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镜头的基本知识
镜头分类与相关知识的简介与总结

镜头分类与相关知识的简介与总结镜头是摄影、电影、摄像等领域中的重要元素,它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使用领域和特性,可以将镜头分为多个分类。
以下是镜头分类和相关知识的简介和总结。
1.按照焦距分类在摄影领域中一般根据焦距来区分镜头,主要包括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这三种类型。
广角镜头:焦距在18mm以下的镜头,具有较大的画角和景深。
广角镜头可适用于拍摄建筑、风景等广角题材,善于表现空间感和气氛。
标准镜头:相当于人眼的视角,相机的初始镜头,一般焦距为35mm至55mm,是可以拍摄许多的题材的。
长焦镜头:焦距大于50mm,通常包括中望远镜头、长焦镜头和超长焦镜头,可用于比较远距离的拍摄。
比如野生动物纪录片及体育比赛中。
2.按照变焦方式分类根据镜头的焦段变化方式来分为两类:变焦镜头和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焦距,可从广角变为长焦,兼容性和灵活性较强。
随着科技发展,变焦镜头的性能不断提高,一些新的型号的变焦镜头已经能够与定焦镜头的清晰度和色散控制脱胎换骨。
定焦镜头:焦距固定,不能进行调焦。
由于镜头的内部光学和机械结构可以被专为特定焦距而进一步优化,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可获得清晰度和色彩纯度更高、变形更小的图片。
在很多专业领域,如风景摄影、人像摄影等等,使用定焦镜头是拍摄优质照片的重要步骤之一。
3.按照基础材质分类按照镜片制造材质不同,可分为玻璃镜头和塑料镜头两种。
玻璃镜头:由于镜头制造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等因素,一般来说具备着较高的成像质量和减震能力。
其中,超低色散(ED)镜片和高折射率(HR)玻璃等新型材料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玻璃镜头的成像能力。
塑料镜头:轻、便宜、材质可塑性大等诸多因素使得塑料镜头出现了,其成像能力虽然相比玻璃镜头稍显逊色,但多用于临时或短时间使用由于高机动性。
在一些超级望远镜、航空航天仪器中,塑料镜头得到广泛使用。
4.按照特殊用途分类根据特殊应用需求,可以将镜头分为一些特殊用途的类型。
各种镜头知识点总结

各种镜头知识点总结一、镜头的种类1. 定焦镜头:定焦镜头是焦距固定的镜头,例如50mm定焦镜头、85mm定焦镜头等,它们的优点是成像质量高、光圈大,适合拍摄人像、静物等。
2. 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的焦距可调节,例如24-70mm的变焦镜头、70-200mm的变焦镜头等,它们的优点是灵活多变,适合拍摄风景、运动等。
3. 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专门用于拍摄微小物体的镜头,具有1:1的放大比例,可以拍摄出非常细小的细节。
4.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的特点是视野极广,可以拍摄到180度的全景,适合拍摄建筑、风景等。
5. 平板头镜头:平板头镜头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人像的镜头,它的设计可以减少变形,使得人像更加真实。
6. Tilt shift镜头:Tilt shift镜头是一种特殊的镜头,可以让摄影师在拍摄时调整景深与透视。
二、镜头的参数1. 焦距:焦距是指镜头到成像面的距离,焦距越长,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焦距越短,景深越深,背景虚化效果越不明显。
2. 光圈: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景深越浅,背景虚化效果越明显;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景深越深,背景虚化效果越不明显。
3. 对焦距离:对焦距离是指镜头能够调节的最近对焦距离,不同的镜头对焦距离不同。
4. 等效焦距:等效焦距是指35mm全画幅相机上,和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产生相似画幅的镜头焦距相对应的值。
5. 滤镜口径:镜头前端有一个镜框,可以安装滤镜。
