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志读后感
《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15篇)《孙子兵法》读后感1今天上午,恰好将一个雕刻有《孙子兵法》内容的竹质笔筒赠送给一名卢旺达文职同事作为礼物——联合国同事之间有交换小礼物的传统。
将笔筒递给她的同时,我正在向她解释笔筒上的内容。
一名不认识的.卢旺达上尉也在旁边,没想到上尉接过话头,讲得头头是道。
同事听后大喜,自己则又一次颇为感慨,感慨于《孙子兵法》在外军中的影响如此巨大。
我曾连问过5名尼泊尔军官,是否知道孙子和《孙子兵法》。
5名军官都回答知道。
其中一名尼泊尔少校告诉我:他电脑里还保存有孙武练女兵的英文视频。
坦桑尼亚少校对我讲:他曾在美国培训6个月,结业时美国教官送了他一本英文版《孙子兵法》作为礼物。
还有一次,我与葡萄牙中校争论,葡萄牙中校居然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话来支持他的观点。
我也记不清多少次外国军官主动提起《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俨然成为中国军队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外军中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老外提到孙子兵法时,一般也会提到克劳塞维茨及其《战争论》,将二者相提并论。
《战争论》被奉为西方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克劳塞维茨则被尊为西方军事理论的鼻祖。
《孙子兵法》读后感2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
从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任、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战争与计谋的重要性;二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
《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慎战、重战观,宣扬“以战止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思想,这些观点在现在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战争的破坏性更大,若想在国家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让自己的.国家各项实力变得更大,同时运用外交手段,以起到武力威慑,不战而胜的作用。
英雄志 读书交流

我们的《英雄志》
由于英雄志实在太长,所以在此我不建议大家现在读,要读的 话,就考上大学后吧。
最后让我们用勤劳和汗水,写下属于自己的英雄 志!
谢 谢
秦仲海—— 他日若遂凌云志
豪气干云的秦仲海更像个草莽英雄,而对情感的漠视和对机 谋的轻易洞悉,秦仲海无疑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叛逆的 性格和机缘的巧合,将他“逼上梁山”。
这个人做过小厮,当过书僮,蒙过冤,下过狱,哀叹自 己的命运多难时也曾两泪涟涟。却也金榜题过名,做状元郎 跨马游街喜上眉梢。为文时,一管竹笔倚马可待;讲武时, 排兵布阵冲杀于万军之中。他是书生,他的文采要让皇帝 “打开天眼看文章”;他是侠士,一把“云梦泽”伴随他出 生入死;他是父母官,要做守土一方的卢知州。 他虽是个孤儿,但一路行来,却拥有了最好的朋友,那 个后来成为五军都督的伍定远;也曾经有最好的兄弟,赏识 他的才华于困顿之中,同生共死在西北战场的秦仲海。有爱 护他的上司,有视他如己出的岳父大人。而最重要的,他拥 有顾倩兮,这一生中的最爱。那个即将成为他新娘的美丽, 温柔,才华内蕴而又性格刚强的女子。那一刻他几乎拥有这 世上最美好的一切。 但,他放弃了这一切……
读书交流
刚看前几卷,觉得不甚精彩甚至落于老套,接 着看了下去,渐渐沉浸于英雄志的宏大的画卷中, 英雄志给我一种独特的视角,四个主角相遇之后, 我们不再是主角,而成了那个世界的旁观者,即使 看到情节紧张一触即发的时候,我也仿佛只是里面一 个游魂,只能眼睁睁看着主角们走上迥然不同的人 生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 主角的“道”,当每个人“道”形成的那一刻,他 们的命运也已注定,这注定的命运并非是上天的设 计,而是“道”的指引。 对于英雄志这样一部想表现不同哲学的碰撞的 小说,只能牺牲主角血肉丰满,仿佛就在身边的形 象,让他们在自己的道上走到极致,成为四个不同 的符号。让我感受尤其明显的就是十年之后英雄志 里每个人的变化,生硬的让人难以理解。杨肃观、 秦仲海、伍定远、都变得深不可测。
《英雄志》:杨肃观、秦仲海、卢云、伍定远,谁最强?

