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石油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练试卷
2013届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试题(A卷)

试卷类型:A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2考试说明:1.本试题分为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Ⅰ卷不交;2.全卷共五大题20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I卷(18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谈到文学的自觉问题,毋庸置疑,屈原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作家个体创作时代的到来,在他之前,主要是群体创作,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并没有出现文学的全自觉,只能是半自觉状况,文学与政治、伦理尚未分离,这从屈作中强烈的怨刺精神可以看出,当然,我们无法抹杀屈原作品的独创性,但其“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的创作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说明文学实现了自身的觉醒,毕竟在彼时文学还是具有工具性。
如果说屈原的作品还只是文学的半自觉状态,那么先秦两汉的文学创作就更称不上是全自觉状态了。
这个时期,文学作为政治的附庸,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学园地内貌似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实则堪称纯文学作品的寥寥无几。
而到了两汉,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文坛上也是一片空泛言志,歌功颂德之声,即便是出现某些述情之作,也难摆脱“刺讥”、“言志”之窠臼。
文学的真正觉醒当推曹魏建安文学之后,尤其是建安风骨对文学的觉醒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何谓“建安风骨”?简言之,就是建安文学的抒情性、凝练性创作特征。
具体而言,则主要是诗歌领域内实现了从空泛言志诗向抒情五言诗的转型,对于诗歌本质的认识,实现了由表现外在的政治功利,向内在的情感抒情的转型,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文学观念、诗学观念的转型。
文学个体自我意识成熟和独立。
真正的文学创作个体应该具有独立的审视视角和评判价值,而不是违心地附和的“御用文人”,创作个体应对世态人生、社会黎民、个体内心真实情感满怀关照和同情。
2013年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九

2013年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九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30分)一、(12分,每小题 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霎时shà拖累lěi行道树xíng闷声闷气mânB.给付gěi汤匙chí白炽灯chì混水摸鱼húnC.着地zháo琵琶pá创可贴chuāng煊赫一时xuānD.嗾使suō省事shěng撒手锏sā里应外合yì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糅合飘渺白内障异曲同工B.河漕倾泻蒸馏水奋笔疾书C.貂蝉骄矜终生制心率不齐D.分量光碟副作用揠旗息鼓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自由撰稿人庄卫在微博上呼吁火车票“站票半价”,引发舆论大战,而铁道部“站票的价格降低对分散客流有害无益”的回应,遭到各方置疑。
B.近年来,水污染日益严重,长江中下游水生动植物大量减产以致绝产,中华鲟、扬子鳄等物种濒临灭绝,环境学家对此忧心忡忡。
C.詹姆斯·邦德是位令全球观众疯狂了 50年的银幕英雄 ,他擅长射击、搏击、驾驶(海陆空都行)、游泳、社交,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金油”。
D.在朱自清的散文中,描写自然景色的篇章占有一定的比重,被誉为“美文”。
他善于用细腻的文笔、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自然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春晚结束后,央视官方微博启动“评选流行语”活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等当选。
B.2月 14日,人民日报二版头条以“小春城忙迎客”为题,对西昌市新春佳节期间月城广场、泸山景区、邛海湿地的热闹景象做了图文并茂的详细报道。
C.为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国务院发出通知,对出售自有住房者,按规定将征收高达 20%之巨的个人所得税。
宝鸡市2013年高三年级五校联合检测

宝鸡市2013年高三年级五校联合检测语文试卷(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2(1),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离骚》)(2)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3),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4)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5),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15西郊观桃花记(清)朱鹤龄吾邑城隍偪(偪,同“逼”)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
庵制古朴,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指月熏修之所也。
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
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黂(fn)炙日②(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
黂,麻子)。
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A又南则桃花弥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
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
里人易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
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B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
园中有墩,可以四眺。
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
张工画,颇能诗。
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C又南数十武③(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有庵,庵名独木。
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
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菩萨)其中。
至此为桃花艳胜处。
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
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
低回久之,循庵而西,即太湖滨也。
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D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
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宝鸡石油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练试

宝鸡石油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练试卷命题人:许静审题人:孙艺婷注意:本试卷共12页,18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
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
这就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念。
而作为生命本源的“灵性”和神秘的生命力量,则弥漫于各类物质之中,通过与人类的接触、感应与人相互渗透。
