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37)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80)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280)1.掌握不到足够的讯息而妄断是危险的,不经自己独立思考而盲从他人意见是愚蠢的,可是社会的运转与生活的恒常,有时却不得不依照这种盲从和妄断。
举个例子,你生病去医院,那么多医生你会选哪一位,肯定是“专家门诊”或是熟人介绍的“名医”。
世界如此复杂,每个配件彼此依赖,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依靠别人的专业意见,这种信赖固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它更是对一套系统、规则和制度的信任。
这段文字主要的观点是()。
A.提倡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反对盲目听从他人妄断B.人们常常不得不为现实生活而盲目听从和依靠别人的意见C.信任是建立在一套大家共同认可的系统、规则或制度上的社会信任D.信任如同“专家门诊”或熟人的“名医”介绍,是生活中的常态2.在英国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孩子没有理由的娇宠,犯错误的孩子会收到纠正甚至惩罚。
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
为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英国人从不娇惯孩子B.英国人经常体罚孩子C.英国人管孩子时不伤其自尊D.英国人的法律有管教孩子的条款3.与国内老百姓的满意相比,对外宣传是次要的,和国家的国际形象没有特殊的关系。
想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改善形象,认为声音大、报道多、翻译成多种外文就能有好形象,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充分披露的西方社会是行不通的。
当然,宣传的手法应该改善,如果宣传的内容中国人自己都不信,又如何说服外国人?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对外宣传对塑造国家形象并不重要B.通过大力宣传来塑造国家形象是行不通的C.国家国际形象的关键是国内老百姓的满意度D.对外宣传的手法应该改善4.>对于个体和一个国家来说,人的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虽然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但比起解决“吃饭”问题,始终要屈居第二的。
2024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及解析(A)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A卷真题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30分钟)每道题包含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
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
请起先答题:1.真正的信息公开,当然要求政府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但更重要的是,不能信息的发布渠道,而必需敬重媒体多渠道地报道、呈现事实,在多元的信息和声音的“竞争”中由公众推断事实在哪里。
政府调查的实力有限,可能被假象所,所以须要媒体调查的跟进,这对政府的调查是一个有益的信息补充;更重要的是,政府在利益的绑架下,可能会习惯性地瞒报虚报、掩盖事实,这就须要媒体的报道与政府的调查相互,从而在信息的竞争和交叉中逼出真相。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主导迷惑证明B.垄断蒙蔽印证C.操纵瞒骗检验D.限制遮掩验证2.古人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而今日有些人则不然,总是,对比之下,实在不应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修身养性白璧微瑕B.兢兢业业好大喜功C.闻过则喜讳疾忌医D.博采众长刚愎自用3.当前的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这让道德领域呈现困难,也让人们面临更艰难的选择。
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疑虑中,善念在负面的想象中,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
一个经验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困惑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主动引导。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景象迟钝拖延B.图景迟疑延宕C.景观生疑延缓D.景况消逝延误4.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各种思想呈现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淌局面,好像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脱颖而出B.一以贯之C.不绝如缕D.鹤立鸡群5.时下几乎全部的西方博物馆都处于虚拟化的完成或进行当中。
当然,大多数虚拟博物馆仍处在2D的传统网页模式,“文字+图片”的初级阶段,更多是对实体博物馆信息的发布与补充,数字化储存做到了,但在网上阅读的方面远远不够。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24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D.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答案】:A2.《百家姓》中的姓氏是按()方式排列的。
A.政治地位B.笔画多少C.人口数量D.地理分布【答案】:A3.下列历史人物,()有“才高八斗”的美誉。
A.曹植B.秦观C.李白D.苏轼【答案】:A4.皮革厂的资本家购买皮革是作为()。
A.固定资本B.剩余资本C.可变资本D.流动资本【答案】:D1/ 13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在说“打个报告上去请领导批示”、“你打个报告上来我们研究一下”,这里的“报告”其实就是()。
A.报告B.函C.请示D.指示【答案】:C6.在公告的总体结构中,没有的一部分是()。
