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吉祥文化:中国吉祥图案的种类与吉祥蕴意 图

吉祥文化:中国吉祥图案的种类与吉祥蕴意 图

中国吉祥图案的种类与吉祥蕴意图吉祥图案种类以纹样形象表示,也就是将一些动植物的自然属性、特性等延长并引申,这是吉祥图案中最为常见的手法。

如以龙、凤、蟒来象征权贵。

从古至今,龙是中国古代的吉祥神瑞,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龙纹在我国工艺美术中运用极广,经过历代艺人的加工演变,形象从虚构愈见具体。

明代的龙,牛头、蛇身、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

清代的龙纹则规定为“九似“,即角似鹿,项似蛇,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绝不能混淆。

从姿态上分,又有团龙、坐龙、行龙、升龙、降龙等名目。

按明制,供上用的纹饰为升降龙拥祥云、拥骨朵云、祥云嵌八宝纹等。

实际上,在明清两代,五爪金龙已成为皇室专用纹饰。

又如柏冬夏常青、凌寒不凋,其生物特性被引申为人的长生不老,用以祝福长寿万年;合欢叶晨舒夜合,近于夫妇之意,用以祝愿夫妇和谐;籽粒繁多的石榴、葡萄则是对多子多福的祈求;桃或鹤寓意长寿。

汉字因其自身的特性,为谐音双关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汉语中,一个读音往往对应好几个汉字,因此,利用读音的相同和相近便可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

比如瓶谐“平”,表示“平安”,蝙蝠和佛手谐“福”,喜鹊谐“喜”,桂花、桂圆谐“贵”,百合、柏树谐“百”。

吉祥图案还可以直接用吉祥汉字的各种书体来表示,如福、寿、喜等。

这种用文字表达人们美好心愿的手法,早在汉锦上运用便极为广泛,到了明清时期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如“寿”字早已被图案化、艺术化了,成为一个吉祥符。

据《吉祥物在中国》的统计,“寿”字有300多种图形,变化极为丰富,可用多种字体表示。

字形长的叫“长寿”,字形圆的,叫“圆寿”(无疾而终),也有用多字来表示,如“百寿图”卍原本不是汉字,而是梵文,读作Srivatsalalsana,意为“胸部的吉祥标志”。

这是一种宗教标志,佛教著作中说佛主再世生,胸前隐起卍字纹。

这种标志旧时译为“吉祥海云相”。

在七世纪唐代武则天当政时,被正式用作汉字。

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纹样吉祥图案

一、谐音法:
即以同音或相近的音借喻某一吉祥事物,在民间创造 出了不少谐音的装饰图案。 吉祥如意:戟代表吉,祥云图案代表祥,这样就可用戟、祥云与 如意组成图案。或用小孩手中拿着橘子和如意骑在大象背上来表示吉 (橘)祥(象)如意。 吉庆有余:吉、庆、余三字换成戟、磬、鱼,这样即便不识字也 能从图案中读出吉庆有余来。荷花与盒子在一起为“和合”,意为和 谐好合。 原形为搔痒杖的如意,加上柿子,一同构成新的图形便能读出 “事事如意”。若加百合或柏树则读做“百事如意”。若换成万年青, 自然该读“万事如意”了。 四季花卉或月季花安放于花瓶之中即是“四季平安”。 其他类似的如佛手(福)、鹿(禄)、芙蓉桂花(夫荣妻贵)、十钱 (全)十梅(美)、獾(欢)天喜(喜鹊)地、枫树或蜜蜂(封)猴(侯)挂印等 等。 这种形式与内容巧妙结合的手法,既悦目又悦耳,为中国装饰艺
吉祥图案的生成背景
吉祥图案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美术形式,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
中的一支奇葩。它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发育于唐宋,成熟于明清。 它那丰富的内涵,善美的理想正是中华民间文化的象征。
吉祥图案出于吉祥观念,乃民俗民风。而吉祥观念的产生一直可上溯
至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图腾是指一个民族的标志,一般是宗教的祖 先和守护神,以祖灵崇拜为主,兼及生殖崇拜。此类吉祥图案有:龙 纹(如二龙戏珠)、凤纹(如鸣凤朝阳)、龙凤呈样、句芒(农神)鞭春( 春牛图)、虎纹、犬纹、龟纹、蛇纹、鱼纹及葫芦、莲花(两者皆喻生 命本源)、石榴、葡萄、桃等,沿用至今。
也有不画寿字只绘蝙蝠的 图样,但仍绘五只,也是五福 的寓意。各蝙蝠之意夹绘 字 ,兼有“福寿万代”之意。还 有用寿星老或寿桃来表达寿字 意思的。 一般应用在建筑彩画、 衣料、家具、雕刻、实用品等 装饰上。