于是,原始宗教信仰应运而生。
在这种宗教情结的驱使下,先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其具体体现便是将各种形象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
最早的佩饰大多为取自动物身上的实物,诸如动物骨骼、牙、皮、羽毛等。
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量。
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逐渐发展到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于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
在雕塑过程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在各种石质材料中有色美而质优者,并命名为“玉”。
“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
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辽宁凌源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禾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
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在历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在这个时期,玉器制作以会聚西部所产玉材和东部琢玉技术之双重优势而蔚为大观。
在殷墟妇好墓中,随葬玉器多达755件,贵族尚玉之风可见一斑,而动物类玉饰为其主流。
随着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玉器制作工艺亦逐渐在相互借鉴和整合过程中走向成熟,这使玉器的品类大增。
陕西省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全卷共五大题,19道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6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9分)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
这是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
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
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
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
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
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
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
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
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
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1)(5分)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2)(5分)有一天,唐舜申坐船经过汉阳,(听到)有蜀地话叫了唐舜申多声(或“听到有蜀地话多次呼唤唐舜申”),旁边人说:“是王景宋的声音。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第一个“发”及“衣冠”“几何”各1分,共5分。
(2)句意正确2分,“舟”“者三”的解释及“景宋声也”句式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王登字景宋,是德安人。
小时候读书,喜爱古代兵法,慷慨激昂有远大抱负,不经营产业。
出任制置使孟珙的幕府,过了很久,代理巴东县知县。
到制置司献俘虏,王登想到自己从读书人起家,不肯拜,小吏说:“不拜则不敢报进。
”就为难他,他竟然放弃功劳离去。
淳祐四年,王登考中进士,调任兴山县主簿。
第二年,制置使李曾伯治理襄阳,王登正行某官,因积累功绩提升,不久因遭母丧去职。
等到吴渊为制置使,边情很紧急,他就想起弟弟吴潜很推许王登的才略,就准备书信聘礼叫他来。
王登正同客人下棋,打开书信,穿衣戴帽(或“穿戴好衣帽”)拜了祖庙,深深作揖出了家门,问牛有几头,可以全部发送犒劳军队。
吴渊慨叹道:“事情急了,怎么办?”王登说:“马上叫各位将领来共同商议。
”大家到了,欢跳着说:“王景宋在这里。
”吴渊说:“你们想从西门出去,王景宋想跟城共存,怎么样?”大家说:“遵命!”王登说:“打仗就怕不统一,王登是书生,只不过凭靠着车前横木观阵,请从五位大帅中选一人指挥调度。
”吴渊说:“请监丞出马,正是说的这个。
”立即写下银牌道:“监丞代替我亲自前往,官兵效命不效命,赏罚完毕具体报告。
”王登到了沙市,宰牛斟酒,得七千人,他发誓说:“王登同各位将领从道义上讲如同骨肉兄弟,今天的事情,王登不效命,各位将领杀了王登来献给主帅;各位将领有一个不效命的,王登有制置使令牌在,我不敢徇私。
”众人两腿战栗地听命,终于在沮河立了奇功。
赵葵为制置使,见到王登握手说:“王景宋一身是胆,可惜相见太晚。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o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形成的特殊艺术形象来表达创作者思想情感,从而引起人们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不断进行准确的观察、归纳、总结和抽象出来的知识体系。
而且我们从学科设置上看,音乐与科学是不同的两类领域,反映了各自的发展规律和评价体系。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两个领域活动中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思维形式、不同的话语体系、或者不同的生活习俗。
在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形式有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学科的分门别类。
科学与音乐艺术类在形式上分了家,并各自向着自己学科的方向深入发展,内容也越分越细。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学科的细分有利于人们集中把握不同文化现象的功能、特点与内部规律;有利于更具体的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进行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开拓和发明。
无论是科学还是音乐艺术,各类学科的发展,都获得了自身的成果,而且还在不断地创新改革。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仍然要按照音乐艺术与科学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门别类来规划、管理方向性人才的培养。
音乐与科学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的生产、经济、哲学、宗教等有着同样极为复杂的关系。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 卷(阅读题 共64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说到这里,我才想起我们真正讨论的那个话题——纳塔莉·安吉儿的这本《野兽之美》。
这是一本关于生物学的普及读本。
这样界定实际是幼稚可笑的,因为事实上作者讲述的是分子生物学这个当代最前卫的科学话题。
有趣的是,这样一个高深的主题完全隐蔽在作者最生动最文学的叙述中。
我们读到的只是各种生物的趣味生活,它们怎样像人类一样求爱、竞争、打架和生儿育女,怎样自私小气或牺牲贡献。
我们从前传说中恩爱贞节的一些飞禽,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反而是一个性开放主义者。
我们一直偏执相信其贪婪凶残的走兽,却很可能是一个勇于造福于后代的慈母良父。
文学编织了太多谎言,只好由科学揭示真理。
当然,如果仅限于澄清一些动物的事实,这并不足以使本书获得如此多的赞叹。
作者实际上是在介绍当代最伟大的一些生物学发现和成果,这些发现和成果又是怎样在影响人类对自身生命进化的思考。
也就是说,本书早已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它更多地还是在关注人类,在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胞是怎样决定了人及一切动物的爱恨悲欢和生老病死。
1、下列对《野兽之美》这本书的解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这不是一本仅围绕生命现象讲述的科普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鸡石油中学2013届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考练试卷命题人:许静审题人:孙艺婷注意:本试卷共12页,18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便开始了制玉探索。
