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引言概述: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宋词的发展脉络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学之路,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特点、流派、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词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1.1 宋代社会背景1.2 文学环境1.3 对词的重视二、特点:2.1 抒情性强2.2 表现手法灵活2.3 语言简洁三、流派:3.1 西昆体3.2 江西词派3.3 宋辽词派四、代表作品:4.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3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五、影响:5.1 对后世词人的影响5.2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5.3 对现代文学的影响正文内容:一、历史背景:1.1 宋代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这种繁荣的社会背景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1.2 文学环境宋代文学以词为主流,词人众多,作品丰富多样。
文学环境的热闹和多样性为宋词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1.3 对词的重视宋代文人对词的重视程度很高,将词视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这种对词的重视促进了宋词的繁荣和发展。
二、特点:2.1 抒情性强宋词以抒情为主要特点,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慨。
这种抒情性强的特点使宋词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2 表现手法灵活宋词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灵活多样,既有婉约细腻的风格,也有豪放激昂的气势。
这种表现手法的灵活性为宋词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3 语言简洁宋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字字珠玑,表达简练精炼。
这种简洁的语言风格使宋词更易被人们接受和传颂。
三、流派:3.1 西昆体西昆体是宋代词的一种重要流派,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
西昆体词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为特点,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2 江西词派江西词派是宋代词的另一种重要流派,以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
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脉络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 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 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 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 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 么联系?
16
参考答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 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 于归,宜其室家。人面桃花意象的来源。唐 崔护《题城南》
1、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 《礼》《易》《春秋》
2、代表作品:《卫风·氓》《秦风·蒹葭》《邶 风·静女》《豳风·七月》
《卫风·氓》: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士 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
《秦风·蒹葭》:男主人公因失恋而惆怅,营造出一 幅秋水蒹葭、伊人道殊、可望不可即的萧索画面,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南宋——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
宋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
婉约派:柳永( )、秦观、贺铸、李清照( )等
格律派: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元:马致远、张养浩
2
先秦两汉: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
一、(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 500年间周代的诗歌305首。
宋词发展脉络

宋词发展脉络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起源于北宋时期,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
宋词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脍炙人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从宋词的起源、发展、流派和代表作品等方面,详细介绍宋词的发展脉络。
一、宋词的起源和发展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的文化繁荣时期。
在此期间,诗词创作蓬勃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以更自由、更灵便的方式表达情感。
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形成为了宋词的雏形。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们开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他们追求真实、自然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拘泥于古体诗的格律和主题。
他们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出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宋词。
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唐和盛唐。
初唐时期,宋词的形式还比较简单,多为五言绝句,内容主要以咏史抒怀为主。
盛唐时期,宋词逐渐丰富起来,形式上浮现了七言绝句、律诗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涉及了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抒怀等。
二、宋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宋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为了多个不同的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1. 婉约派:婉约派是宋词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以其婉约细腻、情感真挚的特点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豪放派:豪放派是宋词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其豪放奔放、情感激烈的特点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长恨歌》等。
3. 清新派:清新派是宋词中的一个小流派,以其清新淡雅、意境优美的特点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等。
4. 歌行派:歌行派是宋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其歌谣般的节奏和明快的语言而受到爱慕。
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采桑子·常记溪亭日暮》、晏殊的《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等。
词的发展脉络及其典型作品

词的发展脉络及其典型作品一、有关词的常识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分为小令、长调、中调三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的发展脉络及典型作品(一)起源于唐代此时的词大都以反映爱情相思、寄情山水之类为题材,代表词人、词作: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二)晚唐五代词1、花间派:此派词作语言秾丽精致,内容大体以闺情为主,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伤春悲秋的闺阁情怀,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菩萨蛮(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南乡子(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带香游女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2、南唐词人(1)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被认为开创“以景写情”的手法,对李煜影响很大。
鹊踏枝(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李璟:其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
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宋词的发展脉络:

4、宋词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 另外如互文和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 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 难的修辞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 仅仅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且既有声响,又有色彩;既有 远景,又有近景。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 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言 外。 2)用典,是古诗词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朦胧淡约的情思
三、 新 妇 的 柔 情
妩媚、娇憨、 多情婚后的幸 福与欢乐
四 、 少 妇 的 幽 思
2)代表人物:柳永 秦观 李清照 周邦彦 姜夔.
