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合集下载

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的事迹孔繁森,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他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投身西藏建设,为藏族人民贡献力量孔繁森自1959年进藏工作以来,就把西藏的建设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

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为了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事业,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孔繁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藏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因此,他积极筹建学校,聘请教师,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藏族儿童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收养地震孤儿,为藏族老人、孩子提供帮助1991年,孔繁森收养了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孤儿,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支持。

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大家都称他为“孔爸爸”。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为藏族老人、孩子提供帮助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

四、孔繁森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孔繁森始终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常常吃的是青稞面、喝的是酥油茶。

他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他常常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

他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杰出的建设者。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扩展知识:孔繁森是山东人,也是孔子的后裔,先当过工人,后来成为国家干部,在当时要抽调一批到西藏工作的时候,孔繁森第一个积极主动报了名,并且请人写了两句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叫做“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志豪情,从此他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途。

孔繁森第一次到西藏工作是担任岗巴的县委副书记,在三年的工作期,他跑遍了全县,与当地的民众可以说打成了一片,对他们也都进行了非常的了解,可以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孔繁森事迹200字

孔繁森事迹200字

孔繁森事迹200字
孔繁森,原名孔博,1912年生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镇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他从小跟父
母辛辛苦苦地从事农活,但对文化知识的渴望让他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孔繁森在十五岁时参加了一个文化培训班,通过勤奋努力,很快就厘清了很多当地农民普遍不懂的问题,例如古诗词、算术和地理知识等。

他渴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帮助其他农民脱贫致富。

后来,孔繁森通过自学考上了山东省立农业学院。

他毕业后回到家乡,积极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农业科学研究,帮助他们提高土地利用率,种植农作物,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等。

孔繁森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农民争取权益。

在他的带领下,兖州镇农民合作社成立,农民们纷纷加入并从中受益。

他还帮助农民申请低息贷款、购买农业机械设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孔繁森一生致力于农民事业,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事迹激励着广大农民朋友,让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学习,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孔繁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孔繁森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孔繁森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孔繁森人物事迹介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孔繁森获得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1979年开始,孔繁森两次进藏工作,勤政为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

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结束后,被任命为阿里地委书记。

为了摸清情况,探索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被称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

他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和影响着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自发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干事创业。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被追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称号。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孔繁森去世后,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将他誉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优秀领导干部中的杰出代表”,并开展了一场中国全国范围的“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活动。

孔繁森事迹简略50字

孔繁森事迹简略50字

孔繁森事迹简略50字
作文一:
《我心中的英雄孔繁森》
孔繁森爷爷是我心中的大英雄!他去西藏工作,帮助了好多好多的人。

他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的爱都给了那里的人民。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人鞋子破了,就把自己的鞋子送给了老人。

他就是这样,心里总是想着别人。

我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
作文二:
《孔繁森的故事》
孔繁森叔叔可了不起啦!他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去西藏帮助贫困的人们。

他给孩子们送书本,教他们读书写字。

还为生病的人找医生,自己却省吃俭用。

记得有一回,他把自己的棉衣给了一位在寒风中发抖的牧民,自己却冻得发抖。

他的爱心让我感动,我也要像他一样关心他人!
作文三:
《学习孔繁森》
孔繁森是一位伟大的人!他在西藏努力工作,让很多贫穷的家庭过上了好日子。

他亲自为村民们找水源,解决喝水的难题。

还帮助大家种庄稼,让大家能吃饱饭。

他的付出让我明白,帮助别人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要努力做个能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作文四:
《赞孔繁森》
孔繁森伯伯的事迹让我敬佩!他深入贫困地区,和当地人民一起劳动。

有一次,发大水了,他不顾危险,去救被困的群众。

他的勇敢和无私,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

我要以他为榜样,做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
作文五:
《孔繁森,我要向您致敬》
孔繁森爷爷的行为让我深受感动!他把藏族的老阿妈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照顾。

为了让大家过上幸福生活,他到处奔波。

哪怕自己生病了,也坚持工作。

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我要向您致敬,孔繁森爷爷!。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孔繁森的那些感人故事。

你知道吗?孔繁森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本来在山东工作,日子过得也不错。

但当国家需要他去西藏支援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奔向了那片高原。

在西藏,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高原反应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可孔繁森不在乎。

他深入到最偏远的地区,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

他和当地的藏族同胞们打成一片,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生病了,家里又穷得没办法看病。

孔繁森马上就掏出自己的钱,送老阿妈去看病。

而且呀,他还经常去看望那些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他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还努力为当地的发展想办法。

他到处跑项目,找资金,就为了让藏族同胞们能过上好日子。

孔繁森自己的生活却特别节俭。

他穿的衣服都很旧了,也不舍得换。

吃的也简单,从不讲究。

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却特别大方。

朋友,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特别伟大?他的精神真的值得咱们好好学习呀!第二篇嘿,朋友!咱们接着聊聊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时候,真的是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经常走村串户,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大家的困难。

