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国审强筋节水小麦新品种山农26的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国审强筋节水小麦新品种山农26的选育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王延训【摘要】山农26是山东农业大学采用系谱法结合室内分子标记辅助,历经多年选择育成的抗旱节水高产优质强筋小麦.该品种优质强筋,抗旱、抗病,高产广适.参加国家旱地区试,在河南灵宝、河北沧州和山西晋城等试点分别亩产高达463.4 kg、438.6 kg和404.8 kg.生产试验在河北沦州和山西晋城试点亩产分别达437.5 kg 和429.9 kg,8点汇总,平均亩产比对照增产8.3%,增产点率达100%.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省南部冬麦区、陕西省咸阳和渭南、河南省西北部、河北省中南部、山东旱肥地种植.【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小麦;山农26;选育;高效栽培【作者】王延训【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小麦是我国主要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3.5亿亩左右,其中近1亿亩左右因水源、田间工程和地形等限制因素没有水浇条件,属于纯旱地小麦。
所以干旱胁迫造成小麦生产的损失很大。
从长远来看,发展旱作农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而提高作物抗旱性,选育抗旱品种是抗旱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优质强筋节水抗旱小麦的选育意义更是重大,不但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还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基于以上思想,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课题组在国家“973”和山东省良种工程“超级小麦培育”等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采用远缘杂交、生化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经过十多年辛苦工作培育出了强筋抗旱小麦新品种山农26。
该品系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4013。
1.1 亲本及系谱该品系组合为“9501矮2/N2”,于2001年有性杂交。
母本9501矮2是从河北省藁城市农科所引进的优质强筋高代品系,其株高60 cm左右,大穗多粒,植株生长繁茂,成穗较好。
父本N2是从德国引进的世界上著名的抗锈病品种牛朱特(Neuzucht)辐射后代早熟系。
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

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
节水抗旱稻是指通过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和选择具有抗旱性的稻种,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使用和提高抗旱能力的稻作农艺措施。
节水抗旱稻的发展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抗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促进节水抗旱稻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发展策略:
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喷灌和精细灌溉等,减少灌溉水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 选育抗旱稻种: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较强抗旱性的稻种,如耐旱突变株系、耐旱杂交稻和耐旱转基因稻等,提高稻作的抗旱能力。
3. 改良栽培技术:改进稻作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间套作、合理施肥和密植等,提高稻作的生长发育和水分利用效率。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分配方案和加强水资源保护等,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先供给节水抗旱稻。
5. 加大科研投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对节水抗旱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高节水抗旱稻的品种和技术创新能力。
6. 开展宣传和培训:开展节水抗旱稻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提高
农民的节水抗旱稻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节水抗旱稻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以上策略的结合实施,可以有效地推动节水抗旱稻的发展,提高稻作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能力,为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和抗旱灾害提供重要支撑。
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旱优7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安徽省的推广成效

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旱优7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安徽省的推广成效1. 引言1.1 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介绍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旱优73号是经过多年研究和育种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新品种。
该品种具有出色的耐旱和节水特性,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稳产高产。
其主要特点包括株型矮壮,穗大粒长,抗倒伏性强,抗逆性好等特点。
在耐旱节水生态环境下,其生长强劲,抗病虫害能力也较强。
旱优73号的研发初衷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提高我国水稻生产的适应性和抗逆性。
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对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和粮食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旱优73号这一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粮食生产效率。
旱优73号的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
