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合集下载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中世纪时期,主要在9至15世纪之间,在西欧地区盛行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西部的衰落和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以及农奴制度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罗马帝国西部的崩溃有关。

罗马帝国在5世纪左右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贫困和战乱的加剧导致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族开始通过私人军队维护自己的领地,这就是封建主义的雏形。

其次,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耳曼人是从4世纪开始入侵罗马帝国的,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即部落社会。

日耳曼人的部落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统治者以家族长老的身份管理部落事务。

这种家族长老的地位逐渐转变为封建领主的地位,形成了封建主义的基本框架。

此外,农奴制度的存在也是封建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他们与土地紧密地相连,没有自由流动的权利。

农民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统治,为其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

这种农奴制度为封建主义提供了经济基础,农奴的劳动成果为封建领主的财富和统治奠定了基础。

最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地上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于上帝,同时主张君主的神圣性。

这种信仰为封建主义提供了合法性的支持,使封建制度得以维持和延续。

而教会在封建社会中的权威地位也使封建领主与教会相互依存,形成了天主教教会封建制度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的入侵、农奴制度的存在以及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所致。

封建制度在很长时间内统治了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给西欧地区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及形成原因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

西方称为中世纪。

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形成原因如下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

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

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

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

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西欧封建制度: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本文导读:封建主之间形成特殊的封主封臣关系,并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在中央权力衰落后,各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①封建主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封君封臣关系;
②形成了与封主封臣制相适应的封土制度;
③中央权力衰落,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1、封建土地关系的确立;在东西法兰克王国,分别以《米兰敕令》和《克尔西敕令》为标志,承认贵族领地世袭。

2、自由民农奴化。

(1)中古早期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推行采邑改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其特点是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契约(合同)关系。

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

(2)西欧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

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

追究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3)佛罗伦萨和巴黎
在西欧封建制度下,国王和百姓、封主和封臣都遵循一种契约(合同)。

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

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一个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联合起来反对他。

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

国王应按照封臣们的劝告行事。

如果封臣们觉得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

故封建制度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合同)性质。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从中世纪初开始,在西欧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下面主要介绍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主义。

封建主义认为土地是生产资料的主要形式,而农民和手工业者是财产的基础。

封建主义强调地主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民则作为农奴或臣民居住在土地上。

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是相互关联的,地主通过将土地赐予领地主,以换取其忠诚和服从。

这种关系也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包括国王、贵族和农民。

其次,西欧封建制度以农业为基础。

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农民为领地主居民提供劳动力和农产品。

农民从土地上不断地支付租金和税收给地主,以换取土地的使用权和保护。

农业生产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来源,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和财富主要集中在地主手中。

第三,西欧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是分散的权力结构。

封建社会在政治上中央集权和边缘自治之间取得了平衡。

国王作为最高统治者,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他需要依靠贵族来行使统治。

通过将土地赐予贵族,国王可以得到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并维持王权。

贵族则在地方上独立统治其土地上的农民,形成小规模的自治区域。

这种分散的权力结构既保证了国王的统治,又保护了贵族的利益。

最后,西欧封建制度具有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秩序和权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规定了土地的所有权、继承权和纠纷解决等事项。

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必须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否则将受到惩罚。

此外,封建社会还有丰富的仪式和礼节,这些仪式和礼节帮助维系了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定。

总结起来,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封建主义、农业经济、分散的权力结构以及明确的法律和仪式。

这种制度在西欧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个世纪,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主要存在于公元9至15世纪。

在这个时期,西欧社会呈现出了封建主义的特征,封建领主和农奴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阶层。

本文将就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混乱时期。

由于外敌入侵和战乱频繁,人们渴望得到更强大的保护,于是开始依附于军事实力雄厚的封建领主。

封建领主通过赐地等方式吸引人们归附,形成了封建领地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封建领主控制着土地和农奴劳动力,农奴则为封建领主提供财富和劳动力。

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封建社会呈现出严格的阶级分化。

封建社会分为贵族、神职人员、自由民和农奴等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其次,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是稳固的。

封建领主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奴则只有使用权,不能自由流动或转让土地。

再次,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封建农业。

农奴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耕种,一部分产出归封建领主所有,农奴只能获得较少的收益。

最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是封建制度。

封建领主享有领地上的行政、司法和军事权力,形成了一种以封建领主为中心的政治秩序。

西欧封建社会的影响西欧封建社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阶级分化为欧洲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斗争提供了基础。

其次,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组织为后来的西方国家建立了法治和政治制度的基础。

最后,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模式为欧洲的工商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

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形态,其兴起、特点和影响都对欧洲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西欧封建社会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欧洲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3003字】。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及形成原因小组总结报告一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⑴、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封建国家长期四分五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⑵、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⑶、基督教会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巨大,政教冲突激烈,教权甚至凌驾于王权之上。

