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炼车间烟气排放成分分析
密炼机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作者简介:韩帮阔(1982-),男,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密炼生产线设备的研发设计工作。
已发表论文26篇,获批国家专利13项(2项发明专利),参与编写了第三版《橡胶工业手册》,曾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大连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收稿日期:2019-08-071 行业现状密炼机是以轮胎为典型代表的橡胶制品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设备,具有生产效率高、环保性好(对比开炼机和加压式捏炼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优点。
从实践看,密炼机又是轮胎等橡胶制品生产的源头,也是核心设备之一。
当前,密炼机的市场保有量特别大,在橡胶制品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设备的原始结构不够完善、渐进性磨损及维护不及时等因素,使密炼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生产。
一般客户对密炼机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细节结构不熟悉,导致维修时间长或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本文就密炼机一些常见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描述,以期对行业能有所裨益。
2 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作为一种重载且连续运转的设备,在生产实践中,密炼机常见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类:(1) 密封泄漏的问题;(2) 测温精度不准的问题;(3) 漏水、漏油的问题;(4) 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5) 混炼质量不好的问题;(6) 其它不正常的问题。
因为涉及的内容较多,本文仅就密封泄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
3 密封泄漏的问题密炼机常见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措施韩帮阔,王琨(1.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36;2.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枣庄 277300)摘要:密炼机是以轮胎为典型代表的橡胶制品企业所广泛采用的设备。
用户在日常使用密炼机时常遇到密封不好导致的泄漏、生产效率下降等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就密封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密炼机;橡胶;密封;泄漏中图分类号:TQ332文章编号:1009-797X(2020)13-0027-04文献标识码:B DOI:10.13520/ki.rpte.2020.13.005虽然工作状态下密炼机是封闭的,现场环保整洁性较开炼机有较大提高,但密封泄漏问题一直是很多用户所头疼的问题。
烟气成分分析

实验三 烟气成分分析一、实验目的锅炉中燃烧产物的计算和测定主要是求出燃烧后的烟气量和烟气组成。
燃料燃烧后烟气的主要成分有:CO 2、SO 2 、O 2 、H 2 O 、N 2 、CO 等气体。
本实验使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干烟气的容积成分百分数。
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烟气组成成分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烟气成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奥氏烟气分析器是利用化学吸收法按容积测定气体成分的仪器。
它主要由三个化学吸收瓶组成,利用不同化学药剂对气体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进行的。
吸收瓶Ⅰ内盛放氢氧化钾溶液(KOH ),它吸收烟气中的CO 2与SO 2气体。
在烟气成分中常用RO 2表示CO 2与SO 2容积总和,即RO 2=CO 2+SO 2。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KOH+CO 2→K 2CO 3 ;KOH+SO 2→K 2SO 3 ;吸收瓶Ⅱ内盛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C 6H 3(OK )3],它可吸收烟气中的RO 2与O 2气体。
当RO 2被吸收瓶Ⅰ吸收后,吸收瓶Ⅱ则吸收的烟气容积中的O 2气体。
