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闻体裁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新闻体裁改写

初中语文:新闻体裁改写
新闻不同体裁(消息、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区别
认知、比较
前课复习,不为重难点。
○通讯转化改写成消息
理解、运用
导语和主体的编写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部分学生恐难运用。
△消息转化改写成特写
生成、建构
既考察学生对不同体裁的转化改写能力,又考验学生的文字表达功底。
学习目标
1.以特写《飞天凌空》与消息《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为例,了解特写转化成消息的变化,更深入体会新闻不同体裁的区别。
2.通过教师引导,合作探究,逐步将通讯《一着惊海天》改成消息。
3.实践运用,多媒体融合,将消息改写成特写。
【学·教·评一致性设计】
教学环节
/时间
学思单
(规划学习进阶,主问题链驱动,评价任务检测)
教师活动
(以学定教)
评价标准
(以评促学)
复习前课,梳理区别
独立思考——认知与建构
1.教授课本1-5课,分析不同体裁在内容、语言、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区别。
1.根据通讯,结合消息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完成消息的改写。
2.在讨论中改进内容,完善消息。
3.通过教师引导,合作探究,逐步将通讯《一着惊海天》改成消息。
实践运用,多样改写
理解运用——生成建构
1.组织学生阅读消息,观看视频。
2.组织学生编写特写。
3.组织学生分享修改。
1.阅读消息,初步了解事件始末。
2.观看视频,探寻素材,完成特写。
1.结合具体实例,感受不同体裁转化间的变化,更深入地理解不同体裁的区别。
2.能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2.比较阅读特写《飞天凌空》与消息《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的不同。
教师引导,学习改写
独立思考——比较分析——讨论明确

初中语文新闻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语文新闻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新闻特写》写作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新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新闻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新闻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2. 新闻特写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新闻特写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特写是一种以具体、生动、形象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体裁。

2. 提问:新闻特写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解新闻特写写作技巧1. 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

2. 选择素材:从众多素材中筛选出最能体现主题、具有代表性的素材。

3. 突出主题:围绕主题,抓住新闻事件的关键点,展开叙述。

4. 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新闻特写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

5. 简洁明了:新闻特写篇幅较短,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

三、范文分析1. 教师展示一篇优秀的新闻特写范文,让学生分析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范文中的优点,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四、写作实践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家乡变化”为题材,写一篇新闻特写。

2. 学生根据写作要求,选取素材,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闻特写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新闻特写的概念、特点及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新闻的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写作实践,提高写作水平。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注重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进步。

初中课文新闻题材教案

初中课文新闻题材教案

初中课文新闻题材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新闻题材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视野,增强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新闻素养。

3. 通过新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新闻的阅读方法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4.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条新闻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新闻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教师讲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新闻的组成部分,如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等,并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

3. 实践:教师给出一条新闻,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篇新闻,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 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注的新闻话题,并讨论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新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习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新闻写作:评估学生写的新闻稿件,包括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新闻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资源1. 新闻稿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新闻稿件,作为教学素材。

2. 新闻短片: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新闻短片,用于导入和讲解。

七、教学建议1. 结合时事: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让学生了解新闻与社会的关系。

2. 多样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践、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八上语文新闻教案(3篇)

八上语文新闻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结构及要素。

- 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 能够分析新闻稿件,识别其结构特点和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新闻稿件,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 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增强社会责任感。

- 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真实报道新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新闻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2. 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

2. 如何运用新闻写作技巧提升稿件质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新闻稿件、多媒体课件、板书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相关内容,收集新闻素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则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等要素。

2. 学生分享对新闻的理解,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新闻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结构及要素。

2. 结合实例分析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作用。

(三)新闻写作技巧指导1. 标题写作:简洁明了,突出新闻主题。

2. 导语写作:抓住新闻核心,引起读者兴趣。

3. 主体写作: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件,注意逻辑性和层次性。

4. 背景写作:补充新闻事件的背景信息,丰富稿件内容。

5. 结语写作:总结新闻事件,给出评论或建议。

(四)写作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收集的新闻素材,尝试撰写新闻稿件。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新闻稿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点评,总结新闻写作的亮点和不足。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闻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新闻写作实践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新闻教案优秀范文

人教版初中新闻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新闻教案优秀人教版初中新闻教案优秀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初中新闻教案优秀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查字典解决)。

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豫(湖南)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学习字词,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四)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

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五)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六)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或对照教材也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

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的内容。

新闻写作初中教案模板范文

新闻写作初中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标题:新闻写作初级课程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3. 学生能够编写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准确的新闻报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技巧;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报道案例,让学生理解新闻写作的要求;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编写新闻报道,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一种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社会事实的文体;b.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全面性;c. 新闻的价值:传递信息、宣传政策、教育群众、娱乐休闲。

2. 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a. 标题: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b. 导语:简短的开头,引出新闻的主题;c. 正文:新闻的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事件的经过、原因和结果;d. 结尾:总结全文,点明新闻的主旨。