中国民间吉祥图形

中国民间吉祥图形

象驮宝瓶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龙的形象在中国古代 各民族的图案中,都含有吉祥和驱邪的寓意。中 国史前神话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洪水 成灾,天帝派“鲧治水不成,处以死罪,鲧死后 尸体三年不腐烂。天帝闻之十分惊奇,派一天将 持刀剖鲧。不料剖开鲧腹时,从鲧腹内飞出一条 黄龙,腾空而去,降而成“禹”。禹后来治水成 功,成为夏民族的首领,龙也因此成为夏民族的 图腾。 在史前神话中,还有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黄 河流域与夏民族并存的还有商民族,其始祖帝喾 之妻简狄因吞食玄鸟蛋,而怀孕生“契”,契后 来成为商民族的首领,曾助禹治水,成为中国远 古时期与禹并存的治水英雄。因为契的出生与其 母吞食玄鸟蛋有关,玄鸟就成为商民族的图腾。 玄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凤,又称朱雀。中国的 汉民族是以远古时代夏族和商族人为祖先的,这 样龙凤的图腾崇拜,便从古老的汉民族波及其他 兄弟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了。龙凤图案在 数千年的衍化中,被中华各民族喜爱,成为最富 有中国色彩的吉祥图案。 龙与凤被中国封建统治者所专用,是汉代以后的 事,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汉高祖刘邦在出生之前,其母刘媪曾梦与神游, 是时雷电大作。刘媪的丈夫在闪电光中见一蛟龙 伏于妻身上,后刘媪有孕生刘邦。刘邦当皇帝后, 国号称“汉”,说自己是龙的儿子。皇帝自称 “真龙天子”,就附会于此说。 本期所介绍的“龙凤呈祥”图案,在民间主要用 于婚庆大典,龙表示男性、凤表示女性,龙凤呈 祥表示阴阳和谐,婚姻美好。
a、原始文化中的神灵观念 民间吉祥艺术图形,一方面作为原始宗教意 识中对自然神灵敬畏恐惧心理的衍生物。另一方 面它是一定社会化生存形态中驱邪、避凶、纳吉 主观意识的产物。 b、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亦称图腾信仰,是原始思维方式之 一。原始的图腾观念作为史前人类萌生的第一自 我意识,深刻影响了民族群体的生存方式和文法还表现 在影像的造型上,具 有夸张、鲜明、简洁 的特点。影像造型是 以二维空间中的轮廓 造型为特征,抓住典 型动态,夸大对象特 征,选择适当角度作 夸张概括,造成强烈 的视觉张力。

中国画的吉祥象征发展浅探

中国画的吉祥象征发展浅探

中国画的吉祥象征发展浅探(解真)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一个很大部分是有表达吉祥寓言的象征。