滤镜口径大小,就是指安装的滤镜应该是多大口径的。
6. 防抖:防抖是指镜头内部的一种技术,可以减少摄影时的抖动,提高拍摄的稳定性。
三、镜头的选购1. 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例如适合拍摄人像的85mm、适合拍摄风景的24-70mm等。
2. 注意镜头的质量,选择有口碑和信誉的品牌和型号,尽量避免购买劣质的镜头。
3. 考虑需要的功能和特性,例如需要定焦镜头还是变焦镜头、需要防抖功能还是不需要等。
4. 考虑携带便携性,一些大光圈的定焦镜头,可能比变焦镜头更加小巧轻便。
镜头基本知识

鏡頭和觀景窗基本知識鏡頭基本參數:一、焦距:EFL(Effective Focal Length),也用f 表示定義:物方焦距( f )----由物方主平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
像方焦距( f )----由像方主平面到像方焦點的距離。
FFL(Front Focal Length)---前焦:光學系統最前一面到物方焦點的距離BFL(Back Focal Length)---后焦:光學系統最后一面到像方焦點的距離.公式:f ’=nR1 R2/n(n-1)(R2-R1)+(n-1)2dn為材料的折射率R1,R2為鏡片的半徑值d為鏡片的中心厚度牛頓公式:XX’=ff’高斯公式:1/f’=1/L’—1/L物方主平面像方主平面二、視場角:View Angle(Field Of View),一般用ω表示半視角定義:入瞳中心對物的張角或出瞳中心對像的張角。
光闌------在光學系統中,不論是限制成像光束的光孔,或是限制成像范圍的光孔或框,都稱為光闌。
孔徑光闌-------限制入出光束最厲害的光闌。
入瞳------孔徑光闌經過其前面的光學系統在物方空間所成的像稱為入射光瞳,簡稱為入瞳,它是入射光束的入口。
出瞳-------孔徑光闌經過其后面的光學系統在像方空間所成的像稱為出射光瞳,簡稱為出瞳,它是出射光束的出口中。
三、底片及Sensor的尺寸:底片對角線長度:21.63*2=43.261/2”SENSOR感光對角線長度=4*2---4.9*21/3”SENSOR感光對角線長度四、前三者的關系:焦距---f 半視場角----ω感光對半對角線----yy=f*tgω視場角不會因距離改變而變化=3*2---3.4*2 1/4”SENSOR感光對角線長度=2*2---2.4*2五、F/NO:F/NO=f/D f----焦距D----孔徑光闌F/NO數值越大,進光量越少,解析度越高,光學設計越容易F/NO數值越小,進光量越多,解析度越低,光學設計越困難六、像面中心照度和邊緣照度:像面中心照度公式:當物體位于有限距離時E中心=1/4πτL( D/f’)2 (βp /βp—β)2當物體位于無窮遠時E中心=1/4πτL( D/f’)2τ---透過率L---物體的亮度f’----焦距D—孔徑光闌直徑βp---光瞳的垂軸放大率β---物像垂軸放大率邊緣照度:當光學系統沒有漸暈時E邊緣=E中心COS4ω當光學系統有漸暈時E邊緣=(1—K)E中心COS4ωK為漸暈系統K<1漸暈------軸外點成像光束寬度較之軸上點成像光束寬度要小,因此像面邊緣部分就比像面中心部分暗,此現象稱為漸暈。
微单镜头的基本知识

微单镜头的基本知识
微单相机是一种轻便的相机类型,因为其小巧的机身,易于携带,并且可以更容易地拍摄高质量的照片,特别是在狭小的空间内。
与单反相机不同,微单相机使用的镜头是固定在相机上的。
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要改变焦距,你就需要更换镜头。
以下是关于微单镜头的一些基本知识:
1. 焦距:焦距是指从相机到主题的距离。
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更广阔的景象,而较长的焦距则可以更好地捕捉细节。
2. 光圈:光圈是指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的设备。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相机,因此在较暗的环境下更适用。
3. 对焦:微单相机使用的对焦系统通常比单反相机更快速,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捕捉到移动的主题。
4. 镜头类型:微单相机使用的镜头类型包括广角、标准、长焦和微距。
5. 安装:更换镜头时,需要先将旧镜头取下来,然后安装新镜头。
确保在更换镜头前关掉相机电源。
希望这些基本知识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使用微单相机!
