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阅江楼
登南京狮子山—阅江楼_小学三四年级状物

登南京狮子山—阅江楼
登南京狮子山—阅江楼
旅游的第二天,坐车南京狮子山上的阅江楼游玩,我开心极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我们走了没多久时间来到了城墙上,这座城墙是建筑在战争时期。
我们又走了几分钟的路程,看到了在战争时期才有的楼,一共有三座这样的高楼,其中有一座叫阅江楼,高52米,处处精工细作,精雕细刻,无比华美,内涵丰富,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的足迹和作品。
山顶上可以看很多风景,西望山下是静海寺,北望山下是南京长江大桥。
古人可真伟大啊,在这么不发达的时代就已经建筑出这么雄伟这么高大的楼啊,还把这一些建楼的技术传给了后人让我们继续流传下去。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南京阅江楼游记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

南京阅江楼游记作文_初三优秀作文南京,古都中的珍宝,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这个城市里,有许多历史古迹,其中有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阅江楼。
我有幸拜访了这座建筑,深深感受到了南京的深厚底蕴。
阅江楼位于长江风光带上的白鹭洲,是江南重要的风景名胜。
在进入阅江楼的大门之前,我看到了一座巍峨壮观的牌坊,上面镶嵌着金色的字迹,写着“阅江楼”三个字。
这个牌坊仿佛是在告诉我,我即将进入一个承载着历史的地方。
一踏入大门,我便看到了一条宽阔的石板路,路两旁是绿草如茵的花坛,花坛里开满了丰富多彩的花朵。
穿过花坛,我来到了阅江楼的门厅,门厅内摆放着各种展示着江南文化元素的文物和图片。
楼道两侧是雕刻精美的石柱,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壁画,使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登上阅江楼,我发现楼上的景色更加壮观。
楼顶上有一个观景台,站在上面可以饱览长江的美景,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小船缓缓而行,江水波光粼粼,仿佛一层层织就的银网。
江对面的建筑高楼林立,犹如城市的森林。
江面上不时有游船穿梭给这个美景增添了生气。
我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走出阅江楼,我来到了白鹭洲的湖心亭。
这是一个小小的亭子,建在一个小岛上。
亭子中央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几尾金鱼悠闲地游弋着。
我坐在亭子里欣赏着湖光山色,再配上微风吹来的湖水的清香,这真是一个让人忘却一切烦恼的好地方。
在离开的时候,我又重新回到了阅江楼门口。
回头望去,阅江楼呈现在我面前,依然那么壮丽。
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南京的阅江楼确实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藏。
我下定决心,要将自己游览这座楼的经历,与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京的美丽和文化。
南京阅江楼游览之旅,让我受益良多。
不仅仅是因为阅江楼本身的美景,还有南京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游览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我相信,南京的阅江楼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京的魅力。
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本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卷七。
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于南京狮子山顶修建阅江楼。
宋濂奉旨撰写此记。
此应制之作颇具特色,颇有明代开国气势,后入选《古文观止》。
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阅江楼记文言文原文阅江楼记作者:宋濂金陵为帝王之州[1]。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2],定鼎于兹[3],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4],罔间朔南[5];存神穆清[6],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7],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8],自卢龙蜿蜒而来[9]。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10]。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11]。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12],升其崇椒[13],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14],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15]、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16],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17],必曰:“此朕德绥威服[18],覃及外内之所及也[19]。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20]。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21],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22],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3]。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24],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25]。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26],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阅江楼作文600字

阅江楼作文600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听完毛主席的这句诗,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前往阅江楼游览。
沿着登山小路一直往前走,来到了山中的一个藏兵洞面前。
据说藏兵洞曾经在古代战争时期是埋伏士兵的地方,而现在却成为了我们纳凉的好地方。
走进去,清风缕缕吹过,凉丝丝的,舒服极了!虽然有点暗,但是点上灯,冰冷的藏兵洞里也略带着几分温情。
站在狮子山下,抬头向上望去,十分雄伟。
这让我有些想打退堂鼓。
但是想到山顶金碧辉煌的阅江楼,不经让我又鼓起了勇气,深深地吸了口气,勇敢的往山顶走去。
登上山顶,映入我眼帘的是阅江楼。
黄绿色的琉璃瓦鳞次栉比,造型优美。
廊柱门窗古色古香,一派皇家气势。
走进楼里,迎面看到放在金字靠壁前朱元璋龙椅的仿制品,它是由上等的红木做成的,龙椅靠背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形图案,也给这张龙椅增加了几分华丽的气质。
乘坐电梯登上阅江楼的`楼顶。
阵阵微风吹过,把阁四周的风铃吹得叮当作响,清脆的铃声宛如夜莺的啼叫。
楼顶的微风阵阵袭来,脸上的汗珠全都被吹干了,滚烫的脸蛋瞬间清凉,发丝也被吹起来,怎能不感到舒服呢?就好像吃冰糖葫芦,放进嘴里时酸酸涩涩,但嚼一会儿后,不仅香甜还又脆真是先苦后甜啊!
登阅江楼,不仅锻炼了意志,还增长了知识。
阅江楼记散文

