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ff2改性硅油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合集下载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聚醚改性硅油(简称聚醚硅油),是由性能差别很大的聚醚链段和聚硅氧烷链段,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

亲水性的聚醚链段赋予其水溶性,疏液、疏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赋予其低表面张力。

因此,作为表面活性剂、有机类产品无法与其比拟,纯硅氧烷也相形见拙。

聚醚硅油已广泛用作聚氨酯泡沫匀泡剂,乳化剂,个人保护用品原料,涂料流平剂,织物亲水、防静电及柔软整理剂,自乳化消泡剂及玻璃防雾剂等,并已形成改性硅油中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

而聚醚链段与硅氧烷链段之间的连接又有两种方式,即通过Si ‐O ‐C 键或Si ‐C 键连接,前者不稳定,易被水解,故也成为水解型;后者对水稳定,也称非水解型。

市售聚醚硅油的主要类型有以下5中。

(1) SiOC 类主链型Me 3Si ‐O(Me 2SiO)m (C 2H 4O)a (C 3H 6O)b R (R 为H 、烷基、酰氧基,下同)(2) SiOC 类侧链型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O(C 2H 4O)a (C 3H 6O)b R(3) SiC 类侧链型Me 3SiO(Me 2SiO)m (MeSiO)n SiMe 3C 3H 6O(C 2H 4O)a (C 3H 6O)b R(4) SiC 类两端型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2C 3H 6(C 2H 4O)a (C 3H 6O)b R(5) SiC 类单端型R(OC 3H 6)b (OC 2H 4)a OH 6C 3(Me 2SiO)n SiMe 3其中,SiC 类产品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聚醚硅油的主要制法有两种。

(1) 缩合法制SiOC 聚醚硅油 即由含羟基的聚醚与含SiOR 、SiH 或SiNH2的硅氧烷通过缩合反应而得,反应式如下(PE 表示聚醚)。

≡SiOEt + HO ‐PE → ≡Si ‐O ‐PE + EtOH≡SiOH + HO ‐PE → ≡Si ‐O ‐PE + H 2≡SiNH 2 + HO ‐PE → ≡Si ‐O ‐PE + NH 3(2) 氢硅化法制SiC 型聚醚硅油 即由氢硅油与含链烯基的聚醚通过铂催化加成反应而得。

不同结构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与消泡性能研究

不同结构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与消泡性能研究

不同结构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与消泡性能研究不同结构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与消泡性能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在消泡性能方面的应用。

通过改性硅油的制备和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对消泡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存在差异,其消泡性能也有所不同。

在应用方面,低分子量的聚醚改性硅油具有比高分子量的聚醚改性硅油更好的消泡性能。

关键词:聚醚改性硅油;不同结构;制备;消泡性能1. 引言消泡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和消除液体中的气泡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消泡剂主要是通过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来实现降低气泡形成和稳定的目的。

目前,硅油被广泛应用于消泡剂的制备中,其在消泡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然而,常规硅油在高温和高储存时间等条件下,消泡性能会下降。

为了提高其消泡性能,研究人员开始对硅油进行结构改性。

2. 实验部分2.1. 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本实验采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一种是线性聚醚改性硅油,另一种是交联聚醚改性硅油。

首先,将聚醚与硅油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加入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通过分离和洗涤等步骤,得到聚醚改性硅油。

2.2. 聚醚改性硅油的表征通过红外光谱仪对聚醚改性硅油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显示,线性聚醚改性硅油在波数1150 cm-1和1078 cm-1处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吸收峰,而交联聚醚改性硅油在波数1109 cm-1和1035 cm-1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峰。

3. 结果与讨论3.1. 不同结构聚醚改性硅油的消泡性能将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与传统硅油进行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聚醚改性硅油具有更好的消泡性能。

其中,低分子量的聚醚改性硅油消泡效果最佳,其消泡速度和消泡持久性均优于高分子量的聚醚改性硅油。

3.2. 影响消泡性能的因素通过对聚醚改性硅油的表征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结构的聚醚改性硅油在表面张力和粘度方面存在差异。