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
这就是所谓“万物有灵”的观念。
而作为生命本源的“灵性”和神秘的生命力量,则弥漫于各类物质之中,通过与人类的接触、感应与人相互渗透。
于是,原始宗教信仰应运而生。
在这种宗教情结的驱使下,先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其具体体现便是将各种形象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从而获得万物身上的灵性和生命力。
最早的佩饰大多为取自动物身上的实物,诸如动物骨骼、牙、皮、羽毛等。
他们认为佩戴此物,便可具有该种动物的灵性与力量。
到新石器时代,由佩戴实物逐渐发展到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于是,原始雕塑初露端倪。
在雕塑过程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在各种石质材料中有色美而质优者,并命名为“玉”。
“玉”字,乃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属象形字,初意为将三块横玉用一条玉贯连起来,乃玉制以器也。
玉的雕琢和制作技术发展迅速,在原始社会阶段就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就目前已获得的考古发掘实物而论,辽宁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龟形玉饰、辽宁凌源牛河粱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猪龙、陕西神禾石峁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蚕等,皆可证明先民已能熟练运用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工艺技术制作玉器。
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这些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在历史上,殷人信鬼,尤尚美玉,在这个时期,玉器制作以会聚西部所产玉材和东部琢玉技术之双重优势而蔚为大观。
在殷墟妇好墓中,随葬玉器多达755件,贵族尚玉之风可见一斑,而动物类玉饰为其主流。
随着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玉器制作工艺亦逐渐在相互借鉴和整合过程中走向成熟,这使玉器的品类大增。
因此对玉石质量与品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质地坚韧、光泽莹润、色彩绚丽、组织细密而透明、声色舒扬而致远之美石,方可得玉之美名。
而产于新疆和田的角闪石,因白如羊脂,光泽温润,被奉为正宗玉材而价值连城。
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所以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
此类制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玉器主流。
(原文有删改)1. 下列各项中,对“以玉避邪”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原始宗教产生后,先民们起初经常佩戴动物身上的实物作装饰等方式营造出一种充满灵性的神秘氛围。
B.在原始巫术盛行的文化环境中,玉制的佩饰一般被认为是可避邪禳灾之护符瑞玉。
C.殷人信鬼,而美玉又有避邪作用,因此那个时代的贵族是十分崇尚美玉的。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就可证明这一点。
D. “以玉避邪”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跟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的功能有直接关系。
2.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万物有灵”的观念就是指在先人心目中,自然万物本身皆蕴涵着固有的生命潜能,皆有着与人类相同的灵性。
B.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不再佩戴实物,而是佩戴各种动物实物的替代品,原始雕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C. 殷商时期,西部所产玉材之优良和东部琢玉技术之高超,标志着这个时期玉文化的发达。
D.社会普遍认为,玉刻龙凤,可永平安;玉雕神兽,可镇邪除灾。
因此,古代巫师赋予美玉以驱邪禳灾的功能。
3. 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就通过文身、佩饰等方式,与人类自身以外的各种神秘对象进行沟通。
这种对自然的浅显认识促进了原始宗教的产生。
B. 大量玉器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熟练掌握了切、割、凿、挖、钻、磨、抛光等各种制玉的技巧。
C. 受原始宗教的影响,殷商时期的贵族中有尚玉之风,并且他们只对动物类的玉器情有独钟。
D.玉文化的繁荣与先民们的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随着原始宗教的逐渐衰落,玉文化也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髫龀就学,耽.阅不倦耽:沉迷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3分)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
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
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阻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
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
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5分)译文:(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5分)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钉头磷磷,,瓦缝参差,。
(杜牧《阿房宫赋》)(2),。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短中选定共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一小时的故事【美】凯特·肖班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
她的姐姐朱赛芬在告诉她时,话都没能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
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才匆匆赶来报告噩耗。
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
她可不是这样。
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
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
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
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
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唧唧喳喳地叫。
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
她还年轻,美丽。
白皙而沉着的脸,显示出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
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作出决定。
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
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她感觉得出来。
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
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
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
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
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恐惧的神情。
接着,她的目光开始变得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