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牡丹亭游园》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关于作者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 人,明代戏曲作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 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与被封建正统派视为洪水猛兽的进步思想家李 贽、与以禅宗来反对程朱理学的达观禅师交往密切,追求个性解放, 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戏剧 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旗手 之一。
➢ “临川四梦”:
《牡丹亭》、 《紫钗记》、 《南柯记》、 《邯郸记》。
➢ “一生‘四梦’ , 得意处惟在《牡 丹》。”
题材渊源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 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 (《牡丹亭题词》)。 《牡丹亭》的真正蓝本应该是《杜丽娘慕 色还魂》话本。
解题
《游园》 ①游园,选自《牡丹亭》,题目是编者加的。 ②“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
•明确: 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的春 光,更传神地表现了杜丽娘由惊 异,欢悦到无限惆怅的复杂心情。
杜丽娘的形象:
身出名门、才貌端妍、聪慧过
人、老成、端庄、娴静、持重
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
闺塾 笼中的金丝雀
惊梦
生命意识
充分展现了对人的
青春爱情
感性情欲、人的自
回生
我生命的追求及其
实现过程
对生死追求的爱情的捍卫
小结
关于节选
《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 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 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 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 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 她的青春的觉醒。本文选择的是《牡丹 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皂罗袍】 。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26页)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 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
• 写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 “袅晴丝”——大地回春以后,各种冬眠的昆虫 都苏醒了,纷纷吐丝活动,这些虫丝是很细的, 只有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才能见到。“袅晴丝”就 是指这种摇曵、飘忽的春游丝,也吹进了这冷落 的庭院。 • 为什么选“袅晴丝”这个细节? •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 现了杜丽娘怎样的性格情致?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萃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唱出了女主人公在春色感召下所产生的心灵震颤。 • 开头两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 井颓垣。”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 澜。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 颓垣”的荒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 “姹紫嫣红”看到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 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这“断井颓垣”也正 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媚的春光竟被 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 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写出了杜丽娘不满 怨恨情绪的矛头所向。 • “韶光”,春光,也指自己年华。“锦屏人”当 指那些封建家长。这句意是,封建家长们把这美 好春光看的太卑贱了。曲中有句夹白:“恁般景 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可看作是“锦屏 人”的注脚。杜丽娘把不满、怨恨矛头直指耽误 自己青春的父母。前后联系起来看,指向就比较 明确。
杜丽娘人生发展
• • • • 因情而生 因情而死 死不弃情 因情复生
情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 生:柳梦梅, 旦:杜丽娘
作品中的柳和梅都是爱 情的象征。从比兴象征的角 度讲,柳和梅是女子的心象。 作品中,柳和梅的比兴贯穿 全篇,也是一种香草美人的 手法。
• “柳”又代指柳梦梅,“梅”又代 指杜丽娘。
• 上本:“梅”梦“柳”--杜丽娘 由生到死(因情而死) (梦生情, 人鬼情) ;
《惊梦》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为精彩的一出。杜 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正值青春年少,父母 视她为掌上明珠,试图用自己的道德观念把杜丽娘塑造 成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杜丽娘被隔绝 在深闺大院,平时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 园路踏”,杜丽娘在官衙里住了几年,连后花园都没有 到过,白天打个盹都成了违反家教、大逆不道的行为, 遭到父母的责骂,她只能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来打发 时光。杜宝为了把女儿调教成一个合乎封建规范的大家 闺秀,请了个迂腐的老先生陈最良来教女儿读书,这个 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老学究,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脑子 的封建教条。在这样严格的封建家庭教育下成长的杜丽 娘本来是个十分温顺的少女,然而环境的寂寞,精神生 活的空虚,使这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少女苦闷万端。她 在丫鬟春香的鼓动下,准备到太守府的后花园游玩。 《惊梦》一出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游 园 ︼
汤显祖是明代最 杰出的戏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一颗璀璨的 巨星。其不朽名 作《牡丹亭》则 是文学遗产中的 瑰宝。
汤显祖的人生经历
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别 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所居书斋 名“玉茗堂”、清远楼,抚州临川(今 属江西)人。著有传奇五种:《紫箫 记》、《紫钗记》、《牡丹亭》(也叫 《还魂记》) 、《南柯梦》、《邯郸 梦》。《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本, 所以历代以来称《紫钗记》以下四种为 “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汤 显 祖
第 一 章知
人
论
世
文化
汤显祖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因不满 朝政腐败,弃官回家,致力于戏剧创作,是明代戏曲作家。 所生活的时代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同时期,因此也被 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代表作有 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
第 四 章文
本
赏
析
文化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游园》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原似来这姹般紫都嫣付红与开断遍井,颓垣。对比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
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
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
写 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
