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_王淑莹_第一章绪论
环境保护概论第01章 概论-1

气体状态污染物
❖硫氧化物:主要有SO2和H2S。SO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等热过程。H2S主要是 细菌活动产生的。
❖氮氧化物:主要污染大气的氮氧化物是NO、NO2。主要来自 各种窑炉、机动车和柴油机的排气,其次是硝酸生产、硝化 过程、炸药及金属表面处理等过程。
❖碳氧化物:CO和CO2。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和机动车排气。
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F i g ur e 1 . Ind i v i du a l R e s p o n s e t o O zo n e Exp os u re (after Kul l e , e t al , Am . R ev.)
-5 0
5 10 15 20
25 0.1
30
0.15
0.2
O zon e C once n trat ion (ppm )
30min即死亡
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NO2(10-6) 1 5
10—15 50 80
100—150 250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闻到臭味 闻到强臭味 10min眼、鼻受到刺激 1min内人呼吸困难 3min感到胸痛、恶心 在30—60min内死亡 很快死亡
% Re du cti on in FEV1
全球气候
实验
第五、六章 颗粒 物控制 第七~十一章 气 态污染物控制
第一章 概述 第三章 气象 第四章 排放 模式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论
内容简介
概括性介绍了大气污染的基本常识
学习注掌握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类型、大气自 净作用等基本概念
了解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和污染控制技术的主 要内容
了解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体系 建立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概念
环境保护概论(新)PPT课件

问题
影响生态阈值的因素…?
2020/7/18
38
二、生态演替及其规律
生态演替: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 能随时间作有规律变化的现象,也是地球环境自然 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总是自动地向着生物种类
多样化、生态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
生态演替特点:具有可预测和可控制性,这对生态工 程建设、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具有指导意义。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作用…?
2020/7/18
28
三、生态系统的分类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按
荒漠生态系统
地 理
冻原生态系统
条
件
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浅海、深海、泻湖
水生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流水生态系统(河、江、溪)
静水生态系统(湿地、湖泊、
水库、池塘)
2020/7/18
2020/7/18
39
三、生态破坏及其表现形式
1. 定义
2. 生态系统内部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的现象,即称之 为生态失衡或生态破坏。
2. 条件
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干扰超过生态系统最大 自我调节能力(即生态阈值)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将随之 降低甚至消失,而出现结构缺损或功能紊乱现象,即生态系 统失衡。
2. 特点:
① 边界有限性 ② 整体统一性 ③ 动态稳定性
2020/7/18
27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
生物成分
自养生物
消费者:草食、肉食、杂食、寄生及腐食动物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腐食动物
介质:水、空气、土壤
环境保护概论讲义PPT课件

(3)“九五”期间,国家推出两项重大举措, 即“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 按污染物形成过程分为
1、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如SO2、 CO2、CO等
第二节、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一、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 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
.
24
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 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并受到人们 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一百多种。其中主要的有 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碳氢化合物等六、七种。
.
19
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质
是对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石油类、 重金属、化学需氧量(COD)和工业固 体废物排放量等12种主要污染物,要求 其排放量到2000年能够控制在国家批准 的水平。也就是说,“九五”期间,尽 管每年人口净增1300万以上, GNP以 8%的速度增长,但这12种主要污染物在 全国范围内,要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控 制其增长。
(2) 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 为限度,还要做到后代有与我们平等的发展机 会。
.
14
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 经济持续发展 (2) 生态持续发展 (3) 社会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
环境学概论课件第一章绪论

社 5《资源与环境概论》王敬国,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
7《农业环境保护概论》张从,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8《源头活水——资源、环境和人类的再生之路》梅方权,东
二、工程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
工环境。 三、社会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组成。
第六节 环境保护运动
一、重要的环境会议 1.三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地球峰会”) 作业2:上网查资料总结三次国际环境会议,内 容包括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名称,会 议的主题、会议发表的宣言或形成的文件。
二、掌握深度
掌握与环境有关的基础知识。 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掌握各种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技术和
治理对策。 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的危害。 了解环境热点问题。 树立环境意识,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三、学习方法及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1《环境学基础教程》黄润华、贾振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 社
社会环境 环境
自然环境
教学楼
体育馆
实验楼
办公楼
学生
图书馆
宿舍
食堂 运动场
2.环境问题及相关概念
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环境结构是指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
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过少→旱灾 过多→洪涝 水质恶化→污染、赤潮、富营养化
《环境保护概论》课件