阅江楼记散⽂梅花馥郁吐清⾹,晴空⼀排上云霄。
牌楼⾼耸仪凤门,凤浩长江千万⾥。
阅江览胜蹬南门,闻名江南第⼀楼。
盘⼭明城墙,萦绕狮⼦⼭,狮蹲长江边,⾦陵增威风望阅江楼,如松仡⼭巅,牌坊常相伴,卢龙湖⽔淌。
曲径缓缓⾏,忆长城,护国门;乔⽊层层林,惜故⾥,安千秋。
苍鹰独遨⼭⽔间,揽收胜境楼牌起。
踏上狮⼦道,寒风凛阵阵。
红叶卷蝶飞,枯枝婀娜⾏。
冬青傍两侧,青松闻江涛。
仰望阅江楼,肃然起敬意。
铜⿍千古痕,宫殿落名⼭。
琉璃⽡砾,雕梁画栋。
飞檐坠铜铃,丹青绘楼阁,是宫⼜如塔。
⽯基⾼筑,栋梁顶⽴,四⾯临风,⼋⾓玲珑。
塔楼七层阴阳相连,⼤厅明朗宛若亭宇。
扶⼿廊,情切切,苏绣名楼碑,线线有深意。
江岭⼀席风,⼭道⾬花落。
登临阅江楼,北望长江岸,⼤桥旗灯闪烁,贯穿东西南北,列车奔驰⽽过,船只点点桥下。
燕⼦矶听潮⾳,观⾳门祈平安。
劳⼭数重娇,何⽇古道会?回廊漫步读⾦陵,⾼楼丛中紫⾦⼭。
⼗⾥长堤建相思,龙⾈划波⽞武湖。
陵园写历史,钟⼭宣民主。
博爱光标路,烟光紫霞湖。
鸽⼦飞翔⾳乐台,⼗⼆乐坊花⽉夜,旋旋激流铁马驰,弦弦弹尽⼼中泪。
英雄披甲争正义,阵亡将⼠须祭祀。
腊梅散⾹莫攀折,雪花飘飘凝绝艳。
东南望秦淮,迤逦风光带。
⼋艳倾王孙,流⽔还风流。
航渡求功名,明志为天下。
澹泊以致远,桃叶渡⼝泊。
东⽔关登城墙,放船亭载客回。
鸟⼉双栖筑爱巢,秦淮⼈家喜迎春。
状元糕,圆⼦羹,古运河⽔渌漪澜。
秦淮⼀胜境,武定公园趟。
城门三重天,关隘⽔流畅。
⼣阳映桥红,⽩鹭洲过印⽉桥,⽔榭塔影粼粼光。
只愿静听⽔中⾬,⼼⼉常系⽔岛亭。
浣花桥惜⽔流,春花碎冬作泥,⽔流长,⽂风聚,耕耘缘。
秦淮灯节莲花亮,红灯挂起千千家。
轻⾈摇⼷浮霓光,拟是红妆出青波。
龙灯悬⼩巷,接凤⾛秦淮。
江南贡院⾦榜名,双龙戏⽔⽐翼舞。
凤傲桥栏彩灯闪,琵琶声声古巷幽。
⼈间重晚晴,笑品⾦陵吃。
⼀桥⼀灯⽕,夜泊秦淮渡。
河堤宫灯扬,⽔溅⽯沿泣。
⾬洒⼈⼉散,⽟烙花踪影。
夫⼦庙秦淮河,⼤成殿宏钟鸣。
画舫夜渡观灯花,⽔光流萤扑⾯来。
参观阅江楼心得

