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莲花图案发展与演变

合集下载

简述“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简述“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简述“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运用作者:胡晓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5期摘要:莲花纹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最早在西周晚期的青铜纹饰中出现。

南北朝时,由于佛教的关系达到极盛。

及至唐代莲花纹渐渐退去宗教色彩,表现出富有生活气息的民族风格。

宋元时期装饰题材日益丰富,莲花纹逐渐成为陪衬主纹的边饰。

元明以后,缠枝莲纹作为一种定型的装饰题材长盛不衰。

本文按时间顺序,以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设计作品为例,较系统地阐述了莲花纹在历代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莲花纹;装饰;设计作者简介:胡晓欢,出生于1981年12月,籍贯,江苏省宿迁市,现执教于宿迁学院,讲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装饰设计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装饰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6--02绪论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代又称芙蕖、芙蓉、荷花。

花形美丽,气质芬芳,深受世人的喜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中国历代古代文人颂为花中君子。

一、夏商周时期一般人们对于莲花纹的认知,最明显的莫过于其中蕴藏的佛性。

其实早期的莲花纹样与佛教并无关联。

我国用莲花作为装饰题材大约始于西周时期。

商周时期主要是青铜器,著名学者马承源先生将商周时期的装饰纹样分为八类:兽面纹(饕餮纹)、龙纹、凤鸟纹、各种动物纹、火纹、各种兽体变形纹、几何纹和人物画像纹。

周朝还出现了极具代表性的“铭文”装饰。

莲花纹是较少见的,主要以“壶”型为主。

较著名是1923年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一件装饰写实莲纹的代表作品。

壶盖四周的双层透雕莲瓣形象逼真。

此壶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青铜器凝厉、威严的风格,显得瑰丽清新,活泼自由,成为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反映。

与其相似的还有1955年安徽寿县出土的“蔡侯莲瓣盖铜方壶”。

战国时的莲纹基本上延续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减少,如九连墩战国古墓出土的漆器“龙衔蛇莲花豆”,以及湖北江陵战国时期天星观二号墓出土“莲花豆”。

【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经典范文】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宝相花纹样是中国植物装饰纹样。

植物纹样是中国传统历史装饰纹样中的重要篇章, 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装饰艺术史之中, 有上千年的历史, 宝相花纹样更是一种本土纹样融合外来纹样的典型代表。

已有的文献资料对宝相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敦煌壁画、藻井等方面, 大都讨论佛教鼎盛时期的宝相花形态, 缺少对其形成过程以及变化的研究。

文章将从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原始时期到秦汉时期的本土莲花纹样、秦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结合外来宗教文化, 加入葡萄纹, 石榴纹等元素形成宝相花雏形、隋唐宝相花纹样正式形成、宋后宝相花纹样的成熟发展, 以及佛教东传这个时间节点来梳理宝相花的成因以及流变过程。

一、宝相花前身——莲花莲花也是许多世界文明中神圣的代表, 在古印度被看作是英雄气概的象征;在古埃及, 人们看到莲花天亮时开放, 天黑时闭合。

于是埃及人以为太阳是早晨从东方的莲花里出现, 夜晚太阳消失在西方的莲花里;伊朗的雅利安人则将蓝色的莲花当成“水中之光”来崇拜。

宝相花纹样在我国发展的四个阶段探析(一) 佛教中的莲花莲花在印度佛教中代表了再生、纯洁和不受轮回之苦。

佛教创立之后, 也将莲花作为宗教圣物。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还有后来的藏传佛教当中, 对莲花形象的崇拜都十分明显。

在佛教中有四大莲花, 分别是代表菩萨慈悲心的芬陀利花、代表毒物变成美好事物的拘物头花、代表钵头摩地狱的表钵头摩花和代表庄严佛眼的优钵罗花。

莲花也是佛教的八瑞相(图1) 之一, 代表了一切活动的鼎盛时期, 莲花本身也有旺盛生命的内涵。

在佛教和佛教经文里, 莲花又被隐喻成神圣的子宫。

其与象征男性的“金刚”结合, 意味着“空”与“色”的结合, 也象征佛法和智慧的契合以及大乐与空性的自然生成。

莲花也象征着西方红色阿弥陀佛“莲花部怙主”。

佛教中一般的莲花意象有四、八、十六、二十四、三十二、六十四、百、千瓣等;在手持器物中, 它一般有红色和粉红色两个颜色, 花瓣有八个或十六个;在其他的意象中, 它的颜色也有黄色、金黄色、蓝色、黑色或者白色。

