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 教案 护理学基础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

《基础护理学》教案08生命体征的测量
2
第 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备 课 笔记 第 1 页
提问上节课的知识: 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
5 分钟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生命体征包含的内容、护理工作中观察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5 分钟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一) 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重点讲授散热的四种方式)
10 分钟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 (一) 脉搏的产生
5 分钟
(二) 正常脉搏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重点讲解)与护理 三、脉搏的测量(录像演示)
15 分钟
【小结】总结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5 分钟
3
授课时间
第周 第 节
课时安排 2(理论)学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测量 第三节 血压的测量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高血压、低血压的划分标准;血压 的异常变化及异常血压的护理。 2.熟悉:血压的生理变化; 3.了解:血压的形成、影响血压的因素、血压计的种类与构造。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重点:血压的正常值范围及正确的测量记录方法 难点: 血压正确的测量方法
30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实验课(6 学时) 一、 生命体征的测量 二、 吸痰法 三、 吸氧法 (注:示教和回示后,将同学每项操作分成六 第三节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 (一)血压的形成 (二)影响血压的因素 (三)正常血压的生理变化 二、异常血压的观察和护理 (一)异常血压的观察 (二)异常血压的护理(详细讲解) 三、血压的测量 (三)通过录像观看血压的测量方法

生命体征教案

生命体征教案

生命体征教案一、引言生命体征是评估一个人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进行正确的干预和治疗。

因此,了解和掌握生命体征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对于医护人员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常用指标和监测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生命体征指标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不同的指标反映了不同方面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活动,对判断和监测患者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2.1 体温体温是人体内部温度的表现,通常使用摄氏度(℃)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正常体温范围在36.5℃至37.5℃之间。

体温的变化可以反映身体新陈代谢、炎症情况和感染程度等。

2.2 脉搏脉搏是心脏收缩引起的动脉脉动,通常在动脉部位,如颈动脉或腕动脉等处进行检测。

正常成人脉搏频率为60-100次/分钟。

脉搏变化可以反映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和体液平衡等。

2.3 呼吸呼吸是指人体通过肺部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通常以每分钟呼吸次数(次/分钟)来表示。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呼吸的变化可以反映肺功能、呼吸道疾病和气体交换情况等。

2.4 血压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

由收缩期和舒张期的压力值组成,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

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139mmHg和舒张压80-89mmHg。

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状况、血管弹性和血液流动情况等。

三、生命体征的监测方法理解生命体征指标后,接下来就需要学习如何准确、快速地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

以下是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巧:3.1 体温测量方法•使用电子体温计:将电子体温计置于患者腋下,按下开关启动测量,等待测量完成。

•使用耳温计:将耳温计放入患者外耳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测量结果。

•使用额温计:将额温计放在患者额头上,按下测量按钮,等待测量结果。

3.2 脉搏测量方法•颈动脉测量:使用手指触摸颈动脉,计算脉搏的跳动次数,通常持续计时60秒,记录跳动次数。

最新最全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基础(完整版)

最新最全生命体征教案护理基础(完整版)
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和处理
阐述了异常生命体征的识别方法,如体温过高或过低、脉搏过快或过慢、呼吸急促或困难、 血压过高或过低等,并介绍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及时通知医生、采取降温或保暖措施、调 整输液速度等。
新型监测技术应用前景
远程监测技术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已经成为可能。未来,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智能设备自测生命体征,并将 数据传输给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连续监测技术
连续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可穿戴设备可以连续监测患者的 体温、脉搏、呼吸等指标,并将数据同步到手机或电脑上进行分析和处理。
多参数监测技术 多参数监测技术可以同时监测患者的多个生命体征指标,提供更全面的健康信息。例如,多参数监护仪 可以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并自动分析数据,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 疗依据。
腋测法
将体温计头端置于患者腋窝深处, 嘱患者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10分 钟后读数。
发热类型与原因分析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原因分析
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 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 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 动范围不超过1℃。
体温常在39℃以上,波 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 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 正常水平以上。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 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 平,无热期(间歇期)可 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 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 现。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 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 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 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包 括感染性发热(如细菌、 病毒、真菌感染等)和非 感染性发热(如中暑、药 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护理学生命体征教案模板(共3篇)

护理学生命体征教案模板(共3篇)

护理学生命体征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护理生命体征监测技术规范(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

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

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13.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幅度和类型等情况。

14.危重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棉花少许置鼻孔前,观察棉絮吹动情况,并计数。

15.测量血压时,协助患者采取坐位或者卧位,保持血压计零点、肱动脉与心脏同一水平。

16.选择宽窄度适宜的袖带,驱尽袖带内空气,平整地缠于患者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下缘距肘窝2-3厘米。

17.正确判断收缩压与舒张压。

如血压听不清或有异常时,应间隔1-2分钟后重新测量。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生命体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了解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及其变化的意义。

- 熟悉测量生命体征的方法和技巧。

2.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 能够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

- 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视态度。

- 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细心度。

-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命体征的概念- 定义生命体征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2.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详细介绍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值。