线性聚醚改性硅油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粘度,有利于降低液体中气泡的形成和稳定,从而提高消泡效果。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是一种新型的有机硅化合物,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是许多工业领域所必需的材料之一。

本文将介绍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合成方法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磺化法:将硅氢化合物与聚醚发生磺化反应,反应产物在进一步反应过程中,通过水解、减除等步骤,最终得到聚醚改性硅油。

2.二烯基二硅氧烷合成法:利用二烯基二硅氧烷与含有双键的聚醚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形成聚醚改性硅油。

3.醇解法:将含有羟基的聚醚与硅烷通过加热反应,得到二元醇和硅酸酯,其中硅酸酯经脱水反应后,产生聚醚改性硅油。

4.乳化聚合法:将硅烷与聚氧乙烯在高温高压下缩合,进一步进行聚合反应制备聚醚改性硅油。

二、应用领域
1.润滑剂领域
聚醚改性硅油是一种优良的润滑油,具有出色的附着性、耐磨性和抗氧化性能。

它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制造、船舶、铁路等领域中。

特别适用于高速、高压、高温下的润滑场合。

2.化妆品领域
由于聚醚改性硅油具有极佳的抗氧化性、柔软性、抗污染性和水解稳定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妆品中。

它可作为防晒霜、柔顺剂、保湿剂和去油剂等,具有较好的效果。

3.涂料领域
4.建筑材料领域
聚醚改性硅油可以用作封闭剂、涂料添加剂、防水剂等,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中。

它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防水性能、抗裂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同时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聚醚改性硅油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有机硅合成材料。

它是以聚醚—硅氧烷共聚物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有机硅化合物,通过在硅氧烷链上引入聚醚链段而形成。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低表面张力、优良的润湿性能、抗气候老化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绝缘性能等。

聚醚改性硅油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主要有两种方法:直接聚合法和后期改性法。

直接聚合法是通过在聚醚链段上引入硅氧烷链段来合成聚醚改性硅油。

这种方法通常以聚醚和硅烷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聚醚改性硅油。

后期改性法是在硅油中引入聚醚链段,通过化学反应将聚醚链段与硅油分子链连接起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有硅油的情况,通过后期改性可以得到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化妆品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优异的润肤性能,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皮肤表面,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润滑性。

它常被用作化妆品原料,如面霜、乳液等,可以改善皮肤的触感和保湿效果。

在纺织品领域中,聚醚改性硅油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改善纤维材料的柔软性和抗静电性能,使纤维更加柔软舒适,并提高纺织品的电绝缘性能。

它还可以用于纺织品的防水处理,增加织物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

聚醚改性硅油还可以应用于建筑和汽车行业。

在建筑行业中,它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防水处理剂,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建筑物的表面,增加其防水性能。

在汽车行业中,它可以用于汽车的润滑和减摩剂,能够减少机械部件的摩擦和磨损,并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聚醚改性硅油还可以用于印刷和油墨行业中。

它可以用作油墨的分散剂和润湿剂,使油墨颜料均匀分散,并提高油墨的润湿性能和印刷质量。

聚醚改性硅油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有机硅合成材料。

它的合成方法有直接聚合法和后期改性法,应用领域广泛,如化妆品、纺织品、建筑和汽车行业等。

聚醚改性硅油在这些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并提高其使用效果。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是一种具有各种优异性能的有机硅化合物,其合成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工
业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和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直接合成和改性合成。

直接合成是将聚
醚和硅氢化合物加热反应生成聚醚改性硅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可以通过催化剂转化
为水。

改性合成是将已有的硅油与聚醚进行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聚醚和硅油分子间的
化学键发生断裂和重组,生成聚醚改性硅油。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聚醚改性硅油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聚醚改性硅油常用作调
理剂、表面剂和除臭剂。

其优异的界面活性能使其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具有良好的
润滑、柔软和保湿等特性,使得肌肤更加光滑柔软。

在润滑材料领域,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优良的润滑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它可以用作机械
传动装置的润滑剂,减少机械磨损和能量损失;也可以用作高温润滑剂,具有较高的耐高
温性能,可用于高温工况下的摩擦副润滑。

