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要点等方面浅谈小学应
用题教学。
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
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
力。
小学应用题教学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和积极探索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
例题演练、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实现。
小学应用题教学有一些教学要点需要注意。
第一,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
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
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在寓教
于乐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进,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渐向着注重应用题教学的方向发展。
应用题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就小学应用题教学进行探讨。
一、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应用题教学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他们的学习意义非常重大。
2.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教学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解决各种应用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借此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数学素养应用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生将会更加熟悉和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使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二、小学应用题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讨论,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 设计情境化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兴趣。
情境化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解决问题的动力。
3. 多种解题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有多种解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自主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应用的考察。
通过应用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目前一些小学生在应用题方面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这就需要教师们加强对应用题教学的重视和研究,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一、重视生活中的应用题应用题的题材和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问题出发,设计一些有趣和贴近生活的应用题,比如购物、做饭、出行等。
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学生更容易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用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并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提倡实际运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场景的模拟,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通过实际运用,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应用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
在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有效地教授小学生应用题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重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老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通过一些图表、图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量的概念上,可以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用尺子、量杯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体积等,这样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能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还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老师可以设立小组讨论,让学生们自主地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三、设置合适的应用题在教学中,老师还需要设置合适的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设置应用题时,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比如购物、出行、运动等,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用题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过于复杂,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合适的难度。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法,鼓励学生多种方法并举。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重视实践与反思在教学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教学浅谈

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教学浅谈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也向着越来越重视应用题教学的方向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际的应用题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应用题教学的定义、教学特点、教学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题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应用题教学的定义所谓应用题教学,指的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实例题、综合题、实际问题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
应用题教学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技能运用能力,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法。
二、应用题教学的教学特点1.实用性强:应用题教学是针对实际应用而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通过应用题的练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2.应用题教学具有综合性:应用题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重复仿写题,而是通过综合性的应用题训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3.个性化教学:应用题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以及发挥更多的个人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三、应用题教学的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首先掌握重要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2.直观教学法: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求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和解题过程,如应用数字卡片、图表、幻灯片等工具,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
3.递进式教学法:应用题教学中,每道练习题之间的联系和递进是非常重要的,采用递进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逐步深入地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更好地运用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案例1. 水桶中有3个相同的小桶,容量为5升,小桶盛放满水,把水倒进大桶中,求大桶中水的总量。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用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用题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应用题教学的意义1.培养数学思维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需要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需要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他们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
2.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应用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会更加乐意去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
3.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题是一个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的综合考验。
通过解答应用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从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
1.生活化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各种实际情境,设计相应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超市购物、学校活动、家庭收支等生活场景中设计应用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启发式教学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求解问题,更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过程。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巩固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应用题的巩固性练习。
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性地进行错题订正,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
4.多媒体辅助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答的题目,它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应该受到特别重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引入新知识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或者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新知识产生好奇心。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游戏、拓展训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应用题知识。
二、注重应用题的实际性三、适当引导学生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多种解题思路,使学生在比较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
还可以通过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
在课后作业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解题方式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科,应用题教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整合。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引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检验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解决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可以引入物理知识,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入社会科学知识,使学生在解题中跨学科学习,拓展知识面。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用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将从应用题的定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
一、应用题的定义应用题是指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求解的题目。
它们是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应用题一般都涉及到数学的运算、推理、估算、概率等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应用题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应用题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推理和解决,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2.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应用题是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应用题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数学创造能力。
三、应用题的教学方法1.引导性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的规律。
例如,在解决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物,让他们进行感性认识,再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最后完成计算。
2.体验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引导他们进行问题分析、推理和解决,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题的教学策略1.个性化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刘庄中小柯红燕摘要:数学应用题是数和数的运算在生活、工作、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这也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目的,而小学应用题是应用题这座大厦的基石。
打好这个基石,对学生后期学习更为复杂的应用题起着重要作用。
从小学这个阶段来看,小学数学应用题在小学阶段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对如何解应用题常感到很茫然,无从入手。
因此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生动有趣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那如何让还只具有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学好应用题呢?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学习解答应用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步骤”这三个方面简单阐述小学应用题的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解答应用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
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解答应用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联系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从解题中获得成就感。
如:小明家到学校
有9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
学校上午7时50分上课,为了准时上课,小明最迟什么时候从出发?