3.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体温的测量:口腔、腋下、直肠等部位的测量方法。

- 脉搏的测量:腕部、颈部等部位的测量方法。

- 呼吸的测量: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

- 血压的测量:使用袖带法测量血压。

4. 生命体征变化的临床意义-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对病情判断的影响。

5. 生命体征监测的护理程序- 生命体征监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生命体征异常时的护理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案例引入生命体征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教师详细讲解生命体征的概念、正常范围、测量方法、临床意义及护理程序。

-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病例,分析生命体征变化对病情判断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生命体征的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3. 课后作业:布置与生命体征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撰写心得等。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

护理教案模板范文-生命体征一、教案背景护理学是为了推动和发展人类健康的学科,而护理教育则是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命体征是护理中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生理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帮助护理教育的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本教案提供了一个护理教案模板范文,以帮助教师准备课程并实施教学。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生命体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常见的生命体征项目;3.学会正确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三、教学内容1.介绍生命体征的概念和作用;2.详细介绍常见的生命体征项目,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3.讲解如何正确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真实场景或案例,激发学生对生命体征的兴趣,并引发探讨,引出本课程的主题。

2.基础知识讲解:–介绍生命体征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强调其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3.生命体征项目讲解:–详细介绍常见的生命体征项目,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正常范围、测量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4.观察和记录讲解:–讲解如何正确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观察的时间、方法、内容等;–讲解如何正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记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等。

5.实例演练:–提供一些实际病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实践,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6.总结和评价:–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对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激励,鼓励他们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注重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

五、教学资源1.护理教材及课件;2.实物模型或影像资料,用于展示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测量方法;3.病例资料和记录表格,用于实例演练。

六、教学评估1.学生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及完整性评估;2.学生对生命体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3.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评估。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生命体征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2.推荐学生阅读与生命体征相关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扩大知识面和提升专业素养;3.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医疗机构、实习实训等,提升实践能力。

护理学基础第9课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学教案

护理学基础第9课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学教案

第9课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师】展示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三)三、体温测量技术(一)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1. 水银体温计(图 9-2)水银体温计包括口表、肛表、腋表三种。

2. 电子体温计(图 9-3)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值直接显示数字。

3. 可弃式体温计(图 9-4)此体温计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单位,可随机体的温度而变色。

一次性使用。

4. 感温胶片是一种对温度敏感的胶片,放置于患者的前额或腹部,对比测量前后胶片的颜色变化,可推测患者的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测量体温的方法【目的】(1)测量并判断患者的体温,协助临床诊断、治疗和护理。

(2)动态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为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1)了解患者的诊断及目前的治疗情况。

(2)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3)询问患者测量前 30 分钟情绪是否稳定,有无剧烈运动,有无进食冷热饮料,有无冷热敷等影响体温的操作,如有上述情况应休息 30 分钟后再测量。

(4)根据测量方法,评估患者有无口腔疾患,上肢有无缺失或疾病,有无肛门疾病等。

【计划】1.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熟悉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2. 用物准备将已经检查并消毒好的体温计放入体温盒内(确保所有体温计完好无损,水银柱在 35℃以下),另备一个清洁容器(盛放测量后的体温计),消毒液浸泡的湿纱布,记录本,笔和带秒针的表。

3. 患者准备了解测量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体位舒适,情绪稳定。

4. 环境准备整洁、宽敞、明亮,必要时屏风遮挡。

【实施】测量体温的操作步骤及要点说明见表 9-1。

【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测得体温值准确。

(2)与患者沟通有效,患者配合。

【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总数并检查体温计完好。

(2)评估患者时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30 分钟后再测量。

护理学基础课件-患者生命体征的测定与记录

护理学基础课件-患者生命体征的测定与记录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体温
使用适当的体温计将体温测量在患者的口腔确定呼气和吸 气的质量。
脉搏
将指尖放在患者的脉搏位置,计算每分钟的心 跳次数。
血压
使用袖带和血压计来测量患者的血压,包括收 缩压和舒张压。
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提供有关他们健康状况变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这些记录可以与其他护士、医生和 医疗团队共享,并用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护理学基础课件-患者生 命体征的测定与记录
本部分将介绍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如何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这些 信息。了解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测量生命体征的重要性
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是评估他们的健康状况的关键步骤。准确记录患者的体 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指标可以帮助护士监测患者的健康状态,并及时采 取措施来维持其稳定。
4 及时沟通
与其他护士和医疗团队及时交流关于患者生 命体征的变化。
生命体征的分析与解读
根据测量和记录的生命体征,护士可以分析和解读患者的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 全和舒适。
结语
掌握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是每个护士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准确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护士 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行动。
生命体征异常的警示信号
了解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并能及时识别异常可以帮助护士迅速采取行动。例如,高脉搏和异常呼吸频率可能 表明患者出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实践技巧与注意事项
1 确保准确性
使用正确的测量技术和仪器以确保准确性。
2 保持连续性
定期测量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监测其变 化。
3 正确记录
使用准确的单位和标记方法来记录生命体征 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