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
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

2、 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一)公司简介1、TCL集团介绍TCL:全球化浪潮中新兴的中国力量TCL即The Creative Life 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意为创意感动生活。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大的、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TCL集团(SZ.000100)、TCL多媒体科技(HK.1070)、TCL通讯科技(HK.2618)。
目前,TCL已形成多媒体、通讯、家电和泰科立部品四大产业集团,以及房地产与投资业务群,物流与服务业务群。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TCL借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秉承敬业奉献、锐意创新的企业精神,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佼佼者。
1999年,公司开始了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在新兴市场开拓推广自主品牌,在欧美市场并购成熟品牌,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领头羊。
在发展壮大中,TCL确立了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在TCL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免提式按键电话、第一台28寸大彩电、第一台钻石手机、第一台国产双核笔记本电脑等,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产品。
2009年TCL全球营业收入442.95亿元人民币,5万多名员工遍布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销售旗下TCL、Thomson、RCA等品牌彩电及TCL、Alcatel品牌手机。
2009年TCL在全球各地销售超过1428万台彩电,1612万部手机。
TCL集团旗下主力产业在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设有研发总部和十几个研发分部。
在中国、波兰、墨西哥、泰国、越南等国家拥有近20个制造加工基地。
2009年TCL品牌价值达417.38亿元人民币(61.1亿美元),蝉联中国彩电业第一品牌。
未来十年TCL将继续构建融设计力、品质力、营销力及消费者洞察系统为一体的“三力一系统”,将TCL打造成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品牌。
TCL并购法国汤姆孙

TCL并购法国汤姆孙1.目的(1)开拓海外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根据2003年公司年报披露,美国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制裁如果最终成立,本集团国内生产的21寸以上的彩电将难以向美国出口获利。
2004年4月13日,美国商务部(DOC)对中国彩电在美国市场最终裁定为存在倾销行为。
其中,TCL 被最终裁定倾销幅度为22.36%。
从公司的年报来看,在公司收购汤姆逊之前,欧美市场业务表现低迷,甚至无法打开市场。
而汤姆逊公司拥有着成熟的欧州、北美市场的营销平台。
公司希望能够通过借助汤姆逊公司的销售平台打开欧州、北美市场,在这两个地区,汤姆逊公司一年有近10亿美元的销售额。
同时,公司也希望通过汤姆逊的销售平台来避开欧美市场对中国电子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
通过20多年的打拼,TCL在中国已经基本确定了彩电行业的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在20%附近。
市场基本接近饱和,要想继续通过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来提高企业效益难度很大,且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成本递增效应,企业的成本贡献也会减小,甚至为负。
所以海外扩张势在必行。
同时通过此次并购,TCL公司也从一家区域性公司晋身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2)技术并购汤姆逊公司作为一家彩电业务的领先企业,其中的一些技术也让TCL垂涎不已。
TCL期待能从汤姆逊获得DLP技术,从而使得TCL走向技术领先。
同时汤姆逊自身也有超过3.4万项技术(主要集中于CRT彩电技术)。
而同时,当时的市场反应,传统的CRT彩电仍然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
董事长李东生认为,这样的趋势仍然会持续几年。
(3)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简单地说,就是“1+1>2”的效应。