聚醚改性硅油在医药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溶解性,可以用作药物传递的载体和增稠剂。

通过调整聚醚改性硅油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实现药物
的缓释和控释,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油墨和涂料行业中,聚醚改性硅油常用作分散剂和粘合剂。

其优异的分散性和粘合
性能使其能够将颜料和填料均匀分散在基体中,提高涂料的质量和性能。

一种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一种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653506.8(22)申请日 2020.07.08(71)申请人 广东哈弗石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23820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村畔山工业园(72)发明人 刘彬隆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代理人 陈变花(51)Int.Cl.C08G 77/46(2006.01)C09D 7/65(2018.01)B01F 17/42(2006.01)B01F 17/54(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脂肪酸和烯丙醇环氧基封端聚醚,在120-150℃下,反应2-5h;(2)反应完成后,将温度调至90-130℃,将装置改为冷凝回流条件,加入催化剂后滴加含氢硅油,反应3-12h;(3)反应完成后,将装置改为冷凝回收装置,脱除溶剂,得到黄色液体,即聚醚改性硅油。

本发明通过调节亲油基团配比含量,可以很好地控制聚醚改性硅油的亲水亲油平衡,有利于涂料等配方体系亲油性物质和亲水性物质之间的润湿分散。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11690141 A 2020.09.22C N 111690141A1.一种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脂肪酸和烯丙醇环氧基封端聚醚,在120-150℃下,反应2-5h;(2)反应完成后,将温度调至90-130℃,将装置改为冷凝回流条件,加入催化剂后滴加含氢硅油,反应3-12h;(3)反应完成后,将装置改为冷凝回收装置,脱除溶剂,得到黄色液体,即聚醚改性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酸和烯丙醇环氧基封端聚醚的环氧基团摩尔比在1:1~1:8。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聚醚改性硅油是通过将聚醚化合物引入到硅油中进行改性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和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聚合反应将聚醚化合物引入到硅油中。

聚醚化合物可以是线性的或者是环状的,具体的选择取决于所需的性质和应用。

聚合反应过程中,聚醚化合物与硅油分子发生反应,形成聚醚改性硅油。

聚醚的引入可以通过直接合成或者通过添加剂的方式进行。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它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这使得它能够在高温高压下保持其性质稳定,从而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聚醚改性硅油还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粘度,这使得它在润滑剂、抗氧化剂、消泡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润滑剂领域,聚醚改性硅油常常用作高温润滑油。

在高温环境下,传统的润滑剂可能会失效,而聚醚改性硅油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保持其润滑性能。

聚醚改性硅油的低表面张力和粘度使其在细小间隙中能够有效润滑,同时对机械设备的金属部件没有腐蚀性,因此在高温高压下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抗氧化剂。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优秀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能,可以有效地保护材料免受热氧化的损害。

在橡胶、塑料、涂料等材料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聚醚改性硅油还被广泛用作消泡剂。

在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液体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可能会对工艺造成困扰,因此需要添加消泡剂来去除气泡。

聚醚改性硅油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粘度,能够有效地破坏气泡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去除气泡的效果。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

在背景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油的基本情况,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详细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性质和特点,以及在润滑油、化妆品和涂料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油的市场前景,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了解到聚醚改性硅油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研究方向。

本文内容全面,可为相关研究者和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聚醚改性硅油、合成方法、性质、特点、润滑油、化妆品、涂料、市场前景、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技术和应用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在润滑、涂料、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

聚醚改性硅油凭借其优异的耐高温、低温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已经成为润滑油、表面处理剂、发泡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材料。

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可用作化妆品的基础油或功能性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保湿性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性质和特点,以及其在润滑油、化妆品和涂料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旨在探讨聚醚改性硅油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聚醚改性硅油的研究可以促进有机硅化合物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拓展有机硅化合物的产业链。

