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口居住分布

合集下载

“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网络舆情分析报告一、核心提示: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发布北京人口调查报告,首次披露了环线人口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人口分布呈现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的特点,五环外常住人口达1097.9万人,占全市的51%。

外来常住人口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加突出,其中有65%的外来常住人口住在四环至六环间。

此报告一出,即受到舆论的广泛热议。

二、舆情传播:通过对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后几日内的舆情传播情况进行监测可见,截至5月26日,本次政策发布的相关舆情仍处于上升期,新闻报道量在监测期内已超过2500篇。

从22日以来的报道内容看,各大媒体对该报告所涉及的政策分析、解读类文章数量有一定的上升。

对文件发布本身意义进行宏观评论的文章数量跟以往同类事件相比保持平稳趋势。

三、传播特点:1、深度解读报道较多北京人口调查报告发布所引发的舆论热潮中,新闻报道类性质的文章占据近一半比例,而具有调查、探访性质的报道也占据近三分之一比例。

此外,深度解读类文章表现极为突出。

2、报道媒体地域性不明显综观参与报道北京人口调查报告的媒体发现,这些媒体的地域性特征不强,安徽、河北、广东、重庆、西藏等多地媒体均对该消息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原创类文章数量及转载量较大。

3、意见领袖和网民参与度有别通过对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凯迪社区以及各大门户网站中的新闻跟帖进行分析发现,意见领袖对该报告的发声较少,而网民则踊跃表态。

四、舆论观点分析:观点一:北京人口分布与京津冀规划密不可分京津冀城市圈人口有序转移与合理分布研究,首先应从国家战略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口调控纳入国家和京津冀三地发展的长远战略规划中。

其次,就其人口调控政策目标而言,不仅要着眼于人口分布与新首都圈的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定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匹配,更要考虑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促进区域内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5-05 | 发文单位: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北京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011年5月5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961.2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5.9%。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68.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6%;15-64岁的人口为1621.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7%;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7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

北京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研究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人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的中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北京市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探讨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北京市人口分布情况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庞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总量已经超过2150万人。

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近郊地区。

城区的人口集中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区,而近郊地区的人口则主要分布在通州、昌平、大兴等区。

城区人口主要以工薪阶层和知识技术人员为主,其中大量的人口是来自外地和外籍人士。

这些人口的集聚,使得城区的经济活动更加密集,人才资源更为丰富。

而近郊地区的人口则主要以从事农业和服务业为主,他们为城区提供了劳动力,并且近年来逐渐成为城区的大量上班族的生活居住地。

二、北京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北京市的人口分布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城区人口的集聚,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大量的人才资源和劳动力使得北京市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尤其是高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区人口的贡献。

近郊地区的人口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这些人口提供了城区的服务劳动力和农产品供给,为城区的居民提供了生活所需,也为城区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北京市的人口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经济结构。

城区人口的集聚,使得北京市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为迅猛,成为了经济的新增长点。

而近郊地区的人口则为北京市的农业产业和传统产业提供了劳动力,为北京市的经济提供了基础支持。

尽管北京市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城区人口的集聚,导致了城市交通拥挤、房价高涨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宜居性。

近郊地区的人口也面临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农业产业的不景气也使得一部分人口流入城区,增加了城区的人口压力。

北京市2010年人口统计情况

北京市2010年人口统计情况

北京市2010年人口统计情况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961.2万人这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共登记常住人口1961.2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604.3万人,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8%。

全市常住人口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704.5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来京人员增加447.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4.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6%。

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提高到2010年的35.9%。

外来人口增长是我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家庭户平均户规模继续缩小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668.1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639.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3.6%。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减少了0.46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由于生育水平不断下降、生活观念发生变化、人口迁移流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

三、常住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012.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6%;女性为94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8.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8,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9相比略有下降。

四、人口年龄构成发生变化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68.7万人,占8.6%;15-64岁人口为1621.6万人,占82.7%;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8.7%。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减少15.7万人,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增加563.4万人,比重上升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6.6万人,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

另外,60岁及以上人口2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5.9万人,比重没有变化。

五、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常住人口的4.1%北京市有56个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88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1%。

北京市各区面积和人口统计(2003年;2010年)

北京市各区面积和人口统计(2003年;2010年)