- 1 -。
镜头的基础知识

镜头的基础知识。
AF是指可以自动对焦的镜头,AF-S是指镜头带有对焦马达,可以用在无对焦马达的机身上,从而实现自动对焦DX是指这支镜头只适用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上。
G 是指尼康的G型镜头,是原先D型头的升级版本,最主要是含有了ADI闪光测距和取消了光圈环(注意:索尼α镜头中也有G头,但索尼的G头是指画质优良的意思,类似佳能的L镜头和尼康的金圈头)EF是佳能全画幅镜头,可以使用在所有EOS相机上,EF-S是APS-C专用镜头,只能用在APS-C画符机身上,不能在全画幅和APS-H画幅机身上,由于550D和600D是APS-C 画幅机型,可以使用任何EF,EF-S镜头ED 指该镜头使用了ED镜片,ED的中文意思为“超低色散镜片”,其中的ED为英文Extra-low Dispersion 的简写,是一种可有效解决光学镜头产生色散、色差问题的镜片。
可以保障画面色彩的一定质量。
VR 是说明这个镜头含有光学防抖组件,而VR II 指升级了的VR防抖组件很多单反数码相机中,经常被提及的“红圈头”、“L镜头”、“金圈头”、“黄圈镜头”等等,这些是指不同的镜头。
其中,在佳能的镜头体系中,所有佳能的L镜头都代表最高的光学素质。
“L”是“Luxury”(奢侈、豪华)的意思,这一系列的镜头不惜工本,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成像质量优秀,当然价格也非常贵。
这一系列镜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识,就是在镜头外端都有一圈红色的饰环,被大家称为“红圈”镜头。
“红圈头”就是我们说说的红圈镜头。
而尼康的金圈镜头则是与佳能红圈相对应的高端镜头。
购二手相机的注意事项。
1. 观察镜头玻璃玻璃可能会有刮痕、瑕玼和灰尘,刮痕在最外面的还好,在里面就比较严重。
留意灰尘在镜外和镜内是两回事,镜外的还可以抹走,但在镜内的就可能要额外付费找师傅处理。
当然一、两点灰尘并不太大问题,但多了就不得不处理了。
2. 检查光圈叶有没有油能检查的话就检查吧,有些镜头会提供按钮,让你关闭光圈叶,另一些则提供景深预览按钮,做同样的事。
镜头基本知识

镜头基本知识————————————————————————————————作者: ————————————————————————————————日期:1镜头基本知识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
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围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
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
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扳机等。
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
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
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如轨道或摇臂,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
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

单反镜头的基本知识
1、定焦和变焦: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是单反镜头的主要两大分类,主要是根据拍摄的实际需求决定;变焦镜头,顾名思义就是可以调整焦距的镜头,通过对镜头的推拉来改变焦距,一般可以用来拍摄距离较远的照片。
定焦镜头也就是焦距固定,视野也相对被固定了,这就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变焦镜头相比于定焦镜头也会相对复杂一些,比如控制清晰度与控制视角;
2、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对于那些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相机自身会对物体进行识别对焦,这样可以省掉手动对焦的麻烦,并且拍摄出来的照片质量也是相当不错的。
现在的单反相机都有这样功能,一般就是一键自动对焦,非常方便;
3、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也很好理解,就是视角非常广的镜头,一般会用在拍摄场景时候使用,比如景物、建筑等等。
广角镜头会对拍摄物有一定的变性,起到加强纵深感的效果,让景物尽可能呈现在画面当中;