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吸收O 2的化学反应式为:4C 6H 3(OK )3 + O 2→2[(OK )3C 6H 2—C 6H 2(OK )3]+2 H 2 O吸收瓶Ⅲ内盛氯化亚铜的氨溶液[Cu (NH 3)2Cl ],它可吸收烟气中的CO 气体。
其化学反应式为:Cu (NH 3)2Cl+2CO → Cu (CO )2Cl+ 2NH 3;它同时也能吸收O 2气体。
故烟气应先通过吸收瓶Ⅱ,使O 2被吸收后,这样通过吸收瓶Ⅲ吸收的烟气只剩下一氧化碳CO 气体了。
综上所述,三个吸收瓶的测定程序切勿颠倒。
在环境温度下,烟气中的过饱和蒸汽将结露成水,因此在进入分析器前,烟气应先通过过滤器,使饱和蒸汽被吸收,故在吸收瓶中的烟气容积为干烟气容积,气体容积单位为Nm 3/Kg ,测定的成分为干烟气容积成分百分数,即CO 2+SO 2+O 2+CO+N 2=100%CO 2=%1002⨯gy CO V V (3-1); SO 2=%1002⨯gy SO V V (3-2); O 2 = %1002⨯gyO V V (3-3); CO = %100⨯gyCO V V (3-4);N 2 =%1002 gyN V V (3-5);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奥氏烟气分析器主要部件:过滤器、量筒(100ml )、水准瓶、三通旋塞、吸收瓶 2、吸收剂配置⑴KOH 溶液:称取65gKOH 溶于130 ml 蒸馏水中。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分析与测定

• 金属冶炼概述 •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分析方法 •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测定 •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分析与测定的应用 •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分析与测定的挑战
与未来发展 • 实际案例分析
01
金属冶炼概述
金属冶炼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金属冶炼是指通过一系列物理和化学 过程,将矿石或废旧金属等原料中的 金属提取出来,并制成金属或合金的 过程。
VS
详细描述
物理分析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 微镜、能谱分析等。这些方法通过分析金 属的物理性质,如晶体结构、表面形貌、 电子能级等,来推断金属的成分。物理分 析法通常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金属和合金, 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方 法进行综合分析。
03
金属冶炼中的成分测定
测定元素种类
01
案例三:铝冶炼中的成分分析与测定
总结词
铝冶炼中,成分分析与测定对于控制产品质量、提高生 产效率和降低能耗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在铝冶炼过程中,通过对铝土矿、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进行成分分析,可以了解铝土矿的品位和杂质含量,以 及铝锭中铁、硅、铜等元素的含量。这些数据有助于优 化铝土矿的选矿和冶炼工艺,提高铝的回收率,降低能 耗和生产成本。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原子吸 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01
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成分分析的精度和速度提出
了更高的要。
复杂多变
02
金属冶炼过程中涉及的元素种类繁多,且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干
扰较大,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环保法规
03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金属冶炼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限
制更加严格,需要更加精准地控制成分比例。
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的分析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色谱柱: LUNA C18 5μm 4.6mm× 150mm 流动相A:1% 醋酸 流动相B:醋酸/乙腈/水(1/30/69) 柱温: 30℃ 柱流量: 1ml/min 梯度: 0分钟: B 20%;40分钟: B
卷烟烟气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
酚类物质(HPLC) 羰基化合物(HPLC) 芳香胺(GC/MS) VOC(GC/MS) 氨(离子色谱) HCN(流动分析仪)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检测方法
第二部分 定量分析技术
内容
一、多环芳烃的分析研究 二、烟草特有亚硝胺的分析研究 三、HCN的分析研究 四、挥发性羰基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五、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 六、芳香胺的分析研究 七、氮氧化物 八、氨 九、 SEMI-VOCs 十、 VOCs 十一、痕量金属元素分析