《英雄志》:杨肃观、秦仲海、卢云、伍定远,谁最强?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
如今金庸先生已逝,《英雄志》的结局仍是遥遥无期!在《英雄志》前期最强高手有五位,秦霸先和四大宗师。
一代真龙秦霸先惨死在神鬼亭,少林天绝被杨肃观刺杀,昆仑山卓凌昭血战太师府后自尽,五位宗师级高手身死三位。
其后,九州剑王方子敬与秦仲海师徒情尽,彻底归隐;天下第一宁不凡为情所困,难以自在,处于半归隐状态。
正统复辟之后,四大主角横空出世,成为新一代宗师。
《英雄志》四大主角1、杨肃观杨肃观是少林天绝的唯一弟子,深得他的天诀真传。
杨肃观少年就已成名,有绝技菩提达摩三十三天剑。
这套剑法是天诀要旨,是天绝僧穷十八年心血所创,尤其是最后一招涅盘往生,更是天绝的独门绝学。
当年天绝只要说出涅盘往生,江湖上就无人敢战,是少林寺三十年以来名头最响亮的一招。
少林寺中除了天绝只有杨肃观会涅盘往生了,杨肃观曾凭此招与昆仑掌门卓凌昭一战,不过当时杨肃观还是太年轻了,经验太少,没使出就被卓凌昭所制。
世间没有无敌的武功,却有无敌的阵法。
六道轮回融合中土和天竺两地绝学,是一个无敌的阵法,杀人于无形。
六道对应少林寺五大禁传神功,罗恸罗障月阿修罗心法代表修罗道,阎浮提南瞻部洲人间香袖代表人道,底栗车卵胎湿化四绝手代表畜生道,三障大威德饿鬼真昧火代表饿鬼道,泥犁耶十八泥犁地狱经代表地狱道,另外天绝独创的天诀正气代表天道,统驭六道轮回。
这个阵法需要六人才能合击,自创阵以来,从未施展过,直到杨肃观出现,他手持神剑擒龙可独自施展六道轮回。
杨肃观是个武学奇才,一人独学六大绝学。
有武学还需要神剑,一人毕竟不能使用六把刀剑,幸亏世上有神剑擒龙,内力催化可以化出多柄刀剑。
卓凌昭死后,宁不凡把神剑擒龙带到了少林寺给了天绝,又到了杨肃观手中,一人可施展六道轮回。
少林地道之战中,杨肃观手持神剑擒龙施六道轮回独战秦仲海、宁不凡,仁剑无法对抗六道轮回,如果不是秦仲海偷袭,这两人都得交代在那里。
《孙子兵法》读后感200字(精选21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200字(精选21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孙子兵法》读后感2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1道是首,是一切事物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成败的关键。
一场战争的将领尚且如此,更何况创业团队的负责人呢?民为水,君为舟,民以载舟,民以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在我看来,战争中的民即为创业世界里的管理者和执行者,战争中的君、将即为创业世界里的决策者。
之前看过论语上说得一句话“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就是说,管理1000辆战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爱护百姓,奴役百姓要不误农时。
可能就是这样吧。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2孙子兵法,是兵家中的代表作,是一部总结战争经验、智慧的书。
上集是在说明伍子胥的家人都被费无忌给杀害,他藉着吴国的军队攻打楚国,以及逃亡路途发生的事物。
这本书足足有三公分这么厚,从前,我都不看这些有关历史故事的漫画、典故。
因此,妈妈常说我的课外知识非常差。
借着开学这段期间,课业还不会繁忙时,我打开了本书,从上次的《楚汉英雄志》开始吸引了我,渐渐了解历史故事。
刚开始看时,一直搞不懂人物角色,常常要翻回“人物介绍”的地方才看得懂故事内容。
当然,看完这本书也让我了解到“孙子兵法”不仅仅适用于战场而已。
读《孙子兵法》让我明白竞争、变化得不可避免,与面对变化,提出策略的重要性,也体会出更多有关经营、沟通、生涯规划、处世的哲学。
《孙子兵法》读后感篇3读了《孙子兵法》这本书。
从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任、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战争与计谋的重要性;二是战争中取胜的必要条件。
英雄志读后感

《英雄志》读后感《英雄志》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通过讲述英雄们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性和勇气的力量。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书中描绘英雄们的形象所打动。
从中可以感受到英雄们内心深处的坚韧和勇敢。
