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国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中国茶叶是世界上重要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具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
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较小。
本文将对中国茶叶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尽管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但其出口规模相对较小,占全球茶叶出口总量的比例较低。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品质和口感不稳定等原因。
2.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主要是绿茶和红茶。
虽然中国还有其他种类的茶叶,如白茶、黄茶、普洱茶等,但这些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3.品牌知名度不高:相对于一些优质茶叶品牌,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较低。
虽然中国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茶品牌,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但这些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1.提高品质和口感: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其品质和口感。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加强茶叶产业链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整个产业链上的品质和口感,确保茶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中国茶叶的品牌知名度是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
还可以加强品牌保护,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提高消费者对中国茶叶的信任度。
4.推动国际贸易合作:中国茶叶企业可以与国际茶叶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茶叶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和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国际贸易合作,可以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茶叶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5.加强标准化管理:要提高中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加强标准化管理。
建立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和加工管理流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还应加强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茶叶生产和加工的标准化水平。
要提高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从提高品质和口感、多元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国际贸易合作和加强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作者:刘燕妮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08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断前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
中国也成为了茶叶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作具备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O)与威胁(T),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一、引言中国是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近20年来,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状态,从1978年的1048千公顷上升到2006年的1450千公顷,增长了38.4%;茶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26.8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102万吨;茶叶出口从1997年的20.54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28.88万吨,增长了40.6%,涨幅比世界水平还要高出13.5个百分点。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
显性指标用于评价特定产业所产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如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隐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生产率差异,如单产率、价值增值率等。
印度、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是世界上五大产茶国,近几年这5国的茶叶出口总量都占据世界茶叶出口额总量的半数以上。
本文采用显性指标评价法,对比其余四大产茶国,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国内茶叶行业竞争格局和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内茶叶行业竞争格局和国际竞争力分析一、茶行业国内竞争格局分析(一)茶叶行业竞争形势分析中国茶产业市场目前处于充分竞争但集中度不高的初级阶段。
当前,国际上的许多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的行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这将对本土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增强企业实力、增强竞争能力,将可能被挤出市场。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资金雄厚的大型药企、食品企业也开始将其业务逐步拓展到茶产业,对行业内企业构成新的挑战。
同时,大量的资本也涌入茶产业,这对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茶叶与其它饮料的竞争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天然饮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消费历史,我国茶叶内销数量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饮品的消费也逐步向多样、方便等方向发展。
瓶装饮料、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产品由于其便捷性、多样性等优点,消费数量会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将与传统的茶叶产品形成一定的竞争。
(三)绿茶与其它茶类的竞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茶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绿茶与其它茶类处于充分竞争状态。
目前,绿茶在茶叶消费中的占比仍处于第一位,其次是乌龙茶与红茶、普洱等紧压茶及花茶也占有一部分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以及包装冷藏技术的发展,绿茶的消费市场也由过去的区域市场正逐步拓展为全国性市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其它茶类的竞争。
目前,茶叶行业已形成了一批大型规模化生产企业,该类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竞争、质量竞争、营销网络竞争等方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消费品中的产品品牌、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该类企业的竞争将主要集中于产品品质与品牌建设。
二、国内茶叶行业集中度分析(一)市场集中度分析目前我国茶叶生产仍以家庭式、作坊式的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企业数量多而分散,市场集中度较低。
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下福建茶企业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拥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历史。
福建的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推崇,出口量也居全国领先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福建茶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绿色贸易壁垒包括了对环境友好、无公平贸易和无强迫劳动等方面的要求,对福建茶企业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福建茶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其他茶叶产区的竞争压力,提高自身的绿色贸易认证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更好地了解福建茶企业在绿色贸易壁垒下的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和寻找有效的对策,本文将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前景展望,提出具体建议,为福建茶企业的国际贸易发展指明方向。
2. 正文2.1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茶企业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而设立的贸易障碍。
对于福建茶企业来说,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其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增加了福建茶企业的生产成本。