三、HCN的分析研究
卷烟烟气中HCN的来源
卷烟烟气中氰主要以氢氰酸的形式存在, 主要由氨基酸及相关化合物在7001000℃裂解产生
烟气中HCN的分析方法
光度法是最常用的氰化氢的检测方法 在微酸性介质中,氰根与氯胺T或溴氧化物反应生成
CNCl或CNBr,然后与含吡啶基团的化合物反应使吡啶 环裂开产生戊烯二醛,戊烯二醛与芳胺或其它含氮的有 机试剂反应生成亚甲基染料,然后进行光度分析。 显色试剂
N NO
CH3 N NO
CH2OH
N
iso-NNAL
OH
N
NO N
CH3
CH3 N NO
NNAL
COOH
N
iso-NAAC
烟草中TSNAs的形成
TSNAs在青烟叶中含量极少 TSNAs主要在烟叶调制过程中
橡胶行业VOCs治理技术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创新2020.201概述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橡胶轮胎需求量也逐年递增,导致其产能急速增长,整个产业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增大。
橡胶行业主要污染包括废水、废气、固(危)废、噪声等,其中废气(VOCs )问题较为突出。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7632-2011)于2012年底正式实施后,各地方标准不断出台,相关要求大幅提升,橡胶工业环保压力陡增环保问题已经成为诸多轮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轮胎生产可分为胶料制造、半成品制造(含压出、压延、裁断、胎圈制造)、成型、硫化及成品检测等5个工序。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含有90%以上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胶料制造(俗称混炼)工序产生大量烟气、颗粒物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 )等物质。
混炼产生的悬浮颗粒物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会形成气溶胶;各种有机烃类和苯类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该阶段是轮胎制造过程中产生污染物量较大的工段。
2现存技术问题混炼工序是轮胎生产的第一步,炭黑、氧化锌以及小粉料中能够飞扬的轻质成分会产生粉尘;密炼机混炼过程中,由于混炼胶温度高达140℃,橡胶助剂、胶料及芳烃油中某些成分将分解、挥发并发生化学反应,因而形成炼胶烟气。
炼胶烟气成分复杂,芳烃油产生有毒的烃类油雾,硫黄主要会产生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含硫气体,天然胶和橡胶助剂产生有机烃类物质。
炼胶废气成分复杂,且属于大风量、低浓度废气,常规而言所需处理设备容量(处理能力)极大,这就导致了设备投资大、运行能耗高、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目前国内外针对橡胶废气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如下:干式:滤材污染严重,设备阻力增加,需要经常人为更换滤材,人员劳动强度大,有的被污染废物需要按危废进行处理,运行费用较高,去除油雾和颗粒物不彻底,对后续设备危害较大。
湿式:采用喷淋预处理,耗水量较大,系统庞大,对废气中油雾的去除效率不高,需要配套增加水处理系统以便对水中的油雾和炭黑尘进行处理,出口经常带水,对后续设备造成影响。
锅炉烟气成分分析

7.2锅炉烟气成分分析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对锅炉烟气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的分析测量对于指导锅炉燃烧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持锅炉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应使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锅炉机组热损失最小的炉膛出口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对锅炉铟气中的过剩空气系数的分析测量要考虑到烟气取样点的选择或给予必要的修正。
目前,一般把烟气取样点设计在过热器出口或省煤器出口处。
燃烧理论指出:在燃料一定情况下,当完全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是烟气中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的函数,此时一氧化碳的含量为零。
当不完全燃烧时,因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过剩空气系数与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的函数要受到一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因此对一氧化碳含量和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的监视,对于指导燃烧更为有利。
