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说明

合集下载

《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

本课程是一门既与硬件关系紧密,又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关系十分紧密课程。

它围绕目前流行的32位ARM处理器和源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讲述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软、硬件组成,开发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基于ARM嵌入式芯片的系统的基本组织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嵌入式软件的开发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对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嵌入式软件设计设计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第一章嵌入式系统导论教学内容:1.1嵌入式系统概述1.2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1.3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教学目的: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影响嵌入式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影响嵌入式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嵌入式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布置部分作业,在讲解时多举一些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对嵌入式系统有更好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章嵌入式硬件系统教学内容:2.1嵌入式微处理器概述2.2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原理和指令系统教学目的: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的基本组成、了解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和运行模式、基本了解ARM芯片的指令系统教学重点: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组成、CISC与RISC指令系统的对比、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特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AMBA总线、PCI总线、ARM指令系统教学难点: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为辅,布置部分作业。

《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系统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支撑学生熟悉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基本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嵌入式产品的维护、设计和开发能力,能够利用 Keil—MDK—ARM软件进行嵌入式微控制器的仿真和调试。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2.掌握嵌入式C语言的编程特点;3.了解STM32标准外设库编程的特点;4.掌握STM32微控制器GPIO、定时器、PWM输出、中断、串口、AD转换器、DMA控制器等外设的编程方法;5.掌握STM32微控制器驱动彩色LCD显示、WIFI模块以及与物联网云平台的连通方法。

6.通过以上学习初步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设计嵌入式应用系统控制程序;2.能进行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调试;3.具有初步的嵌入式电子产品设计能力;4.具有较强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职业素质;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表达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创新设计能力;4.培养技术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等。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培养目标为起点,选取“帆板角度测量与控制装置”作为整个课程的项目载体,将课程内容分解成10个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具体的实训项目,每一个实训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知识技能点,形成了以模块化实训项目为骨架、以技能知识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以项目为驱动,突出实践性、知识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

实训项目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五、教学内容安排六、教学实施(一)教学团队本课程负责人由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并建立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每40人的标准班配备1名任课教师。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介绍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介绍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等。

对嵌入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了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嵌入式系统概述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体认识。

2.2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涵盖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基础知识、电路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3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计、实时操作系统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2.4 嵌入式系统应用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课程特色3.1 结合理论与实践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既能够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又能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2 强调创新能力培养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3 实用性强本课程内容贴近实际工程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式4.1 理论授课以讲授和课堂讨论的方式,阐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4.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3 项目实践结合实际项目,让学生团队合作,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作业、实验报告、小组项目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全面评估。

六、实习实训6.1 实习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参与相关嵌入式系统的实习实训,深入实际企业,了解企业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需求和工作环境。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和应用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83017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时数:40+16 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执笔者:罗蕾、桂盛霖编写日期:2013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授课对象:本科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必修学科专业课。

它的前续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嵌入式系统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嵌入式硬件的核心嵌入式微处理器及嵌入式软件的核心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为重点,以应用为目的,从硬件、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环境、工具及方法等方面,对嵌入式系统进行系统性的讲解,能够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具备基本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能力。

配合实验课程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具备实际开发的能力和经验。

二、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一)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方法本课程共5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0学时,上机16学时。

第1章嵌入式系统导论(4学时,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面授)1.主要内容:嵌入式系统基本概念及特点,嵌入式系统分类,嵌入式系统发展历程,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及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2.应达到的要求: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发展趋势。

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嵌入式系统组成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相关基本概念及特点、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分类;第2章嵌入式硬件系统(14学时,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面授)1.主要内容:嵌入式硬件的组成、特点、与通用处理器的异同;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分类,主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ARM/MIPS/PPC/SH等),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发展;总线:片内总线,片外并行总线,片外串行总线;存储系统:组成、主存、外存、典型电子盘;ARM处理器介绍:体系结构、编程模式、指令集、异常处理、ARM V4T架构的指令体系(数据处理指令、加载存储指令、分支指令、状态寄存器访问指令、协处理器指令、异常处理指令)、Thumb指令集、ARM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RM程序的框架结构、C语言程序对汇编程序的调用、ARM与C语言混合程序设计)2.应达到的要求:本章是全课重点之一,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建立起嵌入式硬件系统的概念。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嵌入式技术是当前工业自动化、智能设备、物联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嵌入式技术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处理器、内存、外设、操作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2.熟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调试等环节。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4.能够解决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故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嵌入式系统概述: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特点、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2.处理器和内存:介绍嵌入式系统常用的处理器类型(如ARM、MIPS、X86等),以及内存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中的硬件基础。

3.外设接口:介绍嵌入式系统常用的外设接口(如USB、SPI、I2C、UART等),以及它们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中的外设接口技术。

4.操作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常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QNX、uClinux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让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中的操作系统技术。