1.2 研发背景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研发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粮作物,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土地资源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水稻种植方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提高水稻的抗旱性和节水性,科研人员开始研发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
耐旱节水水稻是指经过基因组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选育出的具有抗旱性和节水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能够适应干旱气候条件,减少灌溉用水,还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在安徽省等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对于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的研发背景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资源短缺的挑战,推动我国水稻生产方式向着节水、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耐旱节水水稻新品种特征特性1. 耐旱性强:新品种耐旱性强,可以适应干旱条件下的生长,减少灌溉水量,提高水稻产量。
2. 抗病性好: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抵抗水稻常见病害,减少农药使用。
3. 早熟性高:新品种生长期较短,早熟性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长周期,增加年内种植次数。
高产优质抗寒节水小麦新品种泊麦7号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高产优质抗寒节水小麦新品种泊麦7号的选育及其配
套栽培技术要点
泊麦7号是一种高产优质抗寒节水的小麦新品种,是经过多年的选育而成的。
其选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寒性强:泊麦7号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较高的产量。
2. 高产优质:泊麦7号的产量稳定,可达到每公顷8000公斤以上,并且其品质也很好,适合制作各种面食。
3. 节水耐旱:泊麦7号是一种节水耐旱型小麦品种,可以在干旱缺水的环境下生长,不需要大量的灌溉。
针对泊麦7号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选择合适的地块: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基础肥力好的土壤进行种植,避免在高温、高湿、重盐碱或虫害多发区域种植。
2.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需要不同阶段的营养物质,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需要进行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和磷肥的控制。
3. 控制病虫害:小麦生长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抗虫的品种,及时喷洒杀虫剂、杀菌剂等。
4. 控制灌溉量:泊麦7号为节水型品种,应控制灌溉量,避免出现过度灌溉导致的积水、土壤肥力流失等问题。
5. 科学管理:小麦种植还需要注意密度、整地、保温等管理措施,以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1期粮食作物节水抗旱稻旱优3015的选育及其制种栽培技术罗星星王飞名刘毅张分云毕俊国刘国兰余新桥张安宁(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上海201106)摘要旱优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以节水抗旱稻优质三系不育系沪旱7A为母本,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早熟高产籼型节水抗旱稻三系杂交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高产、株高矮、综合性状优和适应性广等优点,适合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
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组合特征特性及制种栽培技术要点,为节水抗旱水稻旱优3015的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抗旱;旱优3015;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1-0001-04农业缺水造成的农业损失较为严重[1]。
水稻的农业用水占全部农业用水总量的比例比较高[2-3]。
发展节水抗旱稻,改变水稻长期淹水种植方式,有利于降低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拓展水稻种植空间,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双碳目标实现[4-5]。
栽培稻的节水抗旱理论研究和种质创新研究日益增多。
经过长期节水抗旱稻育种实践,选育出沪优2号、旱优73、沪旱1509、沪旱1516和沪旱549等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并通过审定[6-8],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和华南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9-13]。
为解决品种旱优73在生产中植株偏高、生育期偏长等缺点,利用沪旱7A与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旱恢3015配组,选育出了早熟高产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3015(国审稻20200312)。
该组合具有节水抗旱、早熟、株型优良、高产优质和适应性广等特点,现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选育过程沪旱7A是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具有抗旱性强,配合力优等特点的籼型三系不育系,2012年该不育系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14]。
旱恢3015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选育的籼型早熟矮秆强优势恢复系。
抗旱、节水高粱新品种晋杂101的选育

干旱缺水 是 2 世 纪我 国面 临 的最 严重 的问题 l
恢 复 系 33 /6 1是 以 花 期抗 旱恢 复 系 33 6 C 29 6C
之一, 因此 , 良和提高作物品种 的抗旱性和节水性 改 能已成为育种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高梁是我国酿 酒业的主要原料, 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栽 培区域主要在“ 三北” 地区, 少雨干旱是影响高梁生产
系发达 , 倒 伏性 能好 。 抗
2 2 抗 病虫 害特 性 .