实际燃烧时,很多情况是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比较少.因此,对于一氧化碳分析仪要求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在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中还会有未燃尽的可燃物含量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氧量都有影响。
过剩空气系数α与一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氧量的函数关系就更复杂,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一氧化碳含量和氧量的监测来指导燃烧会更有实际意义。
目前,对于高压大型锅炉,烟气中未燃尽可燃物的含量很小.通常多是通过对烟气中的含氧量的监测来指导燃烧控制。
7.2.2 氧化锆氧量计氧化锆氧量计属于电化学分析器中的一种。
氧化锆(2ZrO )是一种氧离子导电的固体电解质。
氧化锆氧量计可以用来连续地分析各种锅炉烟气中的氧含量,然后控制送风量来调整过剩空气系数α值,以保证最佳的空气燃料比,达到节能效果。
氧化锆传感器探头可以直接插人烟道中进行测量,氧化锆测量探头工作温度必须在850℃左右的高温下运行,否则灵敏度将会下降。
所以氧化锆氧量计在探头上都装有测温传感器和电加热设备。
1) 氧化锆传感器测量原理氧化锆在常温下为单斜晶体,当温度为1150℃时,晶体排列由单斜晶体变为立方晶体,同时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体积收缩。
技术:炼油企业恶臭废气治理技术

技术 | 炼油企业恶臭废气治理技术恶臭作为一种环境公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日本,恶臭投诉仅次于噪声,占环保投诉案件量的第二位。
石油炼制是一个恶臭污染较重的行业,近年来,我国炼油企业恶臭扰民案件迅速上升,有的恶臭污染甚至酿成公害事件,受到国家环保局查处。
因此,开展炼油企业恶臭污染控制治理十分必要。
1、炼油厂恶臭污染物及其控制标准恶臭是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不愉快或厌恶、损害人体健康的气味。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FRIPP)在对多家炼油企业的恶臭污染调查中,曾测定、检出过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甲硫醚、乙硫醚、二硫化碳、二甲二硫、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苯酚、甲酚、总硫、总烃、C1~C8。
烃等物质和项目,可以将这些恶臭污染物归类为硫化物、烃类、氨、有机胺等。
我国炼油企业要控制上述恶臭污染物,应同时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554-93)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
2、炼油厂恶臭污染源及其综合治理技术炼油工业的恶臭污染源有10多种,其污染类型及治理技术有:2.1碱渣湿式氧化脱臭催化汽油碱渣、液态烃碱渣含有高浓度Na2S和有机硫化物(盐),pH>12,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加酸调节pH到中性,进污水处理场处理。
在碱渣加酸调pH过程中,产生高浓度H2S气体,极易造成恶臭污染和中毒事件。
2000年,FRIPP开发的碱渣湿式氧化处理技术通过了中石化组织的技术鉴定。
这项技术能够在150~200℃,0.9~3.2MPa,用空气中的氧将碱渣中的硫化钠和有机硫化物氧化为硫酸钠,将部分有机物氧化为H2O和C02,脱除COD,防止碱渣中和处理时产生H2S恶臭气体。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国内近20家企业应用。
2.2焦化冷焦水密闭冷却循环使用从焦化塔排出的冷焦水温度可达85℃以上,含有挥发烃、重油和焦粉等,按传统处理方法,冷焦水经过隔油池、敞开式空气凉水塔冷却到约50℃,返回焦化塔循环使用。
窑尾烟室气体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窑尾烟室气体成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窑尾烟室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设备,在窑炉生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窑尾烟室是指在窑炉的尾部设置的一个特定空间,用于收集并处理窑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烟尘。
窑尾烟室的设计和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窑炉环境的污染程度和产品质量。
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窑尾烟室的设计优化和环境治理的效果评估。
在窑尾烟室中,废气产生的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多种气体。