题材上多是采用人物、动植物或变形文字等象征性图案,表达趋吉辟邪的愿望。

这种象征语言的使用主要是在民间绘画中存在,直到近代才开始进行主流绘画。

从目前可见实物资料看,绘画的产生就是带用辟邪和祈福的象征含义。

如我国早期先民绘制在陶器上的鱼纹、蛙纹等,是生殖崇拜的产物,其意义也就是祈求拥有更强的生育能力。

秦汉时期出现画在门上的门神画——“神荼”和“郁垒”,则带有辟邪的功能。

后期门神的形象多变,有天神力士、也有名臣猛将,包括后来广受喜爱的“钟魁”。

另外,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帛画,其内容也大多是为死者祈福而作。

六朝以降,由于宗教的兴起,以祈福为内容的绘画逐渐繁盛,最有代表性的是“水陆画”和“经变图”。

其内容也大多是祈求天地神佛降吉赐福之意。

宋代随着经济的繁荣,绘画不再是统治阶层和僧侣阶层的专享之物,而成为普通黎民百姓喜闻乐见的商品。

此时兴起的“纸画”,也就是“年画”的前身,在旧有的宗教人物故事题材之外,增添了许多民俗化内容,如劝诫警励的戏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世俗生产生活等内容,以更加世俗化的手法来表达趋吉避区的祈福愿望。

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也使各种绘画制品更加普及,由于批量印刷的需要,各种内容和图案变得程式化,趋向符号化。

明清是年画的繁荣时期,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明显的符号化特征。

即以特定的事物,象征一个特定的概念,以此来达到祈福的目的。

如现在已经耳熟能详的牡丹象征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并蒂莲象征婚姻美满、竹子象征节节升高等等。

同时,也开始运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吉祥的寓意,比如画戟、罄、鱼和一个胖娃娃,以象征“吉庆有余”,画马、蜂、猴,象征“马上封侯”等。

但这些吉祥祈福的象征手法长期以来只是在民间绘画中得到发展,大多时候是存在于年画、壁画以及各种器物装饰中,因其浅白热闹,不符合传统士人阶层的品味,做为绘画正统的院画和文人画很少采用这种象征手法,只是画工所为,一直被排斥在主流绘画之外。

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

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

荣昌盛,于是就对生育之神进行虔诚的祭
祀,并形成一种信仰,这就是原始的生殖
崇拜。如榴开百子麒麟送子早生贵子抓髻
娃娃等。
“史前的东方维纳斯”
原始神话传说 女娲造人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中国传统纹样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纹样从原始社会发展到 现在经历漫长的岁月,在不同的时期发展 出不同的风格,是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不 倦追求的写照;
注意单位形,通过纹样的连续整体形象 来表达,主要构成形式如下:
1直立式
有明显的方向性,垂直或水平排列。纹 样排列可以同方向,也可以正,反方向交互 排列等。
2 散点式 将单位形进行等距离分散式的
重复排列组合。一般的排列方式 有上下或平行等,具有一定的 节奏感和动感。
3波纹式
单位形以波浪线式骨骼进行连续排列组 合,构成波纹状的图案纹样,节奏韵律感和 动感突出,形态优美浪漫。
4 倾斜式 单位形以倾斜式骨格进行连续
排列组合,常见的形式有并列,穿插, 交互等,纹样具有动感和速度感。
5回纹式
单位形以波浪骨格进行连接组合排列。 一般为正反方向交互排列形式,纹样生动活 泼,变化丰富。
6折线式
将单位形按照折线骨格进行重复排列组 合,折线的角度可以调整,但特点不变,纹 样动感突出,动静融合。
常见的骨架结构有:对称式,均衡式, 自由式等多种框架构图形式。
边缘纹样
边缘纹样是在形体周边设计装饰的一种 纹样,它经常是用作衬托主体纹样的。有空 间的限制,首尾需要相互连接或形态造型有 呼应关系。
二方连续纹样
是将单位纹样重复排列组合,方向为上 下或左右,它的特点是可以无限量的延续排 列组合。排列方式有纵式,横式,斜式及组 合式;
原始社会夏商周ຫໍສະໝຸດ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1 龙凤纹
龙凤纹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纹样之 一,寓意着吉祥、权威和尊贵。龙和凤的形 象在各种艺术品和建筑中都有体现,如龙袍 、龙柱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种类
1.2 云纹
云纹是中国古代常用 的装饰纹样之一,寓 意着吉祥、繁荣和长 寿。云纹多用于陶瓷 、玉器、丝织品等物 品的装饰
这些应用场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学价值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 发展
中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 着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 纹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 方法:一是加强对中国传统纹样 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挖掘其深刻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二是推 广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范围,将 其应用于现代设计领域中;三是 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中 国传统纹样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传统纹样 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 活力
-
鱼纹寓意着年年有余、富贵有余。在传统中国文化中,鱼是一种吉祥物,常用于年画、陶 瓷等物品的装饰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 涵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
例如,龙凤纹代表着吉祥和权 威,云纹代表着繁荣和长寿, 如意纹代表着吉祥如意,蝙蝠 纹代表着福气和好运,鱼纹代
表着年年有余和富贵有余等
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内涵非常 丰富,不同的纹样代表着不同 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这些传统纹样不仅是美的表现, 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 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场景
中国传统纹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艺术品、建筑、服饰、家居用品等
在艺术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陶瓷、玉器、漆器、木雕等工艺品的装饰;在建筑方 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屋顶、门窗、柱子等部位的装饰;在服饰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 服装、首饰、绣品等的设计;在家居用品方面,传统纹样被用于家具、窗帘、地毯等 的设计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