20 20 03— 04年在辽 宁 省国 家高 梁 改 良中心 ( 沈 阳) 进行 高 梁 丝 黑 穗 病 抗 性 鉴 定 , 人 工 接 菌 3号 在 生 理小 种条 件下 , 发病 率 为 0;04— 05年 在 山西 20 20
董 良利, 副研 究员, 山西农 业科 学院高粱研 究所,36 0 晋 中市榆 次 000 , 区柳 东 北巷 l , 5号 电话 :05 )93 6 . (34 36 88 E—m i:f 6 7 13cm alz 50 @ 6 .o y 平俊 爱, 福耀 , 庆军 , 志宏, 张 程 杜 吕鑫 , 通讯 地 址 同 第 l 者 作 }项 目来 源 : 项 目由 8 3项 目(o 2 A Z 0 】 和 山西 省 科 技 厅 重 本 6 20A 24 l) 点 攻 关 项 目( l0 6 资助 。 O l0 )
—
田条件下进 行抗旱性 能 [ 抗旱指数 D I Y ( a R : a Y/ / Y / a 评价 , m)Y ] 结果表 明: X 4 A S 4 A抗旱系数为
09 , .6 是抗 旱 性 能最 好 的不 育 系 , 旱 指数 为 10 , 抗 .4 具 有较好 的高产 、 产性 能 ( 稳 见表 1 。 )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节水抗旱稻旱优73是一种在湖南省种植表现优异的水稻品种,它不仅耐旱抗涝,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备受农民青睐。
本文将重点介绍节水抗旱稻旱优73在湖南省的种植表现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为农民朋友提供一些种植经验和技术指导。
1. 抗旱能力强湖南省气候多变,旱情频发,因此选用抗旱稻种对于当地农民来说非常重要。
旱优73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即使在干旱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这使得它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首选品种。
2. 产量稳定旱优73的产量表现十分稳定,不受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通常每亩产量都能够达到600公斤以上,有些地区甚至可以达到800公斤以上。
这为农民朋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
3. 品质优良旱优73的米质优良,米粒饱满、色泽自然,口感好,非常受消费者喜爱。
而且其加工米的出糙率高、品质优异,非常适合作为商业化的水稻种植品种。
二、节水抗旱稻旱优73的高产栽培技术1. 积极改良土壤选用肥沃、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必要时进行土壤改良,增加有机质含量。
在水稻种植前,可以开展深翻、施入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2. 合理施肥在播种前期施入基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入适量的氮、磷、钾肥,保证水稻的营养需求。
在生长期间,可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 良好排水旱优73在生长期间需要足够的水分,但过度积水容易导致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发育。
农民朋友在种植期间需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因积水导致水稻生长不良。
4. 合理灌溉科学合理的灌溉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非常重要。
在旱季节,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土壤和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的灌溉,以保证水稻的生长需要。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避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手段,保证水稻的生长健康。
抗旱节水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运旱1392

麦类作物学报 2024,44(4):544J o u r n a l o fT r i t i c e a eC r o ps d o i :10.7606/j.i s s n .1009-1041.2024.04.16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网络出版地址: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61.1359.S .20231108.1126.012抗旱节水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运旱1392收稿日期:2023-07-27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子课题(202201140601025-2-0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创新研究课题有机旱作农业研发专项(Y C X 2020403);山西农业大学生物育种工程项目(Y Z G C 002);运城市农业科技攻关重点研发项目(2021Y N Z D 02)第一作者E -m a i l :75129087@q q.c o m (赵智勇)赵智勇,毕红园,曹梦琳,司冠,邱玉亮,冯志威(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运旱1392是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2006年以运旱20404为母本㊁临抗5025为父本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㊁节水㊁稳产㊁广适小麦新品种㊂该品种于202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200007;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8㊂2023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品种㊂1 