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合集下载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中华世系图表(先秦部分)

10报乙 9
11报丙 10
12报丁 11
13示壬 12
15示癸 13
15成汤 14 15
2 大丁 2外丙 3仲壬
3 4太甲
4 5沃丁 6太庚
5 7小甲
10仲丁 11外壬 12河亶甲 13祖乙
14祖辛
16祖丁
18阳甲 19盘庚 20小辛17南庚
祖己 23祖庚 24祖甲
25廩辛 26康丁
子发
子产
20郑共公
4强鸠夷 5余桥疑吾6柯卢
7周繇
8屈羽
9夷吾
10禽处
11转
12颇高
13句卑
14去齐
15寿梦
姒姓。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越国与杞国、缯国、褒国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越非民族之称,乃东南扬州之地名也。会稽之耻,勾践 立了东越国。长子玉在福建地区建立了闽越国。 夏代越侯 1无余 2丕诚 3宗元 4绍圣 5毅正 6子诚 7娄玉 商代越侯 8俶 9枋 10菪 11潜 12扃 13厉 14皓 15僮 浑淳 16仲庚 17太辛 18咸享 19寀 20浤 周代越国 22诃 23加佑 24子升 25纲 26汝稷 27洽 28杞 29少连 30骝 31逸 32鲤 33必高 34越侯无壬 35越侯无瞫 37越王允常 38越王勾践 39越王鹿郢 40越王不寿 41越王朱勾 42越王翳 43越王诸咎44越王错枝 45越王无余 46越王无颛 57越王无疆 闽越国 1玉 2尊 3亲 4恒 5朝 6睦 7无诸 8獏 9? 10甲 11郢 繇王丑 繇王居股 东越武帝 东越国 1蹄 2伟 3鸿业 4海宇 5伯历 6安朱 7摇 8昭襄 9建 10贞复 11望 芈姓熊氏。楚人是华夏族南迁的一支,最初根据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为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 楚国 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迁徙路线:河南新郑(祝融之墟)—桐柏山—丹阳(今淅川县)—湖北荆山。大启群蛮,城濮之战,问鼎中原,向戌 1 灭楚。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①鬻熊 ②楚熊丽 ③楚熊狂 1楚熊绎 2楚熊艾 3楚熊黵 4楚熊胜 5楚熊杨 6楚熊渠 7楚熊挚 8楚熊延 9楚熊勇 10楚熊严 11楚熊霜 12楚熊徇 13楚熊咢 14楚若敖 15楚霄敖 16楚厉王 17楚武王 18楚文王 19楚堵敖 20楚成王 21楚穆王 越国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概述
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46年之前,统称为“上古时期”,或称“三皇五帝时代”,因为当时没有直接的文字记载,所以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三皇五帝时期出现的人物,既包括了夏朝开国君主夏禹,也包括了周朝先祖后稷(姬弃)、商朝先祖契(xiè)、秦朝先祖伯益,中国司法鼻祖+李唐先祖的皋陶[gāo yáo],还有世界张姓始祖的挥公等。

上古时期
时间范围:公元前2146年之前;
部分帝王: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等;
所属文化:史前文化;
重大事件: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建八卦、燧人钻燧取火、有巢构木为巢、共工怒触不周山、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阪泉之战、涿鹿之战;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图谱
下图中,详细绘制出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由于移动端限制,无法查看完整版高清大图,如需,请留言,公诸同好。

部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部分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三皇五帝及其后代关系。

夏商周三代世系整理

夏商周三代世系整理

夏商周三代世系整理注:(左上为长),水平为兄弟,竖直为父子,箭头表示继承,左为长,上为长,虚线为收养关系五帝:黄帝(帝鸿)↓玄嚣(青阳)—昌意| |蟜极帝颛顼(高阳)| |帝喾(高辛)鲧—穷蝉↓ | |帝挚→帝尧帝禹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重华)—象夏:帝禹↓帝启↓帝太康→帝中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 ↓帝孔甲←帝厪↓帝皋↓帝发↓帝履癸(桀)殷: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癸↓成汤(武王)↓太子太丁(早卒)—帝外丙→帝中壬|帝太甲(太宗)↓帝沃丁→帝太庚↓帝小甲→帝雍己→帝太戊(中宗)↓帝中丁→帝外壬→帝河亶甲↓帝祖乙↓帝祖辛→帝沃甲| |帝祖丁→帝男庚|帝阳甲→帝盘庚→帝小辛→帝小乙↓帝武丁(高宗)↓帝祖庚→帝甲↓帝廪辛→帝庚丁↓帝武乙↓帝太丁↓帝乙↓微子启—帝辛(纣)周:弃(后稷)↓↓鞠↓公刘↓庆节↓黄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伯—虞仲—季历(公季)↓文王昌(西伯)↓武王发—周公旦↓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繄扈—孝王辟方↓懿王囏|夷王燮↓↓宣王静↓幽王宫湦↓平王宜臼—伯服。

五帝知识

五帝知识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í) 貔(pí) 貅(xiū) 貙(chū)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

三战,然後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tuī) 筴(jiā)。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士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lãi) 祖(zǔ)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

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zhuān) 顼(xū)也。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xiã)诚以祭祀。

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pán)木。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颛顼帝颛顼生子曰穷蝉。