由于需要符合绿色贸易标准,企业需要进行环保投入和技术更新,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增加了生产成本。
绿色贸易壁垒还要求企业符合严格的环保标准,如果企业不能达到这些标准,就会面临被淘汰出市场的风险。
绿色贸易壁垒也可能导致福建茶企业的出口受限。
一些国家对于进口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福建茶企业无法符合这些要求,就会面临出口受限或被迫调整生产方式的困境。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茶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限制了出口市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福建茶企业需要加强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国际贸易竞争的压力。
政府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帮助企业顺利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挑战。
2.2 国际贸易竞争现状分析在绿色贸易壁垒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福建茶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茶叶是我国传统饮料,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品之一。
我国茶叶产业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独特的传统产业之一。
中国茶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是全球茶叶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由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非常激烈,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1.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国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包括气候、土壤以及海拔等自然条件适宜茶叶生长,同时全国各地都有着各自独特的茶叶品种和生产工艺。
2.传统工艺和技术水平高我国茶叶产业在生产加工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拥有丰富的传统茶叶制作工艺和技术。
例如,绿茶的杀青制作技术、普洱茶的压制制作技术等都是我国茶叶制作中的独特特色。
3.品质优越,口感独特由于地域和制作工艺的不同,我国茶叶在风味和品质上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例如,黄山毛峰的清香、龙井茶的鲜爽、武夷山岩茶的浓香等都是国内外茶叶爱好者所追捧的品种。
1.市场份额较低虽然我国茶叶的质量和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但是在国际市场对我国茶叶的认知度和份额相对较低。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茶叶品牌,我国茶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品牌营销策略不够切实可行虽然我国有着众多的茶叶品牌,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较为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
相较于其他国家的茶叶品牌,我国茶叶品牌在品牌营销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3.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国茶叶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由于国际市场上的茶叶品牌众多,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相对较低。
1.品牌建设加强我国茶叶品牌的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全力推进品牌打造。
将茶叶品牌与传统茶叶文化结合起来,发挥茶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附加值。
2.规范生产与加强质量监管我国茶叶生产环节中存在着一些生产环境恶劣或不规范的现象。
加强茶叶生产技术的培训和规范,建立质量监管体系,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茶 、绿茶 、乌龙 茶 、花 茶 和其 他特 种 茶 。针 对 这 种 情 况我 们进 一 步考 察 中 国不 同茶 类 的 国际 市 场 占有 率变 化 情 况 见 表 2 。从 表 中 可 以看 出 :中 国 绿 茶 在 国际市 场 上 占有 主要 地位 ,具有 较 强 的竞 争 力 ,而且 竞 争 力 也 是 在 逐 步 提 高 的 ;而 红 茶 、 乌 龙茶 、花茶 的市 场 占有 率 在下 降 ,说 明中 国绿 茶 的竞争 力具有 较强 的竞 争优 势 。
国茶叶在国际市场 上的竞 争力强。
裹 1 中固与世界主薹茶叶 出口固的 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
年 中 印 份 国 J 堑 20 00 1.8 17 2 .9 31 】.5 46 2o ol I. 7 24 2.0 48 . 1. 9 3
( 位: ) 单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斯里 兰卡 、印度 、
印 度 尼 西 亚 的
兰卡、印度 ,肯尼亚 、印度尼 西亚 ,由于资料搜 集来源的限制 ,对于像越 南 、马拉维等茶 叶生产 国家以及虽然不生产茶叶但 是却进 口茶叶进行 拼 配后冉m口的国家 如英同 、德 国 、法国等 国家没
有进 行 计算
维普资讯
2 6( 21 0 总3l 01
世枣 业 W d ^ uu 摹 od e m h
中 国 是 世 界 茶 叶 的发 源 地 ,也 是 世 界 最 大 的 茶 叶 生 产 国 、消 费 圜 和 出 口国 之 一 。2 0 0 3年 中 国
5大 茶 叶 生 产 国 及 重 要 茶 叶 出 口 囤 : 中 国 、斯 里
斯里 兰 卡
肯 尼
亚
1 .8 56
38 .0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随着世界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备受关注。
作为茶叶最早发源地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和丰富的茶叶资源,但面临着国际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
如何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前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国际竞争力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我国茶叶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茶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2019年,我国茶叶总产量达到了237.96万吨,其中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都有较大的产量。
我国茶叶出口量也逐年增加,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1、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国茶叶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我国茶叶的品种繁多,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工艺不统一、管理不规范,导致了茶叶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2、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度。
我国茶叶企业大多以生产加工为主,对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重视不够,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3、市场开拓不足。
相比其他茶叶生产国家,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较小,市场开拓的步伐相对缓慢。
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有力的营销策略和渠道支持,使得我国茶叶无法竞争于国际市场的主流地位。
三、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要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首先需要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生产。
加强对茶叶生产过程的监管,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的质量稳定性和品质水平,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2、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我国茶叶企业应当加大对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的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

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范例: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也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据统计,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茶叶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提升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就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对茶叶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剖析,挖掘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国际市场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展望我国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为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1.2 研究意义范例: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特产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饮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消费量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研究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提升对策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研究我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其次,分析提升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可以帮助我国茶叶产业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国际市场前景展望也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本研究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我国茶叶产业现状分析一、茶叶产量和品种我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叶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多个品种。