5.开发环境: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环境(如IDE、编译器、调试器等),以及如何使用它们进行开发,让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6.应用开发:通过实例项目,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实现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并掌握如何进行测试和调试。

7.问题解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故障,并掌握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嵌入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嵌入式系统课程大纲

嵌入式系统课程大纲

嵌入式系统课程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简介嵌入式系统是现代科技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旨在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课程的大纲将详细介绍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3. 熟悉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平台和工具;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嵌入式系统基础1. 嵌入式系统概述- 嵌入式系统定义和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2. 嵌入式系统原理- 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 内存和外设的访问方式- 中断和异常处理机制模块二:嵌入式系统设计1. 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架构设计- 硬件和软件设计- 系统验证和调试2. 嵌入式系统设计方法-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应用- 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方法- 电路板设计和布局模块三:嵌入式系统开发1. 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 开发板和开发套件的选择和使用-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和配置- 开发和调试工具的使用2. 嵌入式软件开发- 嵌入式软件架构和设计- 嵌入式软件编程语言和工具- 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的开发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实例演示:通过真实的案例演示,展示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过程。

第五部分: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和项目报告:学生通过完成实验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和项目报告来展示实践能力。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山东建筑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基于ARM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课程: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院(部):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电信062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09年7月目录摘要 (II)1 设计目的 (1)2 设计要求 (1)3 设计原理 (2)4 设计内容 (5)4.1系统框图 (5)4.1需求分析 (5)4.3器件选型 (6)4.4 系统原理图 (8)4.5 软件设计 (9)总结与致谢 (11)参考文献 (12)摘要在电子设备日趋网络化的背景下,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以太网以及TCP/IP协议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它以高速、可靠、分层以及可扩充性使得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灵活,很多情况下运用以太网和TCP/IP能够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

但是,目前关于嵌入式以太网的设计方案不是很多,在这不多的方案中大多是基于单片机或DSP的。

两者都存在要外扩很多外设的问题,并且前者速度太慢,后者成本又太高,这在一些对设备尺寸要求很小的场合是不行的。

本设计中,采用了基于ARM内核的微处理器S3C44BOX为基础的嵌入式系统与10 MB 以太网控制芯片RTL8019AS的接口电路实现了网络通信。

本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命令和传送数据,S3C44BOX负责数据的采集和运算处理,通过互联网上任意一台计算机可以配置系统的工作方式和接收本系统采集的数据。

关键词:TCP/IP;ARM;S3C44B0X;RTL8019AS1 设计目的目前,以太网协议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计算机网络,如办公局域网、工业控制网络、因特网等场合,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

基于以太网的新技术和联网设备不断出现,以太网已经成为事实上最常用的网络标准之一。

但是,基于以太网的嵌入式系统目前并不是很多。

其原因除了嵌入式系统本身运行速度较慢、资源较少且不足以实现以太网的各种协议外,更重要是设计以太网的接口及协议相对比较复杂,使人望而却步。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30449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英文名称: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72(其中实验18学时)学分:3.5适用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业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二、课程简介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讲述嵌入式系统的基本理论、原理。

本课程是一门既与硬件关系紧密,又与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关系十分紧密课程。

它围绕目前流行的32位ARM处理器和源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讲述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软、硬件组成,开发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知识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The principle of embedded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ntroduce the principles and the theory of embedded system.T his curriculum is tied closely with not only hardware but also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and embedded software. It introduce the conception of embedded system, components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veloping progresses and designing methods of embedded programming which based on the 32bit arm processor and operating system of opened linux.The knowledge of this course would b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 who would be engaged in researching or developing about embedded system.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说明
二、课程描述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解嵌入式系统的概念;详细介绍了一款基于ARM核的32位嵌入式处理器、及其指令系统和片上外设;讲解嵌入式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以uC/OS-II操作系统为例,讲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原理及应用;讲解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为从事嵌入式产品的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
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2.典型的嵌入式处理器(包括指令系统和片上外设)
3.嵌入式系统的接口程序设计
4.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
5.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
三、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或资料
使用教材:《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第2版)马维华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规划教材。

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教材系统性强,结构合理,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过程、ARM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中的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等内容。

本书将嵌入式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贯穿到各章节之中,形成完整的体系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课程的教材。

主要参考书或资料
1.《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系统设计与应用》何加铭------电子工业出版社
2.《ARM微控制器基础与实践(第二版)》周立功等------人民邮电出版社
3. 《ARM体系结构与编程》杜春雷 ------清华大学出版社
4.《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原理及应用》任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5.《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uC/OS-II原理及应用》吴永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6.《32位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张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四、考核方式
考勤、作业、实验.................... 30%
期末考试........................... 70%
注意事项:
1. 学生听课课时必须超过本门计划课时三分之二以上同时完成该课程的作业和实验才能取得期末考试资格。

2. 最终成绩以60分为最低及格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