这些气体的组成和含量直接反映了窑炉燃烧过程的效率和废气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
了解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影响因素对于改善窑尾烟室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影响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主要因素包括窑炉的燃料种类和燃烧方式、窑尾烟室的结构和运行条件等。
通过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变化规律,为窑尾烟室的设计和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探讨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已有研究结果。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窑尾烟室的设计和操作,提高窑炉生产的效率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编写: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首先概述了本文的研究主题——窑尾烟室气体成分,并介绍了窑尾烟室的定义和功能。
接着,明确了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研究,探讨其影响因素、总结研究结果,并展望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子章节,分别是窑尾烟室的定义和功能,以及窑尾烟室气体成分的影响因素。
窑尾烟室的定义和功能部分将详细介绍窑尾烟室的定义,即在窑炉排烟末端设立的空间区域,专门用于排放窑炉烟气。
窑尾烟室的功能在于减少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并对烟气进行处理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炼胶工艺
1混炼:通过适当的加工将生胶与配合剂均匀混合在一起,制成质量均一的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2密炼的混炼:密炼机混炼密炼机通过转子、上下顶栓在密炼室中产生复杂的流动方式和高剪切力,使橡胶配合剂和粒状添加剂很快粉碎和均匀分散,是一种高效的混炼方法。
但是高剪切力会使物料温度在混炼中迅速上升,一般会达到130℃。
这已超过了大多数硫化系统的活化温度,会使胶料发生早期硫化(焦烧)。
一般的做法是将大部分物料在密炼机中混炼,然后将胶料从密炼机排放到开炼机上,在开炼机上加硫化剂或超速促进剂。
由于开炼机实际上只在辊缝线上对胶料有挤压作用,而提供了很大的冷却面积,致物料的温度降低。
在这一阶段加入硫化剂可以避免胶料发生早期硫化(焦烧)。
密炼机混炼方法主要有一段混炼法、二段混炼法、引料法和逆混法:
(1)一段混炼法指经密炼机和压片机一次混炼制成混炼胶的方法。
通常加料顺序为:生胶→小料→填充剂或1/2→1/2炭黑→油料软化剂→排料。
胶料直接排入压片机,薄通数次后,使胶料降至100℃以下,再加入硫黄和超促进剂,翻炼均匀后下片冷却。
此法的优点是比二段混炼法的胶料停放时间短和占地面积小,其缺点是胶料可塑性偏低,填充补强剂不易分散均匀,而且胶料在密炼机中的炼胶时间长,易产生早期硫化(焦烧)。
此法较适用于天然橡胶胶料和合成橡胶比例不超过50%的胶料。
(2)二段混炼法将混炼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一段同一段混炼法一样,只是不加硫黄和活性较大的促进剂,首先制成一段混炼胶(炭黑母炼胶),然后下片冷却停放8小时以上。
第二段是对第一段混炼胶进行补充加工,待捏炼均匀后排料至压片机加硫化剂、超促进剂,并翻炼均匀下片。
为了使炭黑更好地在橡胶中分散,提高生产效率,通常第一段在快速密炼机(40r/min以上)中进行,第二段则采用慢速密炼机,以便在较低的温度加入硫化剂。
一般当合成胶比例超过50%时,为改进并用胶的掺合和炭黑的分散,提高混炼胶的质量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可以采用二段混炼法。
(3)引料法在投料同时投入少量(1.5~2Kg)预混好的未加硫黄的胶料,作为“引胶”或“种子胶”,当生胶和配合剂之间浸润性差、粉状配合剂混入有困难时,这样可大大加快粉状配合剂(填充补强剂)的混合分散速度。
例如,丁基橡胶即可采取此法。
而且不论是在一段、二段混炼法或是逆混法中,加入“引胶”均可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
(4)逆混法加料顺序与上述诸法加料顺序相反的混炼方法,即先将炭黑等各种配合剂和软化剂按一定顺序投入混炼室,在混炼一段时间后再投入生胶(或塑炼胶)进行加压混炼。
其优点是可缩短混炼时间。
还可提高胶料的性能。
该法适合于能大量添加补强填充剂(特别
是炭黑)的胶种,如顺丁橡胶、乙丙橡胶等,也可用于丁基橡胶。
逆混法还可根据胶料配方特点加以改进,例如抽胶改进逆混法及抽油改进逆混法等等。
3硫黄和超速促进剂通常在混炼的后期加入,或排料到压片机上加,减少焦烧危险。
小药(固体软化剂、活化剂、促进剂、防老剂、防焦剂等)通常在生胶后,炭黑前加入。
4混炼温度一般掌握在100~130 ℃之间;采用慢速密炼机混炼,其排胶温度在120~130 ℃ 之间;采用快速密炼机混炼,其排胶温度可达160 ℃左右。
