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声和去声的变调
普通话变调大全

除第一种以外,第二到第七种都是增音现象,可分为两类:
连音同化的增音:
把前一音节的最后一个音素做为下一个音素的声母。
连音异化的增音:
前尾音素是a、o、e、i后,加y成为ya
字形容词的变调规律及读音原则:
叠字形容词的三种形式:
(1)AA式:
深深地、快快地、大大地、满满的、长长的、平平的、暖暖的、漫漫的
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二声。
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三。啊(ǎ)?这可怎么办呢?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四声。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祖国啊(à),母亲!
xx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
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
(35)——有井
(24)、急死了
(35)——挤死了
(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不三不四
“不”字夹在词语中念轻声。
语气词“啊”的变调规律:
阴平:
啊,好好干!xx:
啊,你怎么这样干!去声:
啊,我xx了。
前一音节结尾的是a、o、(ao、iao除外)、e、、i、时读ya
例:
(1)我说的就是他啊。(2 Nhomakorabea你快说啊。
(3)很难打破啊。
上声的变调种类和规律

上声的变调种类和规律
1.上声+上声→近于阳平+上声:上上相连前变阳。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近乎阳平,调值由214变为24,后面一个上声不变,读原调214。
如:友好、首长、领土、婉转、领导、理想、表演、美好。
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上后非上前半上。
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变为半上,即由214变为21。
如:老师、体育、祖国、普通、领航、首都、感谢、语言。
注意:上声+上声变来的轻声,前面的上声有两种变化情况:1)半上+轻声,如:耳朵,马虎,奶奶,姐姐,嫂嫂,椅子2)近于阳平+轻声,如:小鬼,老虎,打扫,可以,手里。
语音—语流音变(现代汉语课件)

“啊?你说什么呀?” “啊,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 “啊,好吧,我就去。”
语气词“啊”的音变
二、“啊”在句尾时作语气词,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音变: 1.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ɑ、o(ɑo、iɑo除外)e、ê、i、ü 时,读作yɑ
如:这片草可真绿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iɑo)时,读作wɑ
如:唱得真好啊!这茶真苦啊!
语气词“啊”的音变
3. 末尾是n时,读作nɑ 如:过马路要小心啊!题目真难啊!
4. 末尾音素是nɡ时,读作nɡɑ 如:去了也没用啊 !饭菜真香啊!
5. 末尾音素是舌尖前元音-i(前)时,读[z]ɑ 如:这是真丝字啊? 孩子啊!
尾巴 马虎 耳朵 小子 椅子 奶奶 姥姥
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5.上声+上声+上声→ (1)阳平+阳平+上声 展览馆 洗脸水 管理法 (2)半上声+阳平+上声 好领导 小组长 纸老虎 很美满 买保险
6.多个上声音节相连,读时可以分划,然后再变化。 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2.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湿淋淋的。这时候,树林里的小猴 子、小刺猬都赶来救火了。不一会儿,大家就把火扑灭了。
轻声
轻声
(一)什么是轻声
轻声就是在语流音变下读得又轻又短的调子。
瓜
黄瓜
子
茄子
爸爸 姥姥 窗户 桌子 馒头 石头 笑 话 胳膊
轻声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 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轻声
东直门有个老婆儿,拿着棍儿赶小鸡儿,西直门有个老头 儿,骑着毛驴儿唱小曲儿。
汉语拼音变调

果汁儿guǒzhīr读作guǒzher
⑤、以i或n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后面加r:
一块儿yīkuàir读作yīkuàr
树根儿shùgēnr读作shùgēr
饭馆儿fànguǎnr读作fànguǎr
冰棍儿bīnggùnr读作bīnggùr
⑥、以ng为韵尾的韵母,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在鼻化元音后加上r:
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
明白 暖和 萝卜 玻璃 葡萄 知道 事情 衣服 眼睛
三、儿化
1、儿化和儿化韵:
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瓜瓤儿guārángr读作guārár
板凳儿bǎndèngr读作bǎndèr
⑦、韵母in、ün儿化后,丢掉韵尾n,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加上er;韵母ing儿化后,丢掉韵尾ng,主要元音保留,后面另上鼻化的er:
手印儿shǒuyìnr读作shǒuyier
花裙儿huāqúnr读作huāquer
花瓶儿huāpíngr读作huāpier
快去木料运算烙印
害怕电话令箭变态
再见变调,
1、单音形容词重叠,无论是何声调,后一音节读阴平,这时多伴有儿化。
轻轻长长好好慢慢
2、“ABB”式的形容词,后边的叠音后缀都读成阴平。
读音变调规则

