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阅读复习资料

一绪论

1. 大众阅读又称社会阅读、全民阅读。指的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鼓励国民借助各种阅读平台积极阅读。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并非简单的书本阅读,它是一种阅读理念的创新,是学习型社会下的必然选择。

2. 世界读书日的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日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3.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

4. 阅读是阅读主体(读者)与文本(可以是一本书,也可以是整个宇宙)相互影响的过程,是阅读主体实践活动与精神活动的一种体现。

“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叶圣陶

5. 阅读的多重内涵

(1)、阅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过程。

人们通过阅读来探索未知,创造自我。人们在阅读中,会受到文本的影响;人们对文本的不同解释,也影响着人们对文本的认识与理解。

(2)、阅读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人类有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需求,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受到人们普遍接受的行为方式。

(3)、阅读是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延续。

图书流传的时间性,形成了有效的人类文化的储存功能,为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提供了条件。阅读使文化的继承和创造变为可能。

(4)、阅读是人生的一部分。

阅读是人的权利,阅读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6. 阅读研究的主要问题:文本研究、读者研究、阅读史研究、阅读心理学、阅读文化学、阅读社会学

7. 文本研究:文本的多种视角与多重价值、文本的多样性、文本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文本与阅读习惯

8. 文本的变化对阅读的影响: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文本在形态、数量、质量传播规模乃至内容上的每一次变革,必然带来阅读的方式、数量、规模和功能的变化。

(1)、文本的通俗化:首先是出版名著通俗本。其次是对图书内容进行缩减。再次是缩小开本,推出图书“口袋本”。还表现在财经、励志图书的畅销上。

(2)、图文本的风行:首先,图文书以图画取代文字,为读者节省了大量时间;其次,图文书适应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最后,图文书是出版界为适应视觉文化的新形式而进行的探索。

(3)、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超文本”技术的运用。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利用超文本机制提供的联想式查询能力,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相关信息。其中电子书是超文本技术的主要表现。

(4)、文本的多元化:视觉文化的出现。使得人们对文本的选择倾向更趋于分散和多元化。书报刊等传统媒体收到电视和网络媒体的挑战,新兴数字媒体的崛起使电视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再存在。

9. 电子书的优点:容量大;功能齐全,界面友好;使用方便,便于查找和检索;多媒体格式;自带辞典等工具书;便于携带、节约纸张、利于环保。

缺点:目前仍面临着消费成本、传统阅读习惯、知识产权、数字化标准等因素的制约。10. 信息时代阅读习惯的变迁:

(1)、浅阅读:阅读进入休闲时代,流行阅读代替经典阅读,阅读过程随意性增强,浏览泛读代替了精读。

(2)、读图时代:首先,图像文本直接诉诸于人的视觉系统,更容易被理解接受。其次,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感官愉悦,追求新奇时尚。

(3)、网络阅读:由文本的电子化、网络化引起

11. 网络阅读的优缺点

优点:阅读方便快捷,互动性增强;阅读内容更广泛;可以利用多媒体、超媒体全面调动读者的阅读感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阅读效果。

缺点:视觉疲劳;网络迷失;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阅读选择困难;还受到网络普及程度、读者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12. 读者研究

(1)、读者是阅读的主体。

(2)、读者文化意义的实现依赖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读者的阅读行为受文本和阅读内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3. 读者:通常指一个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作为主体认识和把握读物的人,即阅读行为的发动者。

14. 提高读书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有三种途径:第一,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具有阅读能力的人;第二,全社会要倡导读书风气,营造读书氛围,促进阅读活动,从而使潜在的读者成为显性的读者;第三,加强读者的阅读教育,不断提高读者的阅读修养,包括阅读观念、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质量等。

15. 读者的分类:

根据职业划分,有教师读者、学生读者、农民读者等;

根据年龄划分,可分为青少年读者、儿童读者、成年读者、老年读者等;

根据性别划分,可分为男性读者、女性读者等;

根据居住所在地划分,可分为城市读者、农村读者等。

16. 读者群体中个体读者的阅读行为特征:

(1)、从众性

从众是指个体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读者的阅读行为也具有这种显著特征。

(2)、逆反性

逆反心理是个人在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在读者的阅读倾向中也有表现。

(3)、流行性

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较短的时期内到处可见。读者阅读倾向的流行性与从众性有区别,可以说是一种泛化的从众性。

17. 阅读史研究主要包括内容:中国阅读史理论研究;社会环境与教育对阅读的影响;社会意识、宗教对阅读的影响;文本变迁与阅读;学术、知识体系与阅读;生活、时尚与阅读;中国阅读传统;中国阅读史资料的集结;历代学者论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