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2页~9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疑点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

◆学生准备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1课时)三、理解第一则新闻内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约________分钟)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约板书设计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结合课后练习三,揣摩课文语言。

(1)由学生看书上题目自主完成,要求列提纲。

(2)抽学生指出每组两个句子的优劣及理由。

(3)小结。

2.师:在课文开头和结尾处,有些语句体现了人民解放军宏伟的气势和军威,请大家把它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新闻两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天津市四十三中学教师课时授课计划第 1 周第 1 课时使用日期课题:新闻两则教材简析《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当然我们也可进行比较阅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一种新的文体——新闻属于初步接触和认识的阶段,让他们快速直观地了解这种文体是关键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准确、简明、有力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教与学的准备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媒体使用PPT课件板书设计或实验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新闻:包括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西(较详)中(略)东(详)长_______________横↓↓↓↓渡 ______________ 江(国民党反动派)不堪一击溃不成军布置作业预习第二则新闻,运用本课所学新闻知识找出导语和主体,并理清六要素。

掌握下列生字词的形音义: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阴遏阌乡鄂豫聿复习总结新闻的有关知识。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现场给学生播报一则新闻,内容贴合于学生的现实生活。

2、给同学们发放报纸,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新闻文体。

二、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消息”。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 "two new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 ade 8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2、篇章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规范版)闻两则教案3、篇章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最新版闻两则教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新闻两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新闻两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新闻两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新闻两则》主要讲述的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从中了解新闻知识,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精神。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新闻两则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新闻两则》教案教学目标①掌控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②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③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争的资料.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争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迹,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励,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应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励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教师配乐朗诵《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势。

历史告知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太长期革命战争克服强大敌人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身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扼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形,布置摸索题:①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②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产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
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2、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鄂() 豫() 绥靖() 阻遏()
3、自主、合作探究这篇新闻的结构及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
划分层次:
第一层,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课前准备。
学生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

〖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

〖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

〖重点难点〗了解并且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识记重点字词鄂(湖北) 豫(湖南) 绥靖阻遏锐不可当气势磅礴回肠荡气聿闱乡三、知识介绍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速读全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速读全文,划分新闻内容要素:时间兵力渡过兵力中路军安庆──芜湖20日夜~22日夜 30万 30万西路军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大部《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1、文体常识:⑴关于消息:本文两篇短文都属于新闻体裁,它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事实。

《新闻二则》教案

《新闻二则》教案

《新闻二则》教案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新闻二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得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

体会文中语言得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得字词与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得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得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得精神。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得主题。

2、把握新闻得特点,重点把握新闻得结构,了解导语得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得关系。

议论得作用。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复习1、了解单元提示内容。

2、导入新课:同学们,您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得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得洞察力与关心时事动态得热忱。

新闻就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得一个窗口,就是社会变化得一个晴雨表。

今天我们学习得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就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得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3、新闻知识:(1)新闻得定义:“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就是简明与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得事实得一种体裁。

(2)新闻得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C、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3)新闻得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得原因、经过、结果.(4)新闻结构得五部分: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与背景五部分.前三者就是主要部分,后二者就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就是新闻得题目。

新闻得标题可以就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得本体就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也叫主标),通常就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得内容与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就是新闻开头得第1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就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得概述,也就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得事实告诉读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八年级语文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绥靖,安抚,平定。

,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____(省、市、区、县)、豫____(省、市、区、县)、陕南区、桐柏区、____(省、市、区、县)、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

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

豫皖苏区、豫____(省、市、区、县)、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

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
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

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

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

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

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