A.主送单位B.标题C.正文D.成文时间【答案】:A7.唐一、孙二与朱三、沙四两家因甲县乙乡丙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双方均认为对争议的集体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朱三和沙四一直要求唐一拆除其在争议土地东侧所建的两间瓦房、猪圈和厕所。
2015年5月21日上午,朱三到唐一自建的瓦房前,要求唐一拆除房屋,唐一不同意,双方发生争吵,朱三便拿放在瓦房门口的铁锹顶坏了房顶上的瓦片,唐一上前阻止,并与其厮打在一起,后孙二、沙四相继赶到,加入到厮打中。
行政机关根据各方过错程度作出了不同的行政处罚:给予唐一行政拘留5日、孙二行政拘留3日、朱三行政拘留3日、沙四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
与本案中的行政拘留性质相同的处罚是:()。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警告【答案】:D8.下列消费中,()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占比越小,说明该家庭的生活水平越高。
A.生产资料支出B.享受性资料支出C.发展资料支出D.食品支出2/ 13【答案】:D9.某市人民政府就开展清查“小金库”工作向所属下级机关行文,阐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并交代具体的工作任务及时间安排,同时针对有关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报告方式与期限等提出具体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问题:(1)根据材料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答案:(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2. 逻辑填空题目: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被新兴技术所______。
A. 替代B. 取代C. 代替D. 替换(2)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______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A. 深入B. 全面C. 系统D. 细致答案:(1)B. 取代(2)C. 系统(二)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数列的规律,填入下一个数字。
2, 4, 8, 16, 32, ______答案:642. 数学运算题目:某公司有员工100人,其中男员工占60%,女员工占40%。
现公司决定裁员10%,裁员的男女比例与公司现有男女员工比例相同。
问裁员后公司男员工和女员工各有多少人?答案:裁员前男员工人数= 100 × 60% = 60人裁员前女员工人数= 100 × 40% = 40人裁员人数= 100 × 10% = 10人裁员中男员工人数= 10 × 60% = 6人裁员中女员工人数= 10 × 40% = 4人裁员后男员工人数 = 60 6 = 54人裁员后女员工人数 = 40 4 = 36人(三)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选择正确的下一个图形。
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723

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通关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721:2022年1月27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开幕。
下列关于“世界经济论坛”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世界经济论坛是以讨论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沟通为宗旨的官方国际性机构B、世界经济论坛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前身是欧洲管理论坛C、世界经济论坛的宗旨是“致力于改善全球状况”D、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每年都在达沃斯召开,因此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2:为了抵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共同放松信贷、降低利率、发行货币。
就是为了加大流淌性,满意资本盈利的要求。
可是,这无疑是种__________ 的方法,由于,资本在获得利润满意后必定把更大的危机丢给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饮鸩止渴B、亡羊补牢C、杀鸡取卵D、竭泽而渔3: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的辩证关系。
单项选择题A、质量与数量B、运动与静止C、时间与空间D、确定与否定4:我们的宣扬思想工作,必需以科学的理论__________人,以正确的舆论__________人,以高尚的精神__________人,以优秀的作品__________人,不断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武装、开导、塑造、感染B、指导、武装、造就、鼓舞C、武装、引导、塑造、鼓舞D、引导、武装、造就、感染5:一个圆形的草地有一个与之同心的圆形花坛,在花坛四周和草地四周上各有3个不同的点,安放了洒水的喷头,现用直管将这些喷头连上,要求任意两个喷头都能被一根水管连通,问最少需要几根水管?(一根水管上可以连接多个喷头)()单项选择题A. 5B. 8C. 20D. 30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肯定的规律性: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7:某服装店老板去选购一批商品,其所带的钱假如只买某种进口上衣可买120件,假如只买某种一般上衣则可买180件。
公务员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详解2024

公务员考试试题大全及答案详解202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一)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1:阅读以下文段,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括号中。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智能家居,还是自动驾驶,都离不开()的支持。
A. 网络技术B. 大数据C. 云计算D. 人工智能答案及详解:正确答案:D详解:文段开头提到“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后文提到的“智能家居”和“自动驾驶”都是人工智能的具体应用,因此最恰当的选项是D. 人工智能。