作 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 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背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直抒 ①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 胸臆; 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 对仗 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
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②对仗 工整,语言华美。
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汤 显 祖
第 一 章知
人
论
世
文化
汤显祖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因不满 朝政腐败,弃官回家,致力于戏剧创作,是明代戏曲作家。 所生活的时代与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同时期,因此也被 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代表作有 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 合称临川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
第 四 章文
本
赏
析
文化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游园》
合作探究:朗读曲文,说一说文中都用了哪些手法以及有怎样的表达效 果,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表格。
诗篇
依据诗句
手法
表达效果
原似来这姹般紫都嫣付红与开断遍井,颓垣。对比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千
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执,禁
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女性受到礼教的束缚
写 就更为残酷。《丛杂记》记载说:明时,“以家有烈女
作 贞妇为荣,愚民遂有搭台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 垢骂辱之,甚至有鞭打使从者”。
背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直抒 ①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 胸臆; 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 对仗 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
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②对仗 工整,语言华美。
汤显祖·牡丹亭ppt课件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 人生而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 界——至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 式——戏曲
•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
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 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 之至也。”
--
【汤显祖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游园》
一、了解汤显祖其人;理解汤显祖 的“至情”论和《牡丹亭》“以情 反理”的主题 二、了解明清传奇剧的特点 三、把握 《游园》语言特色及杜丽 娘形象。
明清传奇剧
元末明初,南戏吸收了杂剧等艺术形式与曲 牌,加以融合,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态, 并在成套曲牌连接方面形成一定的规律,从 而确立了一种曲牌体的戏曲体制,这就是明 清传奇剧。明清传奇剧影响较大的声腔为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昆山腔”,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弋阳腔” 和“昆山腔”,最大特点是“水磨调”: “清柔而婉折,一字之长,延至数 息。”“昆山腔”发展为后来的昆曲,对后 世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1、“王学左派”的影响 其老师为罗汝芳,罗是王学
左派重要人物泰州学派之祖王艮 的三传弟子。王艮提出了“日用 良知说”,以百姓为主体,强调 “安身立本”、“明哲保身”。
2、李贽“童心说” 的影响
李贽亦为“王 学左派”的重要人 物,他强调“童心 自出”。
汤与李贽相识, 倾慕其《焚书》。
李贽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西方莎士比亚(1564—1617)大致同 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 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 也。”
汤显祖21岁中举,28岁进京赴考 时已经是名闻天下的才子。由于不受 权相张居正笼络,直到张死后的34岁 (万历11年,1583)才中进士。
49游园(牡丹亭)PPT课件

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也曾许他以翰林
的地位拉显祖入幕,显祖都拒绝了。
•
汤显祖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
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万历十九年(1591),作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批
评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抨击宰辅张居正和申时行, 因而被贬广东徐闻任典史。
二十年(1592)调任浙江遂昌知县,颇多善政,并有 诗作讽刺朝政,关心民间疾苦。
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 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 首位。
生生死死随人愿——汤显祖和‘超级粉丝’俞二娘的故
事
从明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 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娓娓描述的爱情故事, 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青年。其中, 最为典型的当数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语来说,她是一 位“超级粉丝”,当今的追星族与她相比无不逊色。
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终年67岁。这恰好和英国大 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一年去世。由于汤显祖在东方剧坛上 的崇高地位,人们都称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现存主要有五种, 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 《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称 “临川四梦”)及《紫箫记》。
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 丹亭》。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 在牡丹。”
通过杜丽娘游园时对周围景物的感受所发出的各种感慨使读者看出封建礼教对青年女子毒害之深束缚同时通过杜丽娘对封建家庭给她规定的生活道路不满的思想感情的发泄以及她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反映了青年女子冲破封建樊笼的愿望和要求个性解放的呼声25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 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临川人(今江西临川)。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戏曲简介赏析PPT模板课件

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第二章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 29日),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 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 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 亚”。他的剧作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 珍品,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 记》《牡丹亭》等