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两种情况,外部协同是指一个集群中的企业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能力;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并购前,TCL彩电业务与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处于竞争对手的角色,通过此次并购,可以将对手变为队友,共享优质资源。
TCL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案例分析文档资料

2005年12月,TCL分别以12.34亿元和2028万元,卖掉TCL 国际电工公司和TCL楼宇科技公司100%的股权。为支撑兼 并国外企业带来的亏损,TCL开始卖家当。
21
重生之路
2006年11月,TCL宣布,全面重组处于困境的欧洲业务, 主要措施是终止除代工生产业务外的所有电视机的销售和 营销活动,并扩大其在欧洲彩电市场的战略代工生产业务。
大规模的并购使TCL陷入了困境。痛定思痛之后,TCL集 团终于决定放弃重组之路,宣布其欧洲彩电业务破产。
2007年5月,TCL宣布将终止对欧洲彩电业务重组,清算原 欧洲业务的主要运营实体TTE欧洲公司。
22
TCL集团06-08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项目
06年
07年
营业收入
468.55
390.67
净利润
30
TCL集团13-14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环比增长趋势
项目
14年
营业收入
18.40%
净利润
50.92%
数据来源:TCL集团年度报告 25
(一)整合需要给公司带来改变
并购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并购企业能给被并购企业带来什么而 不是从被并购企业那里得到什么,而大多数中国企业最根本 的并购动机是从被并购企业获得其核心技术和完善的营销市 场,而不是通过融合自身的特点给新企业带来令人欣喜的改 变。
TCL 集团与阿尔卡特在 2004 年第二季度早期正式签署了有 关“股份认购协议”,协议规定合资企业 T&A 由二者共同组 建,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香港,合资公司的主要任务是从 事手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这项任务的 成立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大公司合作的开始。
跨国并购TCL并购汤姆逊案例分析

/
并购结果
TCL并购汤姆逊后三年营收数据 单位:亿元人民币
LOGO
数据 中国内地主营业 海外营收营收 合计 年净利润
2003年 249.3 33.2 282.5 5.7
2004年 243.1 159.7 402.8 2.5
2005年 239.3 277.4 516.7 -3.2
2006年 202.2 266.4 68.6 -19.3
2007年 214.4 166.4 390.6 3.1
TCL对Thomson整合的不力,主要体现在,
高估了其专利技术,忽视了专利技术也有生 命周期,过时技术所支持的产品终会被市场 淘汰;在供应链管理上,产品研发、新品上 市缓慢,售价没有竞争力,更因缺少国际化 的运营人才而雪上加霜。这一切最终归结于 对跨国并购的不够审慎。
•
LOGO
汤姆逊 TCL
汤姆逊是法国最大的国家企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 业集团,位居全球第四大的消费 1981年,是一家从事家电、信息、 类电子生产商。 汤姆逊为全球四 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 大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之一。有四 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 个主要业务方向:内容及网络、 型国有控股企业。经过20年的发 消费产品、零部件、专利许可。 展,TCL集团现已形成了以王牌彩 集团以Technicolor、Grass 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 Valley、THOMSON及RCA等品 电工四大产品系列。2012年成为 牌分销产品。 全球第四大电视制造商(三星,LG, SONY)。
TCL收购汤姆逊案例

1.TCL简介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创办于1981年。
家电 通讯 信息 电工
王牌彩电
手机
汤姆逊公司是法国 最大的国家企业集 团,是全球第四大 的消费类电子生产 商。
网络设施
消费产品
零部件
专利许可
集团以Technicolor、Grass Vally、THOMSON及RAC 等品牌分销产品
而且,TCL还被多品牌道路拖累,在消费类电 子领域,尚无成功运营多个品牌的先例,索尼等大公 司相继抛弃了其寄生品牌专心集中兵力发展主力一 线品牌。在TTE中Thomson、RCA、TCL这3个品 牌同时存在,资源竞争严重,有限的市场下,别的 品牌还没什么动作,自己人倒先打了起来。
