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合集下载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黄某,女,32岁她说:已患鼻窦炎五年多了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黄某,女,32岁她说:已患鼻窦炎五年多了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黄某,女,32岁她说:已患鼻窦炎五
年多了
慢性鼻窦炎的病案解析!
黄某,女,32岁。

她说:已患鼻窦炎五年多了,鼻塞,流脓鼻涕比较多,期间伴有头痛,最近一个月这些症状,突然变得很严重,遇风遇冷症状明显,双眼有些许疼痛,睡眠不好,经常感觉口干。

检查:脉象:细弱。

舌淡苔薄白。

鼻部鼻甲肿胀明显,前额压痛。

辩证:肺气虚弱,外邪滞留鼻窦。

治疗原则以:温补肺气,除湿祛邪通窍为主。

组方:
野黄芪,炒白术,防风,苍耳子,白芷,辛夷花,菊花,鱼腥草,土茯苓,天丁,木通,甘草等。

每日1剂。

患者服药后,鼻塞,流脓鼻涕症状都相继减轻,头痛明显减轻,口干。

舌淡,苔白,脉象:细,弦。

综上所述,加天花粉,除去鱼腥草。

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生活方式,保持正常作息,远离过敏源,之后随访得知,患者生活如常,无复发!。

耳鼻喉科医院的综合案例分享与病例分析

耳鼻喉科医院的综合案例分享与病例分析

耳鼻喉科医院的综合案例分享与病例分析综合案例分享:耳鼻喉科医院的成功治疗案例与病例分析近年来,耳鼻喉科疾病患者数量逐渐增加,因此耳鼻喉科医院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耳鼻喉科医院不仅需要提供专业的诊断与治疗服务,还需要具备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保障。

本文将分享几个耳鼻喉科医院的成功治疗案例,并进行病例分析。

案例一: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成功治疗患者王女士,女性,40岁,多年来一直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困扰。

王女士在耳鼻喉科医院经过全面的检查后,被诊断为慢性鼻窦炎。

医院耳鼻喉科专家组根据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王女士先接受了鼻窦炎病因的进一步查找,并明确了过敏源。

随后,医生给予了抗过敏药物治疗,辅以鼻腔冲洗和药物喷雾等改善鼻腔通气情况的措施。

在全程专业团队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王女士的症状显著缓解,鼻腔通气畅顺,并恢复了嗅觉功能。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耳鼻喉科医院的成功治疗,依赖于全面的病情评估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院团队的协作也非常重要,不同专业的医生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案例二:扁桃体肥大引发的呼吸障碍治疗患者李先生,男性,35岁,在近期出现了口腔干燥、口臭、打鼾等症状。

在耳鼻喉科医院的检查中,他被诊断为扁桃体肥大,引发了呼吸障碍。

通过详细的病情了解和专业的检查,医生确定了治疗方案。

针对李先生的扁桃体肥大问题,医院团队决定进行扁桃体手术治疗。

术前,医生与李先生详细沟通,并进行了全面的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过程中,医生运用先进的手术技术,准确切除了肥大的扁桃体组织。

经过术后的恢复期,李先生的症状逐渐缓解,呼吸也变得更加顺畅。

以上案例说明了在耳鼻喉科医院治疗扁桃体肥大的成功案例,关键点在于准确的病情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院提供的高水平手术技术以及全程的术后护理,也是患者得以快速康复的保障。

案例三:喉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患者张先生,男性,50岁,在耳鼻喉科医院的检查中得知患有喉癌。

治疗3年鼻窦炎案,经方时方合用经典代表

治疗3年鼻窦炎案,经方时方合用经典代表

治疗3年鼻窦炎案,经方时方合用经典代表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524天。

女性,5岁。

主诉:反复鼻塞流涕3年,加重2天于2022年05月28日就诊。

现病史:患儿家属诉3年前因感冒后出现鼻塞流涕,服用西药后症状缓解,时有反复,刻下:晨起欲呕,喉咙痛,鼻塞流黄脓涕,舌红,点刺舌,苔黄腻,脉弦细。

中医辨证:少阳太阴合病,水饮上逆,食积郁而热。

拟方:小柴胡汤保和丸加减。

北柴胡10g,黄芩片6g,党参6g,姜半夏10g,桔梗6g,前胡6g,大枣6g,建曲10g,净山楂6g,麦芽10g,陈皮10g,白术10g,连翘6g,茯苓10g,薏苡仁1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5.30上症,喉咙不痛,刻下;晨起流黄脓涕,鼻塞,双手脚背出现小颗粒汗疱疹,舌红苔白腻,脉浮数。

