、线虫的生活习性1.栖息环境多样:线虫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它们在淡水湖泊、河流、海洋的底泥中、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都能找到。

一些线虫甚至能在枯燥的环境中存活,例如沙漠。

2.食性广泛:线虫是杂食性动物,可以以细菌、微藻、真菌以及其他线虫等为食。

一些寄生性线虫则通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获取养分。

3.环境适应能力强:线虫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如极端温度、酸碱度高的土壤以及缺氧的水体。

4.神经系统简单:线虫的神经系统相对简单,但功能强大。

研究人员常借助线虫研究神经生物学,了解神经发育及功能调控的机制。

5.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线虫是生物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模型。

由于线虫的细胞和发育过程相对简单,研究者可以清晰地观察和干预其发育和生命活动过程。

线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作为食物链上的中间环节,不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同时也被其他生物捕食。

8-- 线形动物门

8-- 线形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第八章 线虫动物门
线形动物又称原腔动物, 线形动物又称原腔动物,是动物界中庞大而复杂的 一门。彼此间亲缘关系不密切,差异很大。 一门。彼此间亲缘关系不密切,差异很大。
假体腔的动物 (Pseudocoelomate) )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轮虫动物门(Rotifero)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
轮 虫 结 构 图
轮虫生活史
系统发生(线虫纲 线虫纲) 第四节 系统发生 线虫纲
次生辐射对称,次生性两对称问题 次生辐射对称 次生性两对称问题 与扁形动物的关系:共祖先 与扁形动物的关系 共祖先
蛔 虫 横 切 图
蛔 虫 角 质 膜 图 解
假 体 腔 示 意 图
小 结
都具三个胚层, 都具三个胚层,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有假体 腔;动物间亲缘关系不明确; 动物间亲缘关系不明确; 共同特征还有:螺旋卵裂; 共同特征还有:螺旋卵裂; 端细胞法形成 中胚层; 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 具完整的消化 中胚层 ; 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道 ; 排泄系统为原肾型 ; 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 很多为寄生的种类, 官 ; 很多为寄生的种类 , 广泛寄生在动物和植 物等体内, 给人体健康和农、 物等体内 , 给人体健康和农 、 牧 、 鱼业的生产 带来危害。 带来危害。
第三节 本门附纲
腹毛纲(Gastrotricha )
皮肌囊有角质膜, 1 皮肌囊有角质膜,但其背面 常形成鳞片或棘刺, 常形成鳞片或棘刺,特别其腹面 具纤毛.有环肌和纵肌, 具纤毛.有环肌和纵肌,纵肌成 束不成层. 束不成层. 2 原肾具焰细胞 3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但大部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分淡水种类尚未见有精子的形 成 背景图为鼬虫( ),属腹毛纲大鼬目 背景图为鼬虫(Pleurodasys),属腹毛纲大鼬目, ),属腹毛纲大鼬目, 在海水或河口等咸水生活,身体多呈带形、 在海水或河口等咸水生活,身体多呈带形、粘附腺 可位于身体的前端、后端或两侧。有咽孔, 可位于身体的前端、后端或两侧。有咽孔,雌雄同 交配生殖。 体、交配生殖。

线虫 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

线虫 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

非线虫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线虫原先在1919年被Nathan Cobb命名为Nemata。

后来,它们被降级为囊蠕虫中的一纲,最后才被重新分类至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门之一,为假体腔动物,有超过28,000个已被记录的物种,尚有大量种尚未命名。

绝大多数体小呈圆柱形,又称圆虫(roundworms)。

它们在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见,不论是个体数或物种数都往往超越其他动物,并在极端的环境如南极和海沟都可发现。

此外,有许多种的线虫是寄生性的(超过16,000种),包括许多植物及人类在内的动物的病原体。

只有节肢动物比线虫更多样化。

线虫是线虫动物门(Aschelminthes),是动物界中数量最丰者之一,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绝大多数营自生生活,营寄生生活中,只有极少部分寄生于人体并导致疾病。

此类线虫在中国已发现有35种。

目前流行的线虫有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和类粪圆线虫。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线虫拉丁学名:Caenorhabditis Elegans别称:圆虫界:动物界门:线虫动物门纲:尾感器纲、无尾感器纲分布区域:寄生于动、植物,或自由生活于土壤、淡水和海水环境中原虫幼虫一般为雌雄异体,有些则为雌雄同体(即个体兼具雌雄生殖器官)。