他们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从不放弃,勇敢地迎接挑战。
这些英雄们的形象激发了我对困难的面对和战胜的勇气。
其次,书中展示了英雄精神的力量。
英雄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危险时不怕牺牲自己,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他们展示了无私和勇敢的品质,鼓舞了我去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另外,这本书还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情节。
每一个故事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英雄的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带给我很多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英雄志》,我也对英雄们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放弃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
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
《英雄志》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无论我们是否成为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使命。
我们都可以通过坚持信念,追求人生目标,为社会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英雄志》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
通过它,我深刻体会到了英雄们所展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这本书让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读完之后,我感到激励和鼓舞,希望能将书中的精神融入到我的生活中。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求真理和正义,无私奉献,就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位真正的英雄。
总之,《英雄志》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性、勇气和奉献的重要价值观。
这本书让我感到无比震撼和鼓舞,我将把书中的精神化作自己前行的动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我相信,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坚守信念,无私奉献,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英雄志》读后感(共2篇)

第1篇:《英雄志》读后感《英雄志》读后感偶尔看《英雄志》,不想竟然一头栽了进去。
以前喜欢武侠,但只看金庸。
于武侠,这是第一次栽在金大侠的作品之外。
废寝忘食了将近一个月,看完了这部足有几百万字的小说。
大约是四月底读完的吧,恍惚了好久。
一直到今日,才想起要写点什么。
洋洋洒洒几百万字的大作,闭上眼,在我面前最清晰的并非是“观海云远”四大主角的联袂登场。
而是第十卷第九章剑神卓凌昭的“人生三宝”。
剑神的出场,并不光彩。
甚至是相当邪恶的。
只因“天山武学”便灭人满门,做下一连串的血案。
这个时候,对这位昆仑“剑神”,我是恨的牙痒痒。
一直到了华山之颠那场“天下第一”的对决,这个人物,我才看出了些门道。
勾结奸臣,屠人满门,最终却还是败在宁不凡“仁剑震音扬”之下,以读者,是悲是喜?我们大约都是自诩“正义”的吧,那就该喜。
但是,看着最后倒在仁剑震音扬之下昏迷不醒的剑神,我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看到“人生三宝”,这大概是剑神最后一次出场了吧。
江充府中,剑神此次前来却是要与这奸臣决裂。
江充先以金银财宝买之,剑神回道“财多败家,招意杀机,卓某宁可多练几套剑法,让门人开一处武馆谋生,那才是日后的生财之道。
”江充见此,遂以美女赠之,“闺房淫乐、床第打滚,这是卓某做的事么?我说人生第二宝,乃是志气高!温柔香枕,莺啼燕叱,不过心有窒碍,何能求剑道之高远。
美女为礼,俗气!”以卓凌昭之精明,当想到了江充的第三件“礼物”该是一把剑了。
饶是如此,当他知道那把剑竟是自己同门的四师弟的时候,他还是微微一惊。