中国传统纹样及图片1.云雷纹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

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

2.祥云纹“祥云”图案最早出现在周代中晚期的楚地。

从周代中晚期开始,逐渐在楚地形成了以云纹特别是动物和云纹结合的变体云纹为主的装饰风格。

寓意祥瑞之云气,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以及对生命的美好向往。

3.蟠螭纹蟠螭纹是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是中国青铜器上的装饰。

螭是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张口、卷尾、蟠屈。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战国时期。

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蟠螭纹,表现形象有的有所不同。

4.环带纹环带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常雕刻在铜壶、簋的腹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初期。

环带曲折如波浪起伏,故又称“波纹”。

以前亦有称“山云纹”和“盘云纹”的,因其如山之起伏,云绕其间。

现也有称为“波曲纹”的。

5.蒲纹蒲纹,即蒲席的纹样,由三种不同方向的平行线交叉组织,用浅而宽的横线或斜线把玉器表面分割成近乎蜂房排列的六角形的纹样,六角形有时还琢有阴线的谷纹。

此样纹流行于汉代,宋明之间也有少量制作。

6.忍冬纹古代寓意纹样。

忍冬为一种蔓生植物,俗呼“金银花”、“金银藤”,通称卷草,其花长瓣垂须,黄白相半,因名金银花。

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

又称卷草纹,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样。

7.象纹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

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上。

《说文》:“象,长鼻牙,南越大兽。

”殷商时期,中国中原地区尚有野象。

8.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

又称“蛇纹”。

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

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

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认为是蚕纹。

中国吉祥图案

中国吉祥图案

是能聚光引火的宝珠,是象征祥光普照大地的吉祥物。 “二龙戏珠”图案寓意太平盛世、光明普照大地。
三多图:三多指佛 手、仙桃和石榴。 石榴喻多子;桃喻 多寿;佛手之“佛” 与“福”谐音,喻 多福。全图寓福瑞 多寿, 吉祥如意。
三元及第:元宝, 旧时硬通货币, 用金银制成的锭 子。三元,指科 举考试中的乡试、 会试、殿试第一
表示招财进宝,财源滚滚。 四时如意:四季水果和如意画在一起的图案, 寓意万事如意。
四海升平:大海中升起芦笙和瓶子的吉祥图
案,其中“笙”与“升”谐音,“瓶”与 “平”谐音。表达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 之善良愿望。
四海升平
五清图:松、竹、梅与清风(水)明月在一起是文人墨客清
高趣雅的象征,它代表中国古代文化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百鸟朝凤”
吉祥(龙、凤、麒麟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
龙头蜈蚣长串风筝
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最重要的部分,反映了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他们将自然事物或社会现象中的吉祥观念转化为可 视化的图案、图样,相信吉祥图案能避灾驱祸,给人带来吉 庆祥瑞。 中华吉祥图案是出于追求吉祥幸福为目的,是以美的饰纹、 简洁的造型来寄托祈福、求吉心愿所设计的实用装饰图案。 采用寄意化、象征性的手法,应用形象上的借代和双关,尤 其是巧妙地用“谐音”的创意方法创造出雅俗共赏的装饰图 案。其功能和寓意涉及纳吉、祝福、祈福、除恶、劝勉、警 戒等诸多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也包括 对自然、社会、宗教、伦理、道德观念的表达。中华传统吉 祥装饰图案以美的造型、巧妙的创意体现出人类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的美好意愿,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
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 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过程
作者:张爽爽
来源:《艺海》2009年第09期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吉祥图案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级阶段,先人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物充满了幻想与猜测,还带有敬畏的感情。