题目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很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很适合广大中学生阅读。
D.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答案及详解:正确答案:C详解: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他不仅很乐于助人,而且学习好”;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或“老师的帮助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C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清晰,没有语病。
(二)数量关系题目3:某公司有员工120人,其中男员工占60%,女员工中有30%是已婚的。
请问该公司已婚女员工有多少人?A. 18B. 24C. 36D. 48答案及详解:正确答案:B详解:首先计算男员工人数:120 × 60% = 72人。
女员工人数为120 72 = 48人。
已婚女员工占女员工的30%,即48 × 30% = 14.4,四舍五入为24人。
因此,已婚女员工有24人。
题目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是宽的2倍。
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A. 100平方厘米B. 150平方厘米C. 200平方厘米D. 250平方厘米答案及详解:正确答案:C详解:设宽为x厘米,则长为2x厘米。
根据周长公式2(长+宽)=60,得到2(2x + x) = 60,解得x = 10。
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康德认为:“因果联系只是人们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的形式。
”马赫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
”他们的观点()。
A.否认了人的意识可以改造客观存在B.否认了人的感觉和思维的客观实在性C.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D.否认了自觉创造世界的可能【答案】:C2.(单选题)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B.《汉书·食货志》C.《水经注》D.《金匮要略》【答案】:A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C.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C4.国家的竞争、区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
当前,重视人才、用好人才尤其重要。
下列关于人才的表述错误的是:A.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B.人才是第一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1/ 12C.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D.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答案】:A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杨万里的诗句B.“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柳宗元的诗句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欧阳修的诗句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白居易的诗句【答案】:A6.2022年8月24日,中科院院士()获国际模式识别领域最高奖——傅京孙奖,这是该奖自1988年设立以来首次授予北美和欧洲地区以外的学者。
A.滕吉文B.谭铁牛C.王思敬D.叶大年【答案】:B7.新中国成立以来曾出现过不少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歌曲。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歌唱祖国》②《我们走在大路上》③《在希望的田野上》④《春天的故事》A.②①④③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③【答案】:C8.下列行为中,可以构成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2024年公务员省考之行测练习题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39-1,38+2,37-3,36+1,35-2,34+3,…第40项为( )39-1,38+2,37-3,36+1,35-2,34+3,…第40项为( )A.1-1B.-1C.0-1D.0+1【答案】 D2.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D.对立统一规律【答案】 D3.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
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一部人类史,就是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史。
在漫长的文明进程中,科学曾仅仅是“闲人”的志趣,科学普及无从谈起,人们在“非科学”的禁锢中艰难摸索。
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加深,科学与社会联系日趋紧密,科学普及在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结合点上顽强生长,科学在人类现代化道路上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A.人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极大促进了科学普及B.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科学普及前进的道路异常艰辛C.科学普及应紧密联系社会并且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D.随着近现代科学兴起,科学普及前景更加灿烂辉煌【答案】 D4. 2007年6月选择徒步入境的人数约占入境总人数的( )。
2007年6月选择徒步入境的人数约占入境总人数的( )。
A.23%B.33%C.43%D.53%【答案】 D5. 过度依赖于我们所知的世界会产生惯性。