2、关于豪放派 1)豪放派:打破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开拓词的内容,提高 词的意境,开创了一种新的豪放风格。词风转变。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其《答陈季常书》云:“又惠 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 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这说明了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 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豪放之作在词坛振起雄风,注入词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唱 出当时时代的最强音,颇具阳刚之美。
3、词的别称。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 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 子词”; 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6、作品: 宋词现存二万多首,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 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佳作如林, 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有的风流蕴藉,珠圆玉润;有的痛快淋漓, 酣畅恣肆;有的沉郁豪放,雄深雅健;有 的清空骚雅,瘦硬峭拔……但最主要的是婉 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唐宋词的发展

唐宋词的发展第一篇:唐宋词的发展唐宋词的发展第一节词的起源和发展一、词的名称、起源词是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为它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五代称为曲、曲子词、词等。
它在初唐出现,在中唐得到了发展,在晚唐五代得到了繁荣。
唐代政局统一,经济发达。
南北交通与中外贸易,带来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
作为词乐的燕乐也就随之兴起并广泛流传起来了,唐代城市繁荣,助长了官僚地主、豪门富商的享乐欲望,歌楼妓馆随处可见,城市中处处管弦,处处笙歌,随之涌现了许多乐工歌姬。
他们演奏、传播燕乐,歌唱并创制曲词,这就促进了词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词随燕乐而兴。
燕乐就是宴乐,是宴饮时演奏的音乐。
南北朝以来,中国音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一方面楚汉旧声逐渐衰落;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活动、中外通商以及教徒传教等多种渠道,输入了大量的外来音乐,即西北各民族的音乐和中亚、印度等地的音乐。
这些外来音乐与原来流行的中原音乐、民间俗乐相融合,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唐音”。
他们经常在宴饮时演奏,被称为燕乐,词就是随着这种燕乐的广为流传而兴起的合乐诗歌。
再次,词的兴起也是诗体嬗变的结果。
唐代近体诗十分发达,近体诗往往可以作为声诗入乐。
但近体诗都是整齐的律绝,它在配乐演唱时与抑扬多变的燕乐谱曲难得协调,所以乐工歌姬在演唱文人近体诗时,或加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音高组织形态,是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或加虚字,或略为增减字数,以适合乐曲的需要。
如王维的《渭城曲》在演唱时采用“阳关三叠”曲谱,正是律绝合乐时改动字句的例子。
而最终解决词曲矛盾的办法,还是以乐定词,使声文相从,于是出现了以曲拍为句的词。
因此,词是合乐诗歌,是依声填词的合乐诗歌;是律化了的句式参差的诗歌。
它的合乐方式,从因诗入乐到依声填词;他的句式,从整齐的律绝到律化长短句,就是由诗入词的演变过程。
二、词的发展过程1.民间词:词最早产生在民间,敦煌发现的曲子词中,大量是民间无名氏的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 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 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发展脉络
晏几道(1038—1110) ——人间自是有情痴
宋词发展脉络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李 煜 : 皇 帝 身 , 文 人 心 。
宋词发展脉络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词发展脉络
—读词,享受人间之美
宋词发展脉络
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 又称为“诗余、曲子词、长短句”, 有固定的曲调,即词牌名。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和 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有上下阕之分。 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词发展脉络
词的发展: 敦煌曲子词——唐文人词——晚唐五代词(花 间词&后主李煜)——宋词——清朝纳兰性德
宋词发展脉络
•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 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 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自 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 实。”
宋词发展脉络
温庭筠,字飞卿。温词的风格并不 单一,但最能代表温词风格的是《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来)一类 作品。
宋词发展脉络
• 西蜀词人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韦词有花间词的共同特征。但是韦庄经过乱离苦 痛之后,把粉泽之气冲淡了,这在他的一些抒情 词里表现尤为突出。
词的发展简史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市列珠 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 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 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卢飞快,弓如霹 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 发生!