冰片5g后下,黄柏10g,黄芩片10g,连翘10g,蒲公英15g,忍冬藤10g,水杨梅30g,火炭母30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中药2付,每天一剂,水煎,外洗。

北柴胡10g,黄芩片6g,党参6g,姜半夏10g,桔梗6g,前胡6g,大枣6g,建曲10g,净山楂6g,麦芽10g,陈皮10g,白术10g,连翘6g,茯苓10g,薏苡仁10g,白芷6g,辛夷6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06.20上症已。

按语:此案例是我治疗好的一个患者的女儿,她的病例如下:反复运用抗生素不效,咽干咽痛3个月,中医治疗显神威治疗好了她的疾病后,她就成为了我的粉丝,家里人生病都是来找我,也都解决了,还介绍了她很多身边的朋友来看,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此案例为鼻窦炎案例,反复的发作,考虑为水饮,食积为核心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以小柴胡汤保和丸为主。

这是我运用经方与时方结合经典代表,小柴胡汤保和丸都是传世名方,这段时间我运用在小儿上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载:保和丸:治一切食积。

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其发病原因多样,症状表现复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以下将对几例鼻窦炎病例进行详细分析。

病例一患者_____,男性,32 岁。

因“鼻塞、流涕伴头痛 1 周”就诊。

患者自述 1 周前感冒后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前额部胀痛,嗅觉减退。

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

鼻窦 CT 检查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

诊断:急性鼻窦炎(双侧上颌窦、筛窦炎)治疗方案:1、全身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口服,每日 2 次,疗程 10 14 天。

2、鼻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日 1 次,每个鼻孔 1 喷,以减轻鼻腔黏膜炎症。

3、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每日 2 3 次,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致病菌。

4、黏液促排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每日 3 次,以促进鼻窦分泌物的排出。

经过 2 周的治疗,患者鼻塞、流涕、头痛症状明显缓解,嗅觉恢复正常。

复查鼻窦 CT 显示鼻窦炎症明显减轻。

病例二患者_____,女性,45 岁。

反复鼻塞、流涕 2 年,加重伴头痛 1 个月。

患者 2 年来间断出现双侧鼻塞,流黏脓性鼻涕,嗅觉下降。

近 1个月症状加重,并出现右侧头部钝痛。

查体:双侧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

鼻窦 CT 检查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症,窦口鼻道复合体阻塞。

诊断:慢性鼻窦炎(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同病例一,但疗程延长至 3 个月。

2、鼻内镜手术:经保守治疗无效,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

手术开放上颌窦、筛窦、额窦,清除病变组织,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引流。

术后患者定期复查,进行鼻腔清理和换药。

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症状完全消失,鼻窦黏膜恢复正常。

病例三患者_____,儿童,8 岁。

因“鼻塞、张口呼吸、睡眠打鼾 3 个月”就诊。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3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3