总是欣然接受普遍认知的事物会导致我们不愿意感知和_______改变,甚至当改变已_______的时候,我们也可能选择无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过度依赖于我们所知的世界会产生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237)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据报导,美国宇航局的“雨燕”卫星日前观测到一个距地球约131亿光年的天体。
该天体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的6.4亿年,是迄今人类观测到的距离地球最遥远的天体。
此次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其实是一种伽马射线暴。
美国宇航局“雨燕”观测卫星最早于2009年4月23日观测到这一伽马暴。
该伽马暴也因此被命名为“GRB 090423”。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该伽马暴大约距离地球131亿光年。
美国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伊多·伯杰是双子星北座望远镜观测小组的成员,据伊多·伯杰介绍,“这是距离地球最远的伽马暴,同时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在宇宙中所发现的最遥远天体。
”为了计算090423伽马暴与地球的距离,天文学家们首先通过膨胀空间方法测量了该伽马暴的光线所延伸的距离以及变红的程度。
通过测量发现,该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比此前发现的所有伽马暴的距离都要远。
此前的红移值记录仅为6.7。
如此远距离的伽马暴也意味着,这颗已经死亡的恒星应该是自所谓的“重新电离时期”以来最早的天体。
据了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一种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现象。
伽马射线是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是比X射线能量还高的一种辐射,它的能量非常高,能够消灭临近星体上的任何生命。
在离地球6000光年范围内的任何伽马射线暴都能够摧毁臭氧层,从而破坏地球。
忽略掉其金属粒子的特性,这种毁灭每10亿年就有可能发生,但可能是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受到保护。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天文学家约叔亚·布鲁姆认为,“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
如果天文学家能够发现更多更远距离的伽马暴,他们或许可以通过光谱测定宇宙是如何快速变化的以及变化的原因。
”要想绘制并形成早期宇宙的结构图,必须要首先发现更多更遥远的伽马暴或其他爆炸事件。
然而,这一过程进展较为缓慢。
“雨燕”卫星迄今已经发现了120个可测距离的爆炸事件。
不过包括090423伽马暴在内,仅有三个是引爆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第一个十亿年之内。
主要原因在于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的频率不高,通常无法形成像伽马暴那样的爆炸事件。
此外,直到最近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才足以测量更为遥远而短暂的伽马暴余辉。
在多年的运行中,“雨燕”卫星先后共10次捕捉到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伽马射线暴,其中,最短的伽马射线暴只持续了50毫秒。
据估计,伽马射线暴每年约有100次左右。
科学家们表示,由这些观测数据得出,短期伽马射线暴的产生不同于长期伽马射线暴。
虽然在这两个过程中都有黑洞的诞生,但短期伽马射线暴比较接近于两颗中子星合并的模型,而长期伽马射线暴则比较符合恒星灭亡的过程。
1.1.测量发现伽马暴红移值大约为8.2,说明它()。
A.是一颗已经死亡了的恒星B.是一种波长小于0.1纳米的电磁波C.是“重新电离时期”后的已知最早天体D.正处于伽马射线突然增强的最高峰阶段1.2.第3段中的“这种毁灭”指的是()。
A.宇宙发生大爆炸B.银河系中的恒星被伽马暴摧毁C.发生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D.地球的臭氧层被伽马暴摧毁1.3.布鲁姆认为这次发现伽马暴“对于天文学来说,这是一起分水岭事件”,是因为()。
A.帮助人们发现了数量更多、距离更远的伽马暴B.更有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变化及其原因C.“雨燕”卫星已经发现了更远距离的爆炸事件D.加快了人类绘制早期宇宙诞生及结构图的进程1.4.从文中可以看出,天文学家尚未确证()。
A.在发生短期伽马射线暴过程中也会诞生出黑洞B.银河系中的高金属含量使得地球臭氧层免受摧毁C.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会毁灭星体附近任何生命D.通过测量伽马暴的红移值可以计算出其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5.下列哪一项不是造成宇宙早期结构图绘制过程进展较为缓慢的原因?()A.伽马射线暴是以极快角速度运行的B.以前红外探测器的敏感度不是很高C.宇宙形成最早期恒星光线频率不高D.像伽马暴这样的爆炸事件很少出现2.1.下列有关“伪问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伪问题指的是那些没有学术价值意义的问题B.学术研究中所产生的过剩的问题属于伪问题C.伪问题指的就是那些没有个性的问题D.伪问题主要来自于学术工业2.2.对文中所引用的事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床匪”普罗克汝斯忒斯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愈容易被模仿的行话愈没有价值B.狄德罗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集合名词无视实际精神现象的丰富多样性C.D.赵孟頫的例子说明人文科学中学科化的倾向会破坏人文科学的整体性2.3.对“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
