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习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童心苹果刘诚龙爱人在一所小学教书,早出晚归,披星戴月。
若时间可以伸缩,她会把在校时光拉长,在家时日压短。
在校,她把“时间”有意无意说成是“时光”;在家,___。
她意识里,___,家里时间是度日如年。
也是也是,在校园,___;到家里,整天所见的是皱皱的核桃脸。
爱人给我泡一碗面,放桌上。
她喝瓶牛奶啥的,提包就去学校。
不饿?不饿,爱人说。
她到学校不缺吃的,早晨,这学生会送她个包子,那学生会送她半边月饼,汉堡包肯德基的,都会有一两个学生从书包里掏出来:艾老师,您吃。
她不想吃,有段日子在减肥,她的减肥要诀是不吃,或是少吃。
一个暑假过去,减肥效果不太理想,却也看得见。
班里学生见了,大喊:老师,您瘦了?我们不准您瘦。
也不知道是从谁开始的,也不知哪天,不经意间,便常有几个学生,书包里带上零食送老师吃。
街上的,家里做的,还有爸妈自远处归来带给孩子吃的。
这天,是个男学生,长得憨头憨脑,圆圆的脸,他妈叫他“足球”。
干吗叫球,叫“苹果”多好。
这孩子脸圆,肚也圆,看那肚子,是个小吃货,容量大,蛮能装东西的。
砰砰砰,他书包都没放课桌就跑老师门前来了:“老师,您吃苹果。
“不用不用,你自己吃。
”“不,老师吃了别个同学的,干吗不吃我的?”“我吃了,你没有吃的啦。
”“我还有。
”他翻了书包,果然里面有个大苹果。
老师笑了,把苹果接了,随手放在桌子上。
“莫放桌子上。
”他拿起苹果放在老师茶杯上。
“‘苹果球’,这星期要奖你一面小红旗噢,好讲卫生。
”老师既不跟他妈叫他“足球”,也不拟他脸型叫他“苹果”,而是综合两者叫他“苹果球”。
“老师,我要看这个苹果生个苹果崽崽出来。
”原来上次带他去了一个蔬菜基地,蔬菜基地搞大棚蔬菜,他一知半解,说给植物根部水,上面给阳光饱暖,菜会生菜,根会生根,苹果下面给了水,会苹果生苹果。
越过窗子,一缕阳光射进窗来,正好打在苹果阳面。
水,阳光,还有那颗心,是会让这个苹果开花吧,结果吧。
阅读语文练习题

2.8练习题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A.《诫子书》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蛾眉山月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作者都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C.《狼》选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共20篇。
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身亡所寄”中“身”字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A.若.屈伸呼吸B.日月星宿....C.地,积块.耳D.充塞四虚3.下列古文默写有错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父亲的病》中衍太太在“我”父亲快要离世时,让“我”一直呼唤父亲。
B.《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鉴略》,当终于背下来时,“我”已经没了看会的兴致。
C.《西游记》中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众猴按约定拥戴他为“千岁大王”。
D.《西游记》中唐三藏被阻火焰山时,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是孙悟空和猪八戒。
5.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所请神仙与降服的妖魔不匹配的一项是()A.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将唐僧摄去,孙悟空请来昴日星官。
B.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将唐僧掳去,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
C.乱石山碧波潭九头虫偷了祭赛国佛宝不肯归还,孙悟空请来二郎真君相助。
D.九曲盘桓洞的九灵圣元将唐僧、八戒等六人擒走,孙悟空请来如来佛祖将其收走。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ɡuǎnɡ) 热忱.(chén)跟帖.(tiě)参差.不齐(cī)B.着.落(zhuó)流转.(zhuǎn) 刷.屏(shuā) 拈.轻怕重(niān)C.应和.(hè)侍.弄(shì)吐.槽(tù)咄.咄逼人(duó)D.莅.临(lì)鄙.薄(bǐ)爆.表(bào) 畏罪潜.逃(qián)7.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鉴赏浑为一谈着.落(zháo)贮.蓄(chǔ)B.化装不求深解一霎.(shà )彩棱.镜(líng)C.云霄截然不同倜傥.(tǎng)憔.悴(qiáo)D.决别翻来复去高邈.(miǎo)粗犷.(kuàng)8.下列句子的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因往晓之.B.静以.修身已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夫.君子之行逝者如斯夫.D.将复何.及白雪纷纷何.所似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屠惧,投以.骨B.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C.夫君子之.行复投之.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B.以.刀劈狼首静以.修身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家无井而.出溉汲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宋之.丁氏11.3.《①谁①是①最①可爱①的①人》词性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名词①助词①形容词①动词①代词①代词B.①名词①动词①副词①形容词①代词①名词C.①代词①助词①介词①动词①助词①名词D.①代词①动词①副词①形容词①助词①名词二、句子默写12.默写古诗文。
阅读练习

阅读练习(一)蜻蜓的飞行蜻蜓,具有极其高超的飞行本领,在昆虫界绝对是飞行高手。
蜻蜓能飞出各种花样,在闷热的夏季,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会三五成群地在空中飞舞,好似一架飞机,可它们飞行的技巧却远远高于飞机。
他们的飞行,上下快慢能控制自如,还能微微抖动翅膀,身子做急转弯。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悬在半空,翅膀上下抖动,身子却不移动位置,这可真叫绝了。
就这一手,足以让绝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都望尘莫及。
蜻蜓可以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有的蜻蜓可以从早到晚不知疲倦地飞行,连续飞行几百公里,而不着陆。
具有这样的飞行本领,难怪人们称蜻蜓是“飞行之王”。
蜻蜓出色飞行的奥秘在哪里呢?科学家研究发现,蜻蜓飞行本领高,在于它们有独特的翅膀。
蜻蜓的翅膀结构特殊,很像四只风筝,宽大透明,轻盈健壮。
更妙的是,蜻蜓每片翅膀前部边缘的上方,都各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的“翅痣”,又叫“翼眼”。
这块小小的东西,能防止蜻蜓在快速飞行时身体发生震颤,不会荡来荡去或坠落下来。
同时,不会让翅膀在飞行时折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
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的机翼上添加了类似的装置,使飞机能在高空中快速而稳当地飞行。
相信在科学家不断研究的过程中,蜻蜓飞行的奥秘还将不断被揭开。
1、短文围绕蜻蜓的飞行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二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就这一手”指的是(),“望尘莫及”指的是()。
3、用“”画出表现蜻蜓飞行本领高的句子。
4、短文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应该填写哪句话?联系上下文内容,从下面三句话中选择最合适的一句,在句尾的括号里画√。
(1)蜻蜓瞪着一对大眼睛飞翔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能吃掉40只苍蝇。
()(2)蜻蜓飞行的本领,在昆虫世界里可以说是最优秀的,真不愧是高手。
()(3)蜻蜓不仅可以在短途飞行中飞出各种花样,长途飞行也不在话下。
()5、蜻蜓的翅膀上长有“翅痣”,又叫“翼眼”,它的作用是什么?(二)小小蚂蚁本领大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认识。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风杨俊文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
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