第二课时:3. 新闻写作的技巧a. 选择合适的新闻角度:突出新闻的亮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b. 运用生动的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c. 合理安排材料:条理清晰,主次分明,逻辑性强;d. 严谨的采访和核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编写新闻报道,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准确;b. 各组展示自己的新闻报道,进行互相评价和教师点评;c. 总结新闻写作的要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生能够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技巧;3. 学生能够编写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准确的新闻报道。

教学资源:1. 新闻案例:提供一些新闻报道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学习;2. 新闻写作教材:为学生提供新闻写作的相关教材,以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讲解新闻写作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3. 讲解新闻写作的技巧,让学生学会运用。

初中语文新闻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新闻教案模板

初中语文新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能够分析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能够撰写简单的新闻报道。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新闻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新闻案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通过实践写作,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全面的新闻观;(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新闻写作技巧4. 新闻案例分析5. 新闻实践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新闻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新闻写作技巧的运用,新闻案例分析,新闻实践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教学新课:(1)教师详细讲解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2)学生通过阅读新闻文章,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3)教师分析新闻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写作技巧。

3.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新闻案例,尝试撰写简单的新闻报道;(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新闻写作的重要性和技巧。

5.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阅读一篇新闻文章,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撰写一篇新闻报道。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新闻结构和语言特点的掌握情况;3. 学生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程度;4. 学生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新闻文章;2. 新闻案例;3. 新闻写作指导书籍;4. 网络资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新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新闻结构和语言特点;2. 案例分析法:教师分析新闻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写作技巧;3. 实践写作法:学生实践撰写新闻报道,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范文

人教版初中新闻两则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新闻的定义与特点1.1 新闻的定义:介绍新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新闻是一种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报道事实的文体。

1.2 新闻的特点:讲解新闻的特点,包括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和全面性,让学生了解新闻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1.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新闻的定义和特点。

第二章:新闻的结构与要素2.1 新闻的结构:介绍新闻的结构,包括、、、背景和结尾,让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框架。

2.2 新闻的要素:讲解新闻的五个要素,即谁、什么、在哪里、何时、为何,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内容。

2.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第三章:新闻的写作技巧3.3 的写作技巧:讲解的写作技巧,包括事实陈述、观点表述、细节描写等,让学生了解如何组织新闻内容。

3.4 背景和结尾的写作技巧:介绍背景和结尾的写作技巧,包括提供相关背景信息、总结全文等,让学生学会如何处理新闻的背景和结尾部分。

第四章:新闻的阅读与理解4.1 新闻的阅读技巧:讲解新闻的阅读技巧,包括快速浏览、仔细阅读、关注细节等,让学生掌握高效阅读新闻的方法。

4.2 新闻的理解:介绍如何理解新闻中的事实、观点和隐含意义,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新闻内容。

4.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提高阅读和理解新闻的能力。

第五章:新闻两则的优秀范文5.1 范文一:分析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写作标准和技巧。

5.2 范文二:分析另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范文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新闻采访技巧6.1 采访的重要性:讲解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采访是获取新闻素材的关键环节。

6.2 采访技巧:介绍采访的基本技巧,包括准备问题、倾听、提问、观察等,让学生掌握采访的要点。

6.3 实例分析:分析一次成功的采访案例,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采访技巧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闻体裁教案【篇一:《新闻两则》教案】【篇二: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苏教版】《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

它可以是只有一个主标题,也可以是多行标题。

多行标题包括:主标题、引题、副标题。

括号内的部分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此“电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主体:20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三、合作探究,画画地图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

(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四、角色体验,变换阅读1.当当播音员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2.当当军事家如果你来当军事家,你应该向观众介绍哪些方面的情况。

3.当当主持人如果你来当主持人,你将怎样设计导播语.采访问题.结束语。

五、语言品味,学习提高看谁读得好,讲得好。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

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还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

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①“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

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

感情色彩鲜明。

②第4小题①句,对战况.战果的介绍比较笼统,不够准确之外,也不够鲜明。

而②句中,“整天激战”介绍了战况,“歼灭及击溃”更鲜明的报道了敌军惨败状况,“广大地区”既准确说明了并非全境,又鲜明指出了大局已定,“控制江阴要塞”鲜明的表述出“封锁长江”的确凿态势,更切实可信。

将“东路军”改为“我军”在不影响准确明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了亲切自豪的感情色彩。

③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

例如“百万大军”、“1000余华里”。

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

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七、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西(较详)中(略)东(详)长_______________横↓↓↓↓渡______________江(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第2课时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这则新闻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明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一)主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的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生动全面地报道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明了香港回归祖国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文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整个事件的叙述,措词十分准确,如叙述东路军的战果,对抵抗之敌,用“歼灭及击溃”,对地区和要塞分别说“占领”和“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线则用“切断”。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概念作适当限制上。

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确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夸大自己,也不一味贬抑敌人,而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2.《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通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有时穿插评论,饱含感情。

如第3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又如第12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

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四、新闻朗读,语言品味1.新闻朗读:看谁读得好活动过程:主持人一名,评委3—5名,(其它同学可模拟电台播音员,按新闻播音的要求,开展朗读比赛。

)既很激动又很庄重地来朗读全文,2.语言品味: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①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②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五、合作探究,互动释疑1.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