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对自己仿用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生畏的集合名词感到羞愧B.他们的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C.因为他们的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类行话,只是会模仿而已D.他们为自己理论表述上的单纯和清一色而感到羞愧2.4.文中第三段横线处填入哪一项最恰当?()A.尽管也许只要B.不论一定只有C.不管一定只有D.不论也许只要2.5.根据原文,推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术工业多以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术的价值,具有日益学科化倾向及以科学发明权的诉求为指归的特点B.发表论文的数量大小和受邀参加学术研究讨论会的次数多少不应是评价一个教授的价值大小的标准C.伪问题仅存在于人文科学中,它将污染学术研究的环境,它的出现意味着纯学术的贬值D.人文科学不必生硬地模仿自然科学,因为人文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之间存在区别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大洋钻探:揭示地球环境的历史档案为了解自己生存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地球的视野不但要在空间上拓宽,也需要在时间上扩展。
地球的环境演变,在不同场合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历史档案”,惟独在深海沉积中留下的最为连续、最为全面。
对深海大规模的系统研究开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
“深海钻探”、“大洋钻探”和“综合大洋钻探”深海研究的三部曲,是国际地球科学历时最长、规模最大,也是成绩最为突出的合作研究计划。
前面说到的“板块”理论,正是DSDP在大西洋洋底的钻探取样和测年分析,发现从大洋中脊向两侧的玄武岩基底年龄越来越老,为洋底扩张的假说提供了决定性的证据。
30年前在南大洋的钻探,发现澳洲和南美洲是在二三千万年前才完全离开南极大陆的,于是南大洋形成环南极洋流,造成南极的“热隔离”,结果导致南极冰盖的出现。
深海钻探的这项发现,被誉为古海洋学新学科建立的标志。
总之,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35年来在全球各大洋钻井近3000口,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创立了古海洋学,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导致地球科学一场真正的革命,改变了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一个分支的发展轨迹。
①确实,一些地球环境的历史变化,没有深海海底的钻探取样,是可能发现不了的。
②到533万年前海面上升,与大西洋的通道恢复时,“地中海盐度危机”便告结束,大西洋水又呈瀑布状泻入地中海。
③现在查明,由于地中海四面被陆地包围,只以水深300米的直布罗陀海峡与地中海连通,一旦构造运动将通道锁闭,地中海便变为一个巨型蒸发盐湖。
④20世纪70年代初地中海的深海钻探,发现了二三千米厚的岩盐、石膏层。
⑤这类蒸发岩应当是干旱地区的产物,地中海现在水深可达5000米,面积相当于黄海、渤海、东海总和的两倍,居然出现沙漠环境下的岩层,成为轰动一时的科学新闻。
⑥距今596万年前开始,相当于全大洋6% 的盐分在这里沉淀形成巨厚的蒸发岩层。
我们常说的沧海桑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现在看来这一类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地质历史上也【】。
现在水深超过2000米的黑海,也只有20多米水深的海峡与地中海相通。
近200万年来黑海基本上是个大湖,大约一万年前湖面低于地中海近百米,但随着冰盖消融、洋面上升,到7000多年前地中海海面上升,突破博斯普罗斯海峡涌入黑海,突然造成灾难性洪水事件,最近科学家考证,认为这就是圣经里“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
上述灾变属于区域性事件,深海钻探还发现了规模更大的全球性巨变。
6亿年前,地球的两极大部分时间并没有冰层覆盖,像现在这样南北两极都有冰盖是绝无仅有的特殊时期。
和现在反差最大的,是一亿年前恐龙盛行时的地球。
当时,高纬度区的温度比现在高出15°C,大气CO2浓度至少比现在高3倍,出现了几百万年大洋底部缺氧的现象,在洋底发现有机质大量堆积,在中东是石油的形成期。
距今最近的环境巨变,是两万年前的冰期,当时整个加拿大,美国和西欧的北部,全都压在几千米的冰盖之下。
为什么会出现冰期?这种冰期还会不会再来?什么时候再来?一直是学术界必须回答的问题。
现在已经明白:100年前阿尔卑斯山发现的几次大冰期、50年前太平洋沉积中碳酸盐含量的旋回,其实都是地球运行轨道几何形态变化。
气候轨道驱动的发现和证实,是20世纪地球科学最辉煌的成就之一;轨道周期在世界各大洋地层中的对应性,为地质时期的纪年提供了天文学的标尺。
但后来又发现,极地冰芯气泡反映的大气CO2浓度,和深海沉积中氧同位素反映的冰盖消长,都和地球轨道呈现同样的周期现象。
轨道周期如何能造成CO2的变化?在冰期旋回中,究竟是高纬度冰盖的物理变化,还是低纬区碳循环的化学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这正是大洋钻探当前面临的课题。
1999年春,由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的南海大洋钻探,钻井17口、取芯5000米,实现了中国海深海科学钻探零的突破,首次取得了2300万年气候旋回的深海连续记录,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发现了40~50万年大洋碳储库的长周期变化,为探索热带碳循环在气候轨道周期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认识。
3.1.对“大洋钻探”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创立了古海洋学,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导致地球科学一场真正的革命B.大洋钻探大大促进了对在深海沉积中留下的最为连续、最为全面的地球历史档案的发掘C.很多地球环境的历史变化,没有大洋钻探很可能就发现不了D.大洋钻探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3.2.对于“地中海”和“黑海”的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地中海在几百万年前是一个巨型蒸发盐湖B.地中海和黑海之间是博斯普罗斯海峡C.距今596万年前的时候,相当于太平洋6% 的盐分在地中海沉淀形成巨厚的蒸发岩层D.根据科学家的考证,黑海就是“诺亚方舟”的原型3.3.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南极的冰盖是地质史上超出常识范围的灾变事件B.恐龙盛行地球的时期也正是中东石油的形成期C.地中海现在水深可达5000米,面积相当于黄海、渤海、东海总和的两倍D.在地质历史上,南北极一般是没有冰覆盖的3.4.对“冰期”的表述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