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英雄事迹

合集下载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10篇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10篇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10篇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篇1每一个人的心中吧都有一颗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明星……而我心中的那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并不是急速串红明星,更不是演技高超的演员,而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生长在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大众的痛苦挣扎,他都看在眼里。

但是使他最感痛心的是,当时的民众昏昏沉沉。

鲁迅用笔尖锐乃,但在这尖刻的笔调背后,又含有对国民和国事的悲悯。

先生的文章,让我们能常反躬自省,要榨出自己“皮毛下面的‘小’来”。

近日佛山发生的一起18路人漠视小悦悦被2车撞到碾压事件,仿佛又让我们看到鲁迅小说《药》里描摹的“看客”的形象:“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很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毛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就像臧克家写的《有的人》里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那些欺压百姓的恶人虽然活着,但是他在人民的心里已经不复存在了。

像鲁迅这样的人即使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篇2鲁迅?在我补偿看书的时候,看到的是这个名字,几乎到了该长大的时候,语文课本里选取的都是他的作品。

我狂妄的称他为我的文学偶像。

他的作品太多的批判,像是法官又不是法官。

他的语言,比法官凶残比法官可怕,他穿透了,他眼珠里的现实。

是的,我看到,但我看不到,我永远也看不到他看到的什么。

他只是稍微写了下来,我也是稍微看了看!我羡慕他,嫉妒他,又可怜他,同情他。

鲁迅英雄事迹范文10篇

鲁迅英雄事迹范文10篇

鲁迅英雄事迹范文10篇鲁迅英雄事迹篇1一张国字脸,一双明亮深邃的眼睛,一字胡。

这就是鲁迅留在大众心目中的比较“官方”的形象了,那一双深邃的眼睛,让人感觉和鲁迅的犀利文风大相径庭,没有一星半点的气势逼人。

给人一种朴实内敛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这是鲁迅对大众的照片,所以显得比较“俯首甘为孺子牛”吧,但对与敌人,鲁迅就会“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在小时候家境非常好,是一个地主家庭。

可是后来因为祖父的入狱,使鲁迅家境贫穷。

父亲母亲的病情使得年幼的鲁迅不得不为家庭操劳,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看遍了人间疾苦,也为鲁迅回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小说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如果鲁迅没有源于生活的疾苦,那么,他怎么能写出高于生活的小说呢?如果没有幼年的历练,说不定鲁迅也会成为一个“富二代”整日沉迷与花天酒地之中了。

鲁迅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也不是生下来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他在幼年时也只是个贪玩的孩子,也会去摘覆盆子,摘木莲;也会因为草堆里的赤练蛇而害怕;也会因为去上学而不能玩耍而烦恼……鲁迅也常常遇到地位的烦恼,因为他是少爷,所以很多和他小时候玩的朋友,长大了见到他,都会毕恭毕敬叫上一声:“少爷,……。

”鲁迅肯定是因此感到烦恼的,这种烦恼,朱自清也是遇到过的吧,这一点在他们两人的文章中都有体现,朱自清写的是记事,有朋友来找他,一口一个先生,最后朱自清干脆不理他了。

而鲁迅则是用虚拟的人物写出,鲁迅的文章都是以这种方式出现的。

在《风波》中,七斤和七斤嫂,都是靠赵太爷来判断皇上坐不坐龙庭。

为什么我们抗日用了十年才成功,还是依靠美国和苏联的帮助,我们中国的人口少吗?不少。

军队战斗力差吗?可以说很差。

我看过一个战斗的伤亡,我们中国的军队伤亡比例是3:1,就是3个中国人才能打过一个日本人。

那么为什么军队的战斗力差呢?就是民族的凝聚力不行,为什么那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被杀害?还不是奸细在捣鬼。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被偷钱包,你会去揭发他吗?也许你会,但你回家问问你的家长,他们是肯定不会。

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600字

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600字

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600字鲁迅与其称文人,无如号战士,战士者何如?顶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锋以为乐。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

最初知道鲁迅的情况是在小学,我学习了几篇有关鲁迅的文章,有《三味书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年龄尚幼的我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我开始了解鲁迅、认识鲁迅。