一、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与竞争力 1、加快产品替代过程,利用技术夺回市场 TTE应加快平板液晶电视对CRT电视的替代过程, 在产品的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力求掌握更多更新 的核心技术,加快新品的上市速度,利用技术优势 夺回已被占领的市场。 2、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与竞争力
案例简述 1.TCL简介 2.汤姆逊公司简介 3.TCL收购汤姆逊公司的目的 4.TCL收购汤姆逊公司流程 5.TCL收购汤姆逊公司失败及原因分析 6.TCL收购汤姆逊公司失败后的应对策略
2004年1月28日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在法国正式 签订了收购协定。按照双方协议要求,TCL集团与 汤姆逊计划合并其彩电及DVD资产,组建合资公 司——TTE。
22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与竞争力与竞争力二制定并购资源整合计划加强协同效应1重新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计划2制定渠道的整合计划三明确经营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1明确经营管理目标2通过有效的沟通来提高管理效率3加强跨国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的培养
《TCL集团跨国并购之路的警示》案例分析

《TCL集团跨国并购之路的警示》案例分析《TCL集团跨国并购之路的警示》案例分析一、并购过程简介TCL作为本土品牌,先后并购了德国施奈德公司,又先后与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合资——实际上即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
但是并购之后,出现非常多的问题,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一年亏损0.8亿欧元,而2003年TCL一年的净利润才约为0.57亿欧元。
其他并购业务出现了财务问题,TCL 集团也因此受到了牵累。
二、TCL集团跨国并购中的问题1.专利问题TCL的收购主要是为了专利,但是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汤姆逊的电视相关专利却被TTE所有。
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时,没有获取3G相关技术专利。
这对TCL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2.对于并购后的企业管理缺乏控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管理文化是不同的,在TCL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文化差异导致了管理上十分混乱。
人事安排非常乱,甚至任人唯亲。
中方管理者由于身兼多职,对并购业务的管理力不从心。
而且对于汤姆逊并购案中,基本上没有撤换员工,导致控制上失控。
三、TCL集团跨国并购带来的启示1.并购时要正确认识自身并购之前必须分析自身的问题,例如有没有恰当的管理人才,有没有学习跨国管理经验,TCL之前都没有相关经验,也没有准备好跨国管理人才,就直接先行并购,导致大量的人才缺口,才产生管理上的混乱。
并购前,应该向有相关经验的企业学习,可以派驻人员在对方企业学习和工作一段时间,高级管理人才可以派出学习一段时间,学习有关于跨国管理的知识。
2.明确并购战略在并购之前,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并购目的。
例如是否需要该项业务,TCL并购并没有重视到平板电视已经成为主流,导致错失良机,严重影响电视业务的发展。
必须要避免盲目的扩张,TCL并购的目的其实就是了全球化扩张战略,但是事实证明该做法是错误,没有把对方企业的关键技术掌握在手中,收购的只是一个空壳子。
企业并购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需求,扩张也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TCL并购汤姆逊案例

468.6 -19.3
390.6 3.1
并购Thomson后的绩效出现亏损,且亏损幅度越来越大
与这样的国际巨头联手,TCL将得到什么样的机 会?TCL又将付出多少成长的代价?
能并购名闻全球彩电业的汤姆逊公司,对于
TCL来说得到的不仅是彩电领域技术创新方 面的提高,还可以通过汤姆逊公司在北美、 墨西哥、欧盟的市场,避开欧美市场对中国 电子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
二、海外并购引发资金漏洞
据相关资料显示TCL集团2005年度第3 季度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 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 现金流-7.87亿元。而之所以产生如此 巨大的漏洞,在TCL集团的内部员工看 来,都要归“功”于集团2004年所做 的2次收购行为。