汤显祖虽然也创作过诗文等,但成就 最高的还是传奇。他的戏剧创作现存 主要有五种,即“玉茗堂四梦” 及《紫 箫记》。《紫钗记》《牡丹亭》《邯 郸记》《南柯记》这四部戏都与“梦” 有关,所以被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 茗堂四梦”。
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和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 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俩人随即做了真夫妻, 一起来到京都参加了进士考试。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 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称是杜 家女婿
剧本简介
杜巡抚怒不可遏,,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 发掘,因而判了他斩刑。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 伴 柳着 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 得以脱身,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于是写了奏本让皇上 公断,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 身。于是下 旨归第成亲。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
主要人物
柳梦梅
原名春卿,岭南书生,唐代诗人柳宗元后裔, 英俊潇洒,博学多才,志向远大,尽管生活窘 迫,仍心志高远,坚持发奋苦读,既有报国之 志,他虽一身书卷之气,却又不乏正义豪迈之 心,且又有血气方刚、年少轻狂之气,常常, 打抱不平。他与杜丽娘因梦生情,忠贞不渝, 为丽娘的重生冒杀头之险掘坟救人,用自己的 敢作敢为成就了一段绝世爱情。
作者介绍
这四部作品中,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 的当数《牡丹亭》。《牡丹亭》写一个女 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的故事。在 《牡丹亭》之前,中国最具影响的爱情题 材戏剧作品是《西厢记》。而“汤义仍《牡 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汤显祖另有诗 文《感事》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玉茗 堂文集》 《红泉逸草》,小说《续虞初新 志》
游园牡丹亭赏析课件

02
作者通过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自由、真挚感情的赞美 ,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情感表达
《游园牡丹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 挚,从欢乐到悲伤,再到最后的团圆 ,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细腻动人。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既包含爱情的美好 ,也有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的感慨, 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 爱情有更深入的思考。
01 总结词
深入挖掘《游园牡丹亭》的文 化内涵与背景
03
02
总结词Βιβλιοθήκη 04详细描述《游园牡丹亭》是一部具有丰富 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经典戏曲 作品,通过对剧情、人物、唱词 、音乐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 进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艺术特 点以及思想内涵。
分析《游园牡丹亭》的表演艺术 与舞台呈现
详细描述
《游园牡丹亭》的表演艺术和舞 台呈现也是赏析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演员表演、音乐设计、舞美 灯光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 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戏曲作 品的魅力。
刻的情感。
音韵特色
平仄协调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在音韵 上注重平仄协调,使得整 个剧情在音乐上更加和谐 、优美。
韵律明快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在韵律 上注重明快流畅,使得观 众在听曲时能够感受到一 种欢快愉悦的氛围。
伴唱和声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中还运 用了伴唱和声,这种表现 形式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立 体、生动。
表演特色
04 《游园牡丹亭》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揭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通过描述杜丽娘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束缚和压 迫。
呈现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历经磨难,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和 扼杀。
批判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作者通过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对自由、真挚感情的赞美 ,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情感表达
《游园牡丹亭》的情感表达深刻而真 挚,从欢乐到悲伤,再到最后的团圆 ,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细腻动人。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既包含爱情的美好 ,也有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的感慨, 使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能对人生和 爱情有更深入的思考。
01 总结词
深入挖掘《游园牡丹亭》的文 化内涵与背景
03
02
总结词Βιβλιοθήκη 04详细描述《游园牡丹亭》是一部具有丰富 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经典戏曲 作品,通过对剧情、人物、唱词 、音乐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 进一步了解其文化背景、艺术特 点以及思想内涵。
分析《游园牡丹亭》的表演艺术 与舞台呈现
详细描述
《游园牡丹亭》的表演艺术和舞 台呈现也是赏析的重要方面。通 过对演员表演、音乐设计、舞美 灯光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可以 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戏曲作 品的魅力。
刻的情感。
音韵特色
平仄协调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在音韵 上注重平仄协调,使得整 个剧情在音乐上更加和谐 、优美。
韵律明快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在韵律 上注重明快流畅,使得观 众在听曲时能够感受到一 种欢快愉悦的氛围。
伴唱和声
游园牡丹亭的曲词中还运 用了伴唱和声,这种表现 形式使得整个剧情更加立 体、生动。
表演特色
04 《游园牡丹亭》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揭示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
通过描述杜丽娘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身心的束缚和压 迫。
呈现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历经磨难,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摧残和 扼杀。
批判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张居正去世的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
士。万历十九年(1591),上《论辅臣科臣
疏》被贬广东徐闻。
汤显祖早年创作以诗文为主,反对后七子。 戏剧方面:最早的作品为万历初年所写的
《紫箫记》,未完,后于万历十五年改编为《紫
钗记》。 其余三剧:《牡丹亭》、《邯郸记》、《南 柯记》,均作于辞官以后的晚年。合称《玉茗堂 四梦》。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戏。 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