二西欧封建制度政治特点形成原因⑴、西欧政治格局长期处于封建分裂状态的原因1.地理因素因为西欧被许多河流和山脉分隔开,边缘也被海洋切割了。

这不利于国家的统治和发展,阻碍了各小国间的交流。

地理因素也是国家统一的一个障碍。

2.西欧封建制度:欧洲封建社会因封建主内部土地层层分封,形成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每一层上下级之间都结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每个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每个封建主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所以,整个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的,国王的权力有限,不能统治到各级封国,难为天下“共主”。

城市兴起前的庄园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然而在西欧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下,一些大庄主往往不听从中央的管辖,一度造成庄园割据的局面,这种现象削弱了西欧专制的力量。

因此也是社会生产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3. 历史遗留问题:西欧没有经历长期统一的朝代。

因此,西欧没有实现过民族融合和思想统一的阶段,各民族矛盾重重,加剧了西欧的分裂局面。

⑵、西欧封建等级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基督教的传统,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

1. 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

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制度,它以土地拥有和军事等级制度为基础,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历程与欧洲中世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源起、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制度,它是一种以权利、义务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体制。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地方上的权威,也就是领主对地方社会的支配和管理,以及领主和附属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建制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和发展,通常认为从公元6世纪开始,直到15世纪末逐渐消失。

西欧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主要社会制度。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落后时期。

7世纪的欧洲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艰苦,加上外来入侵的日耳曼人不断袭扰,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人们逐渐聚集在土地经济上。

在这个时期,领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则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一制度逐渐演变成一种以农民为基础的军事组织形式,这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制度承袭了罗马帝国的遗产。

罗马法的传统影响封建制度,尤其是在土地所有权的确立、契约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基督教的风靡也为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宗教文化上的支持。

三、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 土地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土地制度,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都基于土地所有权。

领主拥有土地,而农民掌握的则是农业土地的使用权。

2. 军事等级制度军事阶级的等级制度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框架,军事等级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地位、特权和政治权力。

3. 双重义务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农民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双重义务。

四、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1. 经济影响封建制度给西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它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

同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西欧的政治状况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其皇权至高无上,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皇权得到巩固,但西欧并不像中国那样有强大力量的皇权。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罗马帝国的国土上出现了好几个政权。

其中的法兰克帝国后来又分裂成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三国。

在这些西欧各国中发展政治是很困难的,各国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想发展政治也有心无力了。

而每一个政权都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皇权。

王上权力不大,每进行一次重大事情决议时,总要组织皇室里一大群人一起讨论;直至后来,王上决定一件事,也可以被皇室否决。

而从中国的秦始皇开始,中国的皇上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他所决定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这就是西欧封建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西欧封建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原因
1、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

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

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

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

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

这样,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领主(封主)和附庸(封臣)的关系,他们彼此负有义务。

领主保护附庸,附庸必须向领主宣誓效忠,为领主提供多种服务。

但是,领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辖附庸的附庸。

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

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

封建贵族住在戒备森严的城堡里,有自己的武装;他们的经济生产单位叫庄园,一般自给自足,不与外界交往。

结果,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辽阔庄园环绕的无数城堡以及直插天际的尖顶教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和独特社会景观。

2、政教冲突
从5~6世纪开始,西欧的教会势力迅速增长。

罗马天主教会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土地的三分之一。

教会同样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教阶制度,
最高的是教皇,下面有大教主、主教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辖区。

8世纪中期,意大利中部形成教皇国。

教皇既是宗教首领,又是拥有世俗权力的一国之君,直接管辖的领土达四万多平方千米。

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经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

查理大帝就是这样做的。

这种做法加强了封建国王与教会的联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主权之上。

9世纪,教皇成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

然而,教皇与封建君主时而相互勾结,时而明争暗斗。

在西欧中世纪,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力都是上帝授予的,但在谁才是这个权力拥有者的问题上,意见却是大相径庭。

国王和教会都想把这一大权据为己有,双方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

只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开展,教皇和罗马天王教皇的势力才逐渐衰落下去。

3、城市的兴起
11~12世纪,欧洲各地的城市普遍重新兴起。

中世纪时,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商业的发展,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

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

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4、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
13世纪早期,欧洲一些王国的君主竭力重振王权,将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结果,王权受到封建法律的约束,国王的独断专行受到限制。

国王不甘心权力的削弱,挑起内战。

国王战败。

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

国王必须通过议会规定赋税,制定法律。

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约束。

14世纪初,法国也出现了以三级会议为代表的等级代表制度。

由于法国王权比较强大,三级会议限制王权的作用相对较小。

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度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斗争,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关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封建王权受到制约。

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综上所述,西欧的封建发展极不平衡是可以了解的,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是必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