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小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孔繁森心疼得不行。

他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上学,还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因为穷就没了读书的机会。

”而且哦,他对待工作那叫一个认真负责。

为了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他不停地奔波,想办法招商引资,搞各种产业。

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退缩。

孔繁森对自己的家人也很愧疚。

他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能陪伴在家人身边。

但他说,他要为更多的家庭谋幸福。

还有啊,他收养了好多藏族的孤儿。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给他们温暖和爱。

孔繁森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每一个都让人感动。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爱。

咱们可得记住他,向他学习,让这个世界因为咱们也变得更美好一点,你说是不是?。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孔繁森(1932年-2019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曹县,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孔繁森的早年经历、外交生涯以及主要事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早年经历对他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50年,孔繁森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系。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

由于他的才华和勤奋,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被派驻到秘鲁工作。

在秘鲁期间,孔繁森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成为外交领域的专家。

孔繁森的外交生涯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

当时,世界正处于冷战的紧张时期,中国外交面临很大的压力。

孔繁森被任命为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副馆长,负责处理中苏关系。

他以其杰出的外交才华和谨慎的处理方式,有效地缓和了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9年,孔繁森被提升为中国驻英国大使。

在担任大使期间,孔繁森以其机智和灵活的外交手腕,成功地处理了中英之间的边界问题,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0年,孔繁森又被调任为中国驻法国大使。

在法国期间,他积极参与处理中法之间的敏感问题,通过外交渠道,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孔繁森还为促进中法经贸合作做出了努力,推动了两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1984年,孔繁森晋升为外交部副部长。

在这一职位上,他积极参与了中国外交的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1998年,孔繁森被任命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代表。

在联合国期间,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声誉争取了更多的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在联合国取得了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孔繁森的外交生涯不仅仅在国际舞台上有斐然的成绩,还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孔繁森的故事英雄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英雄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英雄事迹孔繁森(Kong Fansen)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作家。

他的英雄事迹源于他对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质疑和对民主思想的推崇。

孔繁森出生于1895年,早年接受了严格的传统教育,学习了儒家经典。

然而,他对于封建教育体制和西方帝国主义的不公感到不满,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自己和中国社会。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孔繁森参与了激烈的声援示威,并成为一名积极的革命者。

他认为,唤醒和教育人民,使他们认识到民主的力量是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关键。

在20世纪20年代初,孔繁森在浙江创办了一所新式学校,名为“繁森学堂”。

他提倡实用教育和自由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民主运动。

这所学校迅速扩张,并成为推动中国新教育运动的重要基地。

然而,孔繁森的活动引起了当时北洋政府的不满。

1927年,北洋政府认为他涉嫌“反动”,学校被迫关闭。

然而,孔繁森并没有放弃,他在上海继续开办学校,并致力于推动民主与自由的理念。

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孔繁森积极参与了抗日救亡运动。

他成立了“中国救亡和平会”组织,呼吁全国人民团结抗战。

他领导学生组织,积极参与宣传和非暴力抵抗活动,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战胜利后,孔繁森继续致力于推动教育和民主建设。

他成立了“中国民主党派”组织,致力于推广民主与自由的理念。

他积极参与起草新中国的宪法,并亲自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提出了关于言论自由、民主选举和人权保护的重要观点。

然而,孔繁森的努力并没有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

在1949年的中共夺取政权后,他因为他的历史背景和民主主张而受到了压迫。

他的学校被关闭,他被迫离开政治舞台。

尽管孔繁森无法继续为中国社会做出直接的贡献,但他的思想和理念深深影响了当代学者和革命者。

他坚守真理与公正,不畏强权和压迫,始终坚信民主自由的重要性。

他的故事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部分,他的英雄事迹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为民主平等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孔繁森的事迹3篇

孔繁森的事迹3篇

孔繁森的事迹前言孔繁森,一个名字从未被写进正式的历史教科书,但他的事迹却深深地印在很多人的心里。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却在经历了数不尽的挫折和试炼后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第一篇:从农村到城市孔繁森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父母年迈体弱,家境贫困。

从小他便懂得了勤劳和努力,每次到山上放牧时,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让家里的生活更加宽裕。

考上中学后,他经常早出晚归地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虽然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仍然尽量凑钱供他上学。

到了高中,孔繁森的成绩越来越好,而他对知识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他放弃了父母供他上学的机会,选择了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

在城市里,孔繁森面对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

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打工之路,白天在工厂打工,晚上自学外语。

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才智赢得了一份心仪的工作,并学成了几门外语。

第二篇:追求正义孔繁森接下来的事业是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在那里,他了解到了国企的种种弊端,感到了巨大的不公正和不平等。