试析莲花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

试析莲花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

试析莲花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莲花图案是一种传统的装饰图案。

由于东西方信仰和社会风俗的不同,莲花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代表了很多不同的象征意义。

所谓象征就是“用以代表、体现、表示某种事物的一种物体或符号”(参阅《牛津英语词典》)。

随着信仰和社会风俗对艺术家影响程度的不同,艺术象征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莲花图案相应的在不同的方面表现着自己的特色。

另一方面,象征意义又是与崇拜、宗教相联系的。

莲花图案的应用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所有艺术,包括装饰艺术,全都源于自然,都要以自然的范本为基础。

万种变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人类智慧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广阔无垠的环境。

人类通过对眼中各种事物的艺术化、风格化的处理,使很多静态的物体,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变成了及富其自身灵性的图形,她们为人类的生活添置了一道带有装饰味道的佳肴。

不可否认的是,这道天赐的美味蕴藏了多种原材料,植物便是其中之一。

人们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理解,创造了很多极具人文特色的装饰图案。

其中花卉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素材,更被广泛的应用在装饰图案的设计之中。

在这里仅以莲花图案为例,阐述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莲花,是各类水生百合的总称。

莲花图案多以夸张手法进行处理加工,并以几何形组合而成,也可以说是一种几何形化了的植物。

它多以叶子、花瓣构成,其母体为一片叶或一瓣花,非常单纯,经过与各种器皿造型的组合,使其母体图案一形多用,产生了美妙的变化。

它作为一种装饰性的植物花卉图案,一直都因其丰富的象征意义,被人们运用在各种环境之中。

在古埃及和亚洲的许多地区都被受尊重。

1、莲花在中国在中国,莲花,也常称为荷花,被人们视为花中君子,是夏季的象征。

“菏”与“和”同音,故此也表示和合如意。

随着信仰和社会风俗对艺术家影响程度的不同,艺术象征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

在中国人中间,艺术象征有时只不过是表达一种风雅的问候,客人向主人赠送一只绘有图案的花瓶、盘子、字画等,通过所选定的装饰图案向主人祝愿长寿、多子,甚至在科举中功成名就,这一象征语言曾在古代中国士大夫中间广为流行。

浅谈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浅谈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浅谈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论文关键词:陶瓷莲花历史论文摘要: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自春秋时期即已出现于青铜器装饰上,到了六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莲花装饰逐渐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装饰纹样,直至如今,人们对于莲花的喜爱程度不减当年。

主要研究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传承历史,理清其发展脉络。

1莲花纹样的来源莲花,通称荷花,又名芙蓉、芙菜、水芝、水花、荷华等,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荷花的有关化石遗存,因此我国自古即有爱莲花的习俗,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称颂,称它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佳句,周敦颐更是赞其“出污泥而不染,攫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襄玩”的清雅品格。

当然最早运用莲花纹样的并不一定是陶瓷产品,且这些莲花也并不一定是象征佛教含义的。

在春秋时期就已有青铜器“莲鹤方壶”出现,据田自秉所着《中国纹样史》认为:“莲鹤方壶上的莲花纹样与飞鹤配合,表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由此可见,早期的莲花纹样与佛教并无关联。

不过,到了六朝时期,佛教传人中国使得传统的莲花纹样因其在佛教中被赋予特殊含义而继续盛行。

在《无量清净尘经》中认为:“无量清净佛,七宝地中生莲花上;夫莲花者,出尘离染,清净无暇”,也就是说莲花是“净土”的代表。

另有传说认为佛祖释迎牟尼生在七宝七茎莲花上,佛教故事说在蓝毗尼花园中,释尊降生于摩耶夫人的右肋,降生后即走了七步,步步生莲花,后来当佛在菩提树下成道起座后向北,东西行绕树,称为“观树行经”,当时一步一莲花,计十八莲花。

