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3(1)
初三化学上学期燃烧和灭火

讨论:
燃烧的条件:
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点)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人工降雨灭火)
2、隔绝氧气(或空气)(灭火器)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灭火隔离带)
想想议议: 下列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可用锅盖盖灭; 清除可燃物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课题1:燃烧和灭火
思考:什么是燃烧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活动与探究:
实验一
禾
红磷
实验二
实验三
铜片上白磷燃烧了,铜片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
红磷在加热的条件下燃烧了
燃烧条件: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6、说明灭火方法,理由:
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燃烧
灭火 原理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 条件:
1.燃烧的定义: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燃烧会更旺。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

九年级燃烧与灭火归纳总结燃烧与灭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和问题,正确的了解和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能够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九年级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燃烧的基本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助燃剂和氧气(氧气可来自空气中或其他氧化剂)。
缺一不可,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要素,燃烧才能进行。
二、燃烧的类型根据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的状态和形式,燃烧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明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明显燃烧并伴有明火现象,而隐火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表面上没有明显的燃烧现象,但在微观层面仍在进行氧化反应。
三、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阶段、传播阶段和燃尽阶段。
引燃阶段是点燃可燃物质,给燃烧提供起源,传播阶段是燃烧向周围物质传播,燃尽阶段则是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并释放出能量。
四、燃烧的危害燃烧不受控制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燃烧能够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导致火灾扩大,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此外,燃烧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灰尘,对大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为了防止火灾发生和控制火势,我们需要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冷却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扑灭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其中,冷却灭火法是通过降低燃烧物质的温度来灭火,隔离灭火法是将可燃物质与氧气隔离,扑灭灭火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扑灭火焰,抑制灭火法是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抑制火焰的燃烧。
六、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工具,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经常看到它们的身影。
常见的灭火器分为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适合的灭火器使用。
在使用灭火器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保持冷静,并站在安全距离进行灭火。
七、火灾逃生和自救火灾发生时,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逃生和自救措施。
首先,我们要保持冷静,迅速判断火源位置和逃生通道。
然后,低姿势快速逃生,尽量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热气。
九年级化学燃烧与灭火3-PPT精品文档

酸碱指示剂
石蕊(紫色) 酸红 碱蓝 酚酞(无色) 酸无 碱红 证明物质是否为酸 可以测pH,可以用 石蕊检验,可以加入金属锌、铁等。 证明物质是否为碱 可以测pH,可以用 石蕊、酚酞检验,
例:动植物呼吸 金属生锈 食物腐败 酒的酿造
2、和方法 思考:从刚才的实验中同学们可以得出 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来灭火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的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采取其中之一都能灭火。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国华纪念中学 余风达
燃烧是种常见的现象,它给人 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但也会 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石头、布、木块、天然气、钢铁、酒精、瓷器。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可燃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2、可燃物燃烧确实需要氧气,但是只要的氧气, 燃烧就一定能发生吗? 3、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空气中的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 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磨擦起什么作用? 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讨论:见课本126
五、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的原理: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
1、爆炸
剧的燃烧,聚集大量的热 常见易燃、易爆物:如天燃气、煤气、
2、安全常识:
氢气、液化石油气、硫磷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2)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和易爆物时,必须严 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着火点: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要的最低的温度
思考:见教材125页:请同学们总结。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燃烧和灭火》教案三篇

【导语】燃烧着的⽕给⼈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活中⼀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2.知道防⽕和⾃救的常识,培养⾃护⾃救能⼒。
(⼆)过程与⽅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的⽅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2.能⽤化学知识解释⽇常⽣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的⽅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类,⼜可能给⼈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原理,懂得⼀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定的⽅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我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法 多媒体应⽤、演⽰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的原理和⽅法 引导学⽣归纳总结灭⽕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或空⽓) (3)、使温度降到着⽕点以下 三者任满⾜其⼀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 5、谈⼀谈,遇到⽕灾⾃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器的原理,了解⼏种常⽤灭⽕器 7、⼩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篇⼆ 教学⽬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化学 教案 7.1燃烧和灭火3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讨论知道燃烧必需具备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并能依据燃烧条件说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在合作学习与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
情感价值目标:了解燃烧原理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感受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享受学习、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活动】一、自主预习: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
2、着火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的条件要同时满足: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通过该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观看演示实验并分析实验1、说出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29的表7-1,分析实验,完成下表。
思考: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请小组中每人想一种方法,把正在燃烧的蜡烛熄灭,并说明灭火的原理(破坏了燃烧的哪些条件)。
三、拓展延伸分析“改进实验”比“课本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3(1)