4、专业性镜头:如果是专业从事摄影的爱好者,他们可能需要的镜头就非常多,除了定焦、变焦这样基础的镜头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镜头用来拍摄设计巧妙的画面,比如鱼眼镜头。
有些镜头也可以搭配UV镜来使用,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减少那些不可见光对拍摄光线的形象,让画面更加的完美,还可以形成特殊的影响。
但是UV镜并不是每个镜头都必须配的,当然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归纳

镜头设计光学知识点归纳镜头设计是摄影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成像效果的质量和特点。
在镜头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光学知识点需要掌握和应用。
本文将对镜头设计中的一些重要光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
1. 焦距和焦平面焦距是衡量镜头光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决定了摄影中的景深、视角和透视效果。
焦距较小的镜头具有广阔的视角和深景深,而焦距较大的镜头则具有较窄的视角和浅景深。
焦平面是镜头的聚焦面,图像在焦平面上才能获得最佳清晰度。
2. 光圈和景深光圈是控制镜头进光量的装置,也决定了景深的大小。
较小的光圈(大F值)能够提供较大的景深,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得到清晰呈现;而较大的光圈(小F值)能够提供较小的景深,使得主体能够突出而背景模糊。
3. 畸变和色差畸变是指图像中直线变形的现象,分为桶形畸变和枕形畸变。
合理的镜头设计可以减小或消除畸变现象,使得图像更接近真实。
色差是指不同波长的光聚焦位置不同,导致彩色图像出现边缘色差的现象。
镜头设计师需要考虑使用适当的光学元件来校正色差,以获得更准确的颜色再现性。
4. 散焦和散光散焦是指镜头在不同焦距下图像的聚焦点出现位移的现象。
通过对散焦现象的控制,可以实现镜头的多焦点调整和变焦功能。
散光是指聚光点周围图像发散开来的现象,镜头设计中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散光现象以获得更锐利的图像。
5. 渐晕和反射渐晕是指镜头中心光亮度高于边缘的现象,造成边缘图像暗淡。
反射是指镜头在强光照射下由于光线反射而产生的干扰,降低了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良好的镜头设计需要有效减小渐晕和反射现象,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6. 变形和变焦变形是指图像在成像过程中出现的形变现象,包括桶形变形和枕形变形。
变焦是指通过调整镜头的焦距来改变视角和远近比例的能力。
合理的镜头设计需要控制变形,并保证变焦过程中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7. 倍率和接触角倍率是指镜头实际焦距与标准焦距之间的比值,决定了图像的放大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些镜头的基本知识.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
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要得到一些,就必须付出一些;“没有免费的午餐”。
镜头的光学设计也是这样。
最简单的摄影不需要镜头,针孔就可以,它的光圈一般是f/128或更小。
单镜片镜头在早期的相机使用,成像可以比针孔锐利,光圈也更大,基本可以手持拍摄。
工作光圈大概在f/12左右。
由于当时使用大底片,效果可以接收。
从双镜片再到三镜片,镜头的光圈更大,成像也相当锐利,Cooke Triplet是目前已知的最好设计。
如果是四片镜片,成像已经相当好,比如Zeiss Tessar(天塞),四片三组结构,其中两片粘在一起形成一组。
四片结构的天塞镜头唯一的问题是光圈不能做得太大,不然像质会下降。
对于35毫米相机,天塞结构的顶限是f/2.8,即使使用当前最好的光学玻璃。
要光圈更大,就要更多镜片。
速度(即最大光圈)不是唯一的问题。
视角越大,需要的镜片越多。
一支低速小视角镜头,例如Leitz 560mm f/6.8 Telyt,只用了两片镜片。
50mm f/1.4一般需要6或7片,21mm f/4.5 Zeiss Biogon使用了8片。
更多的镜片使镜头更大更重也更贵。
到此为止,我们只是考虑了制造一个锐利、快速或广角的镜头需要的镜片数目,但还有另一个问题要担心,就是镜头的实际尺寸。
上面560mm Telyt镜头中的两片镜片当聚焦在无限远时,必须距离胶片560mm,因此镜头有60厘米长!相反的,21mm Biogon全长为45毫米,当聚焦无限远时,镜头的光心必须距离胶片21毫米,这21毫米基本被镜片占据,使最后一片镜片离胶片只有5毫米。