垃圾焚烧
通过高温焚烧垃圾,将其中的有害物 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 或热能。
垃圾填埋
将无法处理或无法资源化的垃圾进行 安全填埋,需要注意防止对环境和地 下水资源的污染。
生态修复技术
土壤修复
水体修复
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受到污 染或破坏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通过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等手段,对受到 污染或破坏的水体进行修复和净化。
通过风力发电,降低对环境的 破坏和污染。
核能利用
核能发电是一种高效、清洁的 能源,但需要注意核废料的处 理和安全问题。
地热能利用
利用地热能进行供暖、发电等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污水处理技术
活性污泥法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 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无害的物质。
生物膜法
利用生物膜的吸附作用 ,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
02
环境污染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
总结词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 物,导致大气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和环境造 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 消费等。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 氢化合物等,这些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气候变化和生态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
总结词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土壤中排放的污染物,导致土壤质量恶 化,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详细描述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弃物、农业化学品、城市垃圾等。污染物主要包 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污染物会对植物生长、生态系统和 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噪音污染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概论

2、环境质量
• 水环境质量 • 大气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城市环境质量 • 生产环境质量 • 文化环境质量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就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 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一)环境破坏
• 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环境 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占中国总 数(百分
比)
6042 3685 626 347 1384 29734
3% 14.2%
中国占世界 伤残调整的 生命年的比
例a
9.6%
4.3%
34.7%
14.2%
35.2%
-
1432
16.0%
17810
8.5%
58.6%
467 8885
5.2%
11924 208407
5.7%
9.0% 15.1%
1.环境要素 •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
阳光、岩石等。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
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 信仰等。
环境要素 •水 • 大气 • 生物体
环境结构 单元 水体
第一章 绪论
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环境对立 统一
中心事物
(二)环境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
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大气环 境
环 境 保护 概 论word资料126页