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里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
而家乡的风,与其他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
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
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
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
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
玻璃镜片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
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
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
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
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
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
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
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
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
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好听的名字,被称为“凌川”“锦水”。
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味道①今年冬天特别冷,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
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②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
”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撇撇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年轻人喜欢嚼口香糖,他们要谈恋爱、要应酬,得保持口气清新,他一个老头子嚼啥口香糖?”③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
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是不是瞧上小区哪个老太太了,要不要帮忙牵个线。
父亲啐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我一把年纪找什么老太太。
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④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
为了搞清楚父亲到底有没有找老太太,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没多大一会儿,父亲从门洞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只能跟了过去。
⑤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吗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吗……”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
⑥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
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旱烟叶子!”只见父亲两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
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
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
小学生阅读理解练习12篇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
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整条右手臂断掉了,空空的衣袖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
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给就不给,何必刁难我!”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
她故意只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干活。
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身子,用他惟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
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完,累得气(chuǎn)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络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乞丐接过去,很仔细地把脸面和脖子擦一遍,白毛巾变成了黑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20元钱。
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你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
”对母亲深深地(jū)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屋前,照样给他20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你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屋前。
你到底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放在屋前?”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
”我嘟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可就大不相同了。
”此后还来过乞丐,我家那堆砖就被屋前屋后地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
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老板一模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一只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如果没有您,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年您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个公司的老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一、事实细节题1. 请从文中找出作者提到的我国著名旅游景点。
2.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描述主人公在困境中是如何自救的。
3. 文中提到的科技创新成果有哪些?4. 请列举出文中提到的几种环保措施。
5.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二、词义猜测题1. 根据上下文,推测“瓶颈”一词在文中的含义。
2. “这片土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中的“沧桑”是什么意思?3. 文中提到的“绿色出行”,请你猜测一下它的含义。