因此莲花在佛教及佛教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被奉为“佛门圣花”,例如佛座为莲座,佛眼为莲眼,佛经中也有妙法莲华经等。

基于佛教的盛行,我国人民崇尚的莲花便自然成为一种理想的装饰,以刻、印、绘的浮雕,堆、贴等不同的手法出现在瓷器上,但随着佛教的中国化,莲花渐渐失去了其宗教含义而成为优美的装饰题材。

2莲花纹样兴起的原因《中国纹样史》中说过:“莲花纹样随着佛教的兴起大量应用在石刻、彩画以及陶瓷、金工、刺绣等装饰上”,因此虽然莲花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题材,然而众所周知南北朝青瓷上流行的莲花纹饰却是受佛教的影响。

莲纹饰的概念

莲纹饰的概念

莲纹饰的概念莲纹饰是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它源于莲花的形态和含义,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工艺品、织物、陶瓷等领域。

莲纹饰可以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寓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莲花的象征意义、莲纹饰的起源和演变、莲纹饰的分类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莲纹饰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谈谈莲花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莲花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纯洁、圣洁、高尚、灵巧和充满智慧的象征。

莲花生长在淤泥而不染,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纯洁;莲花的花瓣齐刷刷地排列着,又像中国传统的红宝石,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和谐;莲花含有丰富的香气,被视为吉祥之花,常被用于祭祀、庆祝和装饰。

正因为这些特质,莲花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神圣和富丽堂皇意义的装饰。

莲纹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化中。

在古埃及,莲花被视为象征太阳和复兴的花朵,出现在宗教建筑和墓葬中;而在古印度,莲花被视为象征超凡和纯洁的花朵,常用于边框、花纹和装饰。

随着细腻的手工艺术技术在亚洲逐渐发展起来,莲纹饰开始在中国文化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

特别是在唐代,因为佛教的传播和繁荣,莲纹饰成为装饰艺术中最常见的图案之一。

莲纹饰可以根据其造型特点和风格特征进行分类。

在中国,常见的莲纹饰有“结涡式”、“锁子式”、“曼陀罗式”等,每个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创作风格。

其中,“结涡式”是以莲花花瓣的自然形态为基础,通过线条和几何图形的变化来创作,形成优美的曲线和立体感;“锁子式”则是以莲花的根茎为基础,通过重复和交叉的几何图案来呈现,展现出坚实和稳定的特点;“曼陀罗式”则是组合多个莲花纹饰成为一幅整体图案,以展现繁复和富丽的效果。

莲纹饰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多样化。

在建筑中,莲纹饰经常用于门窗、栏杆、扶手、柱身等地方的装饰,起到点缀和增添美感的作用。

例如,福建土楼是中国特有的建筑形式,其外部常常以各种精美的莲纹饰进行装饰,使其独具特色;在寺庙建筑中,莲纹饰也是重要的装饰元素,常常用于殿堂的柱子、门前的石碑等地方,以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精髓。

莲花纹的价值与艺术特征

莲花纹的价值与艺术特征

莲花纹的价值与艺术特征作者:李蓉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6期一、莲花纹的寓意“纹饰"通常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也有泛称纹饰或图案的。

纹饰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纹饰记录了每一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征。

同时纹饰也伴随着人类美化自身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并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中国传统纹饰多是吉祥意愿的化生,莲花纹饰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吉祥纹饰之一。

自古中国人就在庙堂建筑上装饰莲花彩绘纹饰是取莲花防水之吉祥意;在瓷器上装饰莲花纹饰是取连年有余之喜庆意,在新婚喜房中装饰莲花纹饰是取莲花“连生贵子刀生息繁衍意。

莲花纹饰中凝聚了多少人对于吉庆的美好愿望。

中国传统莲纹饰是将人对于莲花自然物象的理解融于器物之上,并人为赋予莲花以象征意义。

莲花纹饰的起源是人们对于自然中莲花形象的简化和抽象化,以纹饰的方式来记录或传达人们对于莲花“人为力量"的一种普遍认识。

所以说莲花纹饰的起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中国文化发展,是中国“纹化’’发展中的一部分。