北京市各区⾯积和⼈⼝统计(2003年;2010年)北京市⾯积⼈⼝及其分布北京市第六次全国⼈⼝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0.11.1)北京第六次全国⼈⼝普查数据公报常住⼈⼝1961.2万⼈(2003年1154万)(⾹⼭梦注:7年增加800万,年均增加110余万按照这个趋势,今年年底北京⼈⼝预计将达到2180多万⼈)根据《全国⼈⼝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1⽇零时为标准时点进⾏了第六次全国⼈⼝普查。

在国务院、北京市政府和地⽅各级⼈民政府的统⼀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持配合下,通过⼴⼤普查⼯作⼈员的艰苦努⼒,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

现将普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全市常住⼈⼝全市常住⼈⼝为1961.2万⼈,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年共增加604.3万⼈,增长44.5%。

平均每年增加60.4万⼈,年平均增长率为3.8%。

全市常住⼈⼝中,外省市来京⼈员为704.5万⼈,占常住⼈⼝的35.9%。

⼆、家庭户⼈⼝全市常住⼈⼝中共有家庭户668.1万户,家庭户⼈⼝为1639.0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为2.45⼈,⽐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2.91⼈减少了0.46⼈。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中,男性为1012.6万⼈,占常住⼈⼝的 51.6%;⼥性为948.6万⼈,占常住⼈⼝的48.4%。

常住⼈⼝性别⽐(以⼥性为100,男性对⼥性的⽐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108.9下降为106.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中,0—14岁的⼈⼝为168.7万⼈,占常住⼈⼝的8.6%;15—64岁的⼈⼝为1621.6万⼈,占常住⼈⼝的82.7%;65岁及以上的⼈⼝为170.9万⼈,占常住⼈⼝的8.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相⽐,0—14岁⼈⼝的⽐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15—64岁⼈⼝的⽐重上升了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市常住⼈⼝中,汉族⼈⼝为1881.1万⼈,占常住⼈⼝的95.9%;各少数民族⼈⼝为80.1万⼈,占常住⼈⼝的4.1%。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北京市和上海市是中国最大的两个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两个城市。

两个城市的人口分布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对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城市。

一、总体人口数量首先要比较的是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总体人口数量。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市的总人口约为2170万人,而上海市的总人口约为2400万人。

可以看出,上海市的总人口数量要比北京市多一些,这也使得上海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二、户籍人口比例接下来要比较的是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户籍人口比例。

北京市的户籍人口约为167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77%,而上海市的户籍人口约为16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7%。

可以看出,北京市的户籍人口比例要高于上海市,这意味着北京市的外来人口比例要高于上海市。

三、外来人口数量再接下来要比较的是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外来人口数量。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市的外来人口约为500万人,而上海市的外来人口约为800万人。

可以看出,上海市的外来人口数量远远高于北京市,这也是上海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的原因之一。

四、人口密度最后要比较的是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密度。

北京市的总面积约为164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1323人/平方公里;而上海市的总面积约为63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3784人/平方公里。

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人口密度要远远高于北京市,这也意味着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更加集中。

五、人口年龄结构除了总体人口数量和户籍人口比例外,还可以比较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年龄结构。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相似,都以中青年人口为主,而老年人口相对较少。

这也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力有密切的关系。

六、人口流动和城市规划最后,可以比较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流动和城市规划。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这种人口流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促使了城市规划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北京各区人口分布及面积

北京各区人口分布及面积
大兴区。人口54万,面积1031平方千米。*
昌平区。人口44万,面积1352平方千米。*
平谷区。人口39万,面积1075平方千米。*
怀柔区。人口27万,面积2128平方千米。*
密云县。人口42万,面积2226平方千米。*
延庆县。人口27万,面积2000平方千米。*
北京共辖16个区、2个县。
城区东城区。人口63万,面积25平方千米。2.52
西城区。人口79万,面积32平方千米。2.47
崇文区。人口41万,面积17平方千米。2.41
宣武区。人口57万,面积17平方千米33
海淀区。人口168万,面积426平方千米。0.39
丰台区。人口84万,面积304平方千米。0.28
石景山区。人口34万,面积86平方千米。0.40
郊区门头沟区。人口24万,面积1455平方千米。0.016
房山区。人口75万,面积2019平方千米。0.037
通州区。人口62.9万,面积912平方千米。0.069
顺义区。人口55万,面积1016平方千米。*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