于是他开始了一场艰辛的斗争,他不断地写举报信举报工厂的腐败行为,却总是被厂长和部门为首的人暗中打压和威胁。

孔繁森没有退缩,他站起来了,带领几个同事联合起来,用自己的勇气和决心改变企业的文化,打破了工厂旧有的势力格局,成功地让新的管理团队取得了领导权。

更为重要的是,孔繁森通过争取公平和正义,让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发展和福利,使得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第三篇:服务社会孔繁森的人生重心从此开始转移到社会服务上来。

他开始了各种公益项目,为社会贡献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为贫困的人们送去了帮助和关爱。

他还创立了一些基金会和慈善机构,为社会提供了各种公益服务。

孔繁森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忠于自己的信仰,致力于推动正义和公正。

他的事业不仅有眼前的成绩,也有长远的影响。

他的事迹虽然并没有被写进史书,但在人们心中,他始终是一个值得敬重和铭记的英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繁森的主要事迹
孔繁森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精神事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孔繁森事迹,希望您喜欢。

孔繁森事迹(一):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

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

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 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 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

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 年7 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 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
12 岁的曲尼、7 岁的曲印和只有5 岁的贡桑。


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

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

上个世纪90 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
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

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

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

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

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

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

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二):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 年7 月,孔繁
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61 年,孔
繁森17 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

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
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
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

1966 年9 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
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 ,
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 ,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
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
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 ,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
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

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
急用。

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
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


“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情趣广泛的人。


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

”高杉介绍说。

“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

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

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

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高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

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

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不好,西藏不好; 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也谈到:“父亲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像
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


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

1993 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

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

两次,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十分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
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

每每遇到困难,孔玲都会努力自己去克服。

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孔繁森深深爱上了神奇而壮美的雪域高原,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他第二次赴藏时在冈底斯山前留影。

资料图
孔繁森事迹(三):孔繁森作为建国以来重大典型,被誉为“九十年代的雷锋”“新时期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典范”。

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谱写了具有最朴素的普世价值和人文情怀,闪烁着不朽的文明之光、人性之光和理想之光。

今天我们从普世价值的角度认识和传播孔繁森精神, 大力倡导爱人、帮人、关心人的人生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大有裨益。

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倡导与时俱进地学习孔繁森精神,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孔繁森精神集中体现的爱、爱别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祖国的价值观,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一切家庭团体、一切国家种族和宗教,也照顾到全人类各个方面的
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具有跨文化、跨民族、跨宗教的普世价值,是全球人类普遍能够接受的伦理观,广泛传播推广,终将造福人类!
十五年前,一个光辉的名字,在一夜之间誉满中华大地; 一位共产党员,在共和国历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种高尚的精神,至今依然感动和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 这就是孔繁森和孔繁森精神! 十五年过去了,孔繁森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庆祝新中国六十年华诞之际,孔繁森当选为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山东省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值此纪念孔繁森殉职十五周年之际,以更开阔的眼界审视孔繁森精神的时代特征,从普世价值的角度来全面深刻认识孔繁森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入挖掘“好人”“大写的人”这一基本特质,对于在更深的层次、更广泛的领域与时俱进地学习和传播孔繁森精神,促进全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孔繁森精神走向世界,扩大先进文化影响力,使之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孔繁森的人生词典里,写满了爱字。

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西藏、爱集体、爱家乡、爱亲友,爱自然,爱他应该爱、能够爱的一切。

为了这伟大的爱,无私奉献乃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像虔诚的信徒和苦行僧一样地笃信着心中的信仰,执着地坚持着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无怨无悔,持之以恒。

他为人民而活着,为人民而奋斗,为人民而献身。

他的爱比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父子之爱更博大,超出了至爱亲情的世俗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孔繁森是个孝子,在人民和母亲都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赴藏的艰难征途; 孔繁森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深爱着妻子儿女,当高原藏胞更需要干部、更需要帮助时,他忍痛割舍了亲情。

妻子上抚养老母、下养育三个孩子,精神和物质上都不堪重负,孔繁森却把有限的工资用到更困难的藏族同胞身上。

作为一位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生活的地委书记,清贫和节俭的让人难以置信,他节衣缩食,连快香皂也舍不得买。

对自己是那样苛刻,对别人是那样大方,死后只留下几个纸箱子和仅有的八块六毛钱。

古人云:克己者,多内省,必厚人。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领。

孔繁森就是这样的克己者和强者。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接受央视《流金岁月》栏目主持人采访时说,爸爸活着的时候,常常说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妈妈,对不起我们,但是他最对不起的-- 是他自己。

这是十五年后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对父亲深刻的理解,也是对孔繁森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精神最好的说明。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于榜样的真实,来源于崇高的人生境界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

他们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公众的心灵,让我们想起他们,胸中就有浩然正气油然升起。

孔繁森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相结合的
价值体现,是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华。

和很
多杰出的民族英雄一样,孔繁森不仅获得了相同信仰、相同组织的尊崇,还难能可贵得到了其他民族甚至我们敌人的尊敬。

一位美籍女士在
北京听说孔繁森的事迹,当
场拿出几万美金,委托在场的领导转交给王庆芝,后来还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敬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