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蚂蚁怕樟脑丸的气味吗
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

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篇一:蚂蚁怕樟脑丸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小实验,就是捉来一只蚂蚁,把蚂蚁放在地上,然后用樟脑丸在地上画个圆圈,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小蚂蚁居然无法爬出这个圈子,不停地在画好的圆圈里打转转。
我觉得很奇怪,于是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了原来蚂蚁有着五个鼻孔,它的一切行动主要是靠嗅觉来指挥完成的,由于樟脑丸的气味很强烈,影响了它的嗅觉系统,自然也就会找不到出路了。
是真的吗?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利用周末时间,我从妈妈的衣橱里找出了一袋樟脑丸,又去楼下小区的院子里捉了一只蚂蚁,就开始按照书上说的进行实验了。
我先把一只蚂蚁放在地上,然后在它前面用樟脑丸划了一条线,蚂蚁慢慢地往前爬。
当爬到那条线上的时候,它突然抽搐了一下,然后像发了疯似的往旁边爬,想绕过这条线。
我又赶紧划了一条线挡住蚂蚁,蚂蚁又绕开而行。
就这样,无论划多少线,它都不会从线上爬过。
后来,我按照书上说的,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周围画了一个圈,它在里面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就是找不到出口。
最后,它发现到处都是“铜墙铁壁”干脆不顾一切地奋力往外冲,居然从包围圈里冲了出来。
看到蚂蚁在最后关头所表现出的勇敢,不由激发了我的“恶作剧”心理,这一次,我在蚂蚁的周围多画了几个圈,心想:这次看你怎么出来。
谁知,这只小蚂蚁经过一番左冲右突,竟然再次从我的“天罗地网”中逃出来了。
从这个实验里,我不仅知道,蚂蚁为了逃生,在面临危险时,不仅不会“束手待毙”,而是选择不顾一切的奋力一搏。
还明白了:当你在前进的道路上,面对困难阻碍而毫无办法时,只要你勇敢地往前冲,就能够在你面前展现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二:樟脑丸与蚂蚁今天,妈妈在衣柜里收拾衣服的时候,掉出了一个白色的丸子。
我便问妈妈:“妈妈,那个白色的丸子是什么啊?”妈妈说:“这个呀,是樟脑丸,可以防虫的。
”我想了想,心里冒出了一个问题:那,这样的话,蚂蚁怕不怕樟脑丸呀!想到这个问题,我拿了颗糖果,便拿着樟脑丸下楼了。
蚂蚁遇上樟脑丸作文

蚂蚁遇上樟脑丸作文嗯...你说这蚂蚁遇上樟脑丸,那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呢!我就老爱琢磨这些小生物的事儿,你呢?是不是也觉得挺有意思的?我记得啊,小时候,我在我家那个小院子里就干过这么个事儿。
那院子啊,就在老胡同里,叫平安巷,现在想起来还满是回忆呢。
我看到一群蚂蚁,那小身子骨,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在忙啥。
我就想啊,要是给它们来点樟脑丸会咋样呢?我当时就找来了樟脑丸,那味道,嗯...刺鼻得很呢,就像那种很浓很浓的化学药剂的味儿,“嗤”的一下就钻进鼻子里了。
我把樟脑丸在蚂蚁的必经之路上画了一道线。
哇,那些蚂蚁可就像是遇到了什么超级大怪物一样,一下子就乱了阵脚。
有的蚂蚁啊,就停在那线前面,小触角晃啊晃的,像是在探测什么危险似的。
我当时就在想,这些小蚂蚁是不是在说:“这啥玩意儿啊,咋这么刺鼻呢?”不过呢,我也不太确定蚂蚁会不会这么想,哈哈,也许是我自作多情了呢。
我记得好像是有一两只蚂蚁试着冲过那道线,但是呢,走了没两步就开始东倒西歪的,就像喝醉了酒的小老头一样,可逗了。
你说这蚂蚁为啥这么怕樟脑丸呢?我一开始以为啊,这樟脑丸肯定是有什么超级厉害的东西,能把蚂蚁给毒死。
后来我才知道,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儿,我可能想错喽。
好像是因为樟脑丸的气味干扰了蚂蚁用来认路的什么化学信号之类的,嗯...具体的我也说不太清楚,毕竟我也不是什么昆虫专家嘛,这个新玩意儿我还不太明白。
我跟你说啊,在我们这行里,也有很多关于蚂蚁的传说呢。
我就听说啊,有个地方的蚂蚁特别大,大得像小老鼠似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可能是有人瞎编的吧。
不过呢,这也说明大家对蚂蚁都挺好奇的。
我写东西这么多年了,最开始写关于动物的这些事儿的时候啊,可纠结了。
老是怕自己写错,就像我刚刚说的蚂蚁和樟脑丸的事儿,我就老担心自己理解得不对。
但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慢慢发现啊,其实大家更喜欢听这些带着个人观点和小错误的故事,而不是那种一板一眼的科学报告。
就像我现在这样,跟你唠嗑似的讲这些事儿。
板桥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观察蚂蚁)

2、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害怕什么?是如何交流的?