我读过的关于鲁迅的作品有《兔和猫》《社戏》《孔乙己》《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他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刻画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不同人物的悲惨命运,来刻画当时那个不平等的、黑暗的社会。

通过自己的笔,宣泄自己心中的愤怒,剖析当时的社会和人物,向敌人呐喊,唤醒民众。

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平易近人的人。

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有一位车夫的脚被玻璃扎坏了,鲁迅先生见了,并没有像有些达官贵人那样,嫌车夫地位低下,置之不理;而是平易近人地拿硼酸水把他的伤口洗净,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还掏出一些钱给他,叫他在家修养几天,把剩下的要和绷带也给了他。

鲁迅先生临终前病得非常厉害,还三更半夜写文章,有时还一阵阵咳嗽,但他并不在乎自己的病情,倒常常劝女佣阿三要多休息,不让她干重活,多么可敬啊!这就是我从老师那,从书本中了解到的鲁迅先生。

我希望能更多的了解他,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

我还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学习他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和不屈不挠同敌人斗争到底的精神。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他是我一生效仿的榜样。

鲁迅的英雄事迹故事2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是个喜欢甚至崇拜鲁迅的男孩。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必需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四五遍,可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地读下去。

关于鲁迅革命事迹五篇600字左右

关于鲁迅革命事迹五篇600字左右

关于鲁迅革命事迹五篇600字左右鲁迅先生,是中国白话文的奠基人,是为中国做出了伟大奉献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篇1爱国的人有很多,比如说:祖国受到暗堡攻击,为了让国家胜利,顶着炸药包炸毁暗堡的董存瑞;在楚怀国因为被人嫉妒,而投江去世的诗人屈原,从古至今这类事情还有好多好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著名的爱国作家—鲁迅。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881年9月25日出生,1898年他考入了南京江南师水堂,在那里接受了先进的思想。

后来鲁迅去日本开始学医,在一次课上,鲁迅看到中国被敌人欺凌无动于衷,觉得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弃医从文,他拿起了笔杆子为中国去作斗争,一直到他病逝,享年56岁。

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鲁迅:“鲁迅的一生都在作斗争,他的笔杆子就是武器。

鲁迅的一生都在贯穿这种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先生的遗言说的竟然是“忘了我。

”,可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这么一个用自己的文本让中国人站起来的人,我们怎么能忘记他呢?鲁迅,一个让中国人站起来的人,一个让人民知道国民党丑恶嘴脸的人,这种人,即使过了100年,1000年,人民都不会忘记他!“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关于鲁迅的革命事迹篇2夜,静静的。

我独自倚在窗边,任冷风打着窗棂。

望着先生的那张发黄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哀思。

先生,他走了!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鲁迅先生的*过于冷峭和深邃。

的确,他的*没有周作人的散淡,张爱玲的雅致,徐志摩的诗情画意。

但那个时代如果只留给我们一些感性文字、文人气息,谁会知晓那个时代的黑暗呢?恐怕,在我们眼中,那真是一个太平盛世!我敬佩先生,不仅因为他的文才,更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

谁都会犯错误,鲁迅也不例外,可他从不怕改正错误。

他以犀利的笔解剖了人的内心世界。

他的光辉穿越时空,一直照亮今日!可事实上,先生是寂寞的。

鲁迅的伟大英雄事迹十篇700字

鲁迅的伟大英雄事迹十篇700字

鲁迅的伟大英雄事迹十篇700字鲁迅的宏大英雄事迹篇1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但知道并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坚强、英勇的人。

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困难和世情的冷暖。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看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

他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

剧烈的求知欲使他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并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我相信鲁迅当时不是靠走后门,而且也不会有那一门的富亲戚帮他走后门的,因此,多少年后,有一个树德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

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喜爱国家的人。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解剖课成果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怀疑,认为是因为老师露题的,这使他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伤;又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喧闹的片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揭露国人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

“五四”运动至今已80多年了,而丑陋的事情还在神州大地上不断上演,我们都喜爱祖国,但我们关键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行为。

我眼中的鲁迅还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是个思想和艺术制造力惊人的人,是个……鲁迅的宏大英雄事迹篇2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