此时的门户之变,对他来说到也不至伤筋动骨。
又是一把剑刺出来了,这把剑,却是他赖以为左右手的二师弟。
剑神快倒下了他是个可怜人,在他知道二师弟并非有意背叛的时候心中竟是无限安慰。
最后不愿背叛他的竟是平素和他最不睦的莫凌山,抱着死在他怀中的莫凌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剑神卓凌昭方体会到了“忠义”二字。
生死之间,出手相救的又是昔年旧敌。
这又叫他情何以堪?行文至此,剑神,只有举剑自尽这一条路。
政治学视角下《英雄志》里的英雄观念

政治学视角下《英雄志》里的英雄观念作者:杨小东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7期【摘要】台湾作家孙晓的武侠小说《英雄志》,全书以明朝政权更替为背景,描写了时代英杰在危机四伏的历史环境下艰难之治,以他们的政治观念改造社会。
以此来揭示上层人物对国政兴亡,对社会变更,对人性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英雄志; ;权姓变更; 时代变革一、《英雄志》概述《英雄志》全书的内容可分为政变前期和政变后期两大时间板块,以景泰王朝的一次政变为划分依据。
随着前期老一辈的权谋英雄的落幕,全书的核心内容,精华才真正的展现出来。
四大男主角命运的改变,正是时势造英雄的最好佐证。
观海云远,四大男主角,四种世界观的碰撞,也是孙晓的认知与社会现实的交锋。
主角身世各异,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英雄,表现了身处历史变革之际的杰出人物用自己对国家,对人性的理解来进行对社会建设的探索。
表面上看全书讲述的是英雄之间的矛盾,但其深层次上的反映的内涵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人们在改造历史时意思形态的向背问题。
通过全书故事的变更,很好的证明了历史必然性不是预成论,相反,历史必然性必须借助偶然性来将自己展开为具体性,这种具体表现为偶然性,但是这种偶然性正好是体现必然性的唯一现实的方式。
必然性不能抽象地存在,而只能具体地存在,这种具体的存在是偶然的,却是体现必然性的一种偶然性,而且是必然性之存在的现实性。
明朝上层统治的黑暗,文化的禁锢,外患的不绝,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换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触动了作为社会主体的民众利益,进而引发了社会的变革,权臣的起落。
这是历史的必然性。
面对当时的朝政的客观形势,老一辈权臣,开始了应对时局这侧。
既有“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的江充;亦有心怀前朝旧事,一心想复主的东厂太监刘敬;还有只图自保的柳昂天;更有幕后黑手,潜龙杨远等等一些权臣作为社会重要资源的掌控者,他们之间各种力量的对抗与竞争,必然带来明朝朝政的乃至天下人命运的波动,这是当时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的具体体现。
西游记西梁女儿国读后感100字

西游记西梁女儿国读后感100字# 篇一 女儿国:温柔乡中的英雄志《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儿国,那可是个特别的地儿。
以前看的时候,就觉得这地儿特神奇,全是女的,没有男的,这在咱这平常世界里可不敢想。
想那唐僧师徒到了女儿国,就像进了个大染缸,到处都是莺莺燕燕。
女儿国国王啊,那叫一个美,美得就像天上的仙女下凡。
她一见到唐僧,眼睛里就放光,就好像猫看到了老鼠,哦不,是看到了心爱的宝贝。
她对唐僧那是百般温柔,千般体贴,就想着让唐僧留下来,跟她一起过那逍遥日子。
咱这唐僧,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一心就想着去西天取经,那取经的信念比石头还硬。
可在女儿国这温柔乡里,他也有点动摇了。
我就寻思,这也正常啊,谁能对着这么个大美人不动心呢?就像咱平常人,要是有个大美女天天围着你转,给你送好吃的,跟你说甜言蜜语,你能不迷糊?也许唐僧心里也在想,这留下来也挺好,有美人相伴,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可他那理智又在告诉他,不行,取经大业还没完成呢。
这就像一场拔河比赛,一边是爱情和安逸,一边是理想和使命。
我记得有个场景,国王拉着唐僧的手,那眼神里满是深情,说:“御弟哥哥,你就留下来吧,这女儿国的江山,我都与你共享。
”唐僧那表情啊,纠结得像个麻花,他低着头,不敢看国王的眼睛,嘴里念着:“阿弥陀佛,贫僧不可。
”这场景,看得我心里直痒痒,就想冲进书里,跟唐僧说:“要不你就从了吧。
”可转头又想,他要是真留下来了,那这《西游记》可就成了爱情小说了,哪还有后面那些精彩的降妖除魔啊。