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
雨不须归)、刘禹锡、白居易 (《江南好》)等人的词
4、文人词的成熟:晚唐温庭筠等人的词
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妆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 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北宋:词的发展高峰(四个时期)
1、令词为主的时期:宋初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
在艺术成就方面,他继承苏轼的革新精 神,突出发扬了 豪放的风格,扩大了词体的内 涵,使其丰富多彩,把词推向更高的阶段。在 词的创作手法上,他不仅运用古近体诗的句法 作词,又吸收了散文、骈文、民间口语入词, 辛词代表了文人词的最高成就。词是慷慨、豪 迈,抒写抑郁不平之气。有时 也存在用典过多, 不免使人晦涩难懂的缺点 。和他唱和的作家有 陈亮、韩元吉、刘过等,就是与他的风格迥异 的姜夔也写过仿效稼轩体的词。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词牌即词题的, 词牌之外,还有一个词题,在词牌下面用较小 的字注出。如《沁园春 ·长沙》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 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 “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初词坛是官僚士大夫一统天下。代表作家是晏殊、欧 阳修。他们都官至宰辅,词作侧重反映士大夫阶级闲适自 得的生活和流连光景、感伤时序的情怀;所用词调仍以唐 五代文人驾轻就熟的小令为主;辞笔清丽,气度闲雅,言 情缠绵而不儇薄,达意明白而不发露,词风近似南唐冯延 巳。尚未摆脱南唐词的影响。晏殊的幼子晏几道也擅长小 令,与晏殊并称“二晏”。他是由贵公子降为寒士的,经历 了较多的人世沧桑,故其词高华之中,深寓悲凉。
主管国家音乐机关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
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
• 与秦、周同辈且并驾齐驱的还有一位词中雄杰贺铸。他是北 宋唯一从武官队里脱颖而出的著名词人。所作取材较广,风
格也不拘一隅,婉约、豪放,兼收并蓄,如杂花酿蜜,自成
滋味,合金铸剑,别有锋芒。
.
• “豪放派"要解放词体,打破“诗言志”(泛指情
.
•
在北宋后期的婉约词人中,秦观是艺术造诣很高的一位。
秦词的特色是只以中音轻唱,只以浅墨淡抹,而旋律间自有
一种沉重的咏叹,画面上自有一种层深的晕染。他政治上屡
经挫折,远谪南荒,而性格软弱,不像与他有着相同遭际的
苏轼等人那样倔强,故其晚年之作多绝望语,格调也由哀婉 而凄厉。北宋晚期“婉约派”的另一位代表作家、徽宗朝曾
数民族、中国和外国音乐文学的水乳交融。
•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曲子”指她的燕乐曲调,“词
”则指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辞。由于“曲子”的唱法今已失
传,现在我们所能欣赏的,就只剩下文辞了。因此,“
曲子词”也就通行省称为“词”。
.
•
盛、中唐时期民间词已很发达,影响所及,倚声填词
在文人圈子里亦浸成风气。不过,从李白的《菩萨蛮》
志)而“词言情" (特指情爱)的题材分工,冲决“诗庄
词媚”的风格划界。“豪放派"的发轫之始,可追溯
到与晏、欧、柳同时的范仲淹。他出身贫寒,贵不忘
本,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
胸怀。进入北宋后期,神宗朝的大改革家王安石一方
面在创作上步武范仲淹,以《桂枝香》等刚健亢爽的
怀古咏史词骋其政治长才、豪杰英气。苏轼“非不能
凉,或表现为长路走马、酒渴思茶、叩问农家时的随
和平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他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
基者。
.