参观阅江楼心得参观阅江楼后,不仅感叹,禁不住赞叹道:“真是登上阅江楼,浩瀚大江风光一览无余啊!”的心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阅江楼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阅江楼心得篇1阅江楼一游,无论是里面各式各样各朝各代的砚墨,还是陈列着的枪械,战争油画等等,都颇引人感慨。
所有历史文化景观的存在必然是有其价值的,它像是一个烙印,镌刻在历史进展的卷轴上,提醒着我们,有一些人、有一些事,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断接受着新事物,眼界定格在新视野里,鲜少记起我们有时候应该回头看看,看看我们脚下踩着的这条路,是由多少人用汗水、用血肉、用生命一直铺垫过来的。
而那些历史文化景观恰恰能及时提醒我们——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若我们想为自己开脱一下,或者可以把“背叛”换一个词,无情?忘恩负义?饮泉之水不思泉之源?不管怎样,说到底终究是让人感到如芒在背的形容。
或者我骨子里流着文人的血,在一众对历史不甚关心的年轻人当中是个异数,对历史颇为偏好。
那些已经被记录在册的事情,那些已经永远成为一个名字的人们,那些久远的我无法参与的时代,以文字,图画,雕塑等一切有形的状态再次呈现在我眼前时,心中的一些触动,一些澎湃,是无法言说的。
就好比我当时在阅江楼里看见一幅大型的战争场景油画时,那太过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让我久久伫立,感受那画里是怎样一种硝烟弥漫怎样一种壮士豪情,心里面明明有千言万语,到得嘴边,所有想说的都化作一句简单的“好真实!”表达出来,除此之外,真的再找不到更精妙的语句来形容心中所感。
去了一趟阅江楼,短短一小时,大家却像是去了一番旅游的兴奋心情,不断地拍照。
当然我也拍了两三张,其中一张就是那一排整齐的步枪。
看着那些已经很陈旧的枪支,第一个蹦入我脑海的词是“落后”。
相比现在那些先进的武装器械,那里陈列的枪要形容为“落后”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即使是相比于同时期侵略我国的列强所使用的武器,依然是脱不开“落后”二字。
游阅江楼作文

游阅江楼作文游阅江楼作文1阅江楼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并称“四大名楼”。
阅江楼景区内有玩闲亭、古炮台、孙中山阅江处、五军地道、地藏寺等20余处历史遗迹,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全国知名生态旅游胜地,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我们坐上登山电梯来到山顶,只见一座碑亭耸立在我们眼前,认真一瞧,原来是朱元璋称帝后,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
穿过刻满故事的碑廊,只见宏伟壮观的阅江楼巍然耸立,傲对碧空,在蓝天的衬托下,像一个巨人站在那儿,纹丝不动。
走进阅江楼,第一层是为了纪念明朝那些皇帝修建的。
第二层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而修建的,那里有一副《郑和下西洋全图》的瓷画,从2楼始终连续到6楼,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全景,好玩极了。
看!那不是“宝船”和“郑和下西洋图”吗!“宝船”模型完全模拟了郑和当年下西洋的战舰,它长148米,宽60米,有十几层楼房那么高,看上去有两个足球场大。
船上有9根桅杆,12面风帆,可乘坐一千人左右,需要二、三百人驾驶才行。
当年,船上就已经配备了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仪器了。
“郑和下西洋图”具体地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线路。
郑和下西洋一共7次,历时28年,他去过马刺加、苏门答腊、渤泥国、旧港、古里、爪哇岛等许多地方,前后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抵达了非洲东岸......第六层不仅有壁画,还有一条金龙和一张桌子。
纯金做成的龙有一双红宝石做的眼睛,它张牙舞爪,惟妙惟肖,跃跃欲试的神态,仿佛就要跳下来似的;长方形的大桌子一四周着十把椅子,这个组合可不平凡,它们的表面刻了100只狮子,每只狮子形态各异、活敏捷现,看得游人们连声赞扬,一起感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登上7楼,面对江面极目远眺,浩瀚的长江风光旖旎,秀丽的江景一览无余;长江大桥横跨大江南北,流淌的车流在夕阳的照射下,像一粒粒散落的珍宝闪闪发光。
背江而望,金陵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宏伟壮丽的阅江楼,让人流连忘返,她就像一颗镶嵌在长江边上的刺眼明珠,为古都金陵添光增彩。
阅江楼