4. “他这个人很轴”中的“轴”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 请解释“与时俱进”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三、推理判断题A. 主人公最终克服了困难B. 文章主要讲述了我国的历史变迁C. 作者对现代科技持否定态度D. 文章倡导人们保护环境A.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B. 主人公在困境中得到了他人的帮助C. 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D.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A. 文章旨在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B. 主人公在故事中经历了成长C. 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D.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四、主旨大意题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2. 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3.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观点态度题1. 作者在文中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是怎样的?2.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主人公的遭遇持何种态度?3. 请分析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观点。
六、信息筛选题A. 旅游B. 自救C. 科技创新D. 环保E. 传统文化2. 请筛选出文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七、句子理解题1. “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 文中提到的“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句话是如何体现文章主题的?3. 请解释“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
八、段落作用题1. 请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第三段与第四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简要说明。
小学五年级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练习10篇(含答案)(一)缴电话费的老人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老长,只能慢慢地等。
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是多少?”营业员问老妇人。
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了一串电话号码。
营业员又问:“是叫李敏吗?”老妇人说:“不是,那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串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丝毫犹豫。
营业员问:“是叫李婕吗?”老妇人说:“不是,那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再好好想一想,家里的电话号码到底是多少?”老妇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几分钟,可就是想不起来。
后面的人开始不耐烦了,有些骚动。
老妇人可能觉察到了队伍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老了,容易忘事。
孩子家的电话号码倒是记住了,主要是成天打电话,问问孙子、外孙的情况。
"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
”“那我给他们缴了吧,省得他们再跑一趟。
”于是老妇人歉意地笑,又排在了我前面。
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年逾六旬:(2)脱口而出:2.后面的人开始有些“不耐烦了,有些骚动”,但后来为什么又变得“一片寂静”?3.读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4.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我想和你们一样她叫蒂娜,是我的学生,她的脸上总是带着明亮的微笑。
这样的微笑出现在她的脸上是很不寻常的,由于大脑麻痹而产生的肌肉僵硬,使得蒂娜很难控制自己的身体。
同学们时常看到她扶着助步架艰难地在学校拥挤的走廊上挪动。
那天,我布置了不少作业,其中一项是背诵一首标题为《不要放弃》的三节诗。
我只为这项作业定了10分,我猜想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背诵它。
在我自己还是个学生的时候,如果老师布置只值10分的家庭作业,我多半会自动放弃。
好奇心让我想测试一下,看到底有多少同学背了诗,看今天的学生是不是也像当年的我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姓名:
蚂蚁
蚂蚁这个动物界中微不足道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
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前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只让它们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虽有些惶惑,但还是能有条不紊地向前挺进。
如果把天空也全部遮盖住的话,那么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转了。
除了四周、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别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在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
如果用樟脑丸一类的怪气味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那么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
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蚂蚁来举行一次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所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
比赛结果令人意料:体魄高大的大象也垂下了头,它只能拖动相当于自身体重四五倍的货物;雄姿勃勃的骏马也无精打采,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而那傲慢的黑熊也不得不靠边站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己重量的五倍呢……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走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不仅是个大力士,它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呢。
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处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
我们还常常听农民伯伯念叨着“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的农谚。
懂得这些,有利于我们及时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儿,你也许会惊叹不已,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我们去发现、探索,使蚂蚁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
1、(6分)比一比,再组词:
(1)辨() (2)奥() (3)魄()
辨()懊()魂()
2、(2分)第二自然段中,“法宝”一词具体指:。
3、(3分)请说出下列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蚂蚁不仅是个大力士,它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呢。
()
(2)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
()
(3)体魄高大的大象也垂下了头,它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四五倍的货物;雄姿勃勃
的骏马也无精打采,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货物;而那傲慢的黑熊也不得不靠边站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己重量的五倍呢……()
4、(2分)短文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
5、(2分)请从短文中摘抄两句农业谚语。
⑴
⑵
6、(2分)请用“—”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
7、(3分)短文分别介绍了蚂蚁的、、
三种超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