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简介
国学文化简介课件

贰
国学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儒家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指的是司仪,后 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 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国学内容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 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 之学;其中六艺,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经 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 技术:礼、乐、射、御、数、术。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 要深入学习,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 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 是排在首位的。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 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类似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五常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 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 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 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国学简介

国学概述一、什么是“国学”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热再次兴起一直沿袭至今“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ppt课件

修身养性
总结词
自律自省,追求卓越
总结词
宽容大度,心态平和
01
• 自律自省
02 要时刻保持自律自省,检视自
己的言行和行为,不断修正自 己的错误。
• 追求卓越
03 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挑
战自己,超越自己。
04
• 宽容大度
05 面对他人的过错和过失,要学
会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 。
• 心态平和
06 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轻易发脾
国学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国学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的艺术、娱乐等产品和 服务,如传统文化主题的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
国学对现代生活的价值
国学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价值观,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心 ,同时也可以为现代生活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示意义。
集部
集部定义
集部是古代文献中诗文评、文学、历史、哲学等 领域的总集或专集。
集部内容
集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文学评论、文学作品选 集、历史资料汇编、哲学著作等。
文化传承
集部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后 人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03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培养人格、修身养性
总结词
公正公平,廉洁奉公
06
国学与现代社会
国学与科技发展
01
科技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科技发展提供丰富的思
想资源和文化底蕴,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02
科技发展推动国学传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学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得到更好的传承和
中国国学文化

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展示
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如汉族的旗袍、马褂,苗族的银饰,藏 族的藏袍等。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八大菜系 ,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
饮食禁忌
中国饮食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佛教徒禁食肉食,回民禁食猪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惩治人们的行为。这
种观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经典著作解读
《商君书》解读
该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阐述了法家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思想。其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壹 刑”、“壹教”等主张。
《韩非子》解读
该书是韩非子的著作汇编,包含了丰富的法家思想。其中 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等观点,强调了 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
古代戏曲
欣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代表作,以及明清 传奇剧等,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01
02
03
书法流派
了解篆书、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法流派的 特点与发展历程。
书法名家及作品
欣赏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等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品,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 美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
目录
• 国学概述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法战略 • 文学艺术 • 民俗风情
01
国学概述
Chapter
国学定义与内涵
国学定义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称。
国学内涵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 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说文解字》简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字字典。
全书十四卷,另有叙目一卷。
书成于东汉和帝时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主要是小篆;另收重文1163个,包括古文、籀文、奇字、或体(小篆的异体字)、今文、俗字等。
按字形偏旁构造分列为540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始排列。
解说计133441字。
其方法是:先列出篆体字头,释其本义,再依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条例分析字形。
大部分字还讲解音读,一是说明从某声或某亦声,一是用读如、读若注音。
说义时多引经传及各家解释作例证或加以说明。
如有古体或小篆异体,便在最后以重文列出,把形、音、义结合起来解说汉字,是具有独创性的,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就是从《说文》始创的。
《说文》对战国以来流行的“六书”名称,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为汉字文字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首创的部首排字法一直为后世沿用,还保存了先秦大部分字体及汉代和汉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音韵材料,反映了上古汉语语汇的面貌。
《说文》被视为文字学的经典著作,今天本有二:一是北宋徐铉的校定本,称大徐本,增字200多个;一是徐铉之弟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清代为《说文》作注的更多,最著名的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
《尔雅》简介: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专著,大约形成于战国末年至汉初,是汉语训诂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常用工具书。
“尔”同“迩”,是近的意思,“雅”指“雅言”,西汉学者孔安国注:“雅言,正言也”。
因此,《尔雅》对词语的解释,以当时切近规范的共同语为准则,本书的诞生,意味着语文规范意识的觉醒。
全书依照所训释的词语内容分类,共有19类,每类自成一篇,计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科普国学 文以载道

道与德
道德(得)关系:道为德之体,德为道之功。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
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也,德之贵也,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理 礼 物 道
形
器
儒家成功学
心性 诚 意 视听
心
心情
乐以和情 喜怒哀乐
身
行
言动
礼以节人 言行举止
大学之道:修、齐、治、平
(4)忠恕:尽心尽力就是“忠”,换位思考就是“恕”。德是把
好处让别人得到,恕是对别人的错误能体谅宽容。 (5)诚信:只有真诚发源于内,才能信约履行于外。今天的社会 过度强调信,其实内心愿意才是守约的前提。
(6)学习:“学”是汲取知识,“习”是运用知识。学而时习,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专业知识常识化才有用,习以为常。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
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 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 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格物 致知 明明德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亲 民 治国 平天下 功业 治人 外王 德行
学问
修己
大 大 学 学 之 之 道 道
内圣
止至善
人生最高目标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
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 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 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幼儿国学ppt课件