慢性鼻炎中医各家医案3李凡成验案(2)妙法解析:以上两例均属肺虚寒滞鼻窍。

前例全身证候不太明显,治以温肺止流丹温肺散寒为主,兼温补脾肾,取培土生金与金水相生之意。

方中用荆芥、细辛温肺散寒,黄芪、党参、菟丝子益肺补脾温肾;白芷、川芎、苍耳子散邪,通利鼻窍;桔梗肃肺,诃子敛肺止涕,甘草调和诸药。

取得明显疗效后,仅稍有鼻塞,改用补中益气汤为主,仍用桔梗肃肺、葛根宣散阳明,以遵鼻属肺窍,其经络专属阳明之理;加川芎、防风辛散,祛风通窍以利鼻息。

后例素易感冒,则营卫不调之机明矣,故用参、术、芪益气固表,助以荆芥、细辛祛风散寒,合桂枝、白芍药、生姜、甘草调和营卫;川芎、辛夷、白芷、石菖蒲之类通利鼻窍。

两例相较,既有同病同治之理,又有同病异治之玄。

两例均配伍应用呋麻液滴鼻以快一时,补内治之不及。

4.脾虚邪滞,鼻窍不利蔡福养验案(1)病历摘要:某女,患鼻塞6载,屡治不效。

伴倦怠懒言,体弱,鼻塞渐甚,持续不通,嗅觉失灵,涕痰白粘量多,鼻粘膜淡红肿厚,鼻甲肿实,语声嗡嗡,舌淡苔白稍腻,脉缓无力。

证属肺脾两虚,湿滞鼻窍。

治以补益肺脾,化湿通窍:黄芪20g,白术15g,茯苓20g,党参15g,升麻6g,辛夷10g,细辛3g,川芎、防风各12g,僵蚕12g,白芷、地龙、菖蒲各15g,炙甘草6g,葱白1根,姜、枣为引。

另以鼻炎灵滴鼻。

上方调治1周后症减,两旬告愈,续以补中益气汤善后。

(王永钦,《辽宁中医杂志》1987;7:2-3)(2)妙法解析:本例证属肺脾两虚,湿滞鼻窍,故治以补益肺脾,化湿通窍。

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益气健脾,治本为君;配伍升麻升发清阳为佐;辛夷、细辛、川芎、防风、僵蚕、白芷,祛风通窍,治标为臣;配伍地龙活血通络,菖蒲芳香通窍为佐;葱白、姜、枣外发风邪,内安脾胃以为使。

综观全方。

立法平稳,标本兼治,攻补得宜,主次有序,其效槌鼓相应。

李凡成验案(1)病历摘要:贺某,男,27岁,工人。

患者交替性鼻塞3-4年,近来鼻塞夜甚,少许粘白涕。

中医医案——鼻窦炎(二)

中医医案——鼻窦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辛通清热为主治愈鼻渊病案:游某,男,45岁。

主诉及病史:头常晕痛,鼻塞,涕多浓稠有异味,嗅觉不敏,已有年余之久,眠食二便均正常。

诊查: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鼻为肺之窍,肺气流通,鼻始为用。

肺胃积热,郁蒸上腾于鼻,以致浊涕如渊,窒塞不通,嗅觉不敏。

治法:宜辛通清热为主。

处方:辛夷花6g 香白芷5g 南薄荷5g 杭菊花10g 酒川芎5g 明藁本5g 北细辛3g 酒生地10g 青连翘10g 节菖蒲5g 酒条芩10g 炒防风5g二诊:服药5剂,浊涕渐减,异味亦轻,鼻塞基本通畅,嗅觉稍好。

效不更方,嘱将原方多服至愈为度。

按语鼻渊之证,类似西医学之鼻窦炎,初起多由内有蕴热、外受风寒,若治疗不当或治不及时,则日久不愈,浊涕长流,源源不断,嗅觉失灵。

施师常用辛夷散加减,取川芎、防风、辛夷、细辛、藁本、白芷、菖蒲以辛通,黄芩、菊花、连翘、生地以清热;肺胃清和,鼻1窍通利,则浊涕自止,而香臭能辨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32,施今墨医案。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一位中医革新家和教育家。

施氏13岁得舅父河南安阳名中医李可亭亲授,发奋习医。

1932年独资创建华北国医学院,兼任院长。

1941年任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

解放前在京、津、沪、宁等地悬壶,曾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西医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施氏临床辨证精确,善理气血,调脾胃,精于组方配伍,师古而多创新,守法而贵灵活,治病独具风格。

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2。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

鼻窦炎病例分析报告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症状多样,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

本文将对几例鼻窦炎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病例一患者,男性,35 岁,因“鼻塞、流脓涕伴头痛 1 周”就诊。

患者 1 周前感冒后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鼻涕量多且黏稠,伴有前额部头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在低头时加重。

无发热、咳嗽等其他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 368℃,脉搏 72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

双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引流。

鼻窦压痛检查:额窦有明显压痛,上颌窦区轻度压痛。

辅助检查:鼻窦 CT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黏膜增厚,窦腔内可见液平面。

诊断:急性鼻窦炎(上颌窦炎、筛窦炎)治疗: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抗感染治疗,同时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减轻鼻腔炎症,生理性海盐水冲洗鼻腔以清理鼻腔分泌物。