先把一些糖放在桌上,把几只蚂蚁放到桌上看这些蚂蚁的反映;用同样的方法把樟脑丸放在桌上看蚂蚁的反映。
3、把几条小青虫放在较大的瓶中,然后把若干只蚂蚁放入瓶中,看蚂蚁在做什么?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1、蚂蚁的身体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的;是靠头上的触角交流的;
板桥镇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板桥小学班级三2时间实验名称
观察蚂蚁
指导老师
陈明昌
实验
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态度;
2、乐于对生物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
3、归纳昆虫的特征;
4、认识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实验
器材
糖块、小刀、五条小青虫;樟脑丸、收集的若干只蚂蚁、较大的四个瓶子等。
实验
过程
分四组进行观察活动,并思考:
2、蚂蚁喜欢吃糖;
3、蚂蚁害怕樟脑丸;4、蚂蚁有很强的合作精神。
防治蚂蚁的小窍门

简单灭蚂蚁的方法:1.如果家中是土院子,试着硬化院子的地面。
比如,铺上地砖,打上水泥面。
这样院子中就不会有蚂蚁筑巢了,当然也不有蚂蚁存在了。
如果院子中间留有菜园,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
虽然菜园中有蚂蚁巢穴,但是爬出来的蚂蚁相对就很少,不足以让人困惑。
当然,除了院子里硬化地面,加上屋子里硬化地面就更好了,比如铺上瓷砖。
不仅可以减少蚂蚁的危害,还能有效解决其他害虫。
2.如果是在单元楼内居住。
不妨在衣柜里放上樟脑丸,除虫效果很佳。
樟脑丸跟食物隔离开,对人体有毒。
还有,及时清理垃圾桶,蚂蚁会在长期不清理,有食物的封闭空间筑巢。
警告:新生儿衣物不能放樟脑丸。
樟脑丸中的主要成分是萘酚,它具有强烈的挥发性。
当人们穿上放置过樟脑丸的衣服后,萘酚可以通过皮肤进入血液。
正常成人体内红细胞中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这种酶能很快与挥发性的萘酚结合,形成无毒的物质,随小便排出体外,因此萘酚对成人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出生不久的新生儿,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很少,当新生儿穿上用樟脑丸贮存过的衣服后,萘酚就非常容易进入体内红细胞内,使大量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急性溶血。
主要表现为迅速的贫血,严重黄疸以及浓茶样小便,严重的可引起心力衰竭,黄疸严重者可因为核黄疸而危及生命,或留下不同程度的智能落后、运动障碍等。
成人的衣服放置了樟脑丸后,拿出来穿以前也要晒一阵子,待萘酚的气味消失后再穿,以免接触新生儿后导致新生儿溶血。
3.看到一堆蚂蚁,就使用开水全烫死。
如果发现了蚂蚁窝,就在开水中加入洗衣粉,然后往里灌。
4.家里拖地时,水中加入洗衣粉或清洁剂。
这样拖完地后,可以有效地防止蚂蚁入侵。
5.门窗的缝隙撒一些石灰粉,可以有效防止蚂蚁进入。
复杂的方法:1.毒饵:毒饵即是由化学药剂与蚂蚁喜食的食物诱饵混合而成。
根据蚂蚁的交哺行为,一只工蚁取食毒饵后,只要其短时间内不死亡,就可将毒饵带入蚁巢,引起其它个体死亡,死亡时间一般在七天之内。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1、三年级科学上册《蚂蚁》教学反思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我们准备了工具和材料,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了一节具有特殊意义的课——这是同学们学习科学之后的第一次实地观察动物活动。
课堂上,我首先向同学们讲解了观察的目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
小家伙们用从家里带来的甜点心、糖块、果皮和馒头等引来了蚂蚁,然后便用我分发的放大镜开始观察,这项活动比较简单,一会儿功夫,每个同学便将蚂蚁的身体结构观察得清清楚楚。
同学们对于此项活动的兴致很高意犹未尽,这完全是我意料之中的。
我索性按计划让他们继续各自的观察活动,并再次强调在观察时要仔细认真。
同时,作为奖励,我将事先准备的樟脑球分发给他们,并指导他们使用:在蚂蚁经过的地方画一条线,或者画一个圆圈将一只蚂蚁圈起来,再观察蚂蚁的行动发生哪些变化……最终,活动取得了圆满结果。
回顾这次观察活动,我认为在组织学生观察小动物时,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观察活动要深入1、要尽可能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这也是观察生物的基本要求。
当我发现有的同学急于知道蚂蚁遇到食物后的表现,便将食物直接放在了蚂蚁面前,便马上提醒他们应该将食物放在离蚂蚁稍远一点的地方。
同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道理,进而引导他们查找资料了解到蚂蚁头部触角的作用。
2、要鼓励学生做到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蚂蚁遇到小块食物时,便独自将食物搬回巢穴,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行进方向,显得比较轻松;如果遇到稍微大一点的食物,只靠一只蚂蚁搬运起来比较吃力时,它便会将食物拖回巢穴,这时如果再有一只蚂蚁赶过来帮忙,两只蚂蚁又会侧着身子来搬运;如果遇到比较大的食物,最先发现食物的蚂蚁,总是在食物上前后左右地考察一番,然后便赶回巢去搬来救兵,而且令人感到惊奇的是,搬来的救兵总是恰如其分不多也不少,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么多蚂蚁竟然可以同时用力。
三班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三班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三班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三班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保藏。