莲花纹饰装饰器物的同时也达到了人与自然与器物的一种相通,是一种人为力量的植物装饰。

莲花纹饰在中国的发生、起源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是一种植物装饰的发展,更多的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追求以及中华文化对异域文化的兼容并收。

本文旨在研究莲花纹饰的起源开始,探索莲花纹饰在隋唐以前的审美特征和装饰意义。

关于莲纹饰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在这些资料中多是针对某时期,或纹饰的装饰载体和装饰类型的研究,缺乏对莲花纹饰审美特征做系统的,整体的分析,还有些多注重纹饰图谱性的编辑,而忽略了对纹饰本身文化意义的传承。

在现有的一些著作和学术论文,对莲花纹饰的研究较有影响的著作有:李格尔的《风格问题一装饰艺术史基础》主要探讨从古埃及王国直至伊斯兰世界的莲花纹饰的基本脉络,及莲花纹饰中包含的植物纹饰隐含的连续性。

但由于著作主要以埃及的莲花纹饰为主线,没有涉及东方莲花纹饰的发展;王宁字、党荣华先生的《陕西民间莲族艺术内涵初探》论文中,以广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存在于陕西民间的以鱼、鸟、子、莲等为主要形象的莲族艺术内涵探究;张朋川先生的《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辩》主要论述称古代柿蒂纹的图形为莲花纹及其变体的样式;张晓霞的《佛教对传统莲纹的影响》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对中国传统莲纹的造型和表现方法以及寓意的影响。

莲花纹样在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中的表现

莲花纹样在元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中的表现

53传统与创新莲花是我国装饰领域中传统题材之一,自西周时期便与器物结合,在陶器、青铜器上作为莲瓣使用。

历秦汉之后,进入魏晋南北朝,籍佛教东兴,开始真正在陶瓷上出现,并且成为当时的主流纹样,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至唐代,社会安宁繁荣,纹样装饰也进入一个成熟阶段,莲花纹样在形式上开始突破礼佛囿苑,技法、材料都有革新,在陶瓷装饰上风格一新。

宋元明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享誉寰宇,被誉为神乎其技。

除宋辽时各窑瓷器尚质轻饰之外,元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在装饰上大量出现莲花纹样,风格随形制而变,美轮美奂。

至清朝,珐琅彩和粉彩的发明,莲花纹样基本保持既有风格,艺术创新建树不多。

陶瓷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青花瓷,青花瓷的产地景德镇因此闻名中外。

景德镇瓷业的发达始于宋朝,当时称饶州窑,元朝设浮梁瓷局,开始大型的至正型青花烧造,至明朝,青花一统天下。

清代延续了前朝的青花工艺,纹样风格和技法并未太多创新。

在整个成型期中,宋时的莲花纹样出现在影青上,反映当时生活的精致程度。

虽然宋朝的青花莲花纹样不多,但却是纹样的成熟时期,莲花纹样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形式,乃至以后元明清都以此作为传统样式使用至今。

一、富有民间气息的莲花纹样莲花纹样发展至今,从滥觞到转折,再到成型,期间经历各种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可以说是由物到神,唐代则是由神到人,宋代则是由贵族到平民。

宋元明清成型期之中,宋朝充当的大多是承上启下的角色。

“唐代和宋代相比,一个主情,一个主理;一个内溢,一个是外向;一个侧重物质享受,一个重视精神文化;一个求热情,一个尚思辨;一个贵族化,一个平民化;一个富丽丰满,盛唐气象,一个则是恬淡高雅,宋代风采。

”[1]宋代形成富有民间气息的图案纹样系列,盛行的纹样中几乎都有莲花纹样参杂其中,将原本隐退的莲花纹样巧妙地镶在了宋人精致的生活之中。

如宋时常见的婴戏纹、花中有花,都是极富民间生活气息的纹样。

宋时婴戏纹中,均不同程度与莲纹结合。

莲花纹样在陶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陶艺创作《韵》为例

莲花纹样在陶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陶艺创作《韵》为例

天工|2023年第34期[摘 要]通过传统装饰纹样与现代陶艺造型之间的融合与碰撞,传递一种陶艺作品的时代美感。

在具体的实践案例教学中,以莲花纹样为基本元素分解重组,探索出新的陶艺造型形态,呈现出一种别有风格的作品新样貌。

《韵》这种具有一定突破性的装饰和创作方法,是在已有基础上勇敢跨出的一步,其是一件有挑战意义的作品,既能令观者有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又能令观者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正是作品《韵》所要表达的意义。