特征特性运旱1392属冬性,抗冻性强,抗旱㊁耐热㊁抗青干㊂幼苗半匍匐,叶片宽㊁长,叶色深绿㊂全生育期246d ,株高87.5c m ,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㊂茎叶有蜡质,旗叶下披,穗层整齐,熟相好㊂长方形穗,长芒,白粒,籽粒硬质,饱满度较好㊂每公顷573.5万穗,穗粒数33.6粒,千粒重40.8g㊂2 产量表现2018-2020年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598.5k g ㊃h m -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5%㊂2018-2021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674.0k g㊃h m -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6%㊂3 抗病性和品质特性2018-2019和2019-2020两个年度,区试的抗病性鉴定结果:中感黄矮病㊁条锈病㊁叶锈病㊁白粉病㊁高感赤霉病;品质检测结果:籽粒容重761g ㊃L -1㊁803g ㊃L -1,蛋白质含量15.4%㊁13.7%,湿面筋含量35.1%㊁31.6%,吸水率57%㊁59%,稳定时间3.0m i n ㊁2.0m i n㊂4 栽培技术要点运旱1392适宜山西南部㊁陕西宝鸡㊁咸阳㊁铜川㊁渭南和河南㊁甘肃天水及河北沧州等旱地或扩浇地种植㊂播前增施有机肥,氮㊁磷配合施足底肥㊂旋耕㊁镇压保墒整地,保证播种质量㊂地下害虫或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针对性强的杀虫剂㊁杀菌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处理㊂注重冬春镇压耙耱保墒壮苗管理,后期进行三喷,起身前结合化学除草及时及早预防红蜘蛛㊁麦蚜㊁白粉病㊁锈病等虫病危害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_瑗代农业打造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权威咨讯平台水技术—抗旱节水作物品种技术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 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O6万亩,累计增产增4~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选育产品简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早2号"主要创新点是:1.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矮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早2号".2.较好解决了早地生产以往小麦品种"高产不抗旱,抗旱不高产"的技术难题.3.在国内率先利用干旱棚鉴定法,实验室鉴定法与田间自然鉴定法相结合的小麦抗旱性综合鉴定方法,制定了一套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丘陵旱地,扩浇地一80I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种植,多年累计种植面积1571万亩,新增产量2.8592亿公斤,新增产值4.OO29亿元.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与新品种选用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小麦基因型需水,用水特点,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特点,创建了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用于抗旱节水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节水新品种选育;根据我国北方水资源分布特征与品种生态适应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我国北方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区域优化布局方案.建立了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小麦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筛选,鉴定指标体系;筛选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23个,并创新和提升了我国黄淮和北部两大冬麦区旱地区试评价与审定抗旱节水新品种对照标准.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项目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高抗小麦黄花叶病转基因小麦研制产品简介:该产品通过幼胚培养,筛选培养率较高,适宜转化的小麦优良基因型.提高小麦转化效率和转基因产品的利用,采用双质粒共转化法,选育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小麦,为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提供有利条件.功能基因和标记基因分别构建在两个载体上,两个DNA分子可能整合到植物不同染色体上或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置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将发生分离,可以利用PCR技术或Basta涂抹获得只含目的基因而不含选择标记基因的植株,利用PCR,SOUnthen,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确定转基因小麦中目的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通过转基因植株各世代的抗病性鉴定和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选育高抗,农艺性状优良,遗传稳定的转基因小麦,同时进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评价,以转基因小麦作抗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兼抗小麦,研究小麦转化条件,提高小麦转化效率.