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

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
姓青阳氏)共生子八,称“八元”)唐尧
????
殷商
契昭明相土昌若
(殷)
后稷
弃不窟鞠公刘
(周)
戏名器祝融术器雷四岳句龙信誇父垂公(共工)
(黄帝司徒)(共工、伯夷二代辅
大禹治水有功。因
源于炎帝之后,共
工复赐姜姓。大禹
治水功成,伯夷功高,被封邑于城,
后人以“吕”为氏)
小帝
??鲧夏禹(公元前2165年,名文命,妣涂山氏,为夏朝建立者,生子启,葬浙江会稽)
黄帝支系炎帝神农氏名榆冈在位八十年在位六十年在位四十九年在位四十五年在位四十八年在位四十三年在位五十五年前3217年甲申年位葬宝鸡市17公里的鹿原镇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魏道武帝号有熊氏姓公孙后改姬姓今位于高阳氏生子八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约一公里姓青阳氏共生子八称八元中华始祖炎帝黄帝重华)

?帝尧源明(名丹朱,为刘姓的开源始祖。详见刘氏本源图系)
(陶唐氏,名放勋,
生十子,封其第九
子源明于刘地,故
源明公成为刘姓的
开源始祖)
昌若曹圉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汤)
(商朝,前1600年)
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谕公非高圉亚公叔古公太伯
祖类澶父
虞仲
季历
共工伯益
中华始祖炎帝、黄帝世系图
远古时代,中华人类祖先最早活动在西北地区(陕西一带)和黄河流域(即中原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相传,少典太始祖传至炎帝与黄帝。炎帝名榆冈,姓神农氏,发明了五谷,养育了人类,生活在黄河上游,姜水之滨,后姓姜。黄帝姓轩辕氏,创造了马车,改善了运输工具,发展了生产力。黄帝生活在黄河下游,姬水之滨,后姓姬。故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世系图为:
黄帝支系
少典氏勗其巨駓芒昧夷栗柏坚节赫胡封胥依盧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及黄帝世系图表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上古——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建都:安(今山西雯县)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

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

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夏启姒启在位29年太康在位29年仲康在位13年相在位28年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少康在位21年杼在位17年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泄在位21年不降在位59年扃在位21年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孔甲在位31年皋在位11年发在位11年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周朝(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统治353年,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文王姬昌 50年(注:建国前在位)周武王姬发 14年(注:前7年在建国前)周成王姬诵 15年(周公姬旦摄政7年)周康王姬钊 25年周昭王姬瑕 23年周穆王姬满 55年周共王姬繄扈 23年周懿王姬囏 8年周孝王姬辟方 6年周夷王姬燮 8年周厉王姬胡 11年周宣王姬静 46年周幽王姬宫湼 10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解读

01三皇五帝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解读

三皇五帝简介三皇五帝世系图三皇五帝是中国在夏朝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

从三皇时代到五帝时代,历年无确数,最少数千年。

近代考古在中原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等,从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其中出土的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与约3000年前的殷商甲骨文有类同和相似之处。

三皇五帝是中华上古杰出首领的代表。

三皇五帝是谁,存在多种说法。

基本上,无论是按照史书的记载,还是神话传说,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

大致上,三皇时代距今久远,或在四五千年至七八千年以前乃至更为久远,时间跨度亦可能很大;而五帝时代则距夏朝不远,在4000多年前。

历史三皇五帝属中国上古时期,距今久远,少有当时的文字实物资料流传,主要靠传说流传至今,因此这段历史对于后来的人们存在很多含糊不清之处。

由于对这一历史时期现存的资料大多和神话传说纠缠在一起,许多事情很难判断真伪,综合史料,大致为:三皇时代处于约6000年前到4000年前,是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期。

历史资料表明,漫长的三皇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转变期,早期的女娲也常被列为三皇之一。

到五帝时代,已经是父系社会,不过女子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嫘祖等女子人物在文明发展中也有很大的贡献。

五帝时代文明是三皇时代文明的延续。

以文字为例,传说伏羲创造八卦、文字,而在黄帝时代仓颉造字,文字愈加成熟。

女娲、伏羲时代的龙崇拜,在炎黄时代进一步发展。

传说炎帝(指末代炎帝)、黄帝皆神农后裔,炎帝即神农部落首领,也是各部落联盟的首领、天子共主,当时神农部落已世衰,黄帝和伏羲(有人认为盘古即为伏羲)部落有密切的传承关系,后来黄帝取代炎帝成为天子,为五帝之首,五帝以后即为夏、商、周时代。

五帝时代在约4000多年前,当时,黄河流域有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主要从事农业劳动,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并且结为联盟,最后,黄帝又征服了周边各个部落,黄帝时代华夏文明取得很大发展,华夏族由此产生,现在的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来自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古帝王世系表
黄帝世系图表
注:①黄帝之父曰少典。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取代神农氏为帝,国号有熊。

25子有姓14人。

正妃嫘祖生玄嚣、昌意。

②帝喾娶娵訾氏生挚,陈锋氏生帝尧名放勋,元妃姜原生稷,次妃有娀简狄生契。

帝挚立不善,不久改立帝尧, 国 号 陶唐。

尧就位年龄不详,立73年令舜摄政,辟位28年而崩,在位101年。

契,姓子氏,治水有功,封于商,传13世至成汤而灭夏。

周后稷名弃,姓姬氏,舜封之于邰,传16世至武王灭商。

③帝舜名重华,国号有虞,故称虞舜,父瞽叟,继母生弟象。

年30举,用事20年,代尧摄政8年,尧崩3年丧毕,61岁即位,在位39年,享年100岁。

④禹姓姒氏,名文命,国号夏后,在位10年。

涂山氏生子启,至桀传17世而亡。

⑤禹和尧均为黄帝的五世孙,舜为黄帝的九世孙,而禹位承舜,相差四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