这女儿国的经历,对唐僧来说,可能就是一场考验,就像游戏里的关卡,过了这关,他才能更坚定地往西天走。
对我来说,这也让我明白了,人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得有个主心骨。
不能像那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就像我以前,有一次面对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我就想一直玩,不想写作业。
可后来一想,我要是不写作业,老师不得批评我啊,我这学习的“取经路”可不能断啊。
所以我就咬咬牙,把游戏关了,乖乖写作业。
女儿国虽然是个温柔乡,可唐僧师徒还是闯过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雄志》孙晓
英雄志算是一本历史架空小说,借用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为背景,书写了四个英雄的故事:刚正不阿的西凉捕头伍定远为燕陵镖局灭门血案而丢官,被昆仑派追杀亡命天涯进京奔走;书生卢云科举落第,沦落为酒家小二却因世道险恶被诬陷下监狱,在双龙寨英雄的帮助下逃狱后又以书童身份爱上了富家小姐顾倩兮,然而小姐的姨娘却对其出身不屑一顾,将其逼迫离开扬州,在京城遇到被追杀的伍定远,以命相救;伍定远留下做官,卢云却因为书生傲气被排挤,又偶遇了顾倩兮与杨肃观,由此产生误会而心灰意冷,这时遇到了几乎成为他一生好友的将军秦仲海的帮助,受命从军护送公主去西域,立下大功,结果案底被人揪了出来没有得到封赏,秦仲海夜袭县衙威逼县令将卢云平反,并要求他再考一次科举,这一次他终于高中状元,后与倩兮正式订婚;然而秦仲海因身世被揭发,被打入大牢穿了琵琶骨并断腿纹面,得卢云冒死相救,在师父方子敬的帮助下秦仲海最终重新站了起来,接过父亲秦霸先的怒苍大旗,揭竿起义;在卢云的新婚前夜,杨肃观借艳婷和卢云的手,将传国玉玺送入四人共同效忠的善穆侯柳昂天府中,为其带来泼天大祸,柳府几乎满门被杀,而当时正在府中的卢云救出柳氏遗孤(事实上是秦仲海之子)带其亡命天涯,在怒苍山上拒绝秦仲海将孩子交给朝廷的要求并与之恩断义绝,后坠入瀑布,被困十年,被琼芳救出来时早已物是人非,景泰变成正统,顾倩兮下嫁杨肃观,而杨肃观成了实际掌控这朝廷运转的“大当家”,伍定远官至大都督却与爱人艳婷同床异梦,秦仲海的怒苍山却是与朝廷打得有来有往……
第一次听到“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个说话的时候我不以为然,根据我多年混迹江湖的经验,这多半又是些年轻的书迷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且如此霸气的封号下却是这样一个颇为俗套的书名,多少让人有些怀疑。
而那时我正逢书荒,《昆仑》、《沧海》连看了三四遍,也正因此,我本着“没有深看就不配批判”的原则决定去看一遍《英雄志》。
对这本书我还是有所好奇的,被我翻烂了的《昆仑》都只被认为其前传能与金庸的作品相提并论,何以这本未完结之作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英雄志》不像《射雕》或是《昆仑》那样轻松写意的传统武侠把爱恨情仇摆在读者面前,连它的叙述方式都让我一开始感到很难受。
各种插叙、倒叙以及故事隐线使阅读并不那么轻松、那么酣畅淋漓。
当你看得正要拍案叫绝时,却马上进入了另一个故事;当你终于看懂了先前的铺垫正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作者又会抛给你一个看似与主线并无多少关联的故事让你头痛不已(如《小泥鳅的故事》)。
这是作者故意给予的痛苦,你却偏偏欲罢不能,因为这也是阅读本该具有的思考乐趣。
事实上,抛开读者体验,《英雄志》本身就是一本充满痛苦的书,传说中快意江湖的逍遥自在在书中从未出现,反倒是人人都命途多舛:数月前还是意气风发、御驾亲征的一国之君,数月后便流落神机洞为世人所遗忘;昨天还是手执神剑擒龙天下无敌的剑神,今日便众叛亲离死于非命;上一刻还是
国之梁柱圣上心腹的征北大都督,下一刻便被天子诛杀抄家灭族。
“人生得意须尽欢”或许是对《英雄志》中人物的最好劝慰,因为在这里,无论你如何权势熏天或是武功盖世,都是暂时的,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刻你的命运会发生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配角如此,主角如何能逃脱?
我想起《三少爷的剑》,在序章中,古龙写道:“武侠小说中写的本就是江湖人,可是我现在想写的却有点不同。
我想写一系列的故事,每篇故事都以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为中心。
我想写他们的快乐,也要写他们的痛苦。
我想让他们来做一面镜子,让大家都可以从这面镜子中看出自己应该怎么做。
无论如何,他们总是可爱的人。
因为他们敢爱敢恨,敢哭敢笑,因为他们讲义气、有原则。