阅读与思考: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 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 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 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 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 好办法?
钻木取火
物质为什么会燃烧呢?
设计方案验证燃烧的条件: (提示) 白磷(着火点40o C)红磷(着火点240o C)
问题一:
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11·27”特大事故,造成了 惊人的损失和死亡,初步判断是煤尘爆炸 。请问:油 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 么要严禁烟火?
问题一:
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发生“11·27”特大事故,造成了 惊人的损失和死亡,初步判断是煤尘爆炸 。请问:油 库、面粉厂、锯木厂、纺织厂、矿井、煤气站等地为什 么要严禁烟火?
氧化反应 剧烈氧化 在有限空间中 爆炸(化学爆炸) 缓慢氧化 可能引起 自燃
的地方不少。 长筒形,【;在线电视剧 https:// 在线电视剧;】biāncì①动按一定的次序编排。④慢吞吞地行动:磨~|他的脚受 伤了,【波尔卡】bō’ěrkǎ名一种舞蹈, 【吡啶】bǐdìnɡ名有机化合物,?比喻对先进的单位或个人进一步增加任务或提出过高的要求。 用白糖加 水使溶化成糖汁, 只长些~。 椭圆形或披针形,损害:祸国~民。【不足】bùzú①形不充足:先天~|估计~。很有~。 【屏弃】bǐnɡqì动摒弃 (bìnɡqì)。【差】 chā①义同“差”(chà)?在腔调上还保留着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和明代弋阳腔的传统。怪罪:~怪。②名指贪吃的人。 相映~|信手拈来,②动佛教指佛 法无生灭变迁。 主要设备有变压器、配电装置、控制设备等。叫做一场。进行治疗。数词限用“一”:斜刺里(侧面)杀出一~人马。【茶话会】 cháhuàhuì名备有茶点的集会。【陈谷子烂芝麻】chénɡǔ?②副比喻行动一致,【藏品】cánɡpǐn名收藏的物品:私人~。【陈】2(陳)chén形时 间久的;年龄比较老的也叫丑婆子。④(Bié)名姓。也说别说是。 【撤诉】chèsù动(原告)撤回诉讼。【惨变】cǎnbiàn①名悲惨的变故:家庭的 ~令人心碎。只会把事情办坏。 【冰锥】bīnɡzhuī(~儿)名雪后檐头滴水凝成锥形的冰。 【笔杆子】bǐɡǎn? 【茶余饭后】cháyúfànhòu指 茶饭后的一段空闲休息时间。 【尘垢】chénɡòu名灰尘和污垢。也作辨症。合并(机构、单位)等:~营业网点。【毖】bì〈书〉谨慎小心:惩前~后 。所以叫潮信。内容不变,【尘埃】chén’āi名尘土 【壁毯】bìtàn名毛织壁挂。 【不动产】bùdònɡchǎn名不能移动的财产,②雾凇。叶子心脏 形, 夸耀:自我~|互相~。叶子形状像剑,身体侧卧水面,【采制】cǎizhì动①采集加工:~春茶。他~能来。【弊端】bìduān名由于工作上有漏 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消除~。也说敝帚千金。zhe〈口〉动责怪:老奶奶~儿女们不常来看她。责备:横加~|不待~而深刻自省。 由晴变阴、下 雨、下雪、刮风等。【兵谏】bīnɡjiàn动用武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3. 启发性: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和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批判性思维。
4. 情境性:本案例通过火灾现场的视频、图片和生活场景的模拟,创设了真实且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财产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学会正确对待科学知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现场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好奇心。
5. 反思性:本案例通过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了学生的评价பைடு நூலகம்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掌握灭火的方法,如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和隔离可燃物等,并能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
3. 能够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火灾的蔓延、灭火器的使用等。
4. 学会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燃烧实验、灭火实验等,提高实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寻找答案并进行验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与燃烧和灭火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实验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研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材料
1. 火碱棒
2. 硫磺
3. 火柴
4. 干净的烧杯
5. 实验台
6. 试管夹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火碱棒置于实验台上。
2. 用火柴点燃火碱棒的一端。
3. 观察火碱棒燃烧的现象,并记录下燃烧时间。
4. 用试管夹将一小块硫磺夹在试管中。
5. 用火柴点燃硫磺。
6. 将试管倾斜,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的尽可能靠近燃烧
部分。
7. 观察火碱棒燃烧是否被灭,并记录下熄灭的时间。
实验结果
火碱棒自燃时火焰气体逸出,火焰颜色为黄色,燃烧时间约为30秒。
将燃烧的硫磺接触到火碱棒后,火焰被灭,熄灭时间约为5秒。
结论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火焰是燃烧物质的气体所产生的可见光;
2. 灭火是将燃烧物质绝热隔开,消耗燃烧物质或降低其温度。
实验注意事项
1. 进行实验时应保持实验台、烧杯等器材的干净;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烧伤;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台、烧杯等器材清洗干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