环境保护概论教案蚌埠学院/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2019.2.20中国·蚌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及其组成一、环境⏹字面涵义:某中心事物周围的因素⏹一般定义: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保法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环境的组成和结构⏹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有机和无机环境组成。
⏹工程环境:即人工环境⏹社会环境:由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组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三、环境的分类1、空间规模:居室环境、聚落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宇宙环境2、环境介质: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社会环境3、性质: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心理环境四、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和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第二节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定义:是指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类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境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农业时代标志:农牧业的产生环境问题:自然环境的衰退(生态恶化)第二次浪潮--工业时代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两个时期)(1)第一次技术革命(17世纪初-18世纪末)——蒸汽机(2)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初-20世纪初)——内燃机第三次浪潮——信息时代标志:电子工程,遗传工程的兴起环境问题:污染转移(分两个时期)两个时期:(1)二十世纪八十年代(2)当今的环境问题八十年代十大污染事件⏹局部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酸沉降⏹臭氧层破坏⏹自然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被损害⏹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第三节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人类-环境”系统二、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提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整理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
![[整理版]《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总结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14189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5.png)
环境保护概论第一章绪论环境问题的定义: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人类改造环境,环境也反作用于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要真正实现这种易傲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在通晓环境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掌握自然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要以环境制约生产,运用规律改造环境;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安排社会生产力,使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协调起来;要提高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使千百万人协调动作,为实现这种调节进行系统的自觉的努力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内涵:第一,强调公平性原则,包括本代人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以及公平分配有限资源;第二,强调持续性原则,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第三,强调共同性原则,即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实现这一目标,也必须是全球人民的共同行动。
应具备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提倡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过渡;2、可持续发展要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应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五章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排入大气、水、土壤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物的及其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性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物3放射性污染物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三类: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及生物性因素。
环境污染的特征:1、影响范围大2、作用时间长3、污染情况复杂(因为环境污染具有相加作用、独立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4、污染治理难第六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自然界中局部的质能转换和人类所从事总类繁多的生活、生产活动,向大气排放出各种污染物,当污染物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环境容量)时,大气质量发生变化,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精神状态、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遭到恶劣影响和破坏,此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
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初期阶段)
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发展阶段) 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高科技腾飞阶段)
四、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 一个诱发因素会引起多个效应连锁发生 Case:汽车时代所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导致 城市烟雾 大量消耗 石油 污染土壤 和水体 造成固体 废弃物污染 造成 酸雨危害
事件后的思考
• 环境管理问题; • 环境污染的连锁反应问题; • 环境污染的扩大效应; • 环境污染的危害; • 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思索和辨别能力。。。。
Case 3:《后天》的灾难背景
背景-全球变暖问题
• 2003年,在欧洲有2万多人因气温过高死亡;美丽 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 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 • 全球变暖的原因;
环境要素
环境结构 单元 水体 大气层 生物群落
环境整体 (环境系统) 水圈 大气圈 生物圈
•
水
• 大气 • 生物体
2、环境质量
•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 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 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 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 •自然原因 •污染 •人为原因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人群的文化状态
2、环境质量
• 水环境质量 • 大气环境质量
• 土壤环境质量
• 城市环境质量
• 生产环境质量
• 文化环境质量
第二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就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 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精品课程
环境保护概论
第一章 绪论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第一节
一、环境 (一)环境含义
环境及组成
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 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 环境呢?
延伸的环境定义
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 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
(优、良、轻微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
•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API)是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 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来确定的。 目前我国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 API 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一级标准; API 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二级标准; API 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 三级标准; API 更高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 响时的浓度限值,API 500点对应于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时各 项污染物的浓度。
2.100 2.620
API
300 200 100 0 0 0.5 1 1.5 2 2.5 3 SO 2 浓度,mg/m 3
Case 2:松花江硝基苯事件
80公里污染带,1000万元用于事故应急处理
事件前后
•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双苯厂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 大环境污染事件; • 硝基苯主要有四个去向,一部分硝基苯与苯、苯胺一起挥发 到大气中;一部分沉积在松花江的底质中;一部分被水稀释 后随水流向下游扩散;一部分被光和生物降解; • 静态实验、动态实验、水质模型建立等方面对松花江底质对 硝基苯的吸附解析规律、结冰期硝基苯在冰水中的分配行为、 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规律等进行了系统 研究 ; • 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中受硝基 苯污染的鱼类经过25~30天后,其体内污染物浓度已经降至 安全含量以下。 • 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两侧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 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
环境破坏让海啸更可怕
海滩上不应建居民区 海滩是削弱海啸破坏力的一道屏障 红树林、珊瑚礁被破坏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官员布拉德〃史密斯说:“亚 洲一些沿海国家不断在海边修路、开垦农田、圈海 养鱼和发展旅游业,使得沿海的天然屏障不断遭到 破坏。” 树林曾经覆盖了热带和亚热带3/4的海岸线。现在 只有一半得以幸存 海平面上升加重海啸损失 在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 如果照目前速度持续上升,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 终将消失在海浪之下。
1.自然环境
• 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
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水环境 大气环 境
土壤环境
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 生态环境
地球环境
外太空环境
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的本 质是什么呢?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 长期生存发展的社 会劳动中所形成的, 在自然环境的基础 上,人类通过长期 有意识的社会劳动, 加工和改造了的自 然物质,所创造的 物质生产体系,以 及所积累的物质文 化等构成的总和。
API=max(I1,I2,… …Ii, … …In)
该指数所对应的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的首要污 染物。
当污染指数小于50时,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表1 SO2空气污染指数API分级限值
API 50 100 200 300 400 500
SO2浓度, mg/m3
0.050
600 500 400
0.150 0.250 1.600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 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 暂定为: • 二氧化硫(SO2)
• 氮氧化物(NOx)
•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 污染指数与各项污染物浓度的关系是分段线形函数, 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In,取各项污染物分 指数中最大者代表该区域或城市的污染指数。即:
富山事件 (骨痛病)
米糠事件
四日事件 (哮喘病)
水俣事件
镉 (19311975)
多氯 联苯 (1968)
SO2,粉 尘,重金 属(1955)
甲基汞 (19531961)
伦敦烟雾 事件
烟尘 及SO2 (1952)
多诺拉 烟雾事件
烟尘及 SO2 (1948)
洛杉矶光化 学烟雾事件
光化学 烟雾 (1943)
2〕多若拉烟雾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 镇工厂和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全镇1/2居民受害(6000 人口,其中20人死亡)。 3〕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8日,伦敦居民烧煤取暖 和工厂烟雾致使4000人死亡。 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丧 生。 4〕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 1952年洛杉机汽车排放的 尾气引起光化学烟雾,使400人死亡,植物大面积受害。
Case1:空气质量预报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北京
59
可吸入颗粒物
Ⅱ
良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状况? • 首要污染物?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空气质量日报
• 空气污染指数(API)
• 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级)
• 空气质量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
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
第一章 绪论
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
对立 统一
环境
中心事物
(二)环境组成
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二、环境问题的分类
(一)环境破坏
• 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环境 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生物环境的破坏
•过度砍伐引起的森 林覆盖率 锐减 •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 •滥肆捕杀引起的许多动物濒 临灭绝等 2.非生物环境的破坏 •盲目占地造成的耕地面积 减少
• 全球变暖引发的环境问题;
• 全球变暖是足以让世界停止一切战争真正团结起 来共同面对的全球灾难。
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娱乐。。。。
二、课程内容
(1)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人类活动引起的各环境要素的污染过程、危害及污
染控制原理和方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三、参考教材
1.《环境导论》 王淑莹,高春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2.《环境保护》第二版 刘天齐主编,化工出版社出版,2000年4月 3.《环境保护基础》 程发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 马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 5.《环境学导论》 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6.《环境学》 陈英旭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社会环境的分类:
居住环境
生产环境
社会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化环境
交通环境
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 阳光、岩石等。 • 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 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 信仰等。
•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面 下沉
•其它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 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 破坏等
致命传染病蔓延 环境破坏是主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全球环 境展望年鉴2004/2005》 • 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病毒和病毒宿主更为活 跃; • 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森林与河流生态系统被破 坏造成蚊蝇大量滋生和繁衍; • 包括移民工人和难民在内的人口流动使传染 病向更广的范围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