对于较难题目,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
”确实是事实,孩子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终生受益。
对于解答应用题也是一样的,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解题思路更清晰,解答形式更规范。
良好的解题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事半功倍。
那需要养成哪些解题习惯呢?
1、良好的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解应用题时,先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
审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笔划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对于数量关系较复杂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数量关系画出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认真审题的习惯,才能避免学生在做简单应用题时因马虎做出的跟题干毫不相干的解答或在遇到稍难的题时无从下手的窘境。
例如:在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型的题目时并非看到多就用加法,看见少就用减法,而是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例1:小红有56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比小红少26本,小明有多少本故事书?我们可以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小红
56本
小明
?本比小红少26本
根据线段图,我们能很快判断出小明少,因此应该用减法。
例2:小红小红有56本故事书,小红的故事书比小明少26本,小明有多少本故事书?
小红
56本比小明少26本
小明
?本
而这题中虽然也有少字,但少的量是已知量,根据线段图可以看出要求的小明是多的量,应该选择加法。
由此可以看出,养成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非常重要。
2、培养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认真列式、计算、检验的习惯
学生分析出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算法后,一般都能列出算式,求出得数,但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列式、计算中总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检验的习惯,从而减少错误的出现。
3、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单位,写出答语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应用题,不知道如何书写或是不写单位及答语,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强指导,并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规范解答应用题。
4、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能让学生在遇见可多方法解答的题目时能够寻找出最快最简便的解答方法。
不至于因为套用老思路,浪费解题时间。
5、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
解应用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解题策略的回顾和总结,经常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解决了什么样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进行思考?要引用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解答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
应用题的解答没有固定的方法,要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良好的解题习惯对解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解题步骤
不同的应用题,步骤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简单的应用题基本上谈不上步骤,复杂的应用题步骤便多一些,但大抵步骤是差不多的,下面,我将简单得总结下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一读,指细读题干,弄清题意。
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错题的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在解题中发生错误,不是因为学生不会解答该类问题,而是没有弄清题干
的意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读题过程不仅要学生有较高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要学生能从文字材料中感知信息数据,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而初步掌握题干的要求,进而为正确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在读题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用心读,还要能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思考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的是什么,二划,指勾画关键,提取信息
很多学生习惯了在阅读问题后就开始动笔解答,结果没有明确题意,忽略了关键信息而使解读发生错误。
勾画关键是让学生在阅读问题后,动笔对问题的关键词语进行勾画,根据勾画的关键词来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为正确解答奠定基础。
对学生长期进行训练后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
三思,指的是思考题意,寻找关系。
思考题意是指思考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并对该条件进行加工分析,从而找出其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从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在这个过程中,常规的问题可按照顺序思考,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则需要采用倒推法进行思考。
即从问题出发,进行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就现有的这些条件能直接求出结果吗?如果不能,我们还需要求出什么中间量等等。
用倒推法来思考应用题的解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对提高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思考过程是解答应用题最关键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寻找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等信息,必要
时可借助线段、图形等进行分析。
四写,指的是书写解答。
在对学生应用题的批改中,老师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不是漏写了单位就是忘记了计算步骤甚至凭空出现了题干中不曾有的数字,再或者就是解题的步骤非常凌乱,虽然答案正确,却让老师理解其解题思路。
因此,这一步骤中要求学生做到规范,书写的任何题目中未出现过的数字都要写明是如何得来的,这就是数学的严谨性。
四、小结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应用题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在数学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面也要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基础,积极探究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为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1]孔庆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年(6):95
[2]翟立科.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习惯的培养.教学实践新课程.中,2011(1):
[3]刘英.试论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指导.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3(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