详细描述
孔融在分梨时,主动将大梨让给年长的哥哥 们,而自己选择最小的梨。他的谦让和尊重 他人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和尊重。这个 故事教导孩子们要懂得谦让和尊重他人,不 要自私自利。
铁杵成针
总结词
通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强调了持之 以恒和毅力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铁杵虽然粗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地磨 砺,最终也能变成细如针的铁丝。这 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无论遇到多大的 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最终都能取得成功。
黄香温席
总结词
通过黄香为父亲暖席的故事,弘扬了孝顺的美德。
详细描述
黄香为了让父亲在寒冷的夜晚能够温暖入睡,不惜牺牲自己 的休息时间,提前为父亲暖席。他的孝顺行为感动了无数人 ,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这个故事教导孩子们要懂得孝顺父 母,关心家人的冷暖。
孔融让梨
总结词
通过孔融主动将大梨让给哥哥的故事,强调 了谦让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幼儿国学ppt课件
目录
• 国学简介 • 幼儿国学教育 • 国学经典选读 • 国学故事与寓言 • 国学实践与应用 • 国学未来展望
01
国学简介
国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 总称,包括哲学、历史、文学、 艺术等多个领域。
特点
国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 精神,强调整体性、内在性和实 践性,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修养 。
05
国学实践与应用
在家庭中实践国学
家庭环境
家庭活动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营造国学氛围,例 如布置传统文化元素、鼓励孩子参与 传统文化活动等,以培养孩子对国学 的兴趣。
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一起参与国学 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增进 家庭情感,同时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 和创造力。
国学基础知识

13、丁口 我国古代社会中以成年男子为劳动力(人丁),因而又以此称代百姓。《促织》: ‚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 14、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 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 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 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 众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 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 16、褐夫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褐‛为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袄,为贫贱人之服。‚褐夫 ‛为衣褐之人。《孟子· 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17、 黎藿 本指粗劣饭菜,贫民生活困难,常以野菜充饥,就以‚黎藿‛代替百姓,意为吃 粗劣饭菜的人,用以区别肉食者。陈子昂《感遇二十九》:‚肉食谋何失,黎藿面纵横。‛ 18、蒿莱 指野草,杂草。百姓多住乡野,故称蒿莱。陈凤梧《明》:‚我愿吾皇法三代,早 施仁政及蒿莱。‛ 19、苍生 本是草木生长的地方,有时也借指百姓。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问苍生问鬼神。‛ 20、闾阎 。‛ 本指里巷的门,也常指贫民。《史记· 苏秦列传》:‚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秦
①起源: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 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③经典著作:《伊尹说》、《鬻子说》、《虞初周说》、《青史子》
(9)农家
①起源: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 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 “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 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介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编辑本段起源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讲,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实用性
编辑本段分类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编辑本段阶段
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识字并诵读和背诵〈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等浅显易懂的内容。
(二)八岁入小学开始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读完《四书》并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史》和《子》部及古典名著。
国学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结合“儿童成长发育四大阶段”的科学研究成果,可将国学教育分四阶段进行:
(甲)儿童三岁以前,正值智慧孕育的时期,也是性格奠基时期。
此时主要进行听、看两大感官的教育,可多播放积极性的古典音乐及经典诵读,同时辅以汉字图案以培养视角能力;
(乙)三岁至六岁,此时期的儿童智力开始发育,需要不断利用知识充实自己。
该时期内的儿童,就需要变被动主主动,开始培育读说能力及记忆能力,则应当常读诸家经典;
(丙)七岁至十二岁,在既定的性格,及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基础之上,需要大人用言行对儿童进行引导,因为儿童已经进入认识世界的阶段,而不再只是记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开始了模仿学习,因此,除言行引导外,还需要更多地通过实践,如社会生活等,让儿童对前期记忆下来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消化,理解;
(丁)十三岁以後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不再只是认识、模仿,更多的是探索,研究。
此时期之後,儿童已经步入青年阶段,应当开始对诸家经典进行研究,并发展。
编辑本段教育工程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
中华民族因为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而存续,而骄傲,而伟大!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正本清源、扬清激浊、革故鼎新,传承中华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打造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塑造国家和民族软实力,积极应对全球化竞争与挑战。
在继承国学人文价值的基础上,积极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全国企业技术创新、集约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夯实发展质量,增强公民与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国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家战略,塑造国家软实力,使得中国企业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积极转型,形成以出口导向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全面拓展的新格局,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普遍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国家人社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主办的国家知识更新工程支持下,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教育部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华慈善总会、国家知识更新工程国学教育课题组、中国市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委员会等,联合倡议发起“中华国学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盟“,联合开展”中华国学教育工程暨国学志愿者行动”,积极推动全民国学教育普及事业,开展城市(社区)、企业国学书院项目示范试点工作,并拟与有关战略合作伙伴和基金会联合设立各项“国学教育”专项基金,积极开展教育师资培训、资格认证、等级测评等系列国学教育项目宣传推广工作,推动国学教育社会化、职业化、规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竭诚服务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