治疗 1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鼻塞、流涕减轻,头痛消失。

继续治疗 2 周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鼻窦 CT 显示鼻窦炎症基本消退。

病例二患者,女性,48 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 3 年,加重 1 个月”入院。

患者3 年来经常出现双侧鼻塞,流脓涕,鼻涕有臭味,伴有嗅觉减退。

近 1 个月症状加重,还出现了头痛、头晕、乏力等症状。

体格检查:体温 372℃,脉搏 80 次/分,呼吸 20 次/分,血压 130/85 mmHg。

面色稍苍白,双侧鼻腔黏膜慢性充血、肿胀,中鼻道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部分呈干酪样。

鼻窦压痛检查:上颌窦、筛窦、额窦均有压痛。

辅助检查:鼻窦 CT 显示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增厚。

鼻内镜检查可见中鼻道息肉样新生物。

诊断:慢性鼻窦炎(全组鼻窦炎)伴鼻息肉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切除鼻息肉,开放鼻窦窦口,清除鼻窦内病变组织。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全网发布:2011-06-23 20:35 发表者:李凡成10095人已访问一、概述本病是鼻窦粘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以鼻塞、脓涕、嗅觉障碍,或伴头痛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中医称为慢鼻渊。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实有虚,实证多属肝胆或肺胃郁热熏蒸,虚证则多属肺脾肾虚,驱邪不力,以致正虚邪滞,寒、热、湿浊滞留鼻窍。

二、妙法绝招解析1.六淫内郁,邪壅鼻窍〔张梦农验案〕〔1〕病历摘要:万某,男,30岁。

鼻塞不闻香臭,涕出如脓,色黄气腥,头痛以巅顶为剧,经年不愈。

脉弦滑,舌苔薄白。

处以加味辛夷散:辛夷、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僵蚕、升麻、薄荷、甘草、荆芥各30g,苍耳子、蔓荆子各60g,细辛5g。

上方研末,每次服10g,临睡前以滚开水冲泡,取汗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1次。

1剂未完,病已痊愈。

〔《临证会要》第24页〕〔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寒湿热内郁,肺失宣降,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荆芥、细辛辛温宣散,疏风通窍,使邪从表解;菊花、苦丁茶、僵蚕、蔓荆子、升麻、薄荷、甘草苦辛凉散,疏风散邪,清利头目;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辛夷、苍耳子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疏风通窍,化浊除涕,清利头目之功。

2.肺经郁热,邪滞鼻窍刘康平验案〔1〕病历摘要:杨某,女,24岁。

反复流腥臭黄浊涕3年余,每遇感冒时鼻塞流涕发作,多次反复,以致双鼻常年流涕不断,量时多时少,始则无臭,渐而发出腥臭气味,尤以感冒时黄稠鼻涕更多,腥臭气味更浓。

西医治疗未效。

诊见鼻塞流黄浊涕,气味腥臭,头重而痛。

查见鼻甲粘膜暗红,增厚粗糙,外表光滑,双上颌窦区压痛,照片示双上颌窦密度增高。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芦根3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苍耳子、辛夷、路路通、桃仁各10g。

上方连服12剂而愈。

〔刘康平,《浙江中医杂志》1993;5:213〕〔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熏蒸,痰浊久滞鼻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窦炎医案解析全网发布:2011-06-23 20:35 发表者:李凡成10095人已访问一、概述本病就是鼻窦粘膜得慢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急性鼻窦炎。

以鼻塞、脓涕、嗅觉障碍,或伴头痛等为主要临床特点。

中医称为慢鼻渊。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有实有虚,实证多属肝胆或肺胃郁热熏蒸,虚证则多属肺脾肾虚,驱邪不力,以致正虚邪滞,寒、热、湿浊滞留鼻窍。