三班级科学《蚂蚁》教学反思11.核心概念的厘定“各课均是由同类动物中的不同动物个体开头,由个别特征到一般特征构建的,结构清晰。
全部这些无不指向核心概念——“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因此,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归纳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个核心概念,引导同学从观看蚂蚁开头,到观看不同种类的蚂蚁——观看各种不同的昆虫,最终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2、以探究为核心,让同学亲身经受真实的体验过程。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同学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老师为同学创设情境,制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同学在观看、提问、设想、动手试验、表达、沟通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学问、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力气。
在教学行为上,我们应确立“留意经受、体验和发觉”的教学观念,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地为同学供应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做科学,尽可能把同学真正地置于真实的生命世界中或将真实的生命系统引进课堂。
真实的观看与照实的记录描述,能使教学具有真实感,使同学具有真实体验,最大限度地激活孩子潜意识中学习科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
蚂蚁对于同学来说是既生疏又生疏,说它生疏,是由于同学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蚂蚁,比较了解,有的还甚至观看过;说它生疏,是由于同学对蚂蚁的熟识是浅层次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并没有对蚂蚁进行过深化的争论,很难对蚂蚁的身体结构描述清楚。
而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争论蚂蚁的身体特点,引导同学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在探究这一环节,同学用放大镜仔细观看蚂蚁的身体长什么样,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是第一次,因此同学都想探个究竟,观看的特殊投入,整个探究过程是真实的,昆虫的共同特征更是同学通过观看,主动探究而得出的结论,所以对同学来说是经受了一个真实、完整的探究过程,同学的探究力气得到了确定的提高。
[蚂蚁与樟脑丸作文450]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4篇
![[蚂蚁与樟脑丸作文450]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238b2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5.png)
[蚂蚁与樟脑丸作文450]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4篇篇一:[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实验作文650字有趣的蚂蚁实验今天,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蚂蚁实验。
为了便于全班同学观察,老师使用了投影。
实验开始了,老师抓了一只蚂蚁放在白纸上,蚂蚁自由自在地爬着。
然后老师用樟脑丸在蚂蚁的前方画了一道直线将蚂蚁拦住,蚂蚁爬到这条线的边缘就停了下来,闻了一下然后沿着线走,边走边闻了好几次,似乎找不到缺口,于是就掉头往后爬。
同学们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实验,看到这一情景很吃惊。
老师在小蚂蚁前面又画了一道线,小蚂蚁还是像之前那样一直沿着线闻到上面,然后又往回跑,这条线挡住了它前进的方向。
接着老师又在小蚂蚁前面画了一道线,蚂蚁这次与前两次不一样了,它在直线边停留了一会儿便冲了过去。
同学们惊呼声一片:哇!接着老师在小蚂蚁周围画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圈,小蚂蚁先是在里面打转,然后就一鼓作气冲了出去。
同学们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有的大声喊着:“小蚂蚁冲过去了!小蚂蚁冲破防线了!”老师又在蚂蚁周围画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圈,小蚂蚁依旧在里面打转,过了一会儿,它又冲了出去,同学们再一次尖叫起来。
最后老师画了一个比一角硬币还小的圈,小蚂蚁这次只转了一会儿,然后就在里面不动了。
过了十几秒,它又动了起来,在里面打转然后冲出了防线。
实验结束了,同学们若有所思。
通过这个实验,我知道小蚂蚁非常害怕樟脑丸,知道了为什么人们在衣橱里放樟脑丸,那是因为有许多小虫都会在橱里啃食衣物,而樟脑丸可以驱赶它们,把它们杀死。
我还从观察中深深感受到蚂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它一次次遇到了障碍,又一次次跨越了障碍,真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小生灵!篇二:[蚂蚁樟脑丸实验作文]有趣的实验作文600字蚂蚁最爱吃什么有趣的实验作文600字蚂蚁最爱吃什么今天,我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首先,我准备了十只小蚂蚁、一点碎木块、一块有点化了的奶糖、一只死苍蝇和一盒颜料。
实验的内容就是要反蚂蚁放在白纸上,让它们去“围聚”那些同样放在纸上的东西,然后选择“围聚者”最多的一种东西,将它评为“蚂蚁最爱吃的东西”。