他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后,便更加自觉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

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祖国和人民怀着真挚的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广为传诵的名句,正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

为了使祖国摆脱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进行战斗,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列。

鲁迅的爱国事迹作文精选10篇

鲁迅的爱国事迹作文精选10篇

鲁迅的爱国事迹作文精选10篇鲁迅的爱国事迹作文篇1鲁迅被喻为“中国魂”,试问除了鲁迅,谁还可以担当起这几个字的份量。

鲁迅对国家的爱是深沉的,而对国家的恨也是咬牙切齿的。

爱是爱它的丰饶,爱它的壮丽,恨是恨它的黑暗,恨它的麻木不仁。

把笔当做弓,把字当做箭,同样把敌人伤得血淋淋的只有鲁迅,只有鲁迅的笔才会有如此的杀伤力,才会如此的致命——看鲁迅的散文,他把我们引领进入他的那个时代,他全部经历的一切,都同意与我们一同共享。

我们欢乐着他的欢乐,哀痛着他的哀痛。

我们的魂逃脱了自己的本体,便如神游了一遍又一遍他所经历的一切,他回忆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就像这一切是我们所经历过的一样。

鲁迅并没有长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虽小,但短小精扞的小说却也足以证明他高超的小说技巧,塑造了很多的活敏捷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像。

阿Q,狂人,祥林嫂……哪一个人物不是给人以震憾,让人难以忘记。

而且,鲁迅的小说不仅仅给了人一个个故事,还饱含了思想的火花,忧国忧民的情绪永久覆盖全文,让我们的思想也为之触动。

关于鲁迅的诗歌成就,有人这样说“鲁迅虽然诗作不多,但每首都是诗中精品,有谁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能不让人敬佩?能不让人观赏?那是一种怎样的用字化境,怎能不让人震憾?”鲁迅,一代文豪,他用笔做武器,战斗了一生。

那种酣畅淋漓的讽刺艺术是对人类语言的一大贡献;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又使他成为了“中国魂”。

鲁迅的爱国事迹作文篇2吃人性:依据以上分析,鲁迅认为,中国的国民劣根性集中到一点,就是所谓“吃人”,他说:“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月,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认真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所谓吃人,在他看来,既是指中国古代野蛮残酷的风俗,但更多地是指对独立自主人格和自由公平权利的否定或抹煞。

他指出,封建统治者不但从肉体上奴役人民,而且从精神上压抑人民,千方百计扑杀人的主体性。

鲁迅的英雄事迹五篇集锦700字

鲁迅的英雄事迹五篇集锦700字

鲁迅的英雄事迹五篇集锦700字你是否记得“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出自谁之口?你又可否记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在写谁?没错!正是鲁迅先生。

他是我最崇拜的人。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写鲁迅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写鲁迅的英雄事迹1我心目中的鲁迅是伟大的、高尚的、平凡的、为人民服务的。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_主席曾经评价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鲁迅还非常关心爱护青年,他一生接待过来访的青年五百多名,给进步青年写信三千五百多封。

鲁迅不但关心进步青年,而且关心爱护成千上万的劳苦大众、劳动人民。

他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强盛,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奉献给我们的祖国了。

因此,鲁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一定要像他那样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努力工作。

实实在在的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我清清楚楚的记着,他那黄里带白的脸,瘦的真让人担心,头上的头发像一把刷子一样直竖着,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形成他那独特的形象和外貌,他逝世时,许许多多的人都来追掉他,向他致敬,有的都失身痛哭,许许多多的,大大小小的花圈和挽联堆满房间,各种各样的人都来了,有工人、学生、青年、老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呢?因为,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劳苦大众的人。

我还清清楚楚的记着他小时候很聪明。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几件逸闻趣事吧!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周樟寿,他的老师是一个戴阔边眼镜、待人和气的人,他叫寿镜吾。

一次,上课之前,有一个学生偷看了寿先生的考题“独角兽”,后来他就去问周樟寿,周樟寿回答说:“四眼狗。

”后来那个人真把四眼狗,来回答老师,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每一个学生的答案,寿先生都不满意,唯独,周樟寿的答案满意,因为他以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来作答。