二、妙法绝招解析1、六淫内郁,邪壅鼻窍(张梦农验案)(1)病历摘要:万某,男,30岁。

鼻塞不闻香臭,涕出如脓,色黄气腥,头痛以巅顶为剧,经年不愈。

脉弦滑,舌苔薄白。

处以加味辛夷散:辛夷、藁本、黄芪、菊花、苦丁茶、防风、川芎、羌活、独活、僵蚕、升麻、薄荷、甘草、荆芥各30g,苍耳子、蔓荆子各60g,细辛5g。

上方研末,每次服10g,临睡前以滚开水冲泡,取汗服;药渣于次日临睡前再冲泡1次。

1剂未完,病已痊愈。

(《临证会要》第24页)(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风寒湿热内郁,肺失宣降,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荆芥、细辛辛温宣散,疏风通窍,使邪从表解;菊花、苦丁茶、僵蚕、蔓荆子、升麻、薄荷、甘草苦辛凉散,疏风散邪,清利头目;黄芪益气固表以扶正;辛夷、苍耳子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疏风通窍,化浊除涕,清利头目之功。

2、肺经郁热,邪滞鼻窍刘康平验案(1)病历摘要:杨某,女,24岁。

反复流腥臭黄浊涕3年余,每遇感冒时鼻塞流涕发作,多次反复,以致双鼻常年流涕不断,量时多时少,始则无臭,渐而发出腥臭气味,尤以感冒时黄稠鼻涕更多,腥臭气味更浓。

西医治疗未效。

诊见鼻塞流黄浊涕,气味腥臭,头重而痛。

查见鼻甲粘膜暗红,增厚粗糙,表面光滑,双上颌窦区压痛,照片示双上颌窦密度增高。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滑。

处方:芦根30g,薏苡仁、冬瓜仁各15g,苍耳子、辛夷、路路通、桃仁各10g。

上方连服12剂而愈。

(刘康平,《浙江中医杂志》1993;5:213)(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当属肺经郁热熏蒸,痰浊久滞鼻窍。

以千金苇经汤合苍耳子散加减。

方中芦根清热生津;薏苡仁、冬瓜仁化痰除涕;苍耳子、辛夷通窍除涕;路路通通络,桃仁活血,以助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通利鼻窍之功。

徐福刚案(1)病历摘要:李某,男,35岁。

鼻流黄涕,间断性头痛3年,近期发作两月。

西医诊为鼻窦炎。

口服千柏鼻炎片、消炎止痛片及滴鼻药治疗半月未效。

现症前额及眉棱骨处胀痛,晨起痛重,午后减轻,嗅觉迟钝,鼻塞,涕黄绿有臭味,稠浊量多,舌边尖红,苔微黄,脉滑数。

治以千金苇茎汤加减:桔梗、桃仁各10g,甘草15g,芦根20g,薏苡仁30g,冬瓜仁15g。

上方连服15剂而愈。

(徐福刚,《吉林中医药》1988;3:30)(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经郁热,痰浊壅滞鼻窍认识。

方中甘草、芦根清热解毒生津;桔梗升提化浊除涕;桃仁活血,以肋排脓祛涕;薏苡仁、冬瓜利湿化浊而排脓祛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排脓祛涕之功。

刘强验案(1)病历摘要:李某,女,38岁。

患慢性鼻窦炎20余年,伴头痛。

屡治未效。

证见头昏头痛,鼻塞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胸闷食少,大便略干。

舌红胖,苔黄腻,脉弦滑。

证属肺热痰壅,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葶苈子30g,瓜蒌60g,半夏10g,黄芩、桑白皮各15g,地龙10g,连翘30g,钩藤30g。

上方连服10剂而愈、(刘强,《吉林中医药》1988;3:32)(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热痰壅认识。

方中葶苈子、黄芩、桑白皮、瓜蒌、连翘清热泻肺;半夏辛散,化浊除涕;地龙活血通络;钩藤平肝止头痛。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泻肺,活血通络,化痰除涕之功。

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郭某,女,35岁。

经常鼻塞,流脓涕多,头昏痛感,嗅觉减退,病程10余年。

反复发作,此次发作已1个月余,经治未愈。

查见双鼻中下甲红肿,前组窦区压痛。

舌红,苔薄,脉平。

证属肺经郁热,清窍失利。

治以清肺泻热,通利鼻窍:桑叶、菊花、苍耳子、葛根、鱼腥草各10g,白芷、辛夷、桔梗各6g,薄荷5g,芦根30g,甘草3g。

上方连服10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此例患者当属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呈亚急性发作。