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旱地小麦新品种选育产品简介:该产品采用外源DNA导入等方法,通过水旱轮作和室内模拟干旱等途径进行抗旱新品种(系)选育,成功选育了"德旱986"和"德旱982"两个新品系.经多年多点旱地试验,示范,丰水年份单产7500公斤/公顷左右,干旱年份一般单产6000公斤~6750公斤/公顷.经品质鉴定表明,两品系已达优质馒头小麦指标.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I81_意义:该抗旱,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系的育成对提高我国北方冬麦区早地小麦产量, 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效益显着.抗旱耐盐小麦新品种研发产品简介:该产品将单项技术进行筛选,组装,配套,集成小麦抗旱,耐盐,高产,节水综合技术体系,保证了推广,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了保证.累计推广该技术121180公顷,水利用率提高11.2%,平均单产提高15.95%,农机作业水平提高20.4%,每公顷提高经济效益1748.82元,增产优质小麦970.50公斤,增收蔬菜10597.99公斤,累计新增纯收入11898.75万元.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产品针对我国黄淮冬麦区盐碱,旱地面积较大,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依托抗旱耐盐品种及配套节水增效种植技术进行大面积推广,对提高盐碱旱地小麦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高产抗逆(盐旱)冬小麦新品种选育产品简介:该品系"德抗961",耐盐力强,农艺性状好,在土壤盐分0.3%以上条件下,亩产达400千克.在0.4%以上土壤条件下,比当前推广的抗盐小麦增产幅度高30%以._82I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该品系冬性,分孽力强,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宜在土壤含盐量0.3%以上盐碱地广泛种植.所处阶段:中期阶段.小麦节水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简介:该课题针对解决小麦生产不合理灌溉,水分利用率较低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建立小麦生产土,肥,水,苗的良性生态系统切人,采取选用高产节水品种,以土储水,以肥养土,以土培苗,以苗用水综合节水技术路线,在有关地区建立了1万公顷小麦节水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并编制了《小麦节水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有效解决了当前小麦生产上存在灌溉与优质高产的矛盾.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项目对提高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旱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范技术简介:该标准是根据GB/T1.1—2000《标准的结构和标准编写规则》要求,在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基础上,参考大量技术资料及已发布的标准,经编写人员分析,整理,编制出《早地春小麦栽培技术规范》,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规范规定了旱地春小麦选茬,深耕秋施肥,播前整地,施足底肥,抗旱保水技术,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播种期,播种方法,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适用范围在海拔1800~2800米的山早地.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及推广技术简介:该课题组以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高标准示范区为目标,以集雨蓄水节灌技术集成为核心,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主,试验,示范,推广一整套旱作节水农业综合技术模式,使项目区降水利用率和土壤水分利用率得到提高,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集水补灌技术模式示范3.4万亩;曰光温室膜面集雨滴灌施肥技术模式示范10 亩,节水达65%左右,节肥30%;沟垄保墒技术模式示范16.9万亩.包括旱地沟播,垄覆膜沟植和覆膜播种等抗旱播种技术,该项技术平均亩增产15%~35%.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技术已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发布实施,推广前景广阔.旱地春小麦新品系"8821—1—1"选育产品简介:该课题培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系"8821—1—1",系以"RFM11I一87一A"为母本,父本是抗旱,抗逆性突出的"宁春10号"经过有性杂交,通过甘肃定西,云南元谋两地北选南育而成.该品系属春性,中晚熟春小麦品系,生育期90—110 天,株高1O0厘米左右;幼苗直立,叶色灰绿;穗纺睡形,长芒,护颖白色白粒,口紧不落粒,穗粒数一般在35粒左右;千粒重48g左右.抗病性强.