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少为人知的故事五则_名人故事素材

孔繁森少为人知的故事五则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在雪域高原奋斗十个春秋,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孔繁森少为人知的故事六则,希望读者喜欢。
孔繁森少为人知的故事六则“大孝子”孔繁森孔繁森是聊城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第一次援藏期间,他时刻惦记着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好在两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回到内地以后,不管是在莘县还是在聊城工作,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特别是1982 年他老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孝心更加强烈。
官当得越大,他越懂得孝敬年迈的母亲,他经常用手推车推着老母亲在东昌湖边散心;给老母亲洗脚、擦背、端屎端尿的事,只要他在,就不让别人干;老母亲吃剩下的饭,他一看见就端过去一口一口吃完。
二次援藏,他着着实实是瞒着老母亲的。
那年,孔繁森的母亲已是87岁高龄了。
孔繁森在即将登上去西藏的路程时向老母亲告别。
他一边为神志清楚的老母亲梳头,一边琢磨着对母亲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是开会,路很远,要过许多河,翻翻许多山。
”老母亲说:“不去不行吗?”孔繁森说:“娘,是公家的事,不去不行!”老母亲说:“公家的事误不得,你去吧!多带些衣服和干粮,路上不要喝凉水。
”这时候,孔繁森哽咽着不知道该对母亲说些什么……一下子跪倒在老母亲膝下,抱着母亲。
他清楚,这一别很可能再也见不到老母亲。
就哽咽着只说了一句:“娘,您自己多保重……”便痛哭失声。
1993 年,孔繁森在慰问完各族干部以后,回到宿舍已经深夜了。
他一个人走到院子当中,面向东方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为亲人、为老母亲祝福。
直到通讯员小梁知道了,才把他拉到屋里。
这时,孔书记的衣襟上泪滴已结了冰。
第二天,小梁哭着向桑珠才旺副书记汇报了这一情况。
就在这个除夕之夜,孔繁森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忆昔去年节,举杯齐度年。
今日来边关,独弹心中弦。
但见一抔土,思乡伤心肝。
伤心复伤心,不忍珠泪弹。
孔繁森不仅自己敬老爱幼,还经常教育别人,他常说:“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不能打交道。
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的事迹孔繁森,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都致力于西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他全心全意为藏族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一、投身西藏建设,为藏族人民贡献力量孔繁森自1959年进藏工作以来,就把西藏的建设作为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
他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为了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事业,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孔繁森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高藏族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
因此,他积极筹建学校,聘请教师,为适龄儿童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藏族儿童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收养地震孤儿,为藏族老人、孩子提供帮助1991年,孔繁森收养了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
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孤儿,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照顾和学习上的支持。
他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周围的人,大家都称他为“孔爸爸”。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为藏族老人、孩子提供帮助的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宗旨。
四、孔繁森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孔繁森始终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从不奢侈浪费。
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常常吃的是青稞面、喝的是酥油茶。
他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为了满足藏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他常常不顾个人的利益得失。
他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杰出的建设者。
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扩展知识:孔繁森是山东人,也是孔子的后裔,先当过工人,后来成为国家干部,在当时要抽调一批到西藏工作的时候,孔繁森第一个积极主动报了名,并且请人写了两句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叫做“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志豪情,从此他踏上了去往西藏的路途。
孔繁森第一次到西藏工作是担任岗巴的县委副书记,在三年的工作期,他跑遍了全县,与当地的民众可以说打成了一片,对他们也都进行了非常的了解,可以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
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
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
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
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
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山东,先后任莘县县委副书记、行署办公室副主任、地区林业局长、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3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
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交关。
藏族农民向孔繁森敬献青稞酒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
为了摸清实际情况,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
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孔繁森的故事及感悟

孔繁森的故事及感悟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他在西藏工作期间,把一颗火热的心献给了当地
的藏族同胞,献给了西藏高原,献给了党的事业。
他每次下乡前,都会自掏腰包
买上各种各样的常用药品装满“小”药箱,一路工作一路给贫困的藏族人民看病发药,直到药箱空了为止。
他从地震灾区收养了三名藏族儿童,一直悉心照料着他们的
日常生活,为了将孩子健康养大的“大”承诺,孔繁森用难以想象的奉献精神前后三次去医院卖血。
他在西藏工作期间,为藏族人民脱贫致富而忘我工作,最终献出
了自己的生命。
从孔繁森的故事中,我深刻地感悟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
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