病机从肺经郁热,清窍失利认识。

治以清肺泻热,通利鼻窍。

方中桑叶、葛根、薄荷辛凉宣散祛邪;菊花、鱼腥草、芦根、甘草清肺解毒祛邪;桔梗升提排脓,助苍耳子、白芷、辛夷通窍除涕。

3、肝胆郁热,熏蒸鼻窍谭敬书验案(1)病历摘要:邹某某,男,15岁。

诉鼻塞,流涕年余,近半月加重,涕黄浊量多,前额眉棱骨处疼痛较重,纳可,二便调。

检查见双中鼻甲水肿变性,中鼻道有脓(+++),脉弦缓。

根据鼻为肺窍,眉棱属肝胆,从肺与胆经郁热论治,治拟清热化浊,通经止痛,仿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鱼腥草、生黄芪各20g,黄芩、当归尾各15g,龙胆草、藿香、苍耳子、法夏、苍术、甘草各10g,川乌6g,5剂;外用麻黄、桂枝、苍术、乌梅各10g,黄芩15g,细辛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日3-4次。

二诊:头痛止,中鼻甲仍肿胀,右中鼻脓性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药中病机,处方:原方去川乌,加白芷、桃仁、木通各10g,鼻内点药同前。

连服20剂,鼻渊病愈,未再发。

(李凡成,《新中医》1990;9:7-9)(2)妙法解析:《针灸聚英》说:“足少阳经又自完骨外折,循本神,过曲差,下至阳白,会睛明,复从睛明上行。

”睛明穴夹山根,在眉棱内侧,与鼻近。

又王冰注《脏气法时论》亦云:“肝厥阴脉,自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故本例患者病机从肺与胆经郁热熏蒸鼻窍认识。

治拟清热化浊,通经止痛。

方中鱼腥草、黄芩、龙胆草、甘草清解肺与肝胆热恋邪;生黄芪益气扶正以排脓除涕;藿香芳香化浊除涕;当归尾活血以利通窍;法夏、苍术燥湿健脾化浊以助除涕;苍耳子解毒除涕;川乌温经止痛,对鼻渊头痛无论何证,均有止痛佳效。

白芷化浊除涕;桃仁活血,以助通窍除涕;木通通经行水,以助利窍止涕。

外治以麻黄、桂枝、苍术、乌梅、黄芩、细辛麻油煎炸滴鼻,以辛温通窍,化浊止涕。

李文学验案(1)病历摘要:邱某,男,18岁。

患鼻渊4年,长期脓涕不止,前额胀痛,头晕脑胀,西医诊为鼻窦炎,屡治未效。

刻下脓涕多,前额胀痛,头晕眠差,舌淡红,苔薄黄微腻,脉沉微滑。

处以温胆汤加减:陈皮、竹茹、半夏、茯苓各12g,甘草、枳实、胆南星、黄芩、瓜蒌、川芎、菖蒲各10g,白芷15g。

上方6剂而愈。

(李文学,《四川中医》1989;6:48)(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痰热内蕴,熏蒸鼻窍认识。

方中陈皮、甘草、半夏、茯苓为二陈汤,燥湿除痰;枳实行气,助二陈汤与胆南星、瓜蒌清热除痰;黄芩清胆热;竹茹清胆与胃;川芎、菖蒲、白芷辛温,芳香通窍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清热除痰,通窍除涕之功。

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周某,男,10岁。

鼻流黄脓涕,量多而有腥味,晨起头痛重,注意力不集中,咽干口苦3个月余。

查见双侧鼻中甲红肿,中鼻道脓涕积滞。

舌红,苔黄,脉弦。

证属胆热移脑。

治以清胆泻热,醒脑利窍:龙胆草、甘草各3g,薄荷5g,黄芩、桔梗各6g,菊花、桑叶、苦丁茶、鱼腥草、鹅不食草各10g,芦根30g。

上方5剂而诸症减,原方去苦丁茶续服3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胆热移脑,熏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胆泻热,醒脑利窍。