大小由肉眼不可见至长7公尺(约23尺)不等,最大者系在鲸体内发现的寄生型。

所以被寄生者生命力与寿命都会下降。

营动物寄生者几乎见于寄主所有器官,惟最常寄生于消化、循环与呼吸系统。

部分种类以钩虫、后圆线虫、蛲虫、粪类圆线虫、鞭虫与小线虫等俗称为人所熟知。

线虫且为丝虫病、蛔虫病与旋毛虫病等种种疾病的根源。

种类线虫种类繁多,为害家畜的线虫分属于桿形目、圆形目、蛔虫目、尖尾目、旋尾目、丝虫目、毛首目、膨结目和驼形目。

其形态和生活史既有共同点又有某些区别。

隐桿系列这里所说的线虫特指秀丽隐桿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一种很小的蠕虫,是线形动物中极少数的自由生活种类,隐桿线虫是蛔虫及其他寄生线虫的幼虫,寄生在土壤层中,以微小的生命体为食,人接触到它们寄生的土壤,就会得各种综合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代表动物------蛔虫 ▲机械阻塞: 可阻塞肠道,引起机械性肠梗阻,产生腹 绞痛。 ▲机械损伤:
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可生造成一系列机械 损伤引起炎症和全身性过敏反应,出现咳嗽、 发热、荨麻症。严重时可引起暴发性哮喘、肺 炎。
蛔虫受药物刺激时可窜入肝脏、胆囊、脑 等处,引起急性炎症和绞痛。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1.蛲虫
二.代表动物------蛔虫 7. 生殖系统 蛔虫的生殖系统为长管型
雄性生殖系统:单管型
由精巢、输精管、储精囊和射精管组成
二.代表动物------蛔虫 8.生活史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 感染虫态:
胚胎卵
随吞咽 回到小 肠,蜕 皮1次, 发育为 成虫
2次蜕皮
1次蜕皮
二.代表动物------蛔虫 9. 危害 ▲摄取人体营养,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尤其对 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生成阻碍 ▲虫体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分解产物产生 的毒素作用: 刺激神经系统引起失眠、磨牙、抽筋、头 痛、神经痛等 刺激肠道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引起肠痉 挛、肠套叠,产生腹痛、恶心、呕吐等
笫五章 原(假体)腔动物
(线虫动物门)
原腔动物 共同特点:具有假体腔
原腔动物 假体腔: 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 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 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谓假 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 作初生体腔 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
二.代表动物------蛔虫 4. 呼吸 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适应寄主体内的低氧 环境,强化了糖酵解途径,进行厌氧呼吸
二.代表动物------蛔虫 5. 排泄系统 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 H 形排泄系统,埋在腹线中 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 再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 细胞渗透入排泄管内,从排 泄孔排出体外
▲前肠:由前端体壁 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口腔、 食道。 ▲中肠:由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二.代表动物------蛔虫
消化道简单,由口、咽、肠、直肠和肛门组成 取食宿主体内的半消化物质,可不需进行消化就可 直接吸收利用,无特殊的消化腺 肠腔内有微绒毛,可增加吸收面积
线虫 动物门 一.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 体表有一层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角质膜,光 滑、坚韧而有弹性。
一.门的主要特征 2. 具有完全的消化系统 假体腔动物的消化道出现了肛门,口和肛门 执行的功能,进化为完全的消化系统。 3. 原肾型排泄系统 4. 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5.雌雄异体异形
6.圆筒状循环系统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1.外形 长圆柱形,向两端渐细。乳白色,侧线明显 雌虫:肛门在距体后端0.2Cm的腹线上 生殖孔在身体前端约1/3的腹线上 雄虫:较细且短,尾端呈钩曲状 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为泄殖孔 二根交接剌从泄殖孔处伸出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二.代表动物------蛔虫 6.神经和感觉器官 圆筒状的神经系统: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 向前、后各发出六条神 经,各有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不发达
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 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二.代表动物------蛔虫 7. 生殖系统 蛔虫的生殖系统为长管型
雌性生殖系统:双管型
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生殖孔组成
症状:严重贫血
消化功能紊乱
嗜异症
钩虫生活史
卵 潮湿土壤中
杆状蚴 蜕皮
第2期杆状蚴
蜕皮
钻入人体或从口中进入 丝状蚴(感染期) 随血流到达肺部 穿过 成虫 肺泡进入气管、咽部 下行到小肠 蜕2次皮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生活史: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3.血丝虫 传播媒介:蚊子 寄生部位:淋巴系统 病症:象皮肿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表皮层:
为8行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在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 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 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 侧线中有排泄管
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 形成角质膜
二.代表动物------蛔虫 3 .消化系统
具有完全的消化道,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蛔虫交合刺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2. 体壁和体腔 蛔虫的体壁是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组成的皮 肤肌肉囊
二.代表动物------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角质膜:最外层,厚而光滑
分为三层:皮层、基质层、纤维层
功能: 保护身体,抵御寄主体内消化液的腐蚀
象皮腿
丝虫生活史
雌虫
胎生
由淋巴循 微丝蚴 环进入血液 微丝蚴
白天在肺部血管, 晚上在外周血管, 腊肠形蚴 蚊子叮人 (感染期) 进入人体 蚊子叮人进入蚊 子消化道
成虫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生活史
微丝蚴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感染虫态 蛔虫 胚胎卵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 小肠 病症 营养不良、 发育不良
原腔动物 具有原体腔的动物包括以下七个门: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
● 轮形动物门(Rotifero)
●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
●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
原腔动物 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为内脏器官系统发展提供了空间 ●输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 定体形
蛲虫
受精卵
经口感染
(逆行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
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蚴
经肤感染
小肠
严重贫血、 异嗜症
血丝虫 感染蚴
接种感染
淋巴系统
象皮肿爬到肛门处产卵,引起肛门骚 痒,卵在肛门处孵化后,幼虫可经肛门侵入大 肠,行逆行感染
• 蛲虫:儿童 中传播较广。 盲肠处发育 成熟,肛门 附近产卵, 刺激肛门引 起奇痒。
三.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 2.十二指肠钩虫
寄生部位:小肠
传播途径:经肤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