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交感神经

合集下载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PSNS)是⾃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之⼀(外周神经系统(PNS)的⼀部分),另⼀个是交感神经系统。

[1] [2] (由于⾃⾝具有独⽴的反射活性,现在通常将肠道神经系统(ENS)与⾃主神经系统分开。

)⾃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体的⽆意识⾏为。

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刺激⼈体休息时(尤其是进⾷后)发⽣的“休息-消化”或“进⾷和繁殖” [3]活动,包括性唤起,流涎,流泪,排尿,消化和排便。

它的作⽤被描述为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补充,该交感神经系统负责刺激与战⽃或逃避反应相关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来⾃中枢神经系统。

特定的神经包括⼏个颅神经,特别是动眼神经,⾯神经,⾆咽神经和迷⾛神经。

骶⾻(S2-4)中的三个脊神经,通常称为盆腔内脏神经,也可作为副交感神经。

由于其位置,副交感神经系统通常被称为“颅部⾻氐部输出”,与交感神经系统相反,后者被称为“胸腰椎流出”。

⾃主神经系统神经⽀配,以蓝⾊表⽰副交感神经系统。

内容1 结构1.1 颅神经1.2 迷⾛神经1.3 盆腔内脏神经2 功能2.1 感觉2.2 ⾎管效应2.3 性活动2.4 受体2.4.1 毒蕈碱受体的类型2.4.2 烟碱受体的类型2.5 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关系3 临床意义4 参考结构副交感神经是周围神经系统(PNS)的⾃主或内脏[4] [5]分⽀。

副交感神经的供应主要来⾃三个⽅⾯:颅⾻中的某些颅神经,即节前副交感神经(CN III,CN VII和CN IX)通常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特定核,并在四个副交感神经节之⼀的突触中产⽣:睫状,副翼,翼腭,⽿部或下颌⾻。

通过这四个神经节,副交感神经通过三叉神经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完成了到达靶组织的过程。

迷⾛神经不参与这些颅神经节,因为它的⼤部分副交感纤维注定于胸腔内脏(⾷道,⽓管,⼼脏,肺)或腹腔内脏(胃,胰腺,肝,肾,⼩)上或附近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节。

肠,约占⼤肠的⼀半)。

迷⾛神经的受精在横结肠脾曲折之前在中肠和后肠之间的交界处结束。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

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调节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速、血压上升等。

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调节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

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详细涉及其机制。

一、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率的调节心率是心肌收缩的频率,也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来降低心率,从而起到了调节心率的作用。

乙酰胆碱通过结合心脏的M2受体,激活心房和心室的细胞内电流,在心肌收缩的不同阶段引起电位的异常变化,从而降低心率。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使心肌细胞释放Ca2+的时间延长,从而减少心肌的收缩力,进一步降低心率。

二、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心肌收缩力是心血管系统另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心肌细胞的收缩力度,越强表示心脏越有力地将血液推往全身各个部位。

副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肌收缩力的调节主要通过控制心肌细胞内的Ca2+的释放来实现。

当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时,乙酰胆碱通过M2受体向钙通道内释放K+离子,从而抑制Ca2+的内流,降低心肌细胞的收缩力。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影响肾上腺素能系统,通过抑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降低心率和血压,进而减少心肌的负荷,降低收缩力。

三、副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的血管阻力血管阻力是指血液流经血管时所遇到的阻力。

副交感神经通过调节血管壁的松弛度来影响血管的阻力。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壁的松弛度由内皮细胞中的一种叫做一氧化氮(NO)的物质控制。

副交感神经系统能够刺激内皮细胞释放NO,从而使血管壁松弛,血管阻力降低。

此外,副交感神经系统还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血管的狭窄,降低血管阻力。

它通过乙酰胆碱释放后调节血管平滑肌的松弛,从而提高血管的扩张性,降低血流阻力。

四、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副交感神经系统不仅调节心率、心肌收缩力和血管阻力,还能够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红色部分为交感神经,蓝色部分为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system)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神经元的神经递质均为乙酰胆碱。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和泪液分泌增多、男性生殖器的勃起等。

外部链接编辑
•解剖学(Anatomy)-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e system)-1
•解剖学(Anatomy)-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e
system)-2
•Image at
神经系统
脑 | 神经元 | 脊髓 | 中枢神经系统 | 周围神经系统 | 体神经 | 自主神经 | 肠神经 | 交感神经系统 | 副交感神经系统 | 视觉器官 | 味觉器官 | 嗅觉器官 | 听觉平衡器官
副交感神经是一个与解剖学相关的小作品。

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像一对默契的伙伴!比如说,当你在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让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就像给你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准备好去冲锋陷阵;而当你运动完休息时,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让你的心跳平稳下来、呼吸变缓,好像在温柔地说“放松啦,休息一下吧”。