其合成方法和性质研究可以为新型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重要参考,推动有机硅化合物在润滑油、化妆品、涂料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聚醚改性硅油的研究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当前高效节能、环保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开发聚醚改性硅油对于推动我国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化工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与应用对于推动有机硅化合物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化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方法、性质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聚醚改性硅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产物的 IR 分析
PH M S、聚醚和产物的红外分析见图 1。
图 1 含氢硅油、聚醚和产品的红外谱图 ( a- 含氢硅油; b- 聚醚; c- 产品)
由图 1 可见, 图 1( a ) 中在 2160cm- 1 处 有明 显的 Si H 特 征吸收峰; 图 1( b) 中 在 1645cm- 1 处是 C= C 吸收 峰; 图 1( c) 中 2160cm- 1和 1645cm- 1 消失, 表明 PH M S 和聚 醚发 生了 硅 氢加成, 并以 Si C 键连接。
ST 增加的原因是 引入聚醚的增加, 产物的 分子间 作用力
增加, 导致了 ST 的增加。
表 1 中含氢硅油 P HM S 的含氢量与链节比 n m 和聚合 度 n+ m 的关系是 根据 数均 相对 分子 质量 关系 lgv = 1 39 lg
M - 3 279、n
m=
1-
74 ∀ H 60 ∀ H - 162/ M
Abstract Po ly ( methy lsilox ane) modified by polyether, w hich combines the pr opertied of po ly( methylsilo xane) and
po ly ether , w as pr epar ed from polyether and poly ( methy lsilox ane) . T he pr oduct str uctur e w as char acterized by IR spec t rum. V iscosity index , v iscosity temper ature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t ensio n of the product w er e tested. T he influence of viscosit y and hy dr og en content o f poly( methylsilo xane) on t he propert ies of pro duct w as discussed. Accor ding t o unit rat io and po ly merizatio n deg ree of pro ducts, the influence o f pr oduct str ucture o n v isco sity index and surface tension w as stud ied. T he results indicat ed that in the rang e of researching, viscosity index and surface tensio n of pr oduct were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 f unit ratio and polymer izat ion degr ee of pro ducts, v iscosity index was increasing and surface tensio n was decreasing . T he reg ressio n equations w ere effective and accur ate, and the abso lute values of st andard er ro r of visco sity temper atur e coefficient and surface tensio n were w ithin the limit o f 0. 0149 and 0. 0650 r espectiv ely.
摘 要 以聚醚( F F 2) 和含氢硅油( PH M S) 为原料, 制得兼有两者性能的聚醚改性硅油。对合成 产物进行 了红外表 征, 测定了其黏度指数( V I) 、粘温系数( V T C) 和表 面张力( ST ) , 讨论了 PH M S 含氢量和 黏度对产 物性质的影 响。根据计 算出的产物的链节比和聚合度, 研究了产物分子结 构对其粘温系数和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考察 范围内, 聚醚改 性聚硅氧烷的黏度指数和表面张力都随链节比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 聚合度的增 加, 产 物黏度指数 增加, 表面张 力变小; 二 元回归方程很好地预测了聚醚改性硅油的 V T C 和 ST , 误差绝对值分别控制在 0 0149 和 0 0650 内。