 [关键词]莲花纹样;陶艺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J5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34-0082-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曾鹏德,彭书敏.莲花纹样在陶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天工,2023(34):82-84.曾鹏德 彭书敏兰州城市学院 莲花纹样在陶艺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陶艺创作《韵》为例作者简介:曾鹏德(1978—),男,汉族,甘肃民勤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产品设计和创作。

一、莲花纹样在传统陶艺装饰中的源流中国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传统,只要说起陶瓷,就会想到中国。

在彩陶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创作出了精妙绝伦的陶器,有很多陶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体现了朴实的审美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掌握陶瓷成型的方法和烧制的规律,逐步推进了陶艺形态的产生与发展。

这些优秀的传世之作深层次地表达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气质与底蕴。

装饰纹样的诞生与人类的审美需求有着密切的关联。

陶瓷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人们在满足了实用性的需求后便开始有了更高的追求,希望在使用器物的同时,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得到满足。

于是更多艺术家追求在陶瓷创作中能更多地表达现代性、艺术性、装饰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纹样的形式不断丰富起来,其中缤纷绚丽的吉祥纹样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

莲花纹样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莲花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种内涵和象征意义。

自古莲花就深受国人的喜爱,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莲花的文化底蕴与内涵非常符合中国人所追求的处世理念,特别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推崇、仰慕莲花精神的也不在少数,更有用“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人的品性高洁,所以莲花时常出现在文学领域和艺术创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 组合吉Βιβλιοθήκη 莲纹吉祥图案的组合方法:取意、谐音
❖ 最早在隋唐之际产生,兴盛于宋以后
❖ 取意有: ❖ 多子,繁衍兴旺,生育等 ❖ 谐音有: ❖ 莲(连,廉),藕(偶),荷(和、合)
花牡丹。 ❖ 3、过渡时期
❖ 应用:莲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渐多,花形饱满华丽,活泼而富有情趣。 除建筑中大量使用外,陶瓷、金银器、染织应用越来越多
宝相花
❖ 宝相花非一种实际存在的花,而 是由莲、牡丹、石榴及缠枝(忍 冬)等各种植物纹样元素组合而 成。
❖ 牡丹纹典型样式
石榴纹典型样式
缠枝(忍冬)纹 或卷草纹样式
❖ 辽代墓顶壁画中的 莲花图案
写实的莲花:
汉画象砖中的劳动场面
二、佛教影响期:
时间:东汉、魏晋、南北朝
❖ 佛教为什么尊崇莲花
❖ ——与莲自身的植物学习性有关,并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
❖ ——佛陀有四德,佛经也给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 据《华严经》载,“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 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 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 乐、我、净。”
❖ 3、莲瓣的造型饱满,瓣尖体现了中国原生莲瓣的 形式
❖ 4、各种样式出现,风格丰富多样 ❖ 应用:目前可见主要为:佛教造像、宫室建筑 ❖ (莲花纹饰成为本期最重要的植物纹饰)
印度的莲纹
❖ 中国花经:佛教中的莲花, 并非荷花的同义词,它还 包括不同属的睡莲,具体 来说,含五种睡莲,一种 白莲花
❖ 发展:莲花早期在佛教的 应用很大程度上是对印度 莲纹的模仿
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 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 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佛教影响期:东汉、魏晋、南北朝
❖ 变化:1、汉代早期中国原生莲纹瓣数较少,以四 出、八出居多,佛教影响下,瓣数明显变多,
❖ 2、莲花纹饰的中心位置增加了比较写实的莲子和 花蕊的形象,这和印度的相关纹饰很相似
生克之道 ❖ 汉代——莲常应用在建筑的顶端,是一种天象的寓
意纹样,代表着宇宙天象的穹庐之意。 ❖ 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
狎猎”,将莲花植于藻井之上
著名的莲鹤方壶
❖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青 铜器。
❖ 高126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 31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 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出土一对两 件,只是在高度上有细微的差别, 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立鹤 方壶”,河南博物院藏高126.5 厘米,称“莲鹤方壶”。
等 ❖ 典型纹饰:莲瓣纹,缠枝莲纹,折技莲纹,把莲纹,莲池纹、组合莲

