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4课课文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优秀课件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中的“见”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 这种效果,为什么?
这两句把诗人的心境与环境融为一体,是“心 与境合”的高度概括。当诗人采菊与篱下时,偶一 抬头见到南山,山上的气息非常怡人,飞鸟结伴相 还,环境优美宁静,与诗人乐于隐居而悠然自得的 心境相吻合。
抒隐居之情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这两句诗要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才
能加深理解。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 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 小吏,都极不情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 这里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 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 园,虽说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 所以说“而无车马喧”。至于“心远地自偏”,实 际上是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 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 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参考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
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
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
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
簪。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写出了“春 望”所见,一个“春”字表明了季节时令,一个 “破”字写出了国都战争离乱的残破之景,令人怵 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 之景,令人满目萧然,为全诗渲染了 悲凉 的气氛。 “国破”与“城春”意思相反,诗人却在此对举, 从而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正是这种别具匠心的艺 术安排,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冀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卖炭翁》ppt课件(1)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 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 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 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 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 钱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 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 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 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 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 南五十里处。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在读的时 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 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 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赞美了春 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风轻悄悄 草绵软软
3、细品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 描写春花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桃树 红的像火 杏树 粉的像霞 梨树 白的像雪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 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 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 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 钱了。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 释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1)卖炭翁: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 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 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 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 南五十里处。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这篇文章画面明丽,色彩鲜艳,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和赞美之情。因此,在读的时 候,语调要柔和轻快,节奏舒 缓,感情真挚,重音突出。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 象,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迎春图五幅图画,赞美了春 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风轻悄悄 草绵软软
3、细品第4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 描写春花的?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桃树 红的像火 杏树 粉的像霞 梨树 白的像雪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感时恨别寓深情课文同步讲解

感时恨别寓深情
公元756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次年三月,春回大地,诗人放眼远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名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写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因何而溅泪,鸟因何而惊心?诗人为之注明,是因为“感时”和“恨别”而动情。
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观物,故物亦生情。
以物之情写人之情,委婉曲折,而又深沉真挚。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诗人为叛军所俘,被困于长安一个冬春,一直思念妻子儿女,此时此刻,他多么渴望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啊!可是,这只能是一种幻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发本就很短了,所以说“搔更短”,短到“浑欲不胜簪”的地步。
老泪纵横,忧心忡忡,怎不叫人怆然泪下!
全诗感情深沉,思想蕴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第24课《愚公移山 》(45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业: 1.请你用笔记本记录你找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2.请你完成《创优作业》中本课相应习题。
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运用演读、品析的方法分析 各人物对“移山”的态度。
2.运用跳读、品析的方法 体悟愚公不愚,智叟不 智,由此把握愚公的人 物形象,体会对比、衬 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特点为: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文章,要读准字音,读对节奏。
(一)读准字音
太行(hánɡ) 惩戒(chénɡ)
魁父( kuí ) 箕畚(jī běn) 始龀(chèn) 厝( cuò )
通过这段品读,说说本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 愚公怎样的形象?