23. 46
0. 39
54
0. 402 283. 49 0. 811
23. 96
0. 41
55
0. 433 313. 94 0. 798
24. 53
0. 46
55
0. 488 326. 45 0. 778
25. 22
0. 54
55
注: 黏度指数( VI) , 粘温系数( VTC) , 表面张力( S T) , 下同
第 38 卷第 7 期 2010 年 7 月
化工新型材料 N EW CH EM ICAL M A T ERIA L S
V ol 38 N o 7 89
聚醚 FF 2 改性硅油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唐 琼1 冯 琦1 刘鹏举1 陆 源1 张 萍2 姚 成1*
( 1 南京工业大学理学院, 南京 210009; 2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连云港 222006)
Key words po ly ether , mo dified silox ane, visco sity index, visco sity temperatur e co efficient, sufacetensio n, reg ressio n
anal ys is
目前, 改性硅油的品种及应 用发展很快, 它们 在开发 高性 能及多功能新材料应用方面正受到 人们的青 睐[1 4] , 如聚 醚改 性硅油、长链烷基改性硅油、环氧烃基改性硅油等。
本方法以自制的含氢硅油( PH M S) 与聚 醚( FF 2) 通 过硅 氢化反应制备了多 种不同 结构 的聚醚 改性 硅油, 通过 红外 光 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 讨论 了 P HM S 含氢 量和黏 度对聚 醚改 性硅油性质的影响。根据 P HM S 的含 氢量、运动 黏度与 链节
比、聚合度的 关系, 分析了产物分子 结构对其粘 温性能 和表面 张力的影响。并 建立 了 PH M S 含 氢量 和黏 度与 产 物性 质的 二元回归方程, 进一步分析了 PH M S 含 氢量和 黏度与 产物性 质之间的关系。
1 2 合成方法
在配有通 N 2 装 置、搅 拌 器、温 度 计 及 回 流 冷 凝装 置 的
作者简介: 唐琼( 1985- ) ,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方面的研究。 联 系 人: 姚成。
90
化工新型材料
第 38 卷
100mL 的四口烧瓶中, 加入物质的量之比为 1 0 1 01( Si H : C= C) 的 PH M S 和 FF 2, 升温 至 60 ! , 加入点 反应 物总质 量 1 06% 的 催 化 剂 ( 催 化 剂 是 Pt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0 18% 的 H2 Pt Cl6 溶液) , 继续升温至 110 ! , 反应 8h, 得产物。
聚醚改性硅油是由性能差别很大的 聚醚链段 与聚硅 氧烷 链段, 通过化学键 连接 而成。亲 水性 的聚醚 链段 赋予 其水 溶 性, 疏液疏水性的 聚硅 氧烷 链段赋 予其 低表 面张 力。作为 一 种高效表面 活 性 剂, 聚 醚 改 性硅 油 得 到 了广 泛 的 研 究 与 应 用[5 9] 。但是国内外文 献对聚 醚改 性聚 硅氧 烷结 构与 性质 的 关系研究报道很少[10] 。 研究其结 构与性 质的关 系, 对于更 好 地利用其性质发挥表面性能及聚醚改 性硅油的 再改性具 有直 接的意义[2、11 12] 。
质有关 的, 当 PH M S 活 性氢 质量分 数变 大时, 硅油 中聚 醚所
占的比例增大, 一方面使产物的相对分 子质量变 大, 另 一方面
使得产物分子的极性增强, 从而增加了 分子间作 用力, 由于分
子间作用力增强而增加的黏度补 偿了随温度 升高而降 低的黏
度, 从而导致 产物的粘温性能变好。
1 3 性能测试
黏度指数( V I) 测定: 按 G B/ T 1995 1998 中规定的方 法测 定。黏温系数( V T C) 测定: 按 H G/ T 2363 1992 中 规 定的 方 法测定。表面张力( ST ) 测定: 按 G B/ T 5549 1990 中规定的方 法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表 1 含氢硅油含氢量与产物性质的关系
含氢量 /%
黏度 指数
粘温 系数
表面张力 ( 25 ! )
/ ( mN/ m)
链节比 聚合度 n m n+ m
0. 330 248. 09 0. 838
22. 10
0. 32
54
0. 361 260. 54 0. 828
22. 75
0. 36
54
0. 383 267. 78 0. 822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与仪器
PH M S: 黏 度 34 93 ~ 63 89mm2 / s, 活 性 氢 质 量 分 数 0 330% ~ 0 488% , 自制; 聚醚 FF 2: 江苏钟山化工有限 公司; 氯铂酸异丙醇溶液: Pt 质量分数为 0 18% 。
FT IR200 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T her mo N ico let 公 司; 平 氏黏度计( 毛 细管内径分 别为 1 0、1 2、2 0mm) , 上海良 晶玻 璃仪器厂; JZH Y 180 型界面张力仪, 承德材料实验机厂。
ST 的变化是由于 产物分子 间作 用力变 大, 导致 ST 先增
大; 但 P HM S 运 动黏度 的继 续增大 减弱 了产 物分子 的极 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