人生毕竟也是可爱的。
”不错,衣着光鲜、出手豪阔、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英雄背后,也有痛苦的一面,而《英雄志》写尽了英雄的痛苦。
我不得不承认,我不喜欢伍定远,不仅仅是因为文学中的英雄主角没有哪个出场便已三十多岁、一张国字脸还略有秃顶,更因为他的性格。
他坚守自己“杀人者死,天经地义”的捕快原则,否则也不会因此差点丢官丧命,但他也有市侩的一面,知道如何把控原则和世俗的界限,知道如何在不打破原则的情况下圆滑处事。
可不知不觉中,他的底线已经在慢慢下行。
客观来说,伍大都督并没有做错什么,唯一错的是不该对艳婷有所奢求。
事实上他一开始也只是希望艳婷能过得开心甚至祝福了她和杨肃观,而当艳婷被托付给自己时,伍定远却无法拒绝,即便知道她爱的是杨肃观,即便知道她是受杨肃观的指示跟自己在一起。
艳婷是伍定远的唯一弱点,她放大了伍定远的软弱,不断地拉低了伍定远的底线。
伍定远的痛苦由此而来。
十年过去了,伍定远娶了艳婷的人,却没得到艳婷的心。
毫无疑问,伍定远无比地绝望,否则也不会与艳婷名为夫妻实则如同陌路,他又岂会不知陪在自己枕边的人就是杨肃观安排在身边一直对付自己的二当家。
自己十几年的爱却抵不上修罗王的一个吻。
十几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艳婷却没有换得艳婷的一片真心。
当初单纯的艳婷变了,变得曾经也待她千般好的韦子壮如今都在背后骂她婊子。
而伍定远也变了,真龙之体变成了行尸走肉,一腔热血变得冰冷。
“神胎宝血符天录,一代真龙海中生”又如何,他的心已经死了。
杨肃观是是整本英雄志的题眼,是最主要的暗线,不同于其它三位主角,整本书几乎并没有多少以他为第一视角的描写,可他却是唯一一个剧情主导者。
人称“风流司郎中”的杨肃观可能是书中最符合英雄外型的角色:外貌俊美、年轻有为、多智善谋、武艺卓绝、年少老成,曾令同样俊朗的卢云称羡不已。
可这张“脸”是假的,没有人知道他的真正面目。
风流潇洒的治国栋梁却原来满是冰霜,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佛国理想抛却了七情六欲,杀死授业恩师天绝、背叛曾施展抱负的柳门,成了“客栈”中一手遮天的“大掌柜”。
客栈的意思,便是说天下一切来人,全是过客,那么所谓的朋友自然也是没有的,在天绝死后唯一能偶尔安慰他的大概只有顾倩兮。
在我们俗人眼中,只有两个字能形容--可怜。
但杨肃观难道就不会感到痛苦吗?只是因为他背负了太多:杀父之仇、佛国理想。
他是《英
雄志》中最让人看不透也是最压抑最痛苦的角色,只不过其它人的痛苦在灯下,他的痛苦在无尽的黑暗里。
“英雄”二字秦仲海当之无愧,甚至可以说是英雄志中最担得起这两个字的人。
被打入死牢后左腿被施刖刑、脸刺“罪”、琵琶骨被穿、武功尽废,仅凭意志攀爬珠穆朗玛峰而使得阴阳筋脉畅通,武功直追业师。
可以说,秦仲海是书中最有反骨最不畏惧命运最喜欢与老天斗气的人。
也可能正因如此,他成了书中最洒脱之人,他重新扛起父亲的怒苍大旗不是为了自己做皇帝,只是为了一句“秦仲海此生不跪人”。
尽管如此,他也有一道伤疤,那道疤生在自己曾经最重要的朋友卢云额头上。
虽然那恩断义绝的一刀只是为了杀卢云怀中的婴儿,虽然秦仲海当时可能便已知道那婴儿是自己的骨肉,但他别无选择。
与伍定远恰恰相反,同样有一根做人准绳的卢云从未放松过,甚至将这条准绳越拉越紧。
他有知识分子的迂腐,又不乏才华和毅力,是一个完美的不完美形象,却有无数读者为他这不完美的形象而心折。
他的执著、他的善良、他对正义的永恒追求让人感动。
同时,这些也为他带来了痛苦,曾经拥有的一切:刚成为深受圣上喜爱的状元郎;拥有最好的朋友,那个后来成为五军都督,天山传人不死真龙的伍定远;也曾经有最好的兄弟,赏识他的才华于困顿之中,同生共死在西北战场的秦仲海;有爱护他的上司柳昂天;有视他如己出的岳父大人;而最重要的,他拥有顾倩兮,这一生中的最爱,那一刻他几乎拥有这世上最美好的一切,可为了“正道”二字,为了保护那个无辜的婴儿,他丢掉了一切。
有些人认为改变卢云一生的人是顾倩兮,我却不以为然。
顾倩兮给了他爱恨情仇,而顾嗣源才是给了他希望、给了他勇气、给了他将“正道”坚持下去的信心的人。
他教会了顾嗣源什么是正道:正道,就是做对的事情。
而顾嗣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四五十幅血写的正道--告诉了卢云如何去实行正道。
“今虽不能视富贵若浮云,然立心之本,岂能尽忘?我身入梏炬,我心受梏方,天地大无耻,吾对之以二字,曰正道”,正是顾嗣源用自己生命写就的《疑公论》让心如死灰的卢云如醍醐灌顶重拾风采。
无法承受痛苦如何成为英雄?
其实对于作者而言,英雄志又何尝不是一种痛苦。
这本二十年不曾完结的书,也许是孙晓最大的心结。
“一九九六年罗彻斯特的夏天,我还记得芳草如茵,那天我写下了“乱世文章”,今天我已四十好几,终于要开始“英雄再会”。
”这些痛苦,终于要在孙晓手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