北京市与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比较北京市和上海市是中国两个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它们都拥有庞大的人口,但是它们的人口分布是不同的。

本文将比较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分布情况。

1.总人口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的总人口为2171万人,而上海市的总人口为2427万人。

可以看出,上海市的人口比北京市要多。

2.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同一地区内人口数量与地区面积的比值。

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41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322人/平方公里。

相比之下,上海市的总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了3827人/平方公里。

这表明上海市的人口密度远高于北京市,说明上海市的人口稠密。

3.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有合法户籍的人,而非户籍人口是在一个区域内生活和工作,但不享有该地区公民权利的人。

在北京市和上海市,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加速,非户籍人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其中,北京市的户籍人口为1219.8万人,占总人口的56.1%;非户籍人口为951.2万人,占总人口的43.9%。

而上海市的户籍人口为1422.5万人,占总人口的58.6%;非户籍人口为1004.3万人,占总人口的41.4%。

可以看出,在两个城市中,非户籍人口比例也是很大的。

4.人口流动由于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人们会迁徙到更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一直是这样的“热门城市”。

同时,随着两个城市建设和发展不断加码,这种人口流动现象日益增加。

另一方面,两个城市也不断推行政策吸引人才。

有报道表明,北京每年接纳的人口数量约为50万人,而上海每年接纳的人口数量则为30万人。

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服务、技术和教育等产业中。

5.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是将人口分为不同的年龄组,反映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

根据官方数据,北京市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为14.1%;而上海市的老年人占比为23.7%。

说明上海市的老年人口相对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口居住分布
被戏称环路“摊大饼”的北京城,多少人口住在五环内,多少人口住在五环外?他们里头多少是本地人,多少是外地人?昨天,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发布北京环路人口分布数据。

数据显示,五环以外有1098万常住人口,占全市51.1%;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常住人口,占57.1%;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

57.1%常住人口在三至六环间环路分布全市有超过一半常住人口聚集在五环以外。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根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本市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1228.4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7.1%;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941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43.8%;五环以外有1098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1.1%。

“环路人口分布呈圈层向外拓展,即由二、三环内向四环外聚集。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那么是否中心城区居住了更多本地人口,而外来人口更多居住在五环外?统计数据发现,北京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环路分布情况上基本一致,但向外拓展聚集的特点更突出。

三环至六环间,聚集了637.6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77.9%;四环至六环间聚集了532.1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65%;五环外有422.5万人的常住外来人口,占全市51.6%。

西城每平方公里站了25767人密度差异随着北京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人口密度也在逐步上升。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1311人/平方公里,比2011年增加81人/平方公里。

分区县看,西城区常住人口密度最高,为25767人/平方公里;延庆县最低,只有158人/平方公里。

分功能区看,常住人口密度从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始向外围逐渐降低,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953人/平方公里,是城市功能拓展区的2.9倍,是城市发展新区的22倍,是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09.9倍。

央属高校人“扎堆”中心城区
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的集中以及公共服务的高质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

从资源分布看,全国知名的小学、中学、大学大部分聚集在北京,且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亦如此。

“公共资源的聚集和分布不均,带来了交通、环境和众多社会问题。

”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分析。

据市教委数据,2013年全市高校在校学生和教职工数为102万
人,分功能区看,中心城区为85.3万人,占全市总量的83.6%;分隶属关系看,央属高校为63.5万人,占62.2%。

央属高校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为58.4万人,占中心城区高校人数的68.5%,占央属高校人数的92%。

据市卫计委数据,2013年全市医院共有647个,从业人员21.5万人。

其中,中心城区医院数为438家,占全市总量的67.7%,医院从业人员为17.1万人,占全市的79.5%。

驻京部队的15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位于中心城区,涉及从业人员3.6万人。

常住人口分布
朝阳、海淀、丰台区位居前3位,常住人口占比为46%
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最多,占全市总量的49%
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占比为31.8%
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占比为10.3%
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占比为8.9%
常住外来人口分布
朝阳、海淀、昌平区位居前3位,常住外来人口占比为52.6% 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占全市比重仅为2.6%
城市功能拓展区常住外来人口最多,占全市总量53.3%
城市发展新区常住外来人口占36.3%
首都功能核心区常住外来人口占比为6.6%
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外来人口占比为3.8%
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
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