绿茶是我国主要的茶叶种类,产量和销量均居前列。
二、茶叶质量和品牌中国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享誉世界。
一些知名茶叶品牌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国内外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存在一些茶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72
0.972
0.967
0.977
一、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测算及国
由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而得
际比较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茶叶的RCA 说明这两个国家茶叶出口金额多,而进口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及国际比较 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2000年和 金额相对较小。印度茶叶的TC指数比较不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反映国际竞争力 2001年,我国茶叶RCA指数都大于2.5,说 稳定,在2000-2007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
年茶叶出口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高于 年份,我国茶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叶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呈缓慢下
其余三大产茶国,但在2006年和2007年骤
另外,在四大产茶国中,斯里兰卡和 降的变化趋势。从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
降。肯尼亚茶叶出口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肯尼亚的茶叶RCA指数要远远高于印度和 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保有一定的市场份
数为负值,表明进口大于出口,竞争力处 于弱势。
由表3世界四大产茶国TC指数比较可 以看出,我国茶叶TC指数落后于斯里兰 卡、肯尼亚。这两个国家TC指数接近1,
中国
2000 12.46
表1 1997-2007年四大产茶国出口金额市场占有率 单位:%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2.7
12.14
296.78
297.99
由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和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而得
表3 2000-2007年世界四大产茶国贸易竞争指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0.89
0.893
0.888
0.892
0.886
0.923
0.856
0.922
0.847
0.878
1.88 10.87 236.57 299.96
印度 斯里兰卡 肯尼亚
14.76 23.37 15.8
13.02
11.4
11.33
11.49
24.1
22.72
22.85
22.28
15.9
17.45
16.36
14.1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数据库整理计算获得
10.4 22.45 15.82
10.86 13.43 17.63
11.47 13.32 17.08
【关键词】茶叶;国际竞争力;指标
引言
表2 2000-2007年世界四大产茶国RCA指数表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茶叶生产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和贸易规模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茶叶的 生产国和出口国也相对比较稳定。斯里兰 卡、肯尼亚、中国和印度并称世界四大产 茶国。我国劳动力丰富、地域广阔、并且 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由此可见,我国 在茶叶的生产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 而我国的茶叶贸易状况却不是一帆风顺, 茶叶的出口遭受到其他三大产茶国的压
在2000-2005年低于斯里兰卡,大多年份 中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而印度茶叶 额,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大多数年
均高于印度和中国。中国茶叶出口额的国 的RCA指数也要高于中国。由此可见,中 份仍落后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从RCA指
际市场占有率在2000-2005年间,基本上 国茶叶的RCA指数在四大产茶国中是最小 数分析来看,我国茶叶还是有较强的国际
2006 0.874 0.873
1.74 10.91 240.93 314.41
2007 0.933 0.877
力。因此,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和
斯里兰卡
0.98
0.979
0.98
0.968
0.96
0.966
0.916
0.89
研究近几年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状况。
肯尼亚
0.999
0.979
0.977
0.968
中国 印度 斯里兰卡 肯尼亚
中国 印度
3.23 22.51 277.72 276.31
2000 0.908 0.957
2.95
2.42
2.26
2.15
1.92
18.57
15.05
14.56
13.83
10.97
309.87
313.98
338.49
357.11
370.97
233.69
308.46
314.32
作者简介:郭东旭,女,山东济宁人,南京财经大 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商直接投
资、国际经济与贸易、企业理论。
45 2009年10月 网络财富
13.09
13.8
13.95
2006 15.01
2007 15.16
参考文献 [1]徐永成.茶业经济贸易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茶叶,2002,(21). [2]王忠锐,潘伟光.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经济分析[J].国 际贸易问题,2004,(1). [3]李其林.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茶叶通 讯,2004,(4). [4]鲁成银.茶叶质量安全[J].茶叶,2005,(2). [5]熊格生等.提高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探讨[J].茶业通 报,2005,(27). [6]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网站[EB/OL].
的最直接和最简单的指标。市场占有率越 明两年间我国茶叶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 动,个别年份低于中国。
高,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 力;然而到了2002年之后,我国的RCA指数
二、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斯里兰卡在2000-2005 处于大于1.25小于2.5的范围,说明在这些
通过上述三项指标分析来看,我茶
国中居第二位。
贸易竞争指数的计算公式:
。 指数较平稳,但仍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两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及国际 贸易竞争指数的取值在-1和1之间,当其 国相比有差距。
比较
越接近1,表明竞争力越强;贸易竞争指
RCA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世 界市场占有率与该国所有出口产品总额占 世界出口总额之比的比率,它较好地反映 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RCA值越大,表明 该国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越强。
经济纵横 ・网络财富
Economic aspect・Intemet fortune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郭东旭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要】文章采用FAO统计数据,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RCA指数以及TC指数等三个指标,对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印度四大产茶国的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了 比较分析。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7年,中国茶叶国 的,与其他三国相比竞争优势仍有较大的 竞争力的,但呈现逐年下降的变化趋势,
际市场占有率为15.16%,超越了斯里兰卡 差距。
且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相差较大;从TC指
和印度,仅次于肯尼亚,在世界四大产茶
(三)贸易竞争指数及国际比较
数来看,虽然各年份我国茶叶的贸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