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
的关键。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
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
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 “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 节。
【商调引子】【绕地游】(旦上)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
呖莺歌溜的圆。
第五支曲进一步抒写杜丽
娘惆怅的情怀。 牡丹未放、
“成对儿莺燕”更触发了她复
杂的心绪。哀乐相依,欢快中
又带着凄凉。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
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回家闲
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
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最后一曲,准确地展示了杜丽娘 陡然跌落的心境,在一阵无可奈何的
“枉然”哀叹中结束了游园,使杜丽
娘内心的情感痛苦从向往和自悲自怜
中幡然猛醒而达到饱和,为下半出的
《惊梦》作了铺垫。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 支写出游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
回归。作者描绘了一幅幅万花璀
灿,莺歌燕舞、烟水画船,雨丝
风片浓重不一的彩墨画面。
既刻画了杜丽娘美丽娴雅的 人物形象,又描写了她晶莹纯碧 的内心世界,更细致地表现了一
深院。(贴)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这是游园之前第一曲。这支曲子写 杜丽娘对春的关切之情。三春季节,春 色撩人,杜丽娘因春感怀。杜丽娘对春 天的关情,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关情。
《乌夜啼》一词(此处略),道白得体, 起过渡说明的作用,既写情态又写心情, 产生了很好的戏剧效果。抒写杜丽娘的
区别
1、杂剧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 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 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 篇。
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 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 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 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 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 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
南》就是一套北曲。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 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 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 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相比, 规模更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
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
更便于表现生活。
《牡丹亭》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 求爱情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
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下
面感春伤怀的重要心理基础。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 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 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
光贱!……
【皂罗袍】写杜丽娘步入
后园,开始了全曲的第二部分。
大自然灿烂绚丽把杜丽娘吸引了。
过程。写杜丽娘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
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
的事实;为情而生,则表达了广大青年要
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 强烈呼声。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惊梦。
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破封建礼教
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热
烈追求,表达了汤显祖以“情”反
“理”的进步思想。
课文串讲
哲学思想
汤显祖在思想上受到罗汝 芳、达观和李贽等人的影响,
接受了泰州学派的学说,崇尚
真性情,反对程朱理学对人性
的束缚。
“至情”理论
1. 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 有情。 2. 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 情 3. 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 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 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 与元杂剧多有区别。
情怀,集中在一个“闷”字上。“闷”
是由伤春引起的,要排遣掉“闷”,就
得“借春看”。因此,她吩咐春香,扫
除花径,准备起程。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 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
彩云遍。(行介)步香闺怎便
把全身现!
第二支曲,写杜丽娘对镜试妆, 准备游园。本曲首二句是承上曲末句
唱到底,传奇各种角色都可以唱,
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动作在传奇中不称“科”而称
“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先唱引
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
下场诗。
3、音乐上,杂剧每折限用一 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
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
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
的方法。如《桃花扇》中的《哀江
杜丽娘情不自禁唱出了自己的心
曲。
作者通过场景的变换来揭示人物
的内心世界,用“姹紫嫣红”概括出喧
闹春景,接着又着意描摹“断井颓垣”
的荒凉颓败,Leabharlann 强烈的极不协调的对比中,寄寓了深沉的感伤。这支曲子是作
者惊才绝艳之作,历来传唱不衰。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
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燕莺呵!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汤显祖 (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与莎士比亚(1564—1617)同时。
(日)青木正儿:“东西曲
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
二十一岁时中举,文名渐隆,然
屡应会试不第。
据《明史》本传,万历五年汤显祖第三
次应会试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而落
而来的。本曲写出了一个娇滴滴的少
女在春光的招引下含情脉脉的微妙心
理。娇羞之情,溢于言表。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 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 月花愁颤。
这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 赞赏,充分写出了杜丽娘由自我觉 醒到自我热爱的激情,体现了杜丽 娘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珍爱,流露了
个少女心灵上的徬徨苦闷。
《游园》在情景交融以及 娇羞,惊喜,感叹,幽怨等感 情的起伏变化中产生一种强烈 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