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影视赏析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部“高尚”的作品
“高尚”——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 然
余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愤怒渐 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寻找 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价值判断的真理。作 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 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 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 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 看待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福贵:“想想自己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 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 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我对自己说: ‘这下可要好好活了。” 福贵:“龙二和春生,他们只风光了一阵子, 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 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3、小说《活着》的创作动机
活着
一、电影《活着》
“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代表作 陈凯歌《霸王别姬》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张艺谋 《活着》 (只要活着)
张艺谋 《活着》
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最佳男主角奖、人道精神奖; 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0大华语片 之一等殊荣。 张艺谋至今未获通过的中国禁片。
对“活着”的解释
余华:“就是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 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 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 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 苦难、无聊和平庸。”
余华说:《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 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 他 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 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 方……这句话可看做为对福贵一生与命运之 间关系的写照,也是中国土地上多数人命运 之间的写照。
二、小说《活着》
作者余华 对小说的评价 情节比较(小说与电影)
1、余华简历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中国浙江杭州, 3岁时随父母迁至海盐,在海盐读完小 学和中学,曾经从事过5年的牙医工作,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 说4部,中短篇小说集6部,随笔集3部, 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 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
《活着》的语言风格有两种: 一种是福贵自叙身世时的语言,朴实无华, 就像泥土一样。 另一种是“我”(那个民谣收集者)的语言, 流畅优美,富有诗意,这突出地表现在小说 的开头和结尾。
余华力争使自己的叙述做到冷静,他认为作 家不应该站出来在作品里指手划脚或是煽情。 这里也是这样,极本色的文字叙述着极平常 的故事,然而却能震撼人心。 感动我们的不是故事之外的语言,而是朴素 的故事本身,是“活着”。
小说的史诗性
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 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色 幽默。文中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 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 合和时代的荒谬感;他们的的绝望、无助、 无力在黑色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 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
5、小说的语言
余华:“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 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 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 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 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 度。”
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 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其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美国、法 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希腊、 挪威、俄罗斯、巴西、日本、韩国、越 南和印度出版。
《兄弟》、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成 为国外大学汉学教材读本 。
曾获意大利GRINZANE CAVOUR文学 奖(1998年),澳洲和爱尔兰James Joyce Foundation Award (2002年), 美国The Barnes & Noble Review From Discover Great New Writers (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CHEVALIER DE L’ 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2004年), 首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Special Book Awards of China (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