这就是为什么Biogon不能用于单反相机,因为没有给反光镜的空间!1、远摄和倒置远摄结构(Telephoto and Reverse-Telephoto)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办法惊人的相似。
为了缩短长焦镜头的长度,一组新的镜片--称为“远摄组”--被放在主镜组的后面。
这就是一个远摄镜头(telephoto)和一个长焦镜头(long-focus)的区别。
另一方面,为了使广角镜头后面有足够空间,一组新镜片加在了主镜组的前面,被称为“倒置远摄”组,因为产生的效果和远摄镜头刚好相反。
新加入的镜片组只是改变后组与胶片的距离,并不能提高镜头的锐度,甚至会产生负作用。
一支普通长焦镜头可以比远摄镜头更锐利,一支普通广角镜头也可能比“倒置远摄”结构的镜头更锐利。
因此有些长焦和广角镜头仍在生产,而广角镜头用在单反机身上时必须锁起反光镜,对焦要靠另外的取景器。
有些成像质量相当好,比如Zeiss和Nikon的21mm,以及Canon 的19mm。
不过远摄镜头和“倒置远摄”镜头的方便性是毋庸置疑的。
2、变焦镜头上面讨论的都是定焦镜头。
如果镜头使用的透镜数目够多,透镜的相对位置又可以移动,就可以产生不同的焦距,也就是变焦镜头。
到了这一步,透镜总数通常都是10多片,但并不是所有透镜都为了提高镜头的锐度。
细心的设计,使用高级光学玻璃,可以使变焦镜头的成像相当好,但他们仍比不上最好的定焦镜头。
为达到一定水平的锐度,变焦范围越大,需要的透镜越多。
对变焦范围的衡量,通常使用变焦比。
一般焦距越长,变焦比可以越大;而广角端焦距越短,就越难提供大变焦比。
大光圈需要更多,广角需要更多透镜,变焦需要更多透镜,应此变焦镜头通常光圈较小并不奇怪。
大部分变焦镜头在f/4左右,可能有些较大到f/3.5左右,有些较小只有f/4.5左右,不过f/4是一个较好的平均值。
大光圈变焦头不成比例的巨大、沉重,且更昂贵:从f/4到f/2.8只有一档,但你可能要多花三倍的钱。
问题不在广角端,而在于长焦端。
一支200mm f/2.8已经很大很贵,而一支70-210mm f/2.8将更大更贵。
另一条路是选择变光圈变焦镜头。
这种镜头的结构比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简单,但长焦端的光圈会比较小,而且中间焦段的实际光圈不容易确定,不过使用通镜测光的话问题不大。
3、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使现代的镜头更优秀,即使便宜的变焦头效果也可以接受。
使用计算机,设计、测试和修改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完成,而以前需要几星期甚至几个月。
然而,CAD并不总是为了制造可能的最锐利的镜头。
比如较便宜的镜头,通常在锐度和成本之间进行折衷。
聪明的程序仅使用廉价的光学玻璃、小曲率的曲面和球面透镜就可以设计出不错的镜头。
但为了得到最佳成像,必须使用特殊玻璃、大曲率和非球面等更昂贵的技术。
4.1、特殊玻璃由最昂贵的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象纯金一样,是按照重量计价的。
设计师寻找的通常是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
色散使不同颜色(频率)的光线聚于不同的焦平面,这显然影响了锐度。
将所有颜色的光线聚在同一焦平面,就是镜头光学设计设计中的“色差校正”。
能做到这样的镜头被称为“achromats”或“achromatics”,意为“无色”。
实际上,“无色”镜头只是把红光和蓝光聚于同一平面,还有很大的校正空间。
而“apochromat”(“away from colour”)可以把红、绿、蓝光聚于同一焦点,是成像锐度显著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镜头广告在宣传“Apo”。
由于对于摄影镜头的消色差还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很难不怀疑有些镜头的消色差比其他更好。
类似的,尼康的“ED”(极低色散)显然是指ED镜头中使用的特殊玻璃。
但玻璃怎样才变得特殊呢?很少镜头使用玻璃以外的材料。
实际上,萤石由于独特的光学性质被使用。
然而,萤石镜片非常贵,也非常脆弱,一此极短的冲击就能令它破碎,并且如果不与空气隔绝的话,它会逐渐分解。
如今,萤石已被特殊玻璃取代(除了在不计费用的军用镜头中)。
树脂不适于制造高级镜头,通常用于廉价镜头。
但是Tamron曾推出的将树脂覆盖在玻璃上的“混和非球面”镜头却很特别。
4.2、大曲率镜片的曲率约大,制造成本越高。
大曲率的优势在于,与高折射率低色散玻璃配合时,可以代替两或三片普通透镜。
对于一些超广角镜头和变焦头,曲率非常大的曲面是最好的设计。
4.3、非球面绝大多数镜头使用的只是“普通”球面的透镜。
