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战争史看中外关系的沿革与发展(苏德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近现代战争史看中外关系的沿革与发展

(苏德篇)

雷雄韬

(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330分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战争就是最大的政治;由于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从来都要小心慎重的对待。但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世界范围的大战就打了两次,国与国的战斗就不可胜数,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战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波及如此多的国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难道说文明越发达,人类越好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参政议政在中国自古就有传统,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围绕着国家军事外交的种种纷争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周边这么多国家会向中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中、美、俄、欧、日,这些大国在世界政治事件之间的博弈究竟从何产生,又将归向何处。本篇笔者将以近现代几次战争的总结分析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外关系的历史由来以及未来的存立之道。

0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通读了《南京大屠杀》、《最寒冷的冬天》,《越南战争》和《战争的流言》这几本英译书,又观看了日俄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央纪录频道制作的纪录片)、太平洋战争纪实系列(日本NHK电视台92年拍摄的记录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实录、苏芬战争、对印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纪录片。

无论是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国民所接受的宣传和教化已经足够多了。至于这次学习和观影的目的和原因:一则,所阅书籍,所看视频皆是以往未曾有过的角度,或第三者,或参与者,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所谓“偏

听则暗,兼听则明。”无论如何皆可获得更为全面,也更为客观的认识;再则,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对于民族性忧缺点、人性的高尚与阴暗面会有最真实的体现,“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其实战争如同一面镜子,照亮对手的同时也会清晰的看到一个更为全面的自己。不要盲目自大,亦不要妄自菲薄。这也许就是本文目的之一。可以发现,战争对世界的政治大格局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围绕着与中国周边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关系,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客观的分析判断国际形势,拨去笼罩在中外外交关系上种种疑团,明确国家外交关系在未来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1 从战争看俄罗斯与德国关系

1.1苏德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苏联称之为“卫国战争”,德国称之为“东线”。这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战,是真正决定世界格局的大战,世界的版图在二次大战后维持了四十多年,而且在当今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就是这一战打出来的。

1.1.1 打的是人力资源

消耗首先是兵员的消耗。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据,二战期间苏军总共死亡916.48万人,受伤人员1520万人,总伤亡人数达到2400多万;与此相对的,德军死亡、失踪将近50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总损失1348.8万,其中在东线的损失达1075.8万人,占了总损失的80%。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奠定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解放军共伤亡24.4万,其中阵亡4.66万人,苏军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打了近200个三大战役。仅从牺牲人数来讲,苏德战争的人力资源消耗都是空前的,残酷的,两个民族以命相博,倾其所有,胜者成为超级大国,主宰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近五十年。

1.1.2打的是战略战法

闪电战与持久战的对决。在与俄罗斯开战前,德军1天拿下丹麦,5天占领荷兰,12天打下南斯拉夫,39天就让法国俯首称臣,将闪电战运用到极致,士气正盛;反观苏联,区出现了伤筋动骨的大清洗,红军高级将领大部分被枪决,军官总共被枪决1.5万人,元

气大伤。针对此种情形,希特勒对进攻苏联十分自信,扬言“我们只要在大门口揣上一脚,整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无论如何,从账面上讲,苏联都处于下风。但是,苏军的高级将领对于闪电战有着清醒的认识,苏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早在二十年代后期就提出:“现在我们不能期望那样的交战,他们能够导致以一次突击就消灭敌人全部作战军队的结果。正面的宽度、铁路网的高效率和战区的大纵深都不允许达到那样的结局。”“我们应当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如果各帝国主义者在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爆发的战争是长时间的,那么毫无疑问,在我们苏联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也将是长期的、旷日持久的和十分残酷的”,这应该是“论持久战”的鼻祖了吧。中间有个小插曲,苏联的对于战争不抱幻想,但是特工们却严重误判了战争开始的时间,他们以为德国会为战争做充足的准备,其中当然包括抵御苏联严冬的羊皮袄,因此严密关注欧洲羊肉市场的波动,大批羊的屠宰势必会带来欧洲羊肉价格的跳水,但是,一直到战争开始都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事实上,狂妄的希特勒压根就没打算把苏德战争拖到冬天。

军备哲学的比拼。众所周知,德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强国,二战中,它的MP43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类武器中最棒的。以虎式坦克为例,通常都是以一敌三甚至更多,但是它打掉一辆就是一辆。德军的武器发展计划杂乱无章,有的远远超越时代,军迷感兴趣的许多暗黑科学大多出自二战时期的德国,正是这些超越,这些精密害死了德国人:生产一台豹式坦克需要15万个工时,一台重型的虎式坦克需要25万个工时,而它们要对付的T-34坦克仅仅只要8千个工时。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只生产了1350辆虎式坦克,4814辆豹式坦克,而苏联却生产了10.2万辆坦克,其中T-34就超过5万辆。“乱拳打死老师傅”,苏联的军备哲学就是简单、可靠、耐用,它的主战装备就是为适应大规模、长期的战争而生产的。在这样的战争面前,即便再好的武器还没到使用寿命就被摧毁了,根本就没有必要造的那么精密。

战争促进了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战争后期苏军对德军形成的一次次地摧枯拉朽式的战役级的胜利。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大量使用坦克兵、航空兵和空降兵等新兴兵种,实现连续不间断地向纵深突破。形象的讲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被我国的老一辈军事家吸收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