鲁迅先生从小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

因此,从小打下了坚实的学习基础,长大了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著名的文章。

是啊,鲁迅更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有一次他和他的朋友、家人去吃饭,在路上他毫不犹豫的去救助了一位黄包车夫。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七篇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和开路先锋,一生致力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先生主要事迹简介篇1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9年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

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

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

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作《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演讲。

1936年1月,肩及肋骨皆出现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英雄事迹
篇一:鲁迅的幽默、小故事
鲁迅的幽默
史飞翔
生活中的鲁迅不乏幽默、风趣,有时还很时髦。

鲁迅不太讲究穿着。

他爱穿长袍,经常不修边幅,穿着一件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有点像他笔下的孔乙己。

鲁迅不爱理发,一忙起来数月不理。

朋友开玩笑道:“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回答:“噢!我掏腰包,你们好看!”
鲁迅爱吃零食,比如糖和小花生,他也常拿这些东西招待客人。

夫人许广平提到鲁迅的嗜好时说:“糖也喜欢吃,但是总爱买三四角钱一磅的廉价糖。

”一次,有朋友从河南给鲁迅带来两包柿霜糖,许广平告诉鲁迅,这糖用柿霜做成,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柿霜糖一搽就好。

鲁迅已经吃了一大半,听说后赶紧把剩下的糖收好,以备将来药用。

不料到了晚上,鲁迅又觉得生疮的时候毕竟很少,不如趁新鲜吃一点受用。

鲁迅在广州期间,寓所里备有两种烟,给自己备的是“彩凤”之类的次等货,给朋友或学生抽的却往往是“美丽”牌之类较好的香烟。

鲁迅经常请友人吃饭,且从不吝啬,他不看菜单一口气就点出“木樨肉”、“酸辣肚丝”、“炸核桃腰”、“三鲜铁锅蛋”、“糖醋软溜鲤鱼陪面”之类好几道菜来!上世纪20年代初,鲁迅被聘为北
京大学的兼职讲师,主讲“中国小说史”,后来根据讲义编成《中国小说史略》。

书出版后,鲁迅特地送给同在北大任教的友人川岛(章廷谦)一本,并在扉页上这样写道:“请你,从‘情人的怀抱里’,暂时伸出一只手来,接受这干燥无味的《中国小说史略》。

我所敬爱的,‘一撮毛’哥哥呀!”川岛留了个学生头,所以人称“一撮毛”。

当时,川岛正在热恋中,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谈情说爱上,没心思搞教学和研究。

所以,鲁迅有这样的赠书题词,寥寥数语,诗情与友情、诙谐与雅趣以及鲁迅的才思与可爱,跃然纸上。

“女师大风潮”后,鲁迅在皮库胡同给离校的学生上课。

时逢女师大校庆日,这些被扫地出门的师生不肯示弱地聚集一堂庆祝,不擅长文艺的鲁迅被大家强迫表演节目。

无奈之下,鲁迅忽发奇想,表演单人舞。

当时40多岁的鲁迅抱着一条腿,在场内毫无节奏地乱蹦,全然不拘泥于老师或长辈的形象。

全场轰然大笑,鲁迅蹦得越发起劲,师生们足足笑了半个小时。

鲁迅是夜猫子,经常夜里写稿。

晚年在上海时,一天深夜,鲁迅正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50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鲁迅晚年爱看电影,1934年到1936年,几乎每周一场。

每次都是领着小朋友,数人驱车同去。

鲁迅看电影时完全放松,看到高兴处,好像吃到糖果的小孩子一样。

看后,还意犹未尽地给朋友写信,鼓动说“不可不看”。

鲁迅的小故事
1.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
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

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

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

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

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

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

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

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

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

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呵呵!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6.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

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

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篇二:鲁迅事迹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社戏》、《一件小事》、《风波》等14篇作品;《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7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4篇作品。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号豫才。

浙江绍兴人。

七岁开始读书,十二岁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

十三岁那年家里发生一场很大的变故,经济状况渐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尝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898年离开故乡考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后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

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回国。

辛亥革命后应蔡元培之邀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供职,后又随部迁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