三、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的企业管理文化方面 的差异,TCL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 的努力只停留在整体采购来节约 成本等方面,协同效应并不明显, 没有产生1+1>2的效果 。
实际上,中国总部没办法真正从业务流程上实现管理 和监控。从2004年末到2005年整整一年, TCL—汤姆逊 总部并没有完全控制欧洲的采购、工厂、研发和产品。 TCL—汤姆逊总部对欧洲利润中心完全没有控制力,真 正的操作管理都没有合在一处
二
并购后的新公司挂牌不到3个月,一个巨大的转折引 发了并购时埋下的隐患,给TCL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据相关调查证明,一般并购的平均成功率只 有40%,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20%~30%
并 购 成 功 条 件
设立一个部门专门 负责企业并购
1 2
规模不大的并购目标有 利于消化和吸收
并购前 业相近的企业
显然这次并购,TCL不但没借机提升自己,
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

三、并购的动因
汤姆逊公司处于亏损中,为了减少亏损决定转型。因 此它为了全面完成业务转型急切想卖出彩电资产,以较低 的价格扔掉包袱。TCL可以通过幵购低估价值的资产,将 对方资源迚行整合,充分収挥技术和品牌潜在能力,获得 盈利。
四、并购的风险
幵购汤姆逊,TCL虽拿到了60%的股,但需要承担重 组成本。虽然汤姆逊在泰国、墨西哥、波兰、法国有工厂 ,但这些地区的产品幵没有低成本优势。TCL国内的低成 本优势如何在外国实现,将是一个难题。
二、公司概况
法国汤姆逊
法国最大的国家企业集团,是位于全球第四的消费电 子生产商。有四大主要业务方向:与利许可、消费产品、 零部件、内容及网络。汤姆逊至少在三个领域扮演丐界第 一的角色:家用电话供应商、数码译码器供应商、为内容 和媒体商提供服务和商品的供应商。
三、并购的动因
1.突破贸易和技术壁垒,
适应总体战略的要求
3.追求协同效应 并购动因
2.获得先迚的技术,
增强市场力量
4.获得价值低估资产
四、并购的风险
2.财务风险 1.成本风险
3.技术风险
并购风险
五、并购的整合
并购的整合
文化的整合
人力资源的整合
业务的整合
化解文化冲突, 构建新型企业文化
派员和留用
整合资源, 降低成本
五、并购的整合
并购绩效
并购启示
4.大力培养国际化 精英人才
3.进行风险管理
七、并购启示
实践证明,一般并购的成功率只有40%,跨国并购的 成功率只有20%~30%。
设立一个部门丏门负责并购
规模不大的并购目标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并购前充分调研,详细的并购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失败案例分析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和法国汤姆逊公司正式签订协议,重组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企业——TCL汤姆逊电子公司,即TTE。
2004年7月29日,在这个合资公司中,TCL与法国汤姆逊共同出资4.7亿欧元,其中Thomson出资1.551亿欧元持有33%的股份,TCL出资3.149亿欧元占67%的股份,绝对控股。
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强企业。
对于本个案例,分为三部分进行讨论。
第一部分:并购前期企业各自发展经营状况汤姆逊以传统CRT彩电与背投彩电生产开发为主业,2003年,由于传统的CRT(显像管)电视在海外市场上逐渐没落,平板电视发展呈新兴之势,汤姆逊当年便亏损了17亿元。
从那时起,汤姆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将重心从消费电子领域转向了音视频和通信领域。
2003年以来,汤姆逊为了生存付出了不懈地努力。
TCL集团(全名为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从事家电、信息、通讯、电工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集技、工、贸为一体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TCL集团现已形成了以王牌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通讯、信息、电工四大产品系列。
TCL集团是亚洲彩电市场最强厂商之一,TCL 发展的步伐迅速而稳健,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连续十二年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是全国增长最快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
2001年,名列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六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之一。
2002年9月下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随着TCL跨国并购步伐的加快,公司运营出现了问题。
第二部分:并购阶段并购过程中谈判阶段TCL开始与汤姆逊进行漫长的谈判。