智叟实愚,愚公实智,在对比中更突出了愚公的形象。 拥有远大志向、不畏困难、坚持不懈。
(三)总结手法,品愚公精神。
1.通读全文,举例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 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rǔ)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品读中,请同学们找找他们各自的论点和 论据,分析观点特征,填写以下表格。
论点
论据
特征
智叟
愚公
智叟 愚公
论点
“其如土石 何”(无法 移山)
“何苦而不 平”(可平 山之险)
论据
“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子子孙孙,无 穷匮也,而山不 加增。”
特征
用静止的观 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 点看问题。
作品简介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 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 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 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 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共4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帝劳军
1
出 军 门 群 臣 皆 惊
2
3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 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4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 学家和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 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 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 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 受到宫刑。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 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 书成。
10
学习第一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 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11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 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 阳东北。
36
(三)一词多义
1.军:军霸上(驻军 动词) 上自劳军(军队 名词) 军中不得驱驰(军营 名词) 2.入:匈奴大入边(侵入 动词) 直驰入(进入 动词) 3.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 以备胡(用来 介词) 4.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介词)
动词) 动词)
37
5.使:使人称谢(派 动词)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名词) 6.诏: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名词)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下诏,下命令 动词) 7.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副词)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副词)
1
出 军 门 群 臣 皆 惊
2
3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 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4
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 学家和文学家。他年轻时漫游全国各地, 丰富了阅历,了解了社会。汉武帝元封三 年,其父司马谈去世,他继任太史令,开 始广泛阅读史料,着手《史记》的写作。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被捕下狱, 受到宫刑。出狱后,满怀悲愤,以极大的 毅力,继续《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1年 书成。
10
学习第一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 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11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 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 阳东北。
36
(三)一词多义
1.军:军霸上(驻军 动词) 上自劳军(军队 名词) 军中不得驱驰(军营 名词) 2.入:匈奴大入边(侵入 动词) 直驰入(进入 动词) 3.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任命 以备胡(用来 介词) 4.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介词)
动词) 动词)
37
5.使:使人称谢(派 动词)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 名词) 6.诏: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名词)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下诏,下命令 动词) 7.乃: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就 副词)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才 副词)
第24课《愚公移山》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13.归纳总结寓意: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愚 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 坚持不懈地奋斗。
总结升华
14.愚公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一种面对困难、乐观进取 、坚忍不拔,用顽强意志战胜困难的精神。不 管科技如何发达,效率如何重要,人类永远要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永远需要必胜的信心和顽 强的意志。
4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之)
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3.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他们”:跳往助之
词义归类:一词多义(而)
(1)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2)表顺承:聚室而谋 (3)表转折:而山不加增
5.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 细节?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 ;(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埋下伏笔。
6.愚公面对智叟嘲笑的态度是什么?他的话 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什么品质?
态度: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用了顶真的修辞,体 现愚公移山的决心和信心
7.比较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言行,其态度和感情是否相同?(注 意读法)
对比。作用是:用愚公和智叟形成对比;用 山的高大、路途的遥远、山神的惧,天地的 感来衬托愚公。突出了他坚韧不拔、不畏艰 险、敢于斗争的精神,表现了他改造自然的 顽强毅力和气魄。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
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 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 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 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 “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 可动摇。
第24课《愚公移山》(附课文朗读)-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课件(统编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 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比不上。 幼儿,小孩。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直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提出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 为“连……都……”。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对停顿
读出情感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 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
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将近
苦于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24 愚公移山 《列子》
学习目标
01
03
。
1、标题解读
愚公移山
故事的主人公
主要事件
标题简明地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2、走进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继 老子、庄子后又一位道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主 张清静无为。列子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 官场,隐居郑地40年,潜心著述约十万多字。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 事和神话传说。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 从属车骑[jì]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 天子乃按辔[pèi]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yī]曰: “介胄[zhòu]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 [wéi]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jiē]乎, 此真将军矣!曩[nǎng]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伟 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
史 家 之 绝 唱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
无 韵 之 离 骚 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
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夫做中尉。
军士吏被[pī]甲 同“披”,穿着 天子为[wéi]动,改容式车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上。n作v,扶轼。
周亚夫军细柳 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
V驻军、驻扎 N军营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V用,任命
以 军细柳,以备胡
连词,用来
请以军礼见
介词,用,行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N使臣
使 使人称谢
V派遣
调动军队的凭证 今义:节日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古义:营垒 今义:墙壁
请以军礼见 使人称谢
古义:请允许我 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古义:致意,问候 今义:感谢
1、课文如何写文帝到霸上和棘门的情况?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直驰入,将以下骑[jì]送迎
作用❶为写文帝在细柳营遇 到的情况做铺垫❷两种情况对照, 突出细柳营军纪严明❸更加突出 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 性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