• 在词史上以“二张"并称的张元斡和张孝祥,是南 宋早期爱国词人中成就较高的两位。高宗绍兴年 间,朝士胡铨因上书反对和议、请斩秦桧之头而 遭迫害,被流放广东蛮荒之地。张元斡不畏株连, 毅然作《贺新郎》为他饯行,竞以此得罪,受到 削籍除名的处分。孝宗朝“隆兴北伐”失利后, 投降派重新得势,遣使向金人乞和,张孝祥悲愤 地在建康留守宴上赋《六州歌头》,致使主战派 大臣张浚伤心罢席。此类慷慨悲凉、骏发踔厉的 优秀爱国词作,二人集中,绝非仅见。
市民词起步较晚,其代表作家是柳永。柳永一生飘泊, 沉沦下僚,较能接近民众;所作多描绘都市风光,传写坊 曲欢爱,抒发羁旅情怀,内容比晏、欧词丰富,语言也俚 俗家常,颇合市民阶层的口味。他精通音律,长期混迹秦 楼楚馆,与民间乐工歌妓合作创制了许多新腔,大都是更 宜于表现繁复多变的都市生活的慢曲长调。层层铺叙、处 处渲染、淋漓酣畅、备足无余的作风,确与崇尚含蓄、讲 究韵味、抒情小诗般的传统文人词大异其趣。由于柳词具 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较新鲜的时代风貌,故而风靡四方 ,赢得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盛誉。
词的发展脉络及其主要流派
.
词的起源
•
词起源于隋代,她的诞生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她
所配合的曲调,是同时兴起的,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
,糅和少数民族音乐及外来音乐而形成的新声“燕乐”(“ 燕”同“宴”,因常在宴会上演出,故名)。公元589年, 隋文帝灭陈,结束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政 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通贯,民族间的融合,自必带来 文化上的汇流。词应运而生,是南方和北方、汉族和少
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 ,他只把词当成一
种句读不葺的新体诗来作。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
谈玄,抒爱国之志,叙师友之谊,写田园风物,记遨
游情态,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其词或表现
为平冈突骑、锦帽貂裘、挽弓射虎时的激昂慷慨,或
表现为骤雨穿林、芒鞋竹杖、吟啸徐行时的开朗旷达,
或表现为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杰时的沉郁悲
• “西蜀词派”亦称“花间派”,以醇酒美人为主要创 作对象,此派的作风是效法温庭筠的。《花间集 》的首选是温词,后人称温氏为花间派的鼻祖。
• 成就最高的是韦庄。其作品主题固然多写艳情; 但偏向于自己亲历的悲欢离合,主观色彩较强烈 ,风格也较清丽疏朗,有别于温词的注重客观描 摹和秾艳缜密。
• “南唐词派”前期作品的取材范围,与“西蜀词派”大 致相同。时代稍晚,代表作家主要是南唐的两位君主中主 李琮、后主李煜和宰相冯延巳。该派形成之日,已是国祚 衰微、风雨飘摇之时。后周以及代周而继起的宋,虎视眈 眈,陈兵境上,这样严峻的形势,于是,我们在前期南唐 词中就已看到了较多的冷色。要说南唐词与西蜀词在风格 上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多了一层心理上的阴影,从而辞笔 也就较为凄清,不同于西蜀词的绮艳。
都城金陵的陷落,标志着南唐国政治命运的完结,也 标志着南唐词文学价值的升华。南唐词派最后也是最杰出 的作家李煜,入宋后以亡国降虏的耻辱身分,在“日夕只 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中,写出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 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虞美人》)等许多泣尽以血的词句。清人周济《 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 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温庭筠) ,严妆也;端己(韦庄),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形象地道出了三家词的特色。而“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八 字,正是对后主那些直抒胸臆. 、洗尽脂粉、纯用白描之佳
《忆秦娥》到白居易的《忆江南》《竹枝词》,此期文人
词作者大多数还应算是诗人而非词人,其创作的主要成绩 也在诗而不在词,因此,这时的文人词仅处于萌芽阶段。
•
只有到了晚唐,她才可以说是基本成熟了。其标志是
大词人温庭筠的出现。温氏虽也工诗,但诗名已为词誉所
掩,这表明文人词已从文人诗那里争得了自己的独立。温
词深美闳约,精艳绝人,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然而
也正是在他手里,词专主艳情、香而软的传统格局定型了 。
.
•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祸频仍,民不聊生,相对 来说,南方的局势却较为和平。因此,在这两块 绿洲上立足的前后蜀和南唐,理所当然地成了当 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国度。“西蜀”、“南唐”两 大词派,就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先后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