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鲁教版 精

合集下载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导学案燃烧与燃料一、知识脉络二、知识梳理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物质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物质具有(2)与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移走(或隔离)____ __ (2)隔绝__ ___ (3)降低___________3、煤、石油、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__________再生的化石燃料。

4、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___变化。

煤的气化、煤的焦化、煤的液化属于________变化。

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的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6、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CO2不能,不能。

不能供呼吸(2)CO2跟水反应:试液由______色变_______色,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2与石灰水反应: 现象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

7、 CO 2 用途: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来_________。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且没有毒性,可用作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_________。

在农业生产上,二氧化碳是最好的________。

二氧化碳还是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等的_________。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________或________(主要成分_______)和_________。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发生装置类型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____________,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不能用__________法收集,原因是________ _。

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将____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若木条______则证明已经收集满了;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三、典例解析1.(2012肇庆市)鉴别O 2、CO 、CO 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 .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C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2.(2013昆明市)根据下图回答问题:或 或(1)若选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已知加热高锰酸钾KMnO4,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室若选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则需要改正的一点是,请你写出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6.1燃烧与灭火(1)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6.1燃烧与灭火(1)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课标要求: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内容和学情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铁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氧化反应,下接化石燃料的利用,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一周纲要”栏目)1、通过网络等学习媒介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用心观察生活,体会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认识燃烧的概念。

教学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燃烧条件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灭火的原理。

(重点)2、认识燃烧的条件。

(重点)3、探究燃烧的条件,并以此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外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素材;坩埚钳、酒精灯、镊子、烧杯、剪刀、小木条、木块、煤块、石子、小蜡烛、水、湿抹布、河沙、铜丝圈、烧杯。

学习过程:[提问]:1、写出碳、铁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描述上述燃烧反应的现象。

3、什么叫燃烧呢?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视频资料和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其中关键一点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能做的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出学生的不足。

对发展学生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足。

6单元导学案

6单元导学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重难点)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3.通过消防知识图片展示,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链接燃烧和爆炸(由燃烧引起)都是剧烈的氧化反应,还有一类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不易被察觉,但是也能够释放热量,比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全球每年锈蚀的钢铁占钢铁总量的1/3,因此防止钢铁被缓慢氧化是很重要的;而在农业上,施用的农家肥,就是利用它们进行缓慢氧化释放热量,保护植物不被冻死。

由此可见缓慢氧化的研究对人类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

缓慢氧化定义:进行得很缓慢的氧化反应。

例: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金属生锈、酒的酿造等。

自燃定义: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例:白磷的自燃。

自主学习案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活动一:回忆铁丝,蜡烛,木炭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试总结:燃烧的定义是。

活动二:结合知识链接分析燃烧与缓慢氧化反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活动三:如果遇到火灾,你会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合作探究案探究一: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根据以上灭火的方法,总结出相应的灭火的原任何物质都能燃烧吗?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1);(2);(3)。

当堂检测案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 提供可燃物B.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C. 提供氧气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3.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C.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D.炒菜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4.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C.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5.火灾自救是基本的生存技能,下列火灾自救的方法错误的是()A.尽快报警求救 B.躲在桌子下C.用湿毛巾捂嘴 D.使用灭火器灭火能力提升训练案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离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3.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5.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6.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进行验证:(1)解释实验③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原因;(2)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接触氧气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下同)(3)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的两个实验是:。

最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节燃烧与灭火(共3课时)教案

最新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节燃烧与灭火(共3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共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教学思路:1、结合课本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18活动天地[6-1],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方法和原理.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p118-123 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二、引入新课: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料第1节燃烧和灭火[讨论] 结合课本P118页活动天地6-1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 一
的_着__火__点___。


(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活动天地6-1
讨论:
(1)在各种情况下应当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2)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把灭火方法进行分类,填入P119 的表中。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结论】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活动天地6-4 小组合作完成课本121页活动天地6-4内容: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将煤粉碎 2.将汽油雾化 4.加工成蜂窝煤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 的接触面
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鼓入空气 5.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1)沿楼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房门。 (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
下列逃生措施正确的是( B )
A.(1)(2)(3)(4) B.(2)(3)(4)(5) C.(3)(4)(5)(6) D.(1)(2)(5)(6)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 的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3、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 范爆炸的措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 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 分离开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无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导学案: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无答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旧知回顾】1.铁丝为什么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一、灭火的原理1.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燃烧反应。

4.灭火的方法(1)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

(2)隔绝。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促进燃烧的方法:(1)(2)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爆炸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家庭和工厂应该怎样防止爆炸?【自我检测】1.炒菜锅中的油被引燃后,最佳的灭火方式是()A、使用灭火器B、撒上沙土C、盖上锅盖D、浇水2.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3.烧柴草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可以降低着火点B、散热的速度快C、木柴是可燃物D、使柴草与空气充分接触4.面粉厂、汽车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料与灭火学案 鲁教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六单元 第一节 燃料与灭火学案 鲁教

课题: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内容和学情分析: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学生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与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2学习建议:通过真实的情景,引发学生对灭火的重要性的思考。

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悲惨事件的深切同情。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灭火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燃烧的条件去理解灭火的原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所给出的范例。

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知识点(重点、难点):1.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引入](出示课件,播放燃烧画面)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物体在燃烧。

生活图片导入,形象直观(板书:燃烧)师: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

那么,物体燃烧时有哪些现象发师:如果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呢?师:能举例说明吗?师:这些现象说明燃烧这三个条件____?师: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

那么你们知道燃烧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师:先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

(课件出示:火灾带给人类的危害。

)师:燃烧对我们有益也有害。

但这些有害的燃烧发生后,应该怎么办?缺一个也不行。

生:点燃的蜡烛,用烧杯罩住后,火就会熄灭。

虽然它有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但没有氧气,所以还是不能燃烧。

生:做木条燃烧实验时,当木条燃完了,火自然就熄灭了,这说明光有氧气和一定的温度还是不行,必须还要有可燃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2。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3.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旧知回顾】1。

铁丝为什么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新知学习】一、灭火的原理1.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灭火的原理: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燃烧反应。

4。

灭火的方法(1) 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 .(2)隔绝。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

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促进燃烧的方法:(1)(2)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旧知回顾】
1.铁丝为什么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燃烧反应。

4. 灭火的方法
(1)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

(2)隔绝。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
(2)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家庭和工厂应该怎样防止爆炸?
【自我检测】
1.炒菜锅中的油被引燃后,最佳的灭火方式是()
A、使用灭火器
B、撒上沙土
C、盖上锅盖
D、浇水
2.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
A、汽油具有挥发性
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
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
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3.烧柴草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可以降低着火点
B、散热的速度快
C、木柴是可燃物
D、使柴草与空气充分接触
4.面粉厂、汽车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