这不就是它们绝妙的协同作用吗?
2. 你想想看啊,夜晚你准备睡觉的时候,交感神经慢慢退到幕后,副交感神经就登场啦!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守护者,让你的身体放松,肠胃开始蠕动,帮助你更好地消化食物,让你能甜甜地进入梦乡,这难道不是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吗?
3. 哎呀呀,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交感神经会迅速反应,让你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准备好应对危险,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可危险过去后,副交感神经立马接手,把一切恢复平静,让你从紧张中缓过来,这不就是一刚一柔的完美搭配吗?
4. 就好比你去参加一场紧张的考试,交感神经会让你精神高度集中,全力应对考试;考完后呢,副交感神经来啦,让你的身心得到舒缓,不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这不是它们在良好地共同协作吗?
5. 你看,当我们开心大笑时,交感神经让我们兴奋起来,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快乐;而等笑过之后,副交感神经又让我们慢慢平静,不至于一直兴奋过度,这不就是它们在和谐地合作吗?
6. 咱平时吃饭的时候也是呀,交感神经帮忙调动身体的能量来消化食物,而副交感神经则会调节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可以安心享受美食,这是多么棒的配合呀!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真的太重要啦,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它们的工作成果呀!。

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关系互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关系互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关系互动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是人体生理学中相互关联且相互作用的两个重要方面。

副交感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个分支,主要负责调节心率、呼吸、消化和代谢等基础生理功能。

而运动调节则是指人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为了适应运动需要而通过神经、肌肉和内分泌等系统进行调节的过程。

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

首先,副交感神经系统在运动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进行轻度运动时,副交感神经系统会相应地调节身体的各项功能,使得心率和呼吸率减慢,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节省能量的目的。

这种调节可以帮助人体更好地适应轻度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

其次,运动调节也会对副交感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运动时,肌肉的运动会引起安静时副交感神经活性的下降。

这是因为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针对机体安静状态下的一些生理功能,当运动活动开始时,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氧气供应,这就需要副交感神经系统放松,以便给予其他系统足够的资源来完成运动的需求。

然而,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不是单向的。

研究发现,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水平受到运动调节的影响。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压能力和恢复能力。

此外,适度的有氧运动还可以改善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总的来说,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互动。

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调节心率、呼吸和消化等生理功能,为机体提供适应轻度运动的基础支持。

而运动调节则通过改变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调节机体的代谢和肌肉运动,以适应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需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精神压力、环境因素和疾病等都可能对副交感神经系统和运动调节产生影响,进而干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因此,在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副交感神经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副交感神经是人体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与交感神经相互对立但又相互配合,对人体的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副交感神经主要发出舒张、抑制和消化等反应,使人体处于放松、平静和恢复的状态。

副交感神经对呼吸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呼吸道放松,增强肺部的弹性,促进肺泡内的气体的交换。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人体的呼吸频率变得较低,呼吸变得较深,血氧供应增加,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氧气供应与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这种放松与调整有助于镇静和消除紧张,对于降低焦虑和疲劳,改善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副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表现为使心率减慢、使血压降低。

当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时,心肌细胞的平均兴奋性会降低,导致心率减慢并增强心房传导,舒张期增加,血压降低。

这种调节对于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同时,副交感神经还通过促进冠状动脉扩张和增加冠状血流量来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从而保证心脏组织的正常代谢。

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十分显著。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胃肠道的平滑肌放松,胃液和胆汁的分泌增加,消化酶的释放增强,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此外,副交感神经还可以加强胃肠道的蠕动,促使食物在胃肠道内的运动,也有助于排便的顺利进行。

这种调整不仅维持了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还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胀气、腹痛等不适症状。

副交感神经对泌尿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使尿液的分泌增加,并促进尿液的排泄。

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肾小球血流增加,肾小管的对尿液的重吸收减少,尿液量增多。

这种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代谢产物,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和电解质的平衡。

总之,副交感神经作为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对于调节体内生理机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主要发挥的是放松、抑制和消化等方面的调节作用,使人体处于一种平静、放松和恢复的状态。

这种功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焦虑和疲劳、保持心血管系统的平稳运行、维持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锻炼副交感神经的方法

锻炼副交感神经的方法

锻炼副交感神经的方法副交感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平衡和调节身体的自主功能,包括心率、呼吸、消化、代谢等。

因此,锻炼副交感神经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锻炼副交感神经的方法,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1. 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锻炼副交感神经的方法。

通过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的供应,降低心率和血压,放松身心。

建议每天定时进行深呼吸练习,每次深吸气5秒,然后慢慢呼气,重复数次。

2. 瑜伽:瑜伽是一种通过身体姿势和呼吸控制来达到身心平衡的运动方式。

瑜伽练习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和思绪,促进身体的平衡和调节功能。

特别是一些缓慢的瑜伽动作和深度呼吸练习,可以有效地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3. 冥想:冥想是一种专注于呼吸和内心的练习,通过深度放松和集中注意力,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每天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坐下来,闭上眼睛,呼吸自然,专注于呼吸的感觉和内心的宁静。

持续冥想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4. 舒缓音乐: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尤其是纯音乐和轻柔的乐曲,可以帮助放松身心,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在休息或睡前,听一些舒缓音乐,可以帮助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5. 自我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和焦虑。