经品种抗病性鉴定该品系对条中31,30, 29,等优势小种表现免疫;对白粉菌高抗,对叶锈病中抗到高抗.抗旱性较强.经品质测定该品系容重758g/L,含粗蛋白I5.81%, 湿面筋33.1%,沉降值20.7mL,面团形成时间2.4mim,稳定时间1.6mim.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辽棉17号"产品简介:该产品以4084×4258为基础材料,在高标准人工枯黄萎混生病圃和人工黄萎单生病圃上,进行多代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筛选,育成了高抗枯黄萎病的早熟, 丰产,优质棉花新品种"辽棉17号".其枯萎病指数0.53,黄萎病指数7.33,具有高抗枯黄萎病;对干旱和低温冷害有较强抗性; 春播生育期124—128天,比"辽棉10号" 提早3—4天.夏播生育期不超过108天,其突出早熟性,对提高短季棉产量和品质,增加黄河流域复种指数,缓解粮食争地矛盾意义重大.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单株平均结铃10个以上,单铃重6克以上,衣分40% 左右.霜前皮棉产量比"辽棉10号"增产15%以上.一般生产田亩产皮棉90—11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棉花新品种"豫棉16号"选育及推广产品简介:"豫棉16号"(原名"郑107"),系郑州农林科学院所以"商66×豫抗1号"作母本,冀366作父本进行复交.杂交后代经海南加代,病地定向选择,产量和综合性状鉴定育成.该品种在郑州市农科所品系比较试验中,皮棉单产87.3公斤/亩,比对照中12增18.8%,居首位.据农业部棉花检测中心测试:2.5%跨长28.1 毫米,比强度21.3G/IeX,马克隆值4.8,环缕纱强I16,气纱品质1783,适合纺织工业要求.据省区试田问鉴定结果,枯萎病指11.7,黄萎病指45.10,与对照中12相当.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7年9月I83_优质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及利用产品简介:该产品利用海岛棉作海陆杂种轮回亲本,克服远缘杂交后代的严重分离,创制出海陆1—1,FR2—2,海陆野96—3等三个性状优良,遗传力强,配合力好的远缘杂交优异种质资源骨干系;对入库1669份资源进行系统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评价,创新出659份,30个不同类型的种质资源材料.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产品在国内率先利用半配合生殖技术克服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 缩短了其纯合稳定时间,加快了育种进程.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项目简介:该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苜蓿种子收获工艺,提高动力利用率,减少种子损失.创造性研究出一种纵向倾斜滚筒苜蓿种荚采集装置,解决了苜蓿种荚脱荚,收集的难题.设计出一种苜蓿种子采集机.该机是由机架,传动轴,采集台,沉降室,装袋搅龙等组成.工作时采集机在拖拉机牵引驱动下工作,采集台将植株上的种荚直接梳刷采集并通过风力输送到沉降室,沉降在沉降-84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oo7.~9月室的种荚通过螺旋搅龙装入到麻袋.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新型苜蓿种子收获清选联合作业机组在采集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烘干设备和清选机达到了国际同类设备先进水平, 冲击穿流循环式干燥设备在牧草干燥领域居国际领先.优质牧草引种试验项目简介:该研究成果从国内外引进172份优质牧草样品,采取按生态类型划区设点,在高寒牧区和高寒河谷农区部点进行试验.采用规范的农作物观测标准和方法进行牧草物候期及田间观测.采用样方法进行牧草生物量的测定,采用化学分析法分析营养成分及土壤的理化分析.所处阶段:初期阶段.优质牧草科技示范基地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了解决北方寒带地区,优质牧草品种很少,种植面积也极为有限,很难推动畜牧业发展等农业生产问题.对抗寒品种进行了筛选.制定了种子生产田及牧草生产田的生产技术规程.同时进行牧草饲喂奶牛,鹿实验,制定了饲喂技术规程.购置牧草播种,割草,打捆等机械,为基地大面积建设开发提供机械保障.优质牧草种植有利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在创造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及较大的生态效益.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优良牧草品种繁育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在临河市,乌拉特中旗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基地进行华北驼绒藜,木地肤,沙生冰草,扁穗冰草,蒙古冰草等优良牧草良繁技术研究,具体种植科尔沁华北驼绒藜1O0亩;内蒙古木地肤10亩; 中苜1号苜蓿200亩;蒙古冰草500亩;沙生冰草10亩;扁穗冰草50亩,总计面积为870 亩.提出配套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技术,确定合理年种植密度,灌溉施肥技术,杂草及病虫害防治,确定适宜的种子收获期和方法,实施原种保纯相关技术.所处阶段:初期阶段.优质牧草品种技术示范推广技术简介:该技术从引种的114种国内外优良牧草中,筛选出适宜试验区栽培的牧草有:苜蓿8个,禾本科牧草13个,饲用灌木4个,青贮玉米3个,多汁饲料作物4个; 阐明了苜蓿受冻后3种表现和披碱草,老芒麦等禾草分蘖数呈双峰形分布规律,提出了河滩盐碱地苜蓿"生长阈";河滩盐碱地混播牧草地建植技术模式,筛选出适宜不同程度盐化地种植的草种或品种和4个牧草混播组合;选择科多4号,科多8号等青贮玉米品种,采用"一炮轰"施肥和覆盖地膜等丰产栽培技术,在寒旱区获得15Ot/hm2的优质高产青贮料;研究了驼绒藜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大田移栽扩繁技术,并获得成功.