最初汤姆逊要求以现金流折算,按照当时的汇率,汤姆逊的电视业务净资产为1.7亿欧元,TCL的净资产为2亿欧元。
这样的话,汤姆逊在合资公司内不用进行任何投资。
而TCL方面提出的算法是,对未来36个月盈利做一个评估,以这个评估的价值来估算双方进入这个公司资产的价值。
说服对方后,汤姆逊投入9000万作为补偿,其中7000万以知识产权方式兑现,另有2000万的现金。
但后来公布的2003年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亏损很大,于是李东生要求汤姆逊再支付重组费用5000万欧元。
最终达成的方案就是,汤姆逊在合资公司内投入资源总价值超过3亿欧元,获得TTE的33%股份。
双方持续不断纠缠的谈判,一直持续到签约前一天晚上的凌晨3点,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合资协议具体内容:第三部分:并购完成整合阶段并购完成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此时,TCL董事长李东生派出精兵强将到美国,因为根据汤姆逊提供的数据,北美是最大的亏损点,他希望自己入主后,能在最短时间内止血。
而欧洲的业务,则基本维持着原班人马和原有的模式。
欧洲曾是汤姆逊公司的全球总部,作为一个全球管理中心,可能既要关心盈利水平又要关心供应链,当TCL—汤姆逊公司把全球总部统一管理的职能从法国巴黎转移到中国广东后,欧洲的原班人马对这个定位的转换没有清晰的理解。
他们还习惯性的用一个总部的思维去运营,甚至还不习惯被指挥和管理。
实际上,中国总部没办法真正从业务流程上实现管理和监控。
从2004年末到2005年整整一年, TCL—汤姆逊总部并没有完全控制欧洲的采购、工厂、研发和产品。
TCL—汤姆逊总部对欧洲利润中心完全没有控制力,真正的操作管理都没有合在一处。
种种情况说明,双方的关系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婚姻”。
这就意味着,合并后的TCL—汤姆逊公司,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承担着两个全球彩电中心的运营成本并购后的发展并购后的新公司挂牌不到3个月,一个巨大的转折引发了并购时埋下的隐患,给TCL带来了致命的一击。
2004年底,欧洲引领着全球彩电市场,迅速地从显像管电视转向了平板电视。
尚未整合好的欧洲公司反应过于缓慢,TCL各地工厂仍大量生产显像管电视。
并购时让TCL看好的汤姆逊公司的3、4万多项彩电专利,也没帮上多大忙,因为它们基本属于传统显像管彩电。
直到2005年中,TCL的平板电视才开始大规供应上市,这时候,竞争对手已经开始降价了,TCL从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到整个体系都没有适应这种变化。
平板电视如此迅速的杀将过来,使TCL—汤姆逊公司的步子全乱了。
2004年底,欧洲业务亏损只有几百万元人民币;2005年底,欧洲亏损5.5亿元人民币;2006年上半年,TCL欧洲业务亏损上升至7亿元人民币;而到2006年9月底,TCL在欧洲的投资累计亏损已达2.03亿欧元(合20.34亿元人民币)。
出乎意料的是,在TCL集团2006年报中,这一累计亏损数字又猛增了近70%。
据称,截至去年年底,TTE欧洲公司的“未弥补亏损”已经突破33.45亿人民币,TCL多媒体在重组及收缩欧洲业务方面的整体成本费用远超预期。
TCL近年营利收入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来源:TCL公司年报显然这次并购,TCL不但没借机提升自己,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与合并之初的风光不同,TCL与阿尔卡特和汤姆逊的合资公司都在全面亏损,亏损也造成了TCL集团的整体亏损,至少在短期内不能让投资者看出整合带来的一片生机,TCL的股票单价也随之下跌,股票的下跌也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TCL公司对于汤姆逊的再投资及重组的资金来源成了极大的问题。
沉痛的教训让TCL全面调整了国际化思路。
到2007年末,在彩电业务上,公司成功完成了对TCL多媒体欧洲业务的重组,结束了原来亏损的欧洲业务中心,并依托全新的欧洲业务平台,引入了“无边界集中”的经营模式,在组织结构、运营成本、供应链整合等方面下功夫,从而直接推动了欧洲业务走出困境;在北美市场,公司采取与关键伙伴结盟、聚焦价格、成本控制等一系列措施;而中国市场则作为公司长期的利润后盾,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售和毛利水平。
然而,2011年4月8日晚间,TCL集团发布公告称,就法国南特商业法庭第一及第二令状的诉讼,TCL集团及TCL多媒体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分别已与TTE 欧洲之法定清盘人达成和解方案,TCL集团和TCL多媒体分别支付和解金额233万元欧元和1167万欧元,共计1400万欧元。
本次并购整合失败的原因分析一、TCL集团自身业务甚少:就业务构成来讲,TCL集团的两块主要利润来源——彩电和手机两块资产和业务都已经注入了TCL通讯和TCL国际两家上市公司,其目前直接持有的业务实际很少。
从TCL 集团按产品分类的营业额和毛利润数据来看,TCL集团的自身营业额比重只有5%多,这主要是电工和白色家电,如开关、冰箱、洗衣机、空调等。
尽管TCL集团的产品线非常宽广,涵盖了通信、黑色家电、白色家电、网络产品、电工产品等,但是彩电和手机这两项产品却是TCL集团的绝对主要利润来源,两者的营业额的合计比重达到82%,毛利润的合计比重达到90%,因此不难看出手机和电视机两大业务的困难直接造成了TCL的颓势,二者直接关系其命脉生存问题。