莲瓣纹
缠枝莲纹
缠枝莲纹
折技莲纹
把莲纹
莲池纹
小结:
❖ 1、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植物图案之一。莲花纹饰是 伴随中国文化发展的一种传统植物纹饰,历史悠久,在完成 装饰使命的同时,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同时期 的莲花纹饰记录了中国传统装饰审美的发展过程。
南北朝礼佛图中的 莲花插花
佛教建筑中的各种莲花图案
三、融合时期:隋唐延续到宋代
❖ 背景:中国特色佛教——禅宗出现兴盛,佛、道、儒三教融合,宗教 意味的淡化,世俗化倾向。
❖ 特点: ❖ 1、形态较往期明显饱满,纹饰线条近乎圆形的饱满弧线,以宝相花
为典型 ❖ 2、隋代开始出现吉祥观念的图案组合形式,如鱼莲、莲花石榴、莲
印度莲纹 对中国莲纹的影响
佛教进入中国后莲纹图案的变化: 瓣数增多;出现莲蓬;瓣尖的变化
龙门石窟的莲花藻井
(北魏时期)
佛教影响期的花砖
南北朝时期礼佛图中的莲花
南北朝莲花图案
南北朝自由风格的 莲花图案
隋朝佛教中的莲花图案
潇洒随意的 隋朝莲花图案
规整威严的 唐代佛教莲花图案
唐代佛教莲花图案
❖ 2、寓意最美好的植物图案: ❖ 神秘的神性之花:人与天与自然的沟通方式——圣洁的信仰
之花:佛教期,崇高、圣洁、光明、纯净——吉祥的世俗之 花:因莲花多子的自然特性演化为生殖繁盛的象征,发展为 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 ❖ 3、莲花图案发展脉络:从神圣走向凡俗,从小众走向大众。 ❖ 4、莲花纹饰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 不同时期莲花纹饰虽有不同的审美特征,但本质上都是通过 莲花纹饰表达人的信仰、意愿及向往。
❖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 圈肥硕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 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孔。莲瓣的 中央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上 面有一只仙鹤站在花瓣中央,仙 鹤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翘首望 着远方,造型灵动。
春秋以前的礼器: 顶部的莲花象征天穹、人神的沟通
原生时期顶部饰莲花的礼器
汉代莲花藻井图案
天穹的象征
莲纹
后世流传 宝相花的 变形
融合期的莲花藻井(宝相花)
融合期的莲花藻井(宝相花)
宝相花
四、兴盛普及期:宋代至明清以降
❖ 背景: ❖ 1、伴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宗教、神权象征退居其次,世
俗化占据主流。 ❖ 2、个性化、人格化的莲花审美:著名的《爱莲说》 ❖ 3、绘画的兴盛造成的影响:写实院体画与文人写意画的兴起 ❖ 特点: ❖ 1、莲花图案与植物、动物纹样的组织,形成丰富的吉祥图案 ❖ 2、风格多样、自由 ❖ 3、应用广泛,载体包括陶瓷、砖石雕刻、建筑、织绣印染、家具等
中国莲花图案 发展与演变
附:广昌莲花图案
邹东旺
第一部分 中国莲花图案发展的四个时期
❖ 一、原生期:秦汉以前 ❖ 二、佛教影响期:东汉、魏晋、南北朝 ❖ 三、融合期:隋唐延续到宋代 ❖ 四、兴盛普及期:宋、元、明、清
一、原生时期
时间:先秦~汉代,本民族原生自创的莲花图案
❖ 应用:常用于礼器,或建筑顶端 ❖ 象征: ❖ 先秦时期——突出神秘性,象征天穹、人神沟通、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 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 大皆空; 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 轮回中。 莲是百花中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 象征我佛“法身、报身、应身”“三身”同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