读音变调规则汉语的读音变调规则是汉语语音中声调的变化规律,是汉语音节组成的重要部分。
变调规则主要包括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和“一”、“不”的变调。
首先,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即调值由214变为21。
例如,“上海”的读音是shànghaì,“美好”的读音是měi hǎo。
此外,上声在上声前也变为半上,例如,“旅馆”的读音是lǚ guǎn,“粉笔”的读音是f ěn bǐ。
其次,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前变为半去,即调值由51变为31。
例如,“大厦”的读音是dà shà,“明亮”的读音是míng liàng。
此外,去声在去声前也变为半去,例如,“历史”的读音是lì shǐ,“胜利”的读音是sh èng lì。
然后,“一”、“不”的变调。
“一”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的读音是yī tiān,“一年”的读音是yī nián。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阳平,例如,“一定”的读音是yī dìng。
“不”在非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不错”的读音是bù cuò,“不想”的读音是bù xiǎng。
而在去声前则变为去声,例如,“不要”的读音是bù yà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变调规则是针对连读情况而言的,如果词语单独使用或句子中无其他音节相连则不发生变调。
同时,变调也是口语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会发生变调。
除了上声、去声和“一”、“不”的变调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调规则。
例如,“七”、“八”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七朵花”的读音是qī duǒ huā,“八只鸟”的读音是bā zhǐ niǎo。
“九”、“十”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变为半上,例如,“九个苹果”的读音是jiǔ gè píng guǒ,“十个老师”的读音是shí gè l ǎo shī。
普通话变调大全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 变 21( 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 变为接近35。
例:埋马( 35)——买马( 24)、坟场( 35)——粉场( 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 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 24,第二音节由214( 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 2114)变为 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 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 / 馆、管理 / 组、手写 / 体、举手 / 礼、蒙古 / 语、讲演 / 稿第一个音节21 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 / 老虎、水 / 产品、苦 / 水井、小 / 组长、党 / 小组、好 / 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 A 法子( 35 轻)、主义( 35 轻)、晌午( 21 轻) / ( 24 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
汉字变调规律表主要是指汉字在语音变化中的声调变化规律。
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语音现象,涉及到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境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字变调规律:
1. 上声变调:上声(第三声)在特定的语境中会变成去声(第四声)或阴平(第一声)。
例如,“好”字在“好累”中读作去声,“好大”中读作阴平。
2. 去声变调:去声(第四声)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上声(第三声)。
例如,“不”字在“不好”中读作上声。
3. 阳平变调:阳平(第二声)在某些词汇中会因为连读或语境影响而变成上声或去声。
例如,“太阳”中的“阳”字读作上声。
4. 阴平变调:阴平(第一声)在连读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变成去声。
例如,“我们”中的“们”字读作去声。
5. 儿化音变调:儿化音通常会使得前面的音节变成阴平。
例如,“花儿”中的“花”字读作阴平。
6. 轻声变调:轻声(无重音)在连读中可能会影响到前一个音节的声调。
例如,“你们”中的“们”字轻声,使得“你”字读作阴平。
7. 语境变调:某些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声调。
例如,“了”字在“了解”中读作去声,在“了不起”中读作上声。
需要注意的是,汉字的变调规律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会受到句子的语境、说话者的语气、方言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要准确掌握汉字的变调规律,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实际语音变化进
行学习和实践。
声调变调