自我按摩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方法,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

可以使用手掌或指尖轻轻按摩头部、脸部、颈部和背部,重点放松肩颈部位。

按摩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提高身体的放松水平。

6. 自然疗法:大自然中的一些元素和景观对副交感神经的刺激作用很大。

例如,阳光、绿色植物、鸟鸣声、海浪声等都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尽量多接触自然环境,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帮助放松身心,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7. 良好的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调节副交感神经的活动。

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和刺激性食物,可以帮助提高睡眠质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 泌液增加。
感谢观看
交感神经系统中,大多数节前纤维很短,突触构成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的侧面。从这里开始发出的节后纤 维到达心、肺、胃等目标器官。在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有髓鞘的节前纤维很长,与交感链没有突触联系,它的短 的节后纤维与突触相联系。交感神经活动加强时,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增高,大肌肉里动脉扩张,肾 上腺髓质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升高,动员身体的能量,为“或战或逃反应”作好准备;副交感神经活动 加强时,心血管机能减弱,心跳速度减慢,流向周身的血流量减少,而供应给胃、肠的血液增加,血糖以葡萄糖 形式储存于肝内,代谢减慢,能量储存。前者称为分解代谢,后者称为合成代谢。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 统一般情况下相互拮抗,但又协同工作。
副交感神经系统
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神经系统
目录
01 植物性神经概念
03 机能作用
02 医学分类
副交感神经系统(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发自中脑、桥脑、延脑及脊髓 的骶部。它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中交换神经元,再由此发出节后纤维,至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 经节一般位于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
机能作用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图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机能上具有拮抗性质。一般讲,人们把交感神经 看成机体应付紧急情况的机构。当人们挣扎、搏斗、恐惧和愤怒时,交感神经马上发生作用,它加速心脏的跳动; 下令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以利用;暂时减缓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动,从而动员全身力量以应付危急。 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体内各器官的过度兴奋,使它们获得必要的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以及周围分布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神经的概念
(2)掌握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功能,以及低级中枢,
(2)掌握颅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3)掌握骶部副交感神经的分布走行
(4)熟悉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区别
(5)了解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
二: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三:副交感神经的定义和主要功能以及副交感神经节
副交感神经系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由脑干和脊髓发出神经纤维到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

其低级中枢位于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内。

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

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两者在机能上完全相反,有相互拮抗作用。

副交感的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其中位于颅部
的器官旁节较大,肉眼可见,主要包括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

四:颅部副交感神经:其节前纤维行于第Ⅲ、Ⅶ、Ⅸ、Ⅹ对脑神经。

(1)随动眼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随面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①一部分节前纤维至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泪
腺、鼻腔、口腔以及腭粘膜的腺体。

②另一部分节前纤维,至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
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随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4)随迷走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等除外)
四: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部副交感节前纤维起自S2~4节段中间带的副交感核,随骶神经前根、前支出骶前孔至盆腔,然后离开骶神经前支,组成盆内脏神经参加盆丛,随盆丛分支到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
在器官旁节或器官内节换神经元。

节后纤维支配这些器官的平滑肌和腺体
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一胸节至第三腰节的侧角,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和脊髓的骶部。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

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

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
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治疗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其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

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1 主要症状:①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
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②情绪症状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不稳、多虑、多疑、多怒、紧张
恐惧、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等情绪症状。

③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梦多、容易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等症状。

④头部不适感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⑤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
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⑥植物神经紊乱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如没有食欲,进食无味,
腹胀,恶心,打嗝,烧心,胸闷气短,喜长叹气,喉部梗噎,咽喉不利,
有的患者表现头痛,头昏,头憋胀,沉闷,头部有紧缩感重压感,头晕麻木,两眼憋胀,干涩,视物模糊,面部四肢憋难受,脖子后背发紧发沉,
周身发紧僵硬不适,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量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全身有游走性疼痛,游走性异常感觉等症状。

⑦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常以自觉症状为主,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结果往往都比较正常,什么病也查不出来,上述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常被认为是精神病,脑供血不足,心脏病,胃肠病而进行治疗,往往疗效不高或无效,其实这些症状都与植物神经紊乱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你有上述症状而且久治不愈时,你可以考虑调治一下植物神经,很快症状即可消失。

2常用的检查方法:卧立试验:平卧位计数1分钟脉搏,然后起立后再
计1分钟脉搏。

由卧位到立位脉搏增加10~20次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由卧位到立位若减少10~20次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3治疗:(1)注意日常的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情绪压抑、过度疲劳是患植物性神经紊乱的主要病因,因此,平时工作繁忙、压力大、性格内向的人群,应特别注意预防植物性神经紊乱。

(2)尽量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及时进行心理疏泄也是非常重要的(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吃饭要规律,一定要吃早餐,不可暴饮暴食;饮酒要适量,不可贪杯;早睡早起,时间要有规律;晚上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不要一坐就是数小时,在看电视过程中,要多做些活动。

看完电视要洗脸。

早晨不要睡懒觉,要尽量早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