这一时期的吉祥图案主要体现在原始人类的图腾和日常生活器皿上的图案中。

如彩陶工艺上的动物纹、人面鱼纹等便带有人敬天神、人仰混沌的意味,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求祝福和平安的心情。

原始图腾对吉祥图案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正是图腾崇拜激发了古代艺术家对图腾物形象创造的灵感和热情。

这一时期的吉祥图案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但在客观上也奠定了传统吉祥图案的发展基础。

到了新石器时期,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仍然比较有限,在困难、挫折中逐渐认为控制人类的力量是外在的世界,只有顺从它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从而产生一种祈求的思维观念。

于是,趋吉避凶成了原始人类寻求生存环境的本能。

人们在创造器皿时就装饰具有象征祥瑞寓意的纹样,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的愿望。

彩陶、石刻、玉雕等物品中先后出现了龙、凤、龟等各种形状的瑞兽,云纹、水波纹、回纹等纹饰亦先后出现,这些图案被绘制或雕刻在器皿上,起了装饰美化的作用,也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原始追求。

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真正意义上的吉祥图案也得以出现。

伴随着工艺水平的突飞猛进,丰富的思想内容得以通过各种客观载体表现出来。

同时,阶级社会也使王权与神权得以进一步结合,这对中国传统龙文化与凤文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自古以来,凤和龙都是吉祥图案中常见纹样,其组合图案也是我国传统吉祥图案中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商周时期的凤纹质朴、肃穆;春秋战国时期的凤纹趋于写实;秦汉时期的凤纹气质刚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如青铜器、漆器上的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象纹等各种纹饰,让人不禁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凝重典雅又神秘古朴的精神内涵。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与本土的长生不老、阴阳五行,以及神话传说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

例如,汉代织锦上出现了不少的吉祥图案,有“万世如意”锦、“延年寿大宜子孙”锦等,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重要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

唐代时,社会开放,与周边国家的交往频繁,吉祥装饰图案得到了空前发展。

初唐较多龙凤和植物花纹,如折枝花、串枝花等。

盛唐纹饰大受中亚、西亚影响,龙凤、飞狮、天鹿、天马、犀、龟、孔雀、鹦鹉等动物相当流行,连生贵子、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等寓意的吉祥装饰纹样占居主流。

中唐后,吉祥装饰花纹日趋细密,更富于图案化,多以双鱼、对凤等组成团花图案。


了晚唐,吉祥装饰纹样流行以单纯花叶组成的团花以及由凤纹演变而来的双凤图案。

宋元时,吉祥图案的发展越来越趋于成熟。

它善祷善颂,为大众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

吉祥纹样不断受到来自道教、佛教以及民间风俗的影响,题材也日益丰富多彩,表现手法多样。

吉祥图案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彩画、陶瓷、刺绣、织物、漆器上,此时的吉祥图案进入了发展的高度普及期。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开始走向成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封建上层意识与市民意识相互渗透、融合,传统的祥瑞思想转变为吉祥如意、福寿富贵等世俗化的吉祥观念。

吉祥图案的名目繁多,形式更为多姿多彩,产生诸多适用图画的表现技法,并被广泛应用于印染、织绣、服饰、工艺品、建筑彩画及民间艺术等各方面,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

不断融合道教、玄儒、政治伦理和民情风俗,使吉祥图案更趋成熟完美,成为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装饰艺术造型设计体系。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在各个时期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但其发展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直至今日,传统吉祥图案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自身的独特风貌和饱含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力,为其在世界艺坛中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空间,也将引起当代人们弘扬与开发民族文化的新思考。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责任编辑:尹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