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耐盐牧草"瑞丰御谷1号"选育产品简介:该产品旨在选育高耐盐牧草品种,历时5年,引进10多个国外牧草品种,进行不同生态,栽培等条件下单株选择繁育研究,小区品比试验,选育出综合指标优异的代号为"瑞丰御谷1号"新牧草.该牧草耐盐能力强:能在含盐量3.2%以下的土壤中生长;产量高,品质好:每亩可收获鲜草8000千克或籽粒400千克,比一般同类牧草提高3成,干草含粗蛋白19.2%,比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般牧草高4个百分点.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意义:选育的牧草品种(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滩涂植被建立,盐土改良制,畜禽鱼养殖等领域.现代草地综合配套技术试验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实施地区自然特点.对已有暖棚,围栏利用,种草及饮水设施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提高牧草产量,利用率和牲畜的个体生产性能目的.通过实施,羔羊繁活率达85.22%;成畜损亡率降低到2.25%;每个羊单位净收益31.32元, 新增收益共162.8万元.经济效益显着,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具有良好推广前景.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旱地龙抗旱剂推广应用产品简介:该产品适用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林果,花卉及牧草等.该产品具有提高植株体内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 调节糖,酸,维生素的衡定比例,改善作物品质,使作物高产稳产,抗旱抗寒,抗腐防病,具有"有旱抗旱保产,无旱节水增产"双重功效.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意义:该产品自推广以来,应用面积达11万亩次.其成果具有很好经济效益.陆稻新品种"文陆一号"选育产品简介:该产品从lRA T104(法国陆稻)冬繁田块中,选择出早熟变异单株材料43份.成熟时,从中选择出2个单株,其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7年9月l85_编号94038—1¨和"94038—2".95年,种植于云南省文山县小街朵白库,1800米的高海拔冷凉地区,进行抗寒,抗病性等适应性鉴定.成熟时,对云南省广南县五株和文山县平坝和新街试点进行实测,亩产分别为252,299,260公斤,比统一对照种广南不白谷152公斤单产,亩增100公斤一一148 公斤,增加65.7%一一97.3%.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陆稻新品种"滇604"选育产品简介:该产品采用黄浆谷X山地小白谷(杂交),经5年系谱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高产,优质,抗病,基本符合云南省陆稻选育种目标F5新品系"滇604"."滇604"株高中等,株型紧凑,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青枝蜡秆,整齐度高,熟色较好;抗稻瘟病和白叶桔病,米质优,食味好;需肥水平,脱粒性和成熟期等综合性状易为山区农民接受,推广前景良好."滇604"在云南省26个县试验示范推广累计面积达15395.2亩,最高亩产450.0公斤,平均亩产224.4公斤,较各地陆稻增产67.6%. 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意义:经积极试验示范推广"滇604"新品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着.优质糯稻新品种"文糯一号"选育产品简介:该课题培育出优质糯稻新品_86I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o7年9月种"文糯1号".在多年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韧,丰产稳产,综合性状好,稻谷饱满,千粒重高,米饭香味浓,糯性好等优良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好评,纷纷串换"文糯1号"稻种更换原有老品种,种植面积呈大幅度上升趋势.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意义:在多年试验示范中,该品种表现出较好株叶形态,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米优质,抗性强等特性.受到广大种植户欢迎,示范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显着.优质水稻良种示范推广产品简介:该产品以"滇屯502","红优一号","文稻1,2号","香优一号"等高档品种为主推品种,示范推广优质稻20万亩,单产指标400公斤,平均每亩增收产值160元,共为农民增收产值3200万元以上.样板面积计划3万亩,其中中心样板5000亩,平均每亩增收190元.在项目实施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共完成种植面积208528亩,比去年16.64万亩扩大42128 亩,超计划任务8528亩.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意义:该品种档次高,种植比例大.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智能型软水带修补机研发成功产品简介:该产品基于农村浇地用软水带存在不耐用,维修困难,造成经济和资源双重浪费等缺点研发成功.智能型软水带修补机,重达十几公斤,轻巧灵便,易操作,耗电低,补一处软水带漏洞需要十几秒钟.修补后的软水带可延长3—5倍寿命,深受欢迎.意义:该产品经过多次研究试验,攻破了一个个难以解决的课题,有专家预言该产品的成功研发填补了市场空白.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