方中龙胆草、黄芩、苦丁茶、薄荷清泄肝胆热恋邪;菊花、桑叶、鱼腥草、芦根清泄肺经热邪;甘草解毒,调与诸药。

鹅不食草辛温,通利鼻窍;桔梗肃肺止涕。

4、脾胃湿热,熏蒸鼻窍(徐静验案)(1)病历摘要:黄某,男,38岁。

鼻流黄浊涕量多,持续性鼻塞,失嗅,头重昏痛,精神倦怠,纳谷欠佳,病程两月余。

查见双侧鼻中下甲粘膜充血肿胀,少许粘涕附着,照片示双上颌窦炎。

舌偏红,苔腻微黄,脉濡。

证属脾胃湿热上蒸鼻窍。

治以清脾泻热,化浊利窍:藿香、茯苓、葛根、焦山楂、神曲各10g,木通、菖蒲各3g,白芷、辛夷、川芎各6g,薄荷5g,六一散12g。

上方10剂而愈。

(徐静,《中医函授通讯》1992;4:45)(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脾胃湿热上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脾泻热,化浊利窍。

方中六一散、茯苓、木通利湿清热;藿香、菖蒲芳香化浊,通利鼻窍;焦山楂、神曲健脾;薄荷宣肺,葛根清疏阳明,助白芷、辛夷、川芎通窍除涕。

5、肺胃郁热,熏蒸鼻窍(聂印验案)(1)病历摘要:李某,女,35岁。

诉半年来反复感冒,头痛鼻塞,流浊涕,如脓如髓,腥臭难闻,嗅觉减退。

经医院诊为慢性鼻窦炎。

刻下除上症外,并见大便干结,小便黄,舌淡红,苔微黄腻,两寸脉浮数。

证属郁热内蕴。

治以凉膈散加味:大黄、芒硝、薄荷各9g,栀子、黄芩各12g,连翘15g,甘草6g,竹叶3g,菊花、荆芥穗各10g。

3剂后症状显著减轻,续以上方加减共服12剂而愈。

(聂印,《山西中医》1986;5:34)(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脾胃蕴热熏蒸鼻窍认识。

治以清泄肺胃,疏风通窍。

方中大黄、芒硝、栀子、黄芩清泄肺胃热邪;荆芥穗、薄荷、连翘、菊花疏风清热,清利头目;竹叶利尿清热;甘草清热,调与诸药。

6、气虚不足,郁热熏鼻干祖望验案(1)病历摘要:鲍某,女,12岁。

患儿自4-5岁起即脓涕奇多,夏轻冬甚,平时易感冒。

查见两侧鼻甲不肿大,鼻粘膜充血,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舌淡胖有齿痕,脉小弦。

证属胆腑郁热,肺气虚弱。

处方:龙胆草3g,栀子、白芷、苍耳子各10g,辛夷、薄荷各6g,芦根30g。

上方5剂即效,脓涕由黄转白,质由稠转稀,舌象同前,脉平。

再以苍耳子散加党参、淮山药等,隔日1剂,连服10剂收功。

(项楠,《中医杂志》1987;2:13-14)(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从胆腑郁热,肺气虚弱,邪毒久滞鼻窍认识。

先以治标为主。

方中龙胆草、栀子清利肝胆邪;白芷、苍耳子、辛夷、薄荷为苍耳子散,祛风通窍除涕;芦根清肺除涕。

二诊时,热恋邪渐解,正气不足,当以扶正祛邪为主,药用苍耳子散加党参、山药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谭敬书验案(1)病历摘要:丁某,男25岁。

常年性脓涕不干,鼻塞4年。

头昏重,易出汗,易感冒,询知其近来涕黄粘,查其左侧中鼻道少许脓涕,鼻粘膜色红,舌红,苔薄白脉略数,证属肺虚郁热,处方:党参、黄芩、苍耳子、桑白皮、熟地黄、地肤子、紫菀各10g,炙黄芪20g,鱼腥草15g,辛夷、白芷各6g。

上方进4剂后,涕转白粘而少,郁热渐解。

去黄芩、地肤子、鱼腥草,加茯苓10g,续调治16剂而愈。

(徐绍勤,《新中医》1987;8:4-6)(2)妙法解析:本例患者病机从肺气亏虚,郁热久蕴,邪滞鼻窍认识。

方中党参、炙黄芪益气固表;黄芩、桑白皮、鱼腥草清泄肺热;以其舌红脉数,当兼阴虚,故用熟地黄滋阴扶正;紫菀肃肺,地肤子利湿化浊,助苍耳子、辛夷、白芷通鼻除涕。

全方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清肺除涕之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