二、海外并购引发资金漏洞:据相关资料显示TCL集团2005年度第3季度集团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元,前3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
而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漏洞,在TCL集团的内部员工看来,都要归“功”于集团2004年所做的2次收购行为。
而在当时看来,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是TCL集团进行国际化运作的重要战略转折点。
TCL希望可以通过对海外这两个强势品牌的收购来提高TCL 集团的声誉度。
同时,也能获得彩电和手机业务的核心技术,两大强势业务的发展,也能帮助TCL形成规模经济。
连锁效益下,TCL集团的彩电以及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也能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回报,正好弥补了因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而暂时出现巨额亏损。
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就在TCL宣布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法国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没有多久,产业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收购的法国汤姆逊彩电部门所掌握核心技术——CRT电视,在液晶和等离子平板电视的攻势下,市场份额急速下降,而TCL 并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方向,结果错失了抢占液晶和等离子平板电视市场的先机。
在产业趋势发生变化的同时,TCL对收购部门的整合也颇不顺利,这更进一步加剧了TCL亏损形势的恶化,这使得公司在并购后没有获得技术和效益的好处。
三、企业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由于东西方的企业管理文化方面的差异,TCL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努力只停留在整体采购来节约成本等方面,协同效应并不明显,没有产生1+1>2的效果中法文化差异:(注:霍夫施泰德所提出的国家文化模型主要由权利化程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性主义/女性主义和长/短期取向五个维度构成。
)四、整合失利彩电核心技术拖累:即使TCL卖掉一些非核心业务来获得资金投入到主营彩电业务中,也不可能对TCL彩电业务的未来产生多大正面的影响。
首先,TCL收购的汤姆逊彩电业务所获得的CRT(阴极射线管)技术已经落后于时代,现在的主流产品是平板。
电视,世界电视机市场已经开始从显像管时代走向平板时代。
而TCL 在平板电视市场上明显落后于掌握平板电视屏幕资源的夏普、三星、索尼。
其次,提高彩电业务毛利率的希望并不大。
在平板电视核心技术缺乏的情况下,要提高业绩,只能寄希望于提高综合毛利率。
但是由于在主流产品平板电视上平板电视屏幕就占了约70%到80%的成本,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利润率由家电渠道商所获得,留给TCL的利润率并不高,再想通过挤毛巾来削减成本的可能几乎不存在。
更何况TCL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的成效并不明显,更是给希望通过整合汤姆逊彩电业务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的TCL浇了盆冷水。
最后,TCL还被多品牌道路拖累,在消费类电子领域,尚无成功运营多个品牌的先例,索尼等大公司相继抛弃了其寄生品牌专心集中兵力发展主力一线品牌。
在TTE中Thomson、RCA、TCL这3个品牌同时存在,资源竞争严重,有限的市场下,别的品牌还没什么动作,自己人倒先打了起来。
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尽管跨国并购使TCL 引起了全球的兴趣,但由于TCL不得不将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电视机利润补贴到汤姆逊的业务中,TCL多媒体的股东回报无疑将在未来2年内被稀释。
TCL与汤姆逊的合并,将付出长达2年的每股利润的下跌。
作为中国海外并购的先行者,TCL的每一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中国公司的一笔真正财富。
国际化不会立竿见影,最忌讳急功近利,它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对于胸怀梦想的企业家来说,跨国之路永远混合着诱惑与挑战。
就像一片铺满鲜花的地雷阵,走过这趟跨国并购的先驱之旅,李东生国际化的初衷不改,谈起这段旅程,他说:“你现在再让我选择一次会不会做,我会很平静的给你说,我还会决定做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