完全 群体 撇开 丢掉 效率 采访 号码儿
周岁 创伤 怀抱 穷困 生产 打铁 一致
佛典 桥梁 通讯 央求 怀念 眉头 古兰经 穷人 傲然 创造 内容 亏损 村子 服务员
仍然 抓获 外面 症状 从而 脑子 挨个儿
谅解 完美 人群 淘汰 佛寺 明白 记事儿 英雄 夸奖 专程 产品 脚跟 帮手 做活儿 状态 恶化 评价 仙女 战略 党委 口哨儿
二、“一”、“不”的变调
1、“一”的本调是阴平,在单独念,或在词句末尾的 时候不变调,以及“一”表示日期或序数时念本调。 在去声前,“一” 变阳平。如: 一切 一共 一定 一度 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 如: 一般 一连 一体 2、“不”的本调是去声。“不”只有一种变调。即在 去声前, “不” 变阳平。如: 不定 不必 不要 不错 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变读轻声。如: 试一试 看一看 去不去 买不买
外 案 狗 保 啃 杜 遵 葬 俄 镍
爵 帕 选 耳 拿 四 齿 瞎 盯 髓
枪 糟 羹 不 蠢 篾 朽 黯 虫 并
蕊 炒 哑 签 神 抵 摹 许 黑 跌
圣 破 授 炯 法 坠 恐 甩 蹿 磁 黄 仄 眉 艘 塌 日 韦 电 远 尖
丝 饶 伞 床 国 池 憎 临 赚 促
耕 抗 周 龄 淮 脸 蛙 蕊 旗 瘾 哭 猜 东 铁 晒 饼 揉 透 磁 拢 退 抓 逛 举 坯 栓 穷 敷 谎 详
找 隋 肥 卵 钳 盆 阔 娘 宣 推
攥 耍 赏 忘 搏 窄 陶 孔 擦 荐
踹 允 窘 侵 底 涌 嫩 谎 如 舱
办 死 罚 日 黑 哭 卧 灌 总 持
绺 撅 栽 雷 鸥 逾 构 男 君 趋
弥 恩 绢 条 挫 竹 劣 衰 懂 曰 缓 青 赛 兵 雅 瓮 特 定 心 剩 滚 搔 袜 阁 蹬 箱 词 河 遍 形 自 钟 儿 惹 允 粒 苇 癣 尊 钧 肥 雅 软 挎 缺 窃 锡 苍 纵 纹 呕 神 淤 盯 眶 环 荒 孙 劳 屡 氨 繁 旺 果 塔 绞 猜 跪 弥 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声和去声的变调
一、口语的变调
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是一种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其语调要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
①差(书)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差阳错差强人意
——(口)变调为chà(阴平变去声):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②逮(书)dài:逮逋力有未逮
——(口)变调为dǎi(去声变上声):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
③翘(书)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口)变调为qiào(阳平变去声):翘尾巴翘胡子
④塞(书)sài:要塞边塞出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口)变调为sāi(去声变阴平):活塞瓶塞乱塞一气塞的严严实实
认识:口语音节语调变化的情况大致为阴阳上声与去声的互相转变,大多情况下是阴平、阳平调变化为去声调。
二、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
由于与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不少多音字的声调即随机发生变化。
例示如下:⑤场(书)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冷场捧场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áng(上声变阳平):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一场好戏
⑥处chǔ(有动作义):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
——其他语境中变调为chù(上声变去声):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⑦创chuàng:首创创办创举创新
——chuāng(去声变阴平):创伤创口创痍
⑧供gōng:供应供养供求提供
—— gòng(阴平变去声):供状招供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⑨量liáng:量杯测量量身高丈量土地
——liàng(阳平变去声):数量变量最大限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
⑩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读轻声)世上无难事——nàn(阳平变去声):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
⑾宁níng:安宁宁静息事宁人
——nìng(阳平变去声):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⑿强qiáng:强制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
——qiǎng(阳平变上声):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
认识:不同语义环境中的变调,大致情况也是阴平、阳平与去声调的互变,变为上声的情况相对较少。
三、不同语调环境中的变调
这种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
在普通语中,这类变调又可分为几种情况:
1、“一、七、八、不”的变调
汉语中,“一、七、八、不”的变调有相同之处,我们先看例示:
①一律一处一派一岁一块
本组词中,“一”之后全是去声字,“一”全部由本调阴平(一声)变为阳平(二声)调;
②一番一端一庄(阴平字前变去声);
③一元一群一团(阳平字前变去声);
④一走了之两肉一篓菜(上声字前变去声);
⑤七岁七件七次八岁八件八次——本组中,“七、八”之后全是去声字,“七、八”全部由本调阴平调变为阳平调;
⑥不要不够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
有相同之处,为便于掌握,有口诀归纳如下:
“一、七、八、不”的变调同,去声前面变阳平;
一字之外还要变,阴、阳、上前变去声。
相对而言,“一”的变调情况多一些,以上面口诀也可轻易掌握。
另外,“一、不”还有变调为轻声的情况,其规律是:
相同动词有重叠,“一、不”居中变轻声。
例示:想一想搞一搞拉一拉笑一笑
肯不肯说不说在不在开不开
2、上声的变调
上声调音节在单独念或在词语末尾、句子末尾的时候,不发生调值变化;除此之外,变调情况如下:
⑪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
口诀:上上相连前像阳34
例示:党委美好理想勇敢鼓舞
但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变调,有的变阳平,有的变“半上声(21)”
口诀:上轻相连前21
例示:想起讲讲(上声变阳平)
姐姐椅子(上声变半上)
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两个,则可以根据词义适当分类按上述方法变调。
快读时,也可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上声,前面一律变阳平。
例示:小组长讲语法柳股长小老虎
永远友好转眼两载
我给你把雨伞打好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⑫在非上声前变为半上声21(包括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
例如:
宝珠北京几斤统一;祖国、海洋、满足、旅行;
土地解放鼓励踊跃;尾巴、起来、宝贝
3、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为半去声(53):去去相连前53 例示:办事快速互助大会
四、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指的是在重叠式后加儿化尾和形容词后置词重叠以及出现轻读情况时的调值变化情况。
例示如下:
1、好好儿的大大儿的慢慢儿的
这种加儿化尾情况,重叠式的第二个音节变调为阴平调。
2、亮堂堂红彤彤慢腾腾
其加点音节如果不是阴平调,一般均要变读为阴平调。
3、结结实实漂漂亮亮马马虎虎
其加双曲线音节变为轻声调,加点音节变为阴平。
五、叹词“啊”的变调
叹词“啊”的基本读音是“a”,但随表达感情的不同,也要相应发生变调。
1、当表示惊异和赞叹时,变调为阴平。
例示:①啊(ā),下大雪啦!
②啊(ā),今晚月色可真美呀!
2、当表示追问或难以相信的情感,变调为阳平调。
例示:③啊(á)?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
④啊(á)?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
3、表示惊疑、为难时,变为上声调。
例示:⑤啊(ǎ)?这可怎么办呢?
⑥啊(ǎ)?让他去合适吗?
4、当表示应诺、认可,或表示明白过来了,或表示较强烈的惊异赞叹,变为去声调。
例示:⑦啊(à),我是王连长,您是团长吗?
⑧祖国啊(à),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