只有真正地爱人民、为人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孔繁森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奋斗,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主要事迹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孔繁森的那些感人故事。
你知道吗?孔繁森呀,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本来在山东工作,日子过得也不错。
但当国家需要他去西藏支援的时候,他二话没说,就奔向了那片高原。
在西藏,条件那叫一个艰苦。
高原反应让很多人都受不了,可孔繁森不在乎。
他深入到最偏远的地区,去了解老百姓的生活。
他和当地的藏族同胞们打成一片,一点架子都没有。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生病了,家里又穷得没办法看病。
孔繁森马上就掏出自己的钱,送老阿妈去看病。
而且呀,他还经常去看望那些贫困的家庭,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他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还努力为当地的发展想办法。
他到处跑项目,找资金,就为了让藏族同胞们能过上好日子。
孔繁森自己的生活却特别节俭。
他穿的衣服都很旧了,也不舍得换。
吃的也简单,从不讲究。
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却特别大方。
朋友,你说这样的人是不是特别伟大?他的精神真的值得咱们好好学习呀!第二篇嘿,朋友!咱们接着聊聊孔繁森的事迹。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时候,真的是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他经常走村串户,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大家的困难。
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小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孔繁森心疼得不行。
他当即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上学,还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因为穷就没了读书的机会。
”而且哦,他对待工作那叫一个认真负责。
为了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他不停地奔波,想办法招商引资,搞各种产业。
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他都不退缩。
孔繁森对自己的家人也很愧疚。
他常年在外工作,很少能陪伴在家人身边。
但他说,他要为更多的家庭谋幸福。
还有啊,他收养了好多藏族的孤儿。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给他们温暖和爱。
孔繁森的故事真的太多太多了,每一个都让人感动。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和爱。
咱们可得记住他,向他学习,让这个世界因为咱们也变得更美好一点,你说是不是?。
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阿里地区的环境极其恶劣,海拔高空气稀薄,温度常年低于零度,人烟稀少,让人望而生畏。
然而,孔繁森就是在这样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洒下他的满腔热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优秀作文1近期,观看电影《孔繁森》。
时长2个小时的影片结束,初感黯然,转念隽永,掩面遐思,感慨万千。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孔繁森,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儿子,把自己的生命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青藏高原,献给了我们的西部建设事业。
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部绚丽的华章,他是党和国家的忠臣,是人民的公仆,是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但是,抛开这些荣誉和伟大的光环,抛开他所作出的无私贡献暂且不说,他首先,是一个儿子、一个爱人、一个父亲,是一个小家的支柱。
然而,自古忠孝难两全,好男儿亦分身乏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百姓不负卿。
一曲《说句心里话》,唱出了这个铁血男儿的心声。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是啊,家中还有白发苍苍的老妈妈啊,哺育之恩,终生难报,舔犊情深,没齿难忘。
母亲是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用柔弱而又坚强的身心为自己撑起一片天空,是怎样为了给自己省下一口吃的昏倒在炕上,我怎能忘记?当风雪交加的夜里接到母亲的远途电话,听着她絮絮述说忐忑的梦境与深切的牵挂,想起每一次久别重逢时的温馨与慈爱,想起每一次握手言别时难知何时再见的心情,想起她已然佝偻的腰背与花白的鬓角,我又怎能不心痛唏嘘、辗转难眠?所以,“我每见到这些孤寡老人,就像见到我远在家乡的老母亲,照顾好这些老人,也就是为我的老母亲尽孝了”。
母亲,您可能并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名言警句,但我的作为您一定是理解和支持的。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爱。
”我也有一个她呵,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代我孝敬高堂,哺育儿女。
我知道,当我远走援藏时你心中一定是忐忑不安的,我知道逢年过节时你殷切的企盼与牵念,我更知道,困难无助的时候你心底的疲惫。
孔繁森

歌
优 秀 援 藏 干 部 孔 繁 森
1979年, 孔繁森积 极报名赴 藏工作, 这是他赴 藏前的留 影
下乡途中孔繁森都忘不了看望藏族老人
1993年,孔繁森在视察墨竹工卡震区时, 得知益西卓玛老人膝关节有病,便亲自为 她洗干净腿,贴上伤湿止痛膏
和 藏 族 老 阿 玛 促 膝 交 谈
孔繁森到阿里最偏远的地区走访农牧民,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工作之余,孔繁森为收养的 藏族孤儿购买衣物
孩子们幸福地依偎在孔繁森的身旁
1987年,孔繁森担任聊城地区林业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每到节假日,经常用地板车推着老母亲到村头
1988年,孔繁森政第二次赴藏工作。临行前他再一 次为老母亲梳理稀疏的白发
孔繁森深深爱上了神奇而壮美的雪域高 原,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 他第二次赴藏时在冈底斯山前留影
每到一地,孔繁森都要走访孤寡老人,帮助他们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孔繁森在繁重的工作空余时间,还要亲自辅导孩子的功课
在丰收的日子里,孔繁森与藏族 群众庆丰收
孔繁森和藏族儿童在一起
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孔 繁森在地震废墟上领养了三个失去亲人和家园的 藏族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 贡桑
——刘太品
他 全 部 的 遗 产 , 八 元 六 角
孔繁森的最后一张照片,拍摄于新疆托里 县境内
孔 繁 森 半 身 汉 白 玉 塑 像
孔繁森(1944~1994,1966年入党) 孔氏繁森,齐鲁聊城人,乃孔子七十四 代孙。曾两度请缨,辞桑梓,赴西藏,初 任职岗巴,后主政阿里。为人朴厚,克己 而利于群;在政清勤,鞠躬以尽其瘁。年 五十因车祸殉职。呜呼!德传雪域,福被 藏民;声名著于一时,共产党人之境界彰 乎百世也。
孔繁森的故事 先进事迹

孔繁森的故事先进事迹【实用版2篇】目录(篇1)1.孔繁森的故事简介2.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正文(篇1)孔繁森的故事简介孔繁森,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
他于1979年出任援藏领导,致力于西藏的发展和稳定。
1994年,他在阿里地区因病去世,享年50岁。