登阅江楼是在今年的春天,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踏足肇庆市闻名国内外的阅江楼,久闻此楼乃肇庆八景之一,那一天风和日丽,天空一片晴朗,在这样的天气下我们兴致高昂,让我们的阅江楼之旅倍感愉快。
一路上,友人提醒我,肇庆的众多景点中,脂粉味太浓,雨花台处处透露着哀伤,观完阅江楼,才能感受大气恢宏,因为阅江楼是经典的传世之作,只有阅江楼让多少游客遐想感慨万千,不仅带给游客端砚文化之赞叹,也会感受到铁军的威武之气。
透过车窗,望阅江楼矗立在参天古木中,如古画中的海市蜃楼。
车开进了阅江楼的院子,我们一下车就到了阅江楼正门口的长长的阶梯下。
阅江楼位于位于端州古城东门外的石头岗上,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
登上此楼才感“虎踞西江,览尽西江秀色”。
仰望阅江楼,有很浓的古建筑味,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一路上穿花度柳,来到楼前的回廊,回廊的两壁挂着端砚文化历史绢画,端砚上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绢上。
回廊的中间是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碑刻,看完碑文,不由暗服古人想象力之丰富,观后感已出矣!走过回廊,我走在阅江楼二楼的《铁军独立一雄团》陈列厅,看着叶挺将军成立独立团成立过程的介绍和相片,由衷地佩服叶挺将军的大将风范和魄力。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
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就是在这个地方,我脚下的这个地方,它打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为肇庆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
从此,叶挺将军带领他的铁军虎踞于此,打击土豪,铲奸除恶,抵御外敌,护江保民。
人们都说,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人是不怕艰苦、不怕简陋、不怕鬼神的铁人。
今日一见,的确不假。
肇庆是一个四面青山,江湖星布的地形复杂的地方,铁军就是穿着我眼这一双稻草为地、布条为顶的草鞋攀登在这雄山峻岭间,行走在这江畔湖岸;铁军就是带着眼前这顶破旧的草帽顶着烤人的烈日勘察敌情,站岗值班;铁军就是穿着眼前这件样式简单的淡绿色军装担起了保卫肇庆人民的责任和牺牲生命的奉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临阅江楼
金秋渐近,气温适宜,邀三朋五友一起登临阅江楼,登山小道人来人往,一家又一家,携子带女,祥和紫气笼罩着风景区。
我们也拾级在草木郁郁葱葱登山道上,远处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儿鸣叫,循声望去,原来是路边树上挂了一只又一只的鸟笼,笼里的小鸟与外面树上的小鸟正在和鸣对唱,走在蜿蜒的小石子路,我看到了几对背着包的年轻人,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往事。
记得1997年的夏天,我也背着行囊来到了南京,一开始,我住在泥泞的建宁路附近,就在狮子山下,那时的狮子山不像现在,只能算是荒山一座,尽管没有专门的登山路,我常常跑到山上去玩,算是小小的探险娱乐,后来开始狮子山风景区整治开发,我又搬到了城河路边的一个院子,不久,城河路也拆迁,就这样,拿着部分拆迁款,我买下了金陵小区的住房,结束了东搬西迁的日子,同时也见证了下关变化的全过程。
回想起刚刚来到南京的时候,在朋友同事口中,说到的大都是讲下关是南京城效结合部,居民素质差,居住环境差,工资收入低等等,而在自己生活的周边也的确有这样那样的情况,眼里看到的也是如此,泥泞狭窄的道路坑坑洼洼,破旧的矮房,脏乱的环境,到处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光着膀子在大声吵架。
我居住也是砖木结构的小二楼,一个院子,只有共同的卫生间,连洗澡也是要排队的,用电也很不方便,就算只用电扇,夏天也会因为功率不足
而常常停电,几十个人挤在一起,常常为了上厕所而头痛不已。
而这一切,在不经意的十四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建宁路已经成为交通异常繁忙的主干道,就连后来修建的纬一路(幕府路)也正在进行快速路改造,地铁也正在穿江而过,而我住过好几年的城河路也早已成为一条宽阔的大马路,我也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的住房,再也没有在夏天时停过电,就算天气再炎热,晚上也可以在空调的干预下舒服的入睡。
很多公园都成了免费的休闲娱乐场所,狮子山风景区更成为南京市的一个著名景点。
想着想着,我们已可望见高高耸立的阅江楼,道路两侧是草地,还有古树名木,一片生机勃勃,一鼓作气,我们登上了阅江楼,站在阅江楼顶楼的回廊上,向外眺望,北面,母亲河长江;南面,是整个南京城,领略着“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此时江风拂面,我也思绪万千,作为居住在下关一个普通老百姓,心里最想的是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一份能吃饱穿暖的工作,闲暇之时有可以活动娱乐的地方,而这一切都已经在慢慢成为了实现,思索这一切的改变是因为什么呢?我想,这一切改变得益于我们党紧紧抓住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建设,以人为本,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把惠民政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而下关的改变也正在实践着一个党对一个民族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