如果混炼温度过低,经常会造成胶料被压散,不能捏合;如果温度过高,则会使胶料变软,机械剪切作用降低,有利于填料团块的分散,还容易引起焦烧,并且会加速胶料的热氧裂解,从而会降低胶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或导致过量凝胶,有利于胶料的成形加工。
因此,混炼过程中,必需对密炼机的密炼室和转子进行有效而适当的冷却。
近些年来,也有采用高温〔170~190 ℃)快速密炼机进行混炼的这种混炼的工艺性很强,操作要求也很高,适用于合成橡胶胶料的混炼。
该方法具有混炼时间短,能耗少等优点。
一、主要工种及生产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一)、橡胶配料
按照配方,将橡胶及各种橡胶配合剂进行配制,以供橡胶的塑炼、混炼工序使用。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炭黑粉尘、有机粉尘、氧化锌、高温。
(二)橡胶混炼
塑炼后的胶内加入配料中的促进剂、氧化剂、硫化剂等,然后在开放式炼胶机或密炼机等混炼设备上制备混炼胶。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炭黑粉尘、有机粉尘、氧化锌、高温。
(三)橡胶制浆
将切成小块的塑炼胶或混炼胶与配合剂、溶剂按比例放入搅拌机制成胶浆。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氨、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甲醛。
(四)浸胶刮浆
用浸胶机或刮浆机,将橡胶骨架材料的纤维织物、线绳表面浸渍或刮上一层很薄的处理剂或浆料。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汽油。
(五)橡胶喷浆
在橡胶制品骨架上喷上以胶水氨液、甲醛、汽油等混合溶剂制成的乳胶浆。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氨、汽油、甲醛。
(六)橡胶成型
根据产品要求,以手工或机械方法,将上浆后的织物加工成所需形状。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滑石尘、苯、甲苯、二甲苯、汽油。
(七)橡胶硫化
塑性橡胶经过加热、加压一定时间,在混入其中的各种配合剂的共同作用下,使橡胶分子产生交联,由线性结构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二氧化硫、碲及其他化合物、高温。
(八)橡胶上光
在雨鞋一类的橡胶制品上用刷子刷上甲苯、汽油配制的上光剂,使橡胶制品表面呈出光泽,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甲苯、汽油。
(九)冲边清洗
将板、管、带等工件集中用沸水或酸碱液清洗、晾干。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硫化氢、二硫化碳、高温、噪声。
(十)纺织缠绕
用编织机、缠绕机,将纤维或铜丝等编织缠绕在编织胶管或缠绕的内胶层上,制成纺织缠绕胶管坯件。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
(十一)包铅硫化
将压好外胶的胶管坯件,用包铅机进行包铅,然后进行硫化,再将胶管坯件放到剥铅机上,将管坯上的铅剥下。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是铅尘、铅烟。
、
(十二)橡胶压延
用压延机进行加工,包括贴胶擦胶、压片、合布、压花、压型等。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
(十三)胶片压出
按生产工艺要求,通过压延机等设备,将混炼胶压成具有定形状的胶片。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有机粉尘。
(十四)帘布贴合
将已裁断的帘布卷在贴合机上先后卷成数层圆筒状帘布并使之紧密贴合,以供后道工序使用。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有机粉尘。
(十五)胶辊辊芯处理
胶辊金属芯先除去油污和铁锈,再经喷砂处理,然后用汽洗干净,涂上粘合胶浆。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矽尘、汽油。
(十六)胶辊表面加工
根据胶辊的硬度,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先在车床上旋,再用碳化硅砂轮磨光,或用砂布磨光。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碳化硅尘、有机粉尘。
(十七)胶乳海绵制取
将天然胶乳先用甲醛去氨,再与合成胶乳混合,然后加入泡剂等辅料,经起泡胶凝、硫化洗涤,干燥后即得胶乳海绵品。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是氨、甲醛、高温、射频辐射。
5硫化烟气化学组成是十分复杂的,包括橡胶,配合剂,加工助剂等等,硫化过程产生的气体(硫化烟气)有烷烃,烯烃,芳烃,稠环芳烃类,硫化合物,胺类等等(而其成分随配方的不同而改变)。
楼主配方中含有硫磺,秋兰姆和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硫化过程除含有硫醇外,还有许多其它硫化物,特别提醒的是:该体系会产生较多的二硫化碳(该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毒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