他的先进事迹令人感动,是无数人的楷模和榜样。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孔繁森在援藏期间,以身作则,为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
他为西藏的教育、医疗、扶贫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他的行动深深地感动了西藏人民。
孔繁森在阿里地区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带领当地人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使灾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重视教育,致力于培养当地的人才。
他积极争取内地和国外援助,为阿里地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还致力于扶贫工作,为贫困家庭和孩子提供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
在孔繁森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始终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篇2)1.孔繁森的故事简介2.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正文(篇2)孔繁森的故事简介孔繁森,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聊城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领导干部,他的先进事迹令人敬佩。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孔繁森一生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服务,他曾说:“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他在西藏自治区担任领导干部期间,不畏艰辛,努力工作,帮助当地人民改善生活状况。
他重视教育,鼓励年轻人接受教育,以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孔繁森的工作精神是认真、勤奋、真诚和负责。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他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当地人民的赞誉和敬仰。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原是聊城地区的一位领导干部。
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两次入藏,历时十年,支持西藏建设,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不幸以身殉职,被党和人民誉为 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 领导干部的楷模。
无情未必真豪杰。
孔繁森虽然一直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他心中也有对亲人深深的爱,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情。
组织上基于工作上的需要,选派孔繁森第二次援藏。
他是个孝子,平时只要工作不忙,总要抽空与老母亲聊聊天,与妻子争着照顾老人家。
可这时,孔繁森的老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因为生病,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妻子儿女都希望他留在山东工作。
孔繁森也渴望留在老母身边照料老人,但想到西藏更需要党的干部。
他毅然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临走那天,孔繁森默默走进母亲床边,望着母亲那稀疏的头发,沉默了好一阵,才轻声地说: 娘,儿子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 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他走。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
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
多带些衣服干粮
想到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年迈多病的母亲的面了。
孔繁森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 自古忠孝难两全,娘,您多保重! 说着,他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一个响头,眼泪夺眶而出。
孔繁森来到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每当夜深人静孔繁森总会想起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他把藏族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一次,孔繁森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拉萨的一所敬老院探望那里的老人。
他拉着老人们的手热情地嘘寒问暖。
当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
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冻得又红又肿,他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敞
开一个共产党员炽热的胸怀,用体温去焐热老人冻僵的双脚。
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阿里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孔繁森雪天让衣的动人事迹。
当时,阿里地区遭受严重雪灾。
孔繁森赴灾区指挥救灾。
一天,他在雪花纷纷的野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衣服脱下盖在风雪中哀叫的小羔羊身上。
她那单薄的身子却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瑟瑟发抖。
刹那间,孔繁森的眼泪涌了上来,他用手后住脸猛地转回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将还带着体温斩毛衣披在老阿妈身上。
老阿妈激动地久久说不出话来。
孔繁森曾经说过,只要看见藏族的老人,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老人。
的确,他与藏族老人不是亲人地胜似亲人。
他曾经在医院当过医生,每次下乡,都要带着自己掏钱买的药品,为农牧民治病。
一次七十多岁的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喉管,十分危急。
由于没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孔繁森毅然将听诊器的胶皮管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皮管用嘴一口一口地将痰吸了出来,老人这才转危为安。
孔繁森每次下乡,都要探望当地孤寡老人。
看看屋里的粮食够不够吃,被子暖和不暖和。
有好几次他自己掏出钱来,叫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孤寡老人买来米、食盐、被褥等生活必需品。
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就不能托人捎来干菜以及一些营养品,但他都将这些送给敬老院中的老人,自己却经常过着榨菜泡饭,开水泡馒头的生活。
孔繁森曾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之情。
他说他对不起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对不起自己的妻子。
也许,对孔繁森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 忠孝不能两全 。
但是,他以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实践着他所喜欢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他的亲人为他自豪,人民为他自豪。
他是新时代真正的孝子,人民的忠臣。
四年级二班 靳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