《蚂蚁》教学反思(通用3篇)

《蚂蚁》教学反思(通用3篇)《蚂蚁》教学反思1《蚂蚁》是四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喜受小动物之情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
这节课的意图在于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此外,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去抓蚂蚁,上课时带来,可是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生带来,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我临时更改了一下。
让学生先观察小蚂蚁的图片,说说你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将蚂蚁画下来。
然后共同回忆蝗虫的身体特征,并同时出示蝗虫与蚂蚁的图片,小组间讨论一下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的很热烈,可总有这么几个孩子像在捣乱似的。
我一开始也没多大注意,后来我就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而且我也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蝗虫和蚂蚁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可是学生对此好象很茫然。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要想学生在观看图片的情况下,要想学生说出怎样的想法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就设想这节课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观察蚂蚁的兴趣,让学生课后去观察,然后再去找蚂蚁,把交流的环节放到下一节课上来。
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蚂蚁》录象,学生对录象中的蚂蚁活动很感兴趣,纷纷提出一些问题:蚂蚁为什么要群居?蚂蚁怎么会有那么大力气???有些问题我组织学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没有回答,而是想让学生课后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找出答案来。
录象当中问到:你想去了解奇妙的蚂蚁世界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想”。
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趁热打铁,我就要求学生课后去观察蚂蚁,并参照书本写成实验报告。
从课后收上来的作业当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观察到的连我都没有想到过,而且也合乎情理的,实在是值得表扬,但对于个别学生,这样的活动是很难组织的,因为学生的自觉性并不高,兴趣归兴趣,可让他动手去做(课上的实验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况课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动了)就很难了。
科学课中有些活动在课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课后或课前同样自主的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科学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蚂蚁怕樟脑丸的气味吗
实验:
用樟脑球在这只小蚂蚁前面轻轻地画一首线,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蚂蚁若是冲破了“防线”,你就在它前面再画一道线,这下你会发现什么现象?等小蚂蚁跑累了,就在小蚂蚁的周围画一个圈,这个圈要稍微大一点,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将圆圈逐渐缩小,直到比一角钱的硬币还要小,这时你又会发现什么现象?
现象:
找来一只樟脑球在一只小蚂蚁前轻轻地画一道线,蚂蚁会绕道走,再画还会绕行,但是蚂蚁走累了。
你就在他周围画个圈,他就不出来,然后越来越小,只到比1角钱硬币还小的时候,它会停留一会,突破防线跑了。
结论:
用樟脑球花一个圈子蚂蚁的确走不出去了。
因为樟脑的气味切断了破坏了蚂蚁爬过时留下的气味,蚂蚁不能找到来时的路线。
你能看到每次蚂蚁爬到樟脑线的时候都会停留一下再掉头寻找其他路径。
不只是樟脑有这个效果,其他带有浓烈气味的液体或气体也行,比如藿香正气水。
樟脑丸简简称“樟脑丸”(卫生球),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有机物经过
加工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萘、对二氯苯及化学樟脑,是芳香型碳氢化合物。
它即有强烈的挥发性,又有一定的毒性,其中:奈早就在90年代就被国家环境保护组织禁止使用,而对二氯苯也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大量的实验表明:“樟脑丸”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使用樟脑丸为服装防蛀是七○年代的做法,二一世纪倡导环保健康,提高人体素质,使用的是健康产品。
樟脑丸挥发出的物质随着服装经皮肤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是慢性危害。
使幼儿宜患溶血性黄绠病,妊妇期宜呕吐贫血,胎儿宜缺陷,抵抗力差的成年人造成皮肤干燥、脱发,甚至出现过敏性湿疹,长久使用10年以上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至慢性致
癌。
女性较男性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