虽然研磨非球面也是可能的,如抛物面或双曲面,但更昂贵。
非球面的使用也可以减少透镜的总数:一个非球面透镜可以达到两个球面透镜的效果,或多个非球面镜可以达到球面镜不能达到的效果。
任何时候,非球面镜头都是屈指可数的,他们通常是同样的球面镜头价格的两到三倍。
通常只有大光圈镜头使用非球面镜,并且通常只有一个镜片使用非球面。
随着镜头设计和玻璃制造的提高,非球面变的越来越不必要。
然而,Tamron的“混和非球面”镜头提供了很好的校正,又避免了树脂的缺点,也许是非球面在为了存在的唯一方式。
〖现在非球面镜好象使用还是很多。
作者十年前的观点有其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发展,非球面镜的制造成本应该也降低了吧?〗5、反差和透镜数量你现在可能认为,使用足够的透镜,正确的种类和正确的形状,就可以制造几乎任何镜头。
大体上来说,就是这样。
但一个不能逃避的事实是,更多的透镜,意味着更低的反差。
虽然多层镀膜可以大幅度减小镜片表面的反光,但还无法完全消除,这些反射的杂光降低了反差。
早期无镀膜镜头在每个镜片表面可以反射百分之五到十的光线,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减少镜片空气接触面的数量。
比如,Zeiss 50mm f/1.5 Sonnar只有六个镜片空气接触面,而Leitz 50mm f/1.5 Summarit有十个。
Summarit分辨率更高;但Sonnar的反差更大,以至看起来更锐利。
如今镜片表面的反光率只有大概百分之1.5到0.01。
廉价镜头的镀膜效果也较差,而昂贵镜头虽然有较多镜片,但镀膜质量也更高,使得反差更高。
镀膜使用了光的“干涉”原理,镀膜的厚度必须是光波长的四分之一。
显然,一层镀膜只能减弱一种波长(颜色)光线的反射。
多层镀膜可以减弱多种波长光线的反射。
不管其他厂商怎么说,Leitz看起来应该是最早使用多层镀膜的厂家,在五十年代晚期。
镀膜和多层镀膜似乎使遮光罩失去了以往的重要性,但有些情况下好的遮光罩仍然可以产生惊人的效果。
理想的遮光罩应该适于底片的长宽比,并且可调长度。
这在大中幅设备中很普遍,但在35毫米系统中几乎没有。
有些人把中幅机的遮光罩用在35毫米镜头上。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遮光罩,有益无害。
〗6、制造工艺无论你的镜头设计的多么好,理论上能到达多么高的水平,如果制造不当,一起都前功尽弃。
精确的镜头到胶片距离是最明显,也是最容易做到的。
还有,镜头的组装必须达到不可想象的精确;所有镜片的轴心都必须完全吻合;每一个镜片都必须精确的固定在镜桶上。
固定必须非常牢固,不然镜头掉落或受到碰撞时就会改变结构。
一支昂贵的镜头将得到非常精密的组装,以及在每一步的测试和试验。
一支廉价镜头可能轴线没有完全对齐;或者虽然对齐了,但在日常使用中的碰撞就可能倒置镜片位移。
(也就是不抗造。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
)对焦机构必须精确和顺畅,并且耐用。
光圈和叶片,以及相连接的机构也必须顺滑。
所有螺丝和压环必须拧紧,并且保持不变。
廉价镜头比昂贵的镜头更容易松动,虽然很大程度取决于你怎样保养镜头。
比如说,骑摩托长途旅行,肯定对镜头不利。
〖好镜头不只是成像优秀,也要耐用,要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7、材料与使用方式比起来,镜头卡口使用的材质并不太重要。
即使塑料也没什么不可以,因为那毕竟不是轴承表面,并且如果它的强度足够应付日常的积压和拉伸。
轻金属合金可以替代黄铜,如果它们做得当的表面处理(通常是电镀),但钢(除了不锈钢)应该谨慎使用,如果有腐蚀的可能。
对于接触面,特别是卡口,较硬的材质如不锈钢或厚镀层的黄铜,显然要比裸露的黄铜或轻金属合金更合适。
一个常识是,耐用意味着重量,虽然有很多中方法可以不使用黄铜制造耐用的镜头。
一个真正优质的镜头如果正常使用,可以用上几十年,即使是专业人士的粗暴使用。
一个廉价镜头,虽然刚开始还不错,但无法保持那么久。
〖让时间验证一切吧!〗8、分辨率分辨率,即一个镜头可以表现的细节的多少,显然非常重要,并且基于平均的视力和图片尺寸,很容易设定锐度的标准。
正常视力的人可以分辨约一分的弧度,或大约相当于在3米的距离看到白背景上的黑头发。
使用传统摄影术语来讲,约等于在25厘米的距离观看照片上的8线对/毫米。
因此,从扩印照片时的放大率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底片上需要多大的分辨率,也就是用放大率乘以8 lp/mm(线对/毫米)。
比如4x6英寸照片是4倍放大率,所以在底片上需要4x8=32 lp/mm的分辨率;6倍放大率(即8x10英寸或20x25厘米照片)就需要48 lp/mm。
〈“丢失”与“多余”分辨率〉在实际中,我们需要底片上的分辨率比上面的计算结果要稍微高一点,因为放大过程